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劍橋真題

陳鈴1147 分享 時間:

如何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劍橋真題?我們來學(xué)習(xí)一下吧。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如何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劍橋真題——雅思閱讀篇

關(guān)于劍橋真題的各種疑問

1、“我為什么一定要做劍橋真題?”

我先給烤鴨們介紹下劍橋真題的權(quán)威性。劍橋真題系列是雅思考試官方出版的past papers,即曾經(jīng)考過的真題,每本書聽說讀寫各4套題。此處請注意-是考試官方出的噢!新東方被授權(quán)在中國大陸地區(qū)獨家銷售。這系列代表著考試的方向和難度的,我們不做它,要做什么題呢?難道放棄官方題去做一些所謂的“真經(jīng)”“圣經(jīng)”么?那么你的思路就離真正考試越來越遠(yuǎn)了。

2、劍橋系列中的題還會在考試中遇到么?

很多烤鴨們很天真的問我,“老師,我考試時會再遇到這些題么?” 我只能說,這位小伙伴,你想多了。這些題已經(jīng)對全世界發(fā)布了,你覺得還會再考么?當(dāng)然不會了。我們做和研究這些題,學(xué)習(xí)和練習(xí)的是雅思考試的思路。

3、是數(shù)字越大,題越難么?

數(shù)字的大小,是這些書出版時間的先后標(biāo)志,并不決定題目的難易程度。我自己本身就經(jīng)歷了從劍6一直到劍13的過程。劍13是今年5月份官方新出版的真題集,它確實會體現(xiàn)一些最新考試的趨勢和難度,但是并不能說明之前的那些就過時了或者太簡單了。整體上來說,劍橋雅思系列的出題思路這些年是幾乎沒有變化的,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從頭刷到尾的原因。記住無論哪本都很重要!

4、劍橋雅思真題和真正考試難度相差多少?

既然不會重新再考劍橋系列的題,那么它們的利用價值在哪呢?我們會利用真題幫烤鴨們?nèi)ミ€原真正考試的思路和難度,也就是說,這些題其實和真正考試難度是一樣的。不出意外的話,你考前刷題時的分?jǐn)?shù)會和你真正考試時的分?jǐn)?shù)相差無幾。

上面分析了這么多,我接下來會給烤鴨們指導(dǎo)一下,如何能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這么權(quán)威的真題系列,助考生們一舉奪得閱讀的高分呢?

如何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劍橋真題

其實,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字“刷題”,這個對于客觀題的閱讀單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如何刷題和刷題后烤鴨們要做什么呢?聽我跟你們仔細(xì)一步步地說。

1、利用幾本書做閱讀單項分類突破

雅思閱讀考試的題型其實還是非常多樣化的,主要的五大題型(填空,判斷,標(biāo)題,匹配和選擇)。想沖高分的話,首先需要大家對各個題型的解題步驟和技巧特別熟悉,所以我這里強(qiáng)烈建議烤鴨們先做單項練習(xí),一一突破。比如,可以把劍5到劍8拿出來,按照我上面說的5大題型,每個題型集中練習(xí),再仔細(xì)歸納總結(jié)錯誤點,這樣對每個題型都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不僅僅限于只做了一組題。

2、利用幾本書做閱讀模擬考試

單項突破后,烤鴨們還需要熟練掌握組合做題的戰(zhàn)略。每篇文章不是一種題型,兩種或三種加一起怎么處理,也是需要智慧的。所以,考前利用劍橋雅思真題做模擬考試是一定必須要做的!按照上面的思路,我們可以用劍9到劍13來模考,強(qiáng)烈建議按照真正考試的時間,每天或每兩天模考一次。這樣考試時,大家就不會特別緊張了,感覺就像自己又做了套??碱}罷了。

