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
《晚餐桌上的學?!穼懽髡叩母赣H每天晚餐時間都要與家人一起交流一天獲得的新知識,使晚餐桌變成了一所特殊的學校。本文真實、生動地表現了一個熱愛學習、不斷堅持學習的父親形象,一起看看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歡迎查閱!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父親的言行,讀懂課文內容,從父親身上感受到不斷學習、堅持學習的精神,并能體會到父親的教育方法對“我”的深遠影響。
3、認識1個生字,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
教學重、難點
體會“生命有限,學海無涯”這一人生道理,學習文中人物時刻不忘學習、堅持學習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學習的名人名言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大家都知道,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的地方。那么,這樣的學校大家見過嗎?教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后,你產生了哪些問題?
學情預設:
①“餐桌上的學?!笔鞘裁礃拥?
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學校?
③在這樣的學校里是怎樣學習的?
(抓住課題激疑導讀,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這是觸發(fā)學生自主走入課文,使教學得以成功的保證。)
二、自讀自悟,初步理解
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自讀要求:
①畫出生字新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②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圍繞課題提出的問題,在書上圈點批畫。
③用“——”畫出父親說的話,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思考作者從父親身上得到了哪些終身有用的教益,作一作批注。
④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分小組交流自讀收獲,討論不懂的問題。
(在此課的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單元閱讀的遷移實踐。所以,此環(huán)節(jié)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探、自悟、自練就顯得十分重要。)
三、集體研讀,深入感悟
1、指名讀課文,正音(可重點抽讀兩三個自然段)。
2、通過自讀、交流,你弄懂了哪些問題?(一般問題可通過學生互動解決,重點問題于研讀中解決。)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并理出文章的條理:想一想,課文主要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請理一理文章的思路(此處并不是要學生分段)。
①父親每天晚餐時間都要與家人一起交流一天獲得的新知識,使晚餐桌成了一所特殊的學校。
②父親認為“生命有限,而學海無涯”,人必須不斷學習,堅持學習,所以才會出現“晚餐桌上的學?!薄?/p>
③父親的這種教育方法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4、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生疑難,確定研讀重點。)
5、討論:究竟是什么使我終身受用不盡?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集體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讓學生讀出語言背后的東西:
①父親自身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使我終身受用不盡”。(結合文中父親說的話,重點研讀第2、3自然段,體會父親以生活為課堂、酷愛學習的精神。)
②父親對孩子們嚴格要求、巧妙的教育方法“使我終身受用不盡”。(結合對一家人晚餐桌上學習、交流情景的敘述,重點研讀13--16自然段,指導朗讀,體會父親教育的“生動有效”。)
6、討論:你認為文中的哪句話對你的啟示?能聯系實際說一說對它的理解嗎?(學生針對文中格言式的警鐘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及感受,暢所欲言。)
(交流合作,合作交流。通過互動,激發(fā)學生的探讀熱情,引發(fā)學生思維碰撞,能使學生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學生在品評答問中互促互進,于感悟中體驗,于體驗中感悟,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學習的名人名言。
2、學生在積累本上摘抄優(yōu)美詞句及名言,并從中選擇一句話作為自己學習上的“座右銘”。
3、談話小結:文中的一家人在輕松、愉快、自由氛圍中通過互相交流收獲了知識。其實,我們也常常在生活的大課堂中、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在游戲玩耍中學到許多知識。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先說給同桌聽一聽,然后再寫一寫。
(拓展延伸,讀說寫結合,能深化本課教學主旨,讓學生語文綜合水平得以提高。)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學習不限于學校,不限于課堂。
3.語言實踐:介紹某次全家在一起談論一個話題的情景。
教學重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聽記引入
1.用憶記法讓學生進行聽記:
人最不可寬恕的,是晚上睡覺時同早上一樣無知,因此我們每天必須學一樣新的東西。
2.出示答案,校對,齊讀。
3.通過預習課文,我們知道這句話是從——(齊讀課題)這篇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概括而來的。
[出示] 節(jié)一
指讀;
引讀:父親常說——
因此他規(guī)定——
讀到這,我們知道了課題中的餐桌上是指——(晚餐桌上),那么“餐桌上的大學”是什么意思呢?
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課前預習
1.要求:(1)交流自己學會的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思考:“餐桌上的大學”的含義。
2.檢查:(1)[出示] 聆聽拯救 嘈雜瑣碎 斟酒壓軸戲 鴉雀無聲
(2)分組讀,思考:為什么這樣排列?要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3)你通過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難理解的詞?
