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
小說《鏡花緣》否定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場和爾虞我詐、苞苴盛行的現(xiàn)實社會,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筆,嘲諷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冒牌儒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1
從小到大,我讀過的書不計其數(shù),有一本令人深思又令我難忘的書——《鏡花緣》。
《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博學(xué)多才,精通文學(xué)、音律、圍棋。晚年雖然生活貧困,卻用十多年時間寫了號稱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奇特的一部——《鏡花緣》。當(dāng)代學(xué)者稱之為“雜家說”,國外學(xué)者評為融幻想、歷史、諷刺、游記四類小說于一體的巨著。
剛翻開書的第一頁,就看到上面那段簡介,我心中暗想:“一個老頭兒能寫出什么巨著,沒聽說過這本書,我倒要見識見識?!?/p>
故事從百花仙子被貶開始,沿著兩條主線敘述。明線為唐敖官場失意,索性與妻舅林之洋出海經(jīng)商游歷,暗線則是百花仙子在凡間的故事,兩條線一明一暗,為故事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藝術(shù)效果。
看《鏡花緣》的第一感受是幽默。從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場面描寫都能看出。淑士國人十分迂腐。在一家小酒館,伙計是這樣招呼客人的:“三位先生光臨,莫非飲酒乎?用菜乎?請明白以告我也。”淑士國人的呆板,酸,透過一個小人物的幾句話,躍然紙上。
看《鏡花緣》的第二感受是凝重。幽默與凝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在笑過之后,我也有些羞慚。白民國書架上擺得滿滿的,人人都有一股書卷氣,卻連《論語》都讀不正確;而黑齒國人皮膚黝黑,卻詩書滿腹,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呢!
看《鏡花緣》的第三感受是感動。雖然某些國家的習(xí)慣不好,但每一個失德行為背后又很快出現(xiàn)一個反襯人物,厭火國人因為貪財而噴火傷人,而被唐敖放生的人魚卻出手想要救助,最終趕走了厭火國人。
《鏡花緣》雖然是虛構(gòu)的小說,卻嚴(yán)厲地抨擊了現(xiàn)實中的不良風(fēng)氣,真可謂是一面“鏡子”。從此《鏡花緣》成了我書架上的老居民、好居民。
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2
不能不說這是本奇書,但你很難認(rèn)為這是本好小說。中國文人寫起小說總有種抱負(fù),就是要借小說說出點道來。
所謂道道,也就是除小說外一切可以說教的東西,文人們都要往小說里塞些貨,才顯得自己是務(wù)正業(yè),沒有枉費(fèi)老祖宗的教誨,那種舉重若輕的優(yōu)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學(xué)問或者只寫小說的專業(yè)人士都羨慕得緊的。身為兩棲動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兩棲動物的好,大家都明白,無非就是小說的料不夠時補(bǔ)些學(xué)問,搞學(xué)問的閑暇時講點冷笑話罷了。但無疑這樣的危險性更高,而《鏡花緣》的局限也在于此。
里面那些學(xué)問,包括什么音韻學(xué)的、對聯(lián)的、古代玩樂的包袱仿佛就是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為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話,估計就跟那貓兒洗澡后的樣子差不多粘成一團(tuán)、無得而狀。假若當(dāng)論小說的品質(zhì),你也很難佩服他。無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許多故友遺孀,然后指引回國朝,然后群芳斗艷,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無有趣的情節(jié),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夠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實在沒幾個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綃、聲稱“問道于盲”的亭亭與紅紅,愛講冷笑話的紫芝之類的人。好在小說里也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雖說有《山海經(jīng)》作藍(lán)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飾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說里面還真是缺乏的。