3、如何做閱讀真題分析

最后要囑咐大家的是,閱讀真題不是做過一遍對下答案,知道自己得多少分就可以了。其實雅思閱讀的出題是特別有套路的,也就是說每種題型思路幾乎是固定的。這種固定的思路大家如果想自己分析,也許能分析出來,但是很費(fèi)時間。這是為什么我比較推薦烤鴨們?nèi)ド蟼€雅思的培訓(xùn)課程,這樣你可以直接學(xué)到套路,自己??己头治鼍褪怯∽C和強(qiáng)化這個套路,可以很快帶自己上道了。

下面我來說一下閱讀真題的分析過程:

1、把錯題訂正完答案后,烤鴨們需要仔細(xì)看解析,分析自己的錯誤點,每道題都有它錯誤的原因的,咱們要做的是,深挖你做題時的思路,找到每道題的癥結(jié)。

2、把錯題歸類,題目錯在同一個點上的要歸類,深度反思,這樣后面再遇到類似題目的時候就能避免同樣的錯誤啦。

3、復(fù)習(xí)時間充裕的話,可以抄寫題目和對應(yīng)答案句,摘出同義改寫的地方和生單詞進(jìn)行詞匯補(bǔ)充,這樣要比我們抱著雅思詞匯書背單詞快的多。

4、進(jìn)行答案句的句子分析,即要練習(xí)讀句子的能力,尤其是讀長難句的能力,這也是咱們廣大烤鴨們比較薄弱的地方。

好啦,就寫到這啦!我把十幾年雅思教學(xué)經(jīng)驗都在這里吐血分享了!

兩招教你突破雅思閱讀判斷題三大難點

一是此題型在考場上出現(xiàn)頻率極高,僅以2015年為例,全年48場雅思考試場場都有此題型的身影;

二是此題型雖然備選項只有三個,答題命中率在理論上比四選一的單選題還高,卻頗不容易全盤做對。

下面筆者將帶領(lǐng)讀者一起來仔細(xì)認(rèn)識與分析雅思閱讀判定題的概念、套路、難點和解決之道。

雅思判斷題的定義

理解判斷題的第一步是理解TRUE/FALSE/NOT GIVEN的定義,逐一分析如下:

TRUE (YES)的定義為the statement agrees with the information/the views (claims) of the writer,即“此說法與原文信息/作者的觀點或主張相符”。這里的重點信息在于agree with的概念,此選項并非要求題干與原文的內(nèi)容一模一樣,而只要符合原文信息即可。

舉個例子說明,原文句子說“這個女生長得很漂亮”,那么題干說“這個女生長得很好看”或“這小姑娘長相真是還可以”都是與原文信息相符,此時考生要選TRUE (YES)。

FALSE (NO)的定義為the statement contradicts the information,即“如果此說法與原文信息相矛盾和抵觸”。這里的重點信息在于contradict一詞:contra是“相反”“相違背”的意思,dict則是“陳述”“說明”的意思。也就是說,應(yīng)選FALSE的題干與原文信息是相矛盾、相違背、相抵觸的,原文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可以直接或經(jīng)過合理推理否定掉題干的內(nèi)容。

比如,原文說“這個女生長得很漂亮”,那題干說“這姑娘長得真丑”就是錯誤的,或者題干說“這位小娘子貌似無顏”,也是錯誤的。

NOT GIVEN的定義為there is no information on this/it is impossible to say what the writer thinks about this,即“此說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或“沒法知道作者對此是怎么看的”。許多考生都將此視為最麻煩的一個選項,因為如果不能把整篇文章都看完并且看懂,每個NOT GIVEN的選項都是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中寫下的。

NOT GIVEN的情況其實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① 原文中完全沒有提及題干所說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不過這種完全無中生有的題目比較罕見;

② 原文中提到的相關(guān)信息與題干內(nèi)容不屬于同一個范圍或性質(zhì)。

比如題干說“這個女生長得很好看”,而原文中提到的與“此女生”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是“這個女生是個善良的好孩子,這種情況下,長相和個性雖然都是在描述這個女生,但兩者既不一致也不矛盾,此時考生應(yīng)選NOT GIVEN。

