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讀后感 > 讀后感800字 >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

比英3636 分享 時間:

阿房宮綿延幾百里,氣勢雄偉而感嘆,為六國粉黛齊聚一宮而驚奇,為那么美麗壯觀的宮殿最終化為焦土而哀惋。被自己打敗的又何止是六國?何止是秦。小編特地準備了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歡迎借鑒學習!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1

讀了《阿房宮賦》這篇文章,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為阿房宮綿延幾百里,氣勢雄偉而感嘆,為六國粉黛齊聚一宮而驚奇,為那么美麗壯觀的宮殿最終化為焦土而哀惋。但對我觸動最大的還是文章末尾的一句話:“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笔前?,六國經(jīng)過春秋爭霸,自身均很有實力,不用說六國合縱,只要各自穩(wěn)住陣腳,秦國就難以東向。秦國蕩平群雄,諸侯莫敢與之爭鋒。但是,秦也被打敗了。他們都是被自己打敗的啊!

被自己打敗的又何止是六國?何止是秦?

項羽,楚漢相爭時著名英雄,氣蓋世,力拔山。當年垓下被圍時,他仗一匹烏騅馬,一桿烏龍槍,面對漢王劉邦的十里埋伏,百萬雄師,而毫無懼色!但是,他失敗了!對于失敗,他自己說:“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自然是非戰(zhàn)之罪,只不過我以為,句中的“天”要換成“項羽自己”,他沽名釣譽,劉邦的幾句恭維話就叫他打消了消滅異己的動機;“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他自稱霸王,將劉邦趕入漢中就萬事大吉,沒有憂患意識,急于表現(xiàn)自己,容易滿足,是他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國時的周瑜,赤壁之戰(zhàn)時,談笑間使曹操“檣櫓灰飛煙滅”,可是,他竟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他戰(zhàn)勝不了來自內(nèi)心的敵人——過分的自尊。他臨死時說什么“既生亮,何生瑜?”他容不下比自己強的人啊!

中興之主唐玄宗,開元天寶讓人津津樂道。但他戰(zhàn)勝不了自己,要美人不要江山,最后落得棄宮逃跑,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保不住的下場。

我們青年學生,明知道不能貪玩,要認真學習,但就是不能戰(zhàn)勝自己,最后導致學習成績飛速下滑。

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是最后的勝利者。劉邦原來是一個“貪于財貨,好美姬”的地痞無賴,但當他發(fā)現(xiàn)要成就大事,必須戰(zhàn)勝自己,克服自己時,他會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他攻下關(guān)中后,“籍吏民,封府庫,還軍霸上”,“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他成功了。唐太宗經(jīng)常想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倚重直言敢諫的魏征,戰(zhàn)勝了自己,獲得了貞觀之治的美譽。朱元章聽從謀士的建議,“廣積糧,緩稱王”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也成功了。這樣的例子在當今就更多了:孔繁生、鄭培民、陳景潤、袁農(nóng)平,以及奧運健兒,他們無不是先戰(zhàn)勝自己,才戰(zhàn)勝別人,才戰(zhàn)勝困難的。

杜牧說:“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不是嗎?項羽如果多想想養(yǎng)虎貽患的后果,周瑜如果能容得下別人比自己強,那些tan官如果能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結(jié)果怎么樣呢?

因此,我們有必要時時檢討自己,在前進的路途中,除了要戰(zhàn)勝外在的敵人,還要注重自身修養(yǎng),打鐵還要本身健啊。只有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成功的時候不得意忘形,在失敗的時候不垂頭喪氣,總結(jié)經(jīng)驗,記取教訓,改正錯誤,才能不被自己打敗,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2

最近我在編輯本單位《廉政文化建設(shè)巡禮》畫冊時,看到去年我的一幅硬筆書法作品,寫的是杜牧《阿房宮賦》的結(jié)尾段,不禁怦然心動,遂找出原文又讀了一遍,掩卷之際,感覺又有了新的體會。

杜牧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于論列軍國大事,指陳時弊;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艷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這篇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時杜牧二十三歲。