還有那些百科全書式的典故藥方對聯(lián)游戲什么的,假若無聊實在應(yīng)該一一細(xì)看,至于藥方定然可以一試,。至于李先生那些惡趣味,也還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證的。話說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講冷笑話,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饑。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來的,即來喚我?!欢鄷r,有人登廁出恭;因腸火結(jié)燥,蹲之許久,糞雖出,下半段尚未墜落。小蛆遠(yuǎn)遠(yuǎn)看見,即將老蛆叫醒。老蛆仰頭一望,果見空中懸著一塊‘黃食’,無奈總不墜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
小蛆去不多時,回來告訴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頑哩。’老蛆道:‘做甚么頑?’小蛆道:‘他搖搖擺擺,懸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倍溻毜溃骸俺艮Z轟的,把人比他,姐姐也過于尖酸了?!笔Y素輝道:“那‘黃食’二字,倒也新奇?!毖肯?、施艷春道:“幸而沒有痔瘡,若有血痔,那可變成‘紫食’了?!弊现サ溃骸澳闳L嘗,只怕還‘香艷’的狠哩。”蘅香、艷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饒人?!蹦亲现バδ潜娙舜蚯锴?,后有反譏“紫食”的,李先生的惡趣味實在是太那個。
最后在下有個疑問,就是百花榜的時候,由于唐閨臣的名字緣故被貶到第11,把周慶覃放到第10力壓唐朝的臣。但這個十一會不會是暗合《論語》第十一篇呢?還望方家指引。
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3
“女子無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是“悲憤”。原來古代人都是這種思想,怪不得古代學(xué)堂里見不到女子。但在《鏡花緣》中,我見識到了古代才女。她們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蘇氏蕙蘭織錦回文璇璣圖”,乍一看,全是字。但聰慧的史幽探用七種色彩把文字區(qū)分開。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組成數(shù)十首詩。史幽探她滿腹詩詞,行詩如風(fēng),讓人敬慕。
在《鏡花緣》的后一部分是記敘百名才女相會的情景。她們闊談“琴、棋、書、畫、醫(yī)、卜、星相、燈謎”,實話說,我確實是看不懂,但她們的浩博才學(xué)讓我震撼。若不是武則天開放女科,這些女子的才華還得不到展示。
書中讓我領(lǐng)略到了很多國家的怪異和有趣。如君子國,君子國里的人都是彬彬有禮,買賣東西都要謙讓個半天;還有兩面國,兩面國的人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親切的臉,而遇到?jīng)]錢沒勢的,則露出丑惡、鄙視的臉:還有穿胸國,穿胸國的人胸上都有一個洞,他們都再胸中穿一根長竿,把東西都掛在上面。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兒國的游歷。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當(dāng)時社會的不平等。女兒國,恰恰是“女尊男卑”?!澳凶臃创┮氯梗鳛閶D人,以治內(nèi)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誤被選為王妃。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有“三寸金蓮”之美??蓱z的林之洋十腳趾都爛了,化為膿水。這只是夸張,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有誰可憐過她們?作者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xí)的丑惡和非人道性質(zhì)。
唐敖、多久公在黑齒國的女學(xué)塾中遇到紅紅、亭亭。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極有才學(xué),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她們和多九公、唐敖討論學(xué)問,涉及音韻文字、經(jīng)書義疏、學(xué)術(shù)流派,口若懸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賣老的多九公面紅耳赤,汗流滿面。
《鏡花緣》若出在當(dāng)時,定會改變一些人的觀點。這本書中,各種珍鳥奇草,各國的風(fēng)俗習(xí)慣吸引力極大,但其中著重表現(xiàn)對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讀。