雅思判定題出題套路

判斷題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但許多考生依然煩惱:看定義貌似懂了,一到做題的時候還是糾結(jié)不已。這跟考生的單詞量、語法基礎(chǔ)、長難句分析能力和思維習(xí)慣等方面都有關(guān)系。不過總結(jié)起來,每個選項的出題還是有一定套路的。

以下筆者來一一詳述。

1. TRUE (YES)的出題套路

① 直接說對

“直接說對”指的是題干的意思與原文定位到的句子只是簡單的同義替換,考生能直接判斷題干所說與原文信息相符。

這樣的題目其實是在考查考生的單詞量大小,因為題干會使用不同的詞匯對原文進(jìn)行同義替換。

比如題干說long-term medical complaints,原文說chronic illnesses,考生就不但要認(rèn)識long-term與chronic是同義替換關(guān)系,而且要明白medical與complaint組合在一起并不是“醫(yī)療投訴、醫(yī)療糾紛”這類意思,而是作為一個詞組表示“疾病”。

備考此類題目的最好策略就是補(bǔ)充單詞和詞組。而備考的最好材料莫過于《劍橋雅思考試全真試題集》(以下簡稱《劍4》《劍5》等)系列??忌嗫磶灼酝恼骖}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詞匯和詞組會高頻地出現(xiàn)在不同題材的文章里,因此仔細(xì)研讀真題文章中的生詞能有效幫助解決詞匯的問題。

② 間接說對

“間接說對”指的是有些題干需要根據(jù)原文某句話或幾句話進(jìn)行簡單推理或綜合理解才能判斷其是TRUE (YES)。

應(yīng)對此種情況,考生在讀文章時請務(wù)必耐心一些,在定位到某句話而不能充分判斷時,需根據(jù)情況補(bǔ)充上句話的背景信息或追加下句話的進(jìn)一步信息,進(jìn)而得出更準(zhǔn)確的結(jié)論。

以下面這個真題為例。

例1:The survey concluded that one-fifth or 20% of the household transport requirement as outside the local area. (《劍七》Test 2 Passage 3第34題)

原文:Interesting facts regarding transport were found: 95% was on foot; 80% was within the locality; and 70% was related to the collection of water and firewood and travelling to grinding mills.

解析:在定位到的原文句子里,考生雖然不能直接找到題干中的20%,但從原文中可以看出“本地范圍內(nèi)占80%”(80% was within the locality),就可以推斷出“本地范圍外有20%”,由此得出本題應(yīng)選TRUE。

③ 復(fù)雜同義表述

“復(fù)雜同義表述”指的是題干與定位到的原文句子同義替換更多更復(fù)雜,原文的表述方式也更曲折迂回,語序不符合中文讀者理解習(xí)慣,考生有可能受自身語言能力所限看不出來題干與原文是同義替換。

針對此種情況,考生可以在考場上先跳過此題,集中精力解決其它更有把握的題目,以保證整體得分;也可以在平時備考中注意練習(xí)精讀分析能力,讓自己見多識廣,看到多長的句子都心中不怵,能從容應(yīng)對。

例2:Nineteenth-century studies of the nature of genius fail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iqueness of the person’s upbringing. (《劍8》Test 3 Passage 2第19題)

原文:However, the difficulty with the evidence produced by these studies, fascinating as they are in collecting together anecdotes and apparent similarities and exceptions, is that they are not what we would today call norm-referenced. In other words, when, for instance, information is collated about early illnesses, methods of upbringing, schooling, etc., we mus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information from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about how common or exceptional these were at the time.

