高一作文年味800字

栩嫻1147 分享 時間:

年味定然是一片其樂融融的。一桌熱氣彌漫的團圓飯,燈光在霧氣中形成光亮的通路。飯桌上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來看看關于高一作文年味800字,歡迎查閱!

年味作文1

聲聲爆竹辭舊歲,點點梅花迎新春。離春節(jié)越近,年味也就越濃……家中一律忙碌,都忙著準備春節(jié)。這是中國的年終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求來年的幸福安康。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tǒng)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寄托了漢族人民一種驅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俗稱“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雅稱“楹聯(lián)”。古代的漢族民俗文化。喜慶的大紅春聯(lián)是對聯(lián)的一種,在春節(jié)時張貼俗稱春聯(lián)。春聯(lián)的來源是一種桃符。最初人們用于避邪,后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應掛在門旁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lián)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fā)展為春聯(lián),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tǒng)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廚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男女兩人,女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愿望。

我是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的??匆姸挂话愦蟮狞S色的燈光,接著又聽到畢畢剝剝的鞭炮,是春節(jié)到了。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綿聯(lián)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國。

年味作文2

三十的那天傍晚,下了些小雨。天黑得很早。我趴在外婆家的那個大窗子前,看著窗外空無一人的街道,幾盞黃色的路燈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外面很靜,沒有鞭炮聲。雨朦朧了遠方人家中透出的昏黃色燈光,也多少給夜色帶來了一些溫暖和溫馨。

我努力的想從回憶的深處尋到一些什么,想從心靈最深的那個角落拾起曾經熟悉的情感,那種過年時的滋味。

不記得是哪一年的年三十,我像今年一樣坐在這扇窗前。外面還是這幾盞路燈,還是空無一人的街道,但我卻感到了那樣的溫馨。記得當時我對著窗戶哈氣,再往上寫字。我記得天空是昏暗的,一切都被雪裝點得那么潔白,當時雪還在下著,打在對面那座瓦房的房頂上,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家中燈光明亮,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可以聽到廚房準備年夜飯時的鍋碗聲和家人的笑語歡聲,還有家中那未燃放的鞭炮也使我期待。那時,一種溫馨的、暖洋洋的感覺充斥了我的心靈,讓我經歷了多少歲月都難以忘懷。

我想,這就是所謂“年味”吧,這么多年了,卻還如同昨日一樣歷歷在目,它們在一個人的心底最深處會生根、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朵。

但是,再美麗的花朵也會凋謝,我又從回憶中被拉回了現實。那座瓦房已不復存在,也沒有下雪,只有那幾盞路燈依舊立在那兒,一如往昔。

去外婆家過年三十是我的習慣。每次過年時,外婆總是把方茶幾擺在所有沙發(fā)中間,茶幾上擺滿各種小碟,里面裝滿糖果、瓜子、水果……茶幾上還要墊上一塊勾著漂亮花邊的織布。其實這樣擺設,是因為我跟外婆說,這樣才有年味。

當那些美好的東西逐漸離我們而去時,我們總是追憶它們,總是設法挽留它們。當發(fā)現它們依舊固執(zhí)地要離去時,我們便感到悵然若失。我此時的心中已沒有了往日的溫馨之感,我感到自己已然改變,曾經的“年味”如凋謝的花瓣,被碾作了塵土。我努力地想找回它,但已是徒勞。

雨越下越大,路燈的光愈發(fā)朦朧。此時我仿佛看見了當年的那場雪,從時光中飄下,落在那已然回不去的街上,是那樣的潔白。

年味,隨著時間的流逝,似乎漸漸地變薄了,就像那些曾伴隨我們的美好東西一樣,總會漸漸離我們遠去。

但是,即便無法挽回昨天,我們依舊還有明天。我們總在前行著,總在成長著,我們總還有明天。

也許我所失去的,只是回憶中的“年味”,但此時心中存在著的難道不也是一種新的“年味”嗎?我想,有時失去了,意味著我們在前行,既然還在前行,也就無所謂失去。

年味作文3

我不知道年的氣息是從何處開始雀躍的,但我知道,當第一抹春光還來不及破開堅冰的時候,當喜慶的紅燈籠的燭光還來不及泛上屋檐的時候,當遠山還來不及被期冀的目光柔和了棱角的時候,年的氣息就已經悄無聲息的在中原大地上肆虐纏綿。

我也不知道年味到底是何種滋味,它是笑的甜還是淚的咸,它是奔波的苦抑或歸家的喜,但我想,哪怕是春運如此繁碌,回家的日期一天拖一天,但是只要是憶及苦苦等待的家人,所有的苦累辛酸都會化成彌漫心頭的幸福的滋味。

年味是鬢白的爺爺看見我們歸家的那一刻被笑容填滿的溝壑,年味是微駝的奶奶在爺爺身后偷偷擦眼的手,那雙長滿老繭,凍得通紅的手。

年味總該是幸福的味道!