過秦之文多矣。而杜牧的《阿房宮賦》選擇了一個獨特的角度,過秦而先不數(shù)秦之過,卻以極其鋪張揚厲、跌宕撲朔的重筆盡情描繪阿房宮之宏大、之瑰麗、之奢靡,筆筆落在阿房宮上,句句卻又意在過秦,這正是大手筆的匠心所在。一個曾經(jīng)踏平六國、雄心勃勃的秦王朝,一個曾經(jīng)統(tǒng)一中國、叱咤風云的秦王朝,頃刻間,竟然那么容易地坍落了,毀滅了,一切竟然都轉(zhuǎn)瞬即逝。這巨大的歷史悲劇,激起后代多少人的思索,多少人的慨嘆。杜牧也正是從這樣一種列強的悲劇感中去體味、去把握秦王朝毀滅的內(nèi)在原因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三十六年,但它的確曾經(jīng)極為強大,極為昌盛,然而一旦毀滅,又何強之有?何盛之有呢?這種由極盛而極衰的悲劇,極大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

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在中國歷史上,得民心興邦、失民心亡國的例子,實在太多了。教訓在什么地方呢?得到天下的人,往往就驕橫起來,不僅窮極奢華,而且欺壓百姓,最終失掉民心。決定政權(quán)存亡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心。當今世界,一些長期執(zhí)政的政黨先后下臺,一些國家的政權(quán)更迭,盡管各自原因很復雜,但說到底,人心向背的變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對這些歷史和現(xiàn)實的教訓,我們切要明鑒。在《阿房宮賦》這篇文章中,一個很深刻的觀點就是,一個政權(quán)的興衰最根本的原因在其自身。政權(quán)腐 敗了,瓦解了,背逆民意,禍害人民,垮臺是必然的。對于這樣的歷史教訓,我們黨始終是引為鏡鑒的。從黨的性質(zhì)來說,我們黨從誕生之日就公開申明,中國共產(chǎn)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取得政權(quán)以后,不管時代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形勢和任務(wù)有多么不同,我們黨都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由于黨長期執(zhí)政,地位變了,權(quán)力大了,有些人逐漸脫離群眾。特別是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黨的肌體受到社會上的腐朽思想和消極因素的侵蝕,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種誘惑,不是用手中權(quán)力為人民工作,而是用來謀求私利,這些行為與黨的宗旨根本對立,必然被人民所唾棄。

一個政權(quán)也好,一個政黨也好,其前途與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一定會失敗,甚至垮臺。不解決好這個問題,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就沒有保證,更談不上“社會和諧”,甚至有亡黨X國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的政治優(yōu)勢。無論現(xiàn)在和將來,我們都一定要牢記,我們一切工作和言行,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最高衡量標準。符合的就堅決地干,不符合,就堅決不能干,在“人心向背”這道考題面前取得好的成績。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一千二百年前,杜牧在文章結(jié)尾時的感言可謂振聾發(fā)聵,讀來鏘然!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3

《阿房宮賦》,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所作。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其著名文章有《樊川文集》一書。其為唐代杰出詩人,散文家,尤其以七言絕句著稱。

在《阿房宮賦》一文中,作者諷諫時弊,以秦朝滅亡為案例。含沙射影般的寫出作者當代朝廷的用亂不堪。此文擅用散句,對偶十分工整,凸顯文章的大氣之勢。此文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前半部分采用鋪陳夸張之法來寫秦始皇的荒淫無度,后半部分有一番抒情色彩的議論,兩者互相結(jié)合,將古今王朝的政治格局分析的井井有條。

文章的好句有下面幾句:

一、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二、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三、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逆,棄脂水也;煙霧橫斜,焚椒蘭也。

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我初讀此文之時,對文中感悟頗深,杜牧在唐朝晚期因作文《樊川文集》而名聲大震,此文采用了借古諷今之法深刻揭露了晚唐社會的黑暗。古人通常以身邊的事作為生活素材,以時事為基調(diào)來作文。杜牧說過: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回為衛(wèi)兵。是強調(diào)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和情感,文章的氣勢和形式是為內(nèi)容來做鋪墊,他的文章《阿房宮賦》就完全符合這一點,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謝秦王朝滅亡的原因,文中多用散句,駢句就是為了增強文章的氣勢,來凸顯秦朝的滅亡的必要條件。同時為了警示當世統(tǒng)治者不要重蹈秦王朝的覆轍。

文章中多用修辭手法,比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逆,棄脂水也”這句將宮中的妃子們使用的胭脂水粉的繁多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渭水河上浮的一層油光才用了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出了阿房宮中的妃子之多,花費之大。也襯托出秦始皇在為時是如何的驕奢淫逸,大家可想而知,妃子們用的化妝品的錢從何而來呢,還不是收刮民脂民膏,也體現(xiàn)了秦始皇的兇惡不體恤民間疾苦,杜牧寫出此文我想他所處的社會與秦王朝相差不大吧。同時作者的目的也在于此,他希望唐朝的統(tǒng)治者能專心朝政,不能胡亂放縱自己,否則到了禍起蕭墻,國破家亡這時,就會悔之晚矣!