譯文:但是,雖然(19世紀(jì)的)這些研究在收集匯總天才們的人生軼事以及他們之間顯著的相似和與眾不同這些方面頗為引人入勝,然而使用這些證據(jù)的困難之處在于,它們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常模參照”研究。換句話說,例如當(dāng)我們收集關(guān)于早期疾病、兒童撫養(yǎng)方法、學(xué)校教育等信息時,我們必須也同時參考來自其他歷史記載中的相關(guān)信息,考察這些情況在當(dāng)時究竟是常見還是少見的。

解析:本題的題干是說“19世紀(jì)里對天才本質(zhì)的研究沒能考慮到此人養(yǎng)育方式的獨特與否”,而從定位到的原文的譯文可知,早期的研究確實沒有考慮這些兒童養(yǎng)育方法等問題,由此本題應(yīng)選TRUE。

這是一個利用長難句來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典型例子,難度同時在于單詞和耐心兩處,很多考生都覺得,連讀中文譯文都有點不耐煩,要理解包含若干陌生單詞的英語長句就更難了。

雅思考試閱讀方法介紹:瀏覽和掃描

1. skimming瀏覽

skimming在牛津詞典當(dāng)中的解釋是:“read quickly, noting only the chief points”在韋氏詞典里的的解釋是 “to read, study, or examine superficially and rapidly; especially : to glance through (as a book) for the chief ideas or the plot”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skimming主要是用來抓住文章的主要要點的(chief points),尤其是在韋氏詞典里的解釋,它讓我們徹底地弄清了這一方法的具體含義“找一篇文章的主要論點或是文章的高潮”。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整體閱讀的方法。

據(jù)此,我們便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dāng)中使用這種方法來找尋文章的主旨大意。說的具體點,也就是通過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論點或中心句來判斷一篇文章的大意。而對于記敘文來說,每段的中心句是比較不好找的,那么大家在閱讀的時候就應(yīng)該抓住故事發(fā)展的線索以及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那么大家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管后面的題目里有沒有考查主旨大意或要求選最佳標(biāo)題,我們都必須通過抓住每段的中心意思從而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因為文章里的每個單詞、每個句子、每個段落都是為這個中心服務(wù)的,無論是考查細(xì)節(jié)理解或是推斷或作者態(tài)度,都離不開這個中心思想。

2. scanning掃描

scanning在牛津詞典當(dāng)中的解釋是“glace at quickly but not very thoroughly ”在韋氏詞典當(dāng)中的解釋是:“ to glance from point to point of often hastily, casually, or in search of a particular item (scan the want ads looking for a job)”

家里有掃描儀的朋友可能知道scan的意思是“掃描”。其實“掃描”和兩本字典里對于這種閱讀方法的描述并不矛盾——為了尋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大致地快速地瀏覽。

這種閱讀方法尤其適合于廣告類題目,因為廣告類題目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信息對比題——大家先看題目,找出定位詞,然后再到文章里找相關(guān)信息,最后進(jìn)行對比;這個過程其實就是scanning,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必要把一則廣告從頭到尾地、逐字逐句地閱讀,只要找準(zhǔn)定位詞,快速地在文章內(nèi)“掃描”出定位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適合這種方法的不僅僅是廣告題材中的信息對比題,很多考查細(xì)節(jié)理解類的題目也大多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如詞義推測、數(shù)字計算等。當(dāng)然,其他文體的閱讀在使用這一方法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態(tài)度觀點。

那么我建議大家在做題的時候按照以下步驟來:

第一步:看文章后題目,分析定位詞,并用筆標(biāo)出以加深印象

第二步:閱讀文章。從頭到尾把文章通讀一遍,注意每段的中心句或中心思想,留心題目當(dāng)中標(biāo)出的信息;但是閱讀的中途不要停頓下來去考慮單詞、詞組或句子的意思,不管懂還是不懂,一律跳過。

第三步:先做細(xì)節(jié)題,注意對比題目和文章當(dāng)中相應(yīng)信息在表述方式上的不同,要特別注意兩者在用詞上的區(qū)別——考的往往就是這個詞!

第四步:在作完細(xì)節(jié)題并對于文章內(nèi)容有了更深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完成主旨大意題,最佳標(biāo)題題。

個別考生如果閱讀速度快的話,可以再檢查一遍。

雅思雙語閱讀:美國人有哪些手機(jī)禮節(jié)?

調(diào)查:美國人有哪些手機(jī)禮節(jié)?

Unspoken rules govern cell phone etiquette

People are using cell phones in a Manhattan subway. Most Americans believe there are unspoken rules about mobile phone etiquette, accorind to an online poll.