沒有人知道年輕時候的爺爺奶奶付出了多少辛酸血淚,也從沒有人問津,它就靜靜地被晾在那兒,被時光發(fā)酵,化為一壺陳年佳釀,每當爸媽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的那一刻,每當爺爺奶奶在家門口或者大老遠張望的時候,壺就微微啟開了一口子,醉人的醇香就開始向四周漫溢,尋一個懂它品它的緣人。

第一個醉的總會是飽經滄桑的爺爺,當醇香撲上他的心頭時,他就迫不及待地逐著香味尋經本源再啜飲幾口,然后就毫無道理的醉了,話閘就此拉開,而時光的威力是如此巨大,也就一發(fā)而不可收了。而每當這個時候我的注意力就會從高大上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轉移到這個無硝煙的戰(zhàn)場,這個時光碎屑飛濺的每一個瞬間,我就像一個看客,看著還年輕的爺爺和時光的搏斗,和歲月的對白,看著此刻精神矍爍的爺爺那大有點兵閱將的氣勢,那泛著光的眼睛。

我想,當你勇敢的反擊的時候,歲月也會厚待你一分,也許你終歸會被擊敗,但也有可能歲月因你的勇氣而臣服,這最能體會到一股歲月的味道。

每當這個時候,奶奶也會在旁邊跟著爺爺在獨屬于他倆的歲月里徜徉,但是奶奶總會在欲醉未醉的時候,清醒的催促著爺爺去睡覺,盡管此刻她的眼睛里藏著墨玉似的淚,盡管她心里也翻騰著歲月的潮聲淺淺。

有點倔脾氣的爺爺當然不允許自己的宏圖偉業(yè)被打斷,倔強的不肯離去,但也許是迫于奶奶的氣勢,他的眼睛總會有一道余光瞟向奶奶,奶奶也許是習慣了,也許是察覺了爺爺的求饒,也許只是因為今天是春節(jié),也就任他去了┄┄那一刻,時光碎片映著崇光在他們身后紛飛,歲月的味道在周身氤氳繾綣。

想著想著,也就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時常向我嘮叨,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愈發(fā)像爺爺奶奶的了。也許歲月終究是不待人的,但這又怎樣,歲月的風沙終究破不入他們的心防,只能作為一個釀酒的工序,在他們的記憶里釀成歲月的味道!

年味,攜著歲月,裹著幸福,貼著故土,仰首是春,俯首是秋,那種不可名狀的氣息在心頭蕩漾,幸福的嘮叨在耳旁回響,幸福的催促在新年的路上,幸福的味道在年的血脈流淌!

年味作文4

眼看著就要過年了,我聽媽媽說,她小時候過年有許多講究,村子里年味十足??墒?,我現在好像并沒有感受到啊!我把我的疑惑告訴媽媽,媽媽笑盈盈地說:“現在城市里年味漸漸淡了起來,你們蒲公英假日小隊可以搞一個活動,我們去農村尋找年味好不好?”聽了媽媽的建議,我們母女倆就開始了策劃。

1月23日下午,我們蒲公英假日小隊來到錦香來農莊體驗過年習俗。農莊的一個負責人先帶我們去觀看殺年豬。我們看見一頭母豬被泡在熱水中,兩個師傅用石頭在母豬身上不停地敲打,我十分好奇,便走上去詢問,才得知原來石頭是用來刮掉母豬身上的雜毛用的。只見,兩個個師傅又合力將母豬抬到一個平板上,開始剖膛刮肚。我們所有的隊員都是第一次觀看殺年豬,覺得新奇而有趣。殺年豬是為過年做準備,這使我想起了一首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可見以前的時候,人們生活貧苦,過年時能吃到豬肉便是極大的享受了。