瑣碎:細小而繁多;
壓軸戲:(注釋)
(4)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分工讀課文,師隨機板書讀錯的字詞,正音;指導難讀的句段。
三、初讀課文,了解“餐桌上的大學”的含義
1.輕讀課文,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餐桌上的大學”的?它與學校上課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知道: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學習者不同,學習者之間的關系不同。
四、合作學習并交流
1.[出示]
話題1:說說父親要我們在晚餐時交換知識的原因,并表明你的看法。
話題2:簡要說說是怎樣交換的。
話題3:在交換的過程中,父母發(fā)揮了什么作用?找到有關語句,讀一讀。
話題4:你覺得,這樣學習有什么妙處?
(1)四人一小組,分工選擇以下話題中的一個。
(2)獨立學習(師充分巡視,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并且特別關注程度差的學生,幫助他們學習,以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3)自由交談——允許學生走動,尋找各自的合作伙伴(選擇同一話題的同學)(在充分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展示思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4)各同學返回各自的小組,輪流教組員學習那部分內容。
2.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父母的哪些表現激勵著“我們”學習?默讀課文,“——”
[出示]
A.……我們敘述的事情不論怎樣微不足道,雙親都仔細聆聽,并隨時評論。
B.……不論我說的是什么,父親都不會認為瑣碎。首先,他會把我的話仔細想一想,好像我的話能拯救世界?!澳岵礌柕娜丝凇鳌:??!?/p>
C.母親的回答總會讓氣氛輕松起來?!澳岵礌?我連它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呢!”當然,這種回答正中父親下懷。
D.“雨生,”父親又說,“把地圖拿來,我們來告訴媽媽尼泊爾在哪里?!庇谑?,全家人開始在地圖上找尼泊爾。
(2)交流、指導朗讀:
(父母對孩子的寬容、對知識的尊重以及謙虛,無時不刻鼓動著我們學習的欲望,父母之間的那種默契又不知不覺地把學習引向更廣、更深,引導我們對知識進行不斷地探究)
五、語言實踐
1.分角色朗讀全文,說說自己讀了課文后的感想;
補充聽記的內容:……必須不斷地學習。
2.介紹某次全家在一起談論一個話題的情景。
六、語言積累與操練
1.摘錄喜歡的詞句;
2.動筆介紹某次全家在一起談論一個話題的情景。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2個生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
能力: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對革命者的敬仰,學習作者以飽滿的激情,用悲壯的色調,突出主人公對革命無比堅貞的描寫的方法。
情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對革命者敬仰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從具體事件中體會革命者的精神,學習描寫人物心里、表情的句子。
教具準備:
搜集有關革命者為革命視死如歸的名言警句。
教學方法:
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匯報有關“革命者為革命視死如歸的”的名言警句,請學生談自己對革命者的敬仰,再板書“最后的時刻”。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圍繞三個問題進行閱讀思考
1.在江姐就義前本文介紹了她那些事情?
2.在這“最后時刻”江姐心里會想些什么 3.描寫江姐的神情、動作和語言的句子畫一畫,并體會江姐的所表現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以上問題,并討論和交流,匯報時結合文中的重要語句,教師相機訓練朗讀。
啟發(fā)學生思考;
(1)你從江姐身上看到了她的那些品質?
(2)在“最后時刻”江姐和獄友的心里又是怎樣的?
(3)江姐是怎樣巧妙處理文件的?
(4)在與戰(zhàn)友話別時,江姐的那些舉動令你感動?
4.領悟寫法:此故事,先寫了什么,接下來又是怎樣寫的?怎樣巧妙表達人物的品質的? 讀文,帶著崇敬的心情及平緩的語氣讀。
5.思考總結:讀了這篇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獲得的啟發(fā)是什么?
三、積累內化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下自己閱讀課文后的感受。
四、課堂遷移
1.識字寫字:注意字“黎”,注意強調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
2.自選詞句。
3.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加點部分的含義。
(1)她又在鏡子前照了照,在室內試著走了幾步,像是要參加什么隆重的典禮似的。
(2)每一個革命者,當他面臨著最后考驗時候,都應該——臉不變色,心不跳﹗
4.實踐活動:讓學生復述江姐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紅巖》的其他故事。
5.課下閱讀《紅巖》這本書。
五、作業(yè)
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上一篇:湘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教案
下一篇:西師大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