作者的文章能受到大多數(shù)人的親睞,也在于他的文章有非常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作者描寫的阿房宮很是雄偉,氣勢非凡。雖然只用了寥寥數(shù)百字,但將阿房宮的豐姿盛態(tài)完全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由此可見杜牧的文章功底毅然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轉(zhuǎn)念回想自己的祖國,現(xiàn)今國內(nèi)四海生平,四處一片和平景象,這是國內(nèi)都感到驕傲的事,因為中國有深明大義,敢為民請命的領(lǐng)導人在,在此我希望領(lǐng)導人能居安思危,因為中國 在世界還不是很強大,還需要加大發(fā)展力度增強國力。我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起來!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4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边@是杜牧在《阿房宮賦》一文中的主旨句,乃全文的點睛之筆,旨在說明此文是一篇借古以刺今的賦體散文,并非是一篇真正的“贊美”阿房宮的賦體散文。

唐敬宗寶歷元年(825),當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搖搖欲墜,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wù)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一文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p>

本文是一篇充分發(fā)揮了作者想象力的文章。歷史上的阿房宮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于公元前206年被項羽燒毀(咸陽宮)。故址在今陜西西安阿房村。阿房宮雖然已不存在,但阿房宮的興滅與秦王朝的滅亡卻永遠地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幾千年來人們經(jīng)久不衰的議論的話題。

本文作者用文字還原了阿房宮的雄偉建筑格局與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的腐x敗生活,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jīng)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

本文在藝術(shù)性上充分運用了想象、比喻、排比、議論等手法,是作文者很好的學習范例。阿房宮被楚人項羽一炬,已成焦土,但作者描寫到“復壓三百馀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边@其中又與比喻、排比交叉運用,可見作者筆功之深,文學底蘊之厚,沒有“讀書破萬卷”的修為,是不會有如此神來之筆的千古佳作。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贝宋碾m是一篇作于唐朝的文章,但在今天讀來仍給人以強有力的鞭策與警惕。有些人認為歷史枯燥乏味,認為學習歷史沒有用。其實不然,人類社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發(fā)生與歷史有著極為相似的令人震驚的事件。學習歷史就是要從歷史的表象中探索隱藏其內(nèi)的本質(zhì),培養(yǎng)人們判斷是非、分辨善惡的能力。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睂W習此文就是要明白一個統(tǒng)治階級從興盛走向沒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統(tǒng)治者脫離群眾。作為統(tǒng)治階級要想永遠處于統(tǒng)治地位,就要重社稷、積其德,固本浚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就是要銘記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古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讓群眾敢于說真話說實話,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就是要“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阿房宮賦讀后感作文800字5

杜牧的《阿房宮賦》一出世,就引得士林驚嘆,爭相誦讀。杜牧秉承唐代古文運動的傳統(tǒng),使用散體筆調(diào),把散文的筆法、句式引進賦里,經(jīng)綸世務(wù),針砭時弊,突破了六朝以來賦文日益駢儷化、聲律化、形式化的趨勢,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賦體的新體式——散賦。《阿房宮賦》文句奇偶錯落,駢散互用,長短結(jié)合,融敘述、描寫、議論于一體,全文洋溢著史論的理性風采,又煥發(fā)著詩畫靈動的光芒。縱觀全文,以下三點作者獨具匠心,歷來被人們所景仰,所稱道。