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4
《鏡花緣》,人物描繪不比“紅樓”,場面鋪敘不及“三國”,光怪陸離與“西游”還有距離,唯人物語言敘述見長,古往今來,天文地理,俱在其中,可謂口若懸河,天馬行空。
文中巧用荒誕不經(jīng)之事例諷古喻今,用虛無縹緲之人物指桑罵槐。成語及四字詞語也用得不溫不火,恰到好處,言簡意賅,點石成金。作者運(yùn)用材料,組織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見一斑。書中眾多古典的引用雖使作者有偷巧剽竊之嫌,但也足見其博覽群書,縱觀古今,腹中有墨,胸有成竹。
全書似乎有兩條線索,一是滅周復(fù)唐,二是眾仙子的聚聚散散,榮辱成歿。作者對社會中許多丑惡現(xiàn)象作了尖酸刻薄的諷刺,可見其對諸如此類的強(qiáng)烈不滿,但總的看來,我懷疑作者有天朝自大,唯我獨尊,地大物博,敢問誰何的思想。不過從“問道于盲”的事件看卻也不一定恰當(dāng)。縱觀全書,好像很難找到一個反映全文的觀點,或者說是主題,但也許這就是長篇小說的特點之一吧——讓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書中笑料甚多,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忍俊不禁,開懷大笑的,這些笑料也分著層次。書前部分游記中多數(shù)還能看懂,而后半部分眾才女相會后的琴棋書畫,談笑風(fēng)雅,其紛繁冗長,則使現(xiàn)代人不敢恭維了。
書中將女子作為小說的主要人物,在古代一般小說中并不少見,但其卻另有特色,那就是人物眾多,行色各異,但缺乏變化,刻畫得有血有肉的屈指可數(shù),多數(shù)是清香沁人,玲瓏可愛,可謂鏡中月水中花,但終虛所望了。將每一個女子賦花一朵,也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令讀者睹花思人,流連忘返,只怕到愁容滿面、茶飯不想的地步,便非紅顏薄命不可救了。各女名為花,而此書中之各花只講義氣,無兒女情長,不是指腹為婚,就是為感恩戴德而奉以其終,此大憾也!
名著《鏡花緣》有感例文5
在這個寒假里,我看了《鏡花緣》這本書,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花上1至2個小時來看這本《鏡花緣》,我看的這本《鏡花緣》是由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長篇神魔小說。在《鏡花緣》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現(xiàn)特定的諷刺內(nèi)容時,也使用了這種手法。他將某種需要表現(xiàn)的性格或現(xiàn)象有意放大,讓作品中喜劇人物主觀上的假定邏輯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正常邏輯相錯位,從而產(chǎn)生與眾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達(dá)的諷刺性內(nèi)容,在書中對夸張手法的運(yùn)用恰到好處。
該書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jīng)歷。后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其神幻詼諧的創(chuàng)作手法數(shù)經(jīng)據(jù)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
“人與禽獸之別,全在頂上靈光。人之天良不眛,頂上必有靈光,虎豹看見,即遠(yuǎn)遠(yuǎn)回避。倘天良喪盡,消盡靈光,虎豹看見與禽獸無異”此話說的雖極不科學(xué),雖然也許的確有我們今人已無法了解的某種玄妙的地方,野獸卻不會因為這個而不傷害人的,有他的時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許會因為善良而散發(fā)的人性的光輝,整個人的磁場,氣質(zhì),氣場這種東西,今人,究竟是離真正的人更近了還是更遠(yuǎn)了。
關(guān)于人的修為因果報應(yīng),《鏡花緣》以老虎食人,有其追求美好教人向善的面,也有以愚昧恫嚇世人,只讓人順從,愚孝,愚善的一面,所以魯迅,胡適等許多前輩們曾說過,我國的古書都不能讀,全是人吃人的封建禮教,舊道德,比如本書,是一部打著濃郁的舊時代烙印的書籍,充斥的古時候帝王,權(quán)威對人的壓力,我國自從有了奴隸,封建帝王以來也許便再無或極少真正的貴族了。真正的貴族、貴人,身上衣服雖然襤褸,舉止甚是大雅。書中的神仙們也極具民間普通人的世俗氣息,以及階級地位,仙女們互相譏誚,使絆子,大約就像宮斗劇集一樣,今天也有許多那樣的人,這是一部分人帶有的民族特性還是長期受苦受難人的惡的一面?
他們對待那種豬頭怪鳥,以其是因為不孝順遭報應(yīng)為由,給自己行惡,殺死這種鳥,給自己得到利益,這是極大的不善,大約便是魯迅說的封建舊書滿紙不過人吃人罷,大約類似此類的古典書籍的確不應(yīng)該早讀,應(yīng)該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與承擔(dā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