It may not seem like it when commuters are shouting down their cell phones to the dismay of other passengers but most Americans believe there are unspoken rules about mobile phone etiquette.

Checking emails, sending text messages and making telephone calls while in the company of others are definite breeches of mobile manners.

Texting during a date is also strictly forbidden.

But most people questioned in an online poll said they would not be offended if they received an electronic thank you, instead of a written note and 75 percent had no objections to anyone using laptops, netbooks and cell phones in the bathroom.

"Etiquette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question of awareness," said author and etiquette expert Anna Post.

But she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the Harris Interactive poll commissioned by Intel as "pretty surprising statistics."

Sixty-two percent of the 2,625 adults who took part in the survey agreed that cell phones, laptops, netbooks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are part of daily life.

Fifty-five percent also thought the demands of business mean people must stay connected, even if it involves taking a laptop on a holiday or answering a cell phone during a meal.

But despite the need to be constantly connected and the general acceptance of the technology, people were more sensitive about technology abuses during holiday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Nearly 90 percent of Americans think cell phone use is unacceptable during a religious service and 30 percent admitted they would be offended if they received an online gift wish.

But more than half revealed that they intended to send an electronic greeting card, instead of a traditional one.

"These are issues about common sense," said Dr Genevieve Bell, an ethnographer and director of Intel's User Experience Group, adding that the social rules of when and how it is appropriate to use the technology are still being formed.

Vocabulary:

shout down: to overwhelm or silence by shouting loudly(高聲喝止,大聲喊叫使對方的聲音聽不到)

to the dismay of sb.:使某人沮喪;使某人驚慌

etiquette: the practices and forms prescribed by social convention or by authority(禮節(jié))

breeches: conceited; unduly self-confident(妄自尊大,目中無人)

netbook: a small portable laptop computer design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ccess to the Internet(上網(wǎng)筆記本電腦)

first and foremost:first of all, most important, primarily(首先,首要地)

在上下班的路上打手機(jī)聲音太大把別人嚇到,你可能難以相信,但大多數(shù)美國人認(rèn)為使用手機(jī)還是有一些不成文的禮節(jié)。

當(dāng)你和朋友在一起時,查收電郵、發(fā)短信以及打電話都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約會時發(fā)短信也是一大禁忌。

但在一項在線調(diào)查中,大多數(shù)受訪者稱自己即便收到的感謝便條是電子版的而非親筆寫的,也不會生氣。75%的受訪者對別人在浴室里用筆記本電腦、上網(wǎng)本和打手機(jī)沒有意見。

作家和禮節(jié)專家安娜?波斯特說:“禮節(jié)首先是一個意識的問題?!?/p>

但她稱該調(diào)查的結(jié)果“相當(dāng)令人吃驚”。該調(diào)查由英特爾公司委托哈里斯互動調(diào)查開展。

在2625名成年受訪者中,62%的人認(rèn)為手機(jī)、筆記本電腦、上網(wǎng)本以及其它電子設(shè)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55%的受訪者認(rèn)為,工作需要使人們必須保持聯(lián)系,哪怕這意味著在度假時要帶上筆記本電腦,或者在用餐時接手機(jī)。

盡管時時保持聯(lián)系成為一種需要,人們也普遍接受了這項科技,但人們對在休假和宗教活動時使用手機(jī)還是比較敏感。

近90%的美國人認(rèn)為在宗教活動時使用手機(jī)不可接受,30%的受訪者稱自己如果收到網(wǎng)絡(luò)禮物會不高興。

但一半以上的受訪者稱他們更傾向于發(fā)送電子賀卡,而非傳統(tǒng)賀卡。

人種學(xué)者、英特爾公司用戶體驗團(tuán)隊的主管吉納維芙?貝爾博士說:“這是常識的問題”,“何時以及如何正確使用手機(jī)的社會規(guī)則仍在形成之中。


如何科學(xué)系統(tǒng)的使用劍橋真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0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