首先,文章對阿房宮的鋪陳描寫奇?zhèn)邀悾瑲庀箝_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首第一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用韻急峻,先聲奪人,突兀有力,讓人有“泰山壓頂之感”,不僅簡捷地交代了阿房宮的背景,并把全文置于一個國家興亡、朝代更替的視角與高度。接著,作者采用了現(xiàn)今所謂的“攝像”技術(shù),多角度地帶動讀者的視覺去感受阿房宮建構(gòu)的宏大與精致之美。“覆壓”“驪山”兩句高空俯瞰,極繪阿房宮占地之廣,規(guī)模之大;“廊腰”一句屬仰觀,重樓疊閣,長廊高檐,氣勢非凡;“盤盤焉”一句把鏡頭拉長、拉闊,以宏觀的角度去遠看一組組的亭臺樓閣;“長橋”“復道”兩句則讓讀者的視野隨鏡頭而推轉(zhuǎn),把讀者直接帶入繽紛畫圖之中。這里,作者先總后細,由遠及近,虛實結(jié)合,逐一展示了阿房宮的宏偉豪華,內(nèi)外奇觀與豐姿盛態(tài)。

其次,觀照現(xiàn)實,立意高遠,充分表現(xiàn)出了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杜牧生活在內(nèi)憂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時代,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關(guān)心國事,懷抱著中興唐王朝的理想?!渡现何恼聠ⅰ分姓f:“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是借古諷今,以秦警唐,提醒唐王朝統(tǒng)治者應(yīng)充分認識到荒淫無度必然導致民怨沸騰,國亡族滅的道理,表現(xiàn)出了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曠世濟俗的情懷。前后兩個部分,前部分著重描寫與鋪陳,分別從宮室建筑、宮中美女和宮中珍寶三個方面詳細敘寫了秦朝統(tǒng)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后一部分著重說理與議論,總結(jié)了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更是猶如巨鈸洪鐘,永遠響徹在歷史的天空,回蕩在人們的耳際,警醒著一代又一代的統(tǒng)治者。

第三,多種修辭手法的縱橫交錯運用,更是的突出特點。作為“散賦”的開山之作,突破了駢文的四言句式,全文句式長短不一,駢散結(jié)合,句與句之間有相當?shù)奶S性,具有散文的意脈,有時又參用純散文句式,使文章帶上了散文、散文詩靈動多變的特點。特別是在修辭上,綜合運用了排比、夸張、對偶、比喻、比較等多種手法,而且常常是把幾種修辭縱橫交錯糅合在一起,從而使文章語言顯得凝練簡潔,新穎奇特,給人以強烈的美感?!伴L橋”“復道”兩句整體上看用了對偶,單句看又用了比喻中的“詰喻”,對偶使前后句子整齊劃一,詰喻則婉曲而形象地描繪出了橋梁與復道的奇麗壯觀?!笆关摋澲?,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六句整體上看用了排比,單句看用了比喻中的“強喻”,強喻中又暗含比較、夸張修辭;這一段正是因為把排比、比喻、比較、夸張等幾種手法綜合起來交錯運用,才有力地突出了阿房宮內(nèi)供統(tǒng)治者享用的各種物品之多,從而說明了秦統(tǒng)治者的生活是極其奢靡的,封建帝王的奢侈享樂是建筑在人民痛苦的生活之上的?!懊餍菬蔁?,開妝鏡也……”五句,也是兼用了排比、比喻(暗喻)、夸張等多種修辭,特別是使用暗喻手法,把喻體放在本體前邊,突出喻體,先給人鮮明、生動的畫面,然后出現(xiàn)本體,喚起讀者的豐富想像,加深了讀者的印象,渲染了阿房宮美女之多,間接地揭露了秦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道。

杜牧的《阿房宮賦》在藝術(shù)風格上擺脫了纖細、綺靡的文風,一掃六朝舊習,有著極大的獨創(chuàng)性;在意趣和識度上,一反千古謾?quán)禈s辱的悲嘆,站得高,看得遠,借古諷今,寄意遙深,《四庫全書總目》評價他“縱橫奧衍,多切經(jīng)世之務(wù)”,是恰如其分的。


讀后感作文800字相關(guān)文章:

寫讀后感作文800字5篇

五年級下冊讀后感作文800字5篇

語文文章讀后感800字五篇

《紅星照耀中國》高中生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800字五篇

個人觀后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

優(yōu)秀讀后感800字10篇

關(guān)于觀后感的作文800字精選心得5篇

作文讀后感《走進新時代》800字5篇

觀看《活著》的優(yōu)秀觀后感作文800字5篇

平凡的世界讀后感高中800字作文十篇

93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