看完殺年豬,我們就開始打年糕。我們把手洗干凈。只見師傅端出兩盤香噴噴的熱氣騰騰的糯米,倒進干凈的石缸里。師傅教給我們打年糕的方法,我們立刻挽起袖子,拿起木棒打起來。我們還喊起了獨特的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年糕!”在一陣陣吶喊聲中,我們每個隊員都體驗了打年糕的滋味。說實在,這打年糕可真是一項力氣活。年糕被盛出來了!我們紛紛跑過去,迫不及待去嘗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用手抓了一塊,蘸了點糖,味道真是不錯。我這個小不點還特意多吃了幾塊,希望來年能夠長得更高。打完年糕,我們還磨了豆?jié){,做了豆腐。

接著,我們又跟著負責人去參觀一個曬肉場。到了那里,我們立刻被震驚了,只見那里曬著腌魚、腌肉、醬鴨等腌制品。黑的,白的,金黃的,一行行、一列列掛在晾干上,就像那整齊排列的士兵。一股股香濃的醬香味撲鼻而來,那味道,那么綿長,那么厚重,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媽媽說的“年味兒”。我們還向那里的工人阿姨討教了腌制臘肉的方法??粗绱藟延^的“曬臘肉”場面,我們才真實地感受到:新年真的要來了。

回來的路上,媽媽還告訴我們過兩天要帶我們去龍門古鎮(zhèn),那里有更加豐富的傳統(tǒng)項目:做面筋、包春卷、剪窗花、寫春聯(lián)等。我們聽了都很期待。原來,過年在農村有那么多講究,那么多習俗。我們這些城里孩子,可算是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年味作文5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曾經告訴過我她小時候最有年味的就是打麻糍。打麻糍是什么習俗?麻糍又長什么樣?于是這些疑問一直藏在我心里。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們前往外婆家做客,外婆告訴我今天下午外婆家附近的吉山探梅處要打麻糍。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好像吃到了蜜糖一樣,心里頓時樂開了花,迫不及待地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因為今天終于可以把心中的疑問解開了。

剛吃完午飯,我們就坐上車直奔吉山探梅。來到目的地,遠遠的就聽到那里人聲鼎沸,原來早已進入了打麻糍的前奏。只見一位頭發(fā)花白的外婆事先將淘好的糯米放在大灶上蒸成飯,但好奇的是沒加鍋蓋敞開式的。這時站在一旁的外公告訴我將糯米蒸成飯最關鍵,必須保證從里到外的糯米都是熟的,所以不能加工鍋蓋。

大約二十分鐘后,第一鍋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出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外公將其倒入專門用來打麻糍的石搗臼中,用舂頭不停地舂搗糯米飯。外公告訴我糯米飯舂搗的越糊越好,此時幾位年輕力壯的阿舅也加入了其中的隊伍,幫忙輪流舂搗著,大家紛紛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而站在一旁觀看的小屁孩們卻興奮地不得了,因為大家都還是第一次看到,嘴里還不時地吶喊著加油。

正當大家有點體力不支的時候,其中一位外公伸手捏了捏糯米飯。這時糯米飯已成了糯米糕,粘粘的好有韌性,告訴大家可以了。

于是便迅速拿到一旁撒有炒米粉的竹扁上,三四人將糯米糕拉成圓扁形,并在上面撒上黃糖和芝麻。就這樣第一鍋麻糍新鮮出爐了,并用刀切成一塊塊的。

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拿起麻糍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似乎早已忘記了剛吃過的午飯。熱乎乎的麻糍,吃在嘴里甜甜的,香香的,軟軟的,還蠻有嚼勁的,瞬間讓我雙眼緊閉,心間頓時流淌著一種情濃味更濃的感覺。

這就是我的外婆家蕭山進化的傳統(tǒng)習俗,和做年糕差不多,但又有區(qū)別??吹竭@里,大家有沒有饞涎欲滴的感覺呢?明年過年的時候可以和我一起上蕭山進化參與一下打麻糍的樂趣,增加我們蕭山越來越淡的的年味色彩。


高一作文年味800字相關文章:

最新5篇家鄉(xiāng)的年味高中作文800字

年味高中作文記敘文600字

精選關于春節(jié)的800字高一作文5篇賞析

關于疫情的高一作文800字五篇精選

高中春節(jié)800字作文集錦

春節(jié)作文800字高中范文大全

2020高考作文美好中國年800字5篇

拜年作文800字高一范文精選5篇

年韻年味的作文600字

關于春節(jié)的高一話題作文賞析

高一作文年味800字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4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