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讀后感范文

舒洪1147 分享 時間:

《李爾王》是威廉·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戲劇,是其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來源于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本身大約發(fā)生在8世紀左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李爾王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到各位。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1

《李爾王》稱得上是莎翁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其充分展現(xiàn)了人性中難以回避的丑陋,無以復加的殘酷以及難以逃脫的悲哀;與此同時該劇也充分體現(xiàn)了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善良,不求回報的奉獻,不離不棄的真誠以及感人至深的犧牲。整部劇充滿著對王權(quán)、對社會、對正義、對人性、對自然、乃至對神的拷問及深思。本文以過往李爾為核心,以該劇中五個與李爾相關(guān)的重大場景為劃分標準,細致考察李爾在整部劇中的轉(zhuǎn)變以及其所受到的教育。

作為國王的李爾是專橫的獨裁權(quán)力者,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其為小女兒考狄利婭抉擇夫婿中。在考狄利婭觸犯國王李爾之前,其是十分受疼愛的,李爾要分給她“比你的兩個姊姊更富庶的土地”,而且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也能感受到這種偏愛,“他一向都是最愛我們妹妹的”。但當考狄利婭并沒有按李爾的意圖訴說對其的愛時,李爾不但剝奪了考狄利婭的土地,更是向她的兩個追求者極力貶低考狄利婭。他直接勸勃艮第公爵“放棄他吧”,勸法蘭西王“您還是丟開了這一個為天地所不容的壞人,另外去找尋佳偶吧”。即使在法蘭西王執(zhí)意選擇考狄利婭后,李爾仍不忘詛咒他們,“你們不要想得到我的祝?!保率狗ㄌm西王“盛怒而去”。國王李爾對女兒婚姻隨意專斷,反復無常;將心愛的女兒轉(zhuǎn)瞬間稱為壞人,其極致的專橫可見一斑。

國王李爾不僅是專橫的,更是愚昧的,極易受到蒙蔽的。他面對高納里爾和里根的奉承,顯得極其受用,認為其所說的就是她們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完全沒有一點懷疑的傾向,而面對考狄利婭的無話可說則擅意決斷,根本不考慮考狄利婭所說是否是真實情況。而其在面對肯特為考狄利婭求情的死諫時,李爾根本不加思考,只是仗著君主的權(quán)威一昧地欲使肯特屈從,“閉住你的嘴巴”,最后剝奪了其官職并將其驅(qū)逐出境。

由此可見,國王李爾是一個專橫、愚昧、易受人愚弄的宮廷王,他生活在由王權(quán)所構(gòu)筑的自我世界中,王權(quán)將其完全封閉,令其行為、言語等都隨心所欲、任意妄為,他看不到真實的世界,看不到社會的真相和真正的人性。諷刺的是,其悲劇恰恰起源于他基于王權(quán)的任意妄為,因為這使其失去了自我世界的根基——王權(quán)(分割國土事件),這迫使其自我世界崩塌,也迫使其開始認知真實的世界,而他也正是在悲劇的逐步進展中,逐漸受到教育,擺脫專橫、愚昧乃至深入其血脈的宮廷王性。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2

《李爾王》約寫于1605年,取材于英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家喻戶曉的傳說,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故事講的是年老昏聵、剛愎自用、目光無識的李爾王把國土分給了虛偽的大女兒呂甘、二女兒貢納莉,卻把誠實率直善良不會取悅父王的小女兒科第麗霞驅(qū)逐到國外。科第麗霞被—迫離家出走,與愛她的法蘭西國王去了法國。李爾王自己僅保留國王的尊號和一百名侍從,準備輪流住在兩個女兒家中安享晚年。誰料兩個大女兒達到目的后卻原形畢露,把老父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小女兒得知李爾王的凄慘遭遇,起兵討伐兩個姐姐,不幸失敗,最后被俘含恨自刎,李爾王也在悲痛瘋癲中死去。當然,兩個壞女兒的下場也是可悲的。

李爾王這個糊涂虛偽的老國王,因為自己的虛榮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個善良天真的小女兒科第麗霞,在我們看來他遭到這樣的后果是活該、是自食其果,話又說回來,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應該說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慘的是最善良的女兒又死在了自己的前頭??墒俏覀冇袥]有想過他是一個平常人,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聽別人的勸言和真話的時候又怎么能夠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現(xiàn)在,又怎么能夠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于他平時身居高位,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之中,周圍都是爭先恐后向他邀功獻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圍繞著他轉(zhuǎn)動,以他的好惡為好惡,以他的是非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離不開歌—功—頌—德。

這個故事雖是在遙遠的古國,可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們都喜歡甜言蜜語的人,喜歡夸贊之語,到最后不也正是它們害了我們嘛!這不正是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謀家的譴責嗎?在現(xiàn)實生活中現(xiàn)象和本質(zhì),外表和內(nèi)容往往都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能因為現(xiàn)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為下一個李爾王,“金光燦燦的并不全是黃金!”

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善與惡,偽與真的觀念和標準,沒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判斷它們,現(xiàn)實生活是殘酷的,我們不可能像書中的故事那樣有好的結(jié)果,我們都是要經(jīng)歷這些才能夠真正地辨別它們的好與壞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心中的渴望而失去辨別的理智,要抑制那位喜甜的愛好,如果沒有嘗到苦的滋味又怎么會知道甜的滋味呢?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3

兩周一次的讀書筆記獲益匪淺,即便外出旅行也不想錯過。去機場的城際列車上完成的,將就看吧。推薦大家讀莎士比亞,可以對號入座。

《李爾王》故事情節(jié)簡單,兩條線。第一條,李爾王的悲劇;第二條,格羅斯特的悲劇。李爾王聽慣了甜言蜜語,喜歡贊美的話,對小女兒誠實的愛的表達,他非常憤怒,剝奪了小女兒的繼承權(quán),將他的權(quán)力和國土全部分給了口蜜腹劍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他的悲劇從他做出這個決定就開始了。沒過多久,大女兒開始嫌棄父親,二女兒和大女兒一樣,致使父親流落荒野,在暴風雨中無處安身。小女兒因為誠實,贏得了法蘭西國王的愛情,她嫁給了法王,但最后為了給父親討回公道,而被賣父求榮的埃德蒙殺害。大女兒和二女兒彼此算計,毒死了對方,都死了,李爾王最后也死了。格羅斯特因為聽信二兒子埃德蒙的讒言,四處追殺大兒子埃德加,埃德加只能裝瘋,成為乞丐。格羅斯特因為對李爾王的忠誠被大女兒刺瞎了雙眼,埃德加因著對父親的愛,來到父親身邊,領著父親去找李爾王。最后,明白真相的格羅斯特無力承擔真相,氣絕而亡。埃德加為了給自己和父親報仇,殺死了弟弟埃德蒙,悲劇。

莎士比亞說瘋子給瞎子領路,本是這個時代的病態(tài)。病態(tài)的不是時代,是構(gòu)成這個時代的人。李爾王,埃德蒙,格羅斯特,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朱麗葉.....所有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人物,其悲慘結(jié)局都是他們自身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他人,不過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利益共生的,不要過分看高別人,也別粉飾自己,看透這點,人際關(guān)系中的煩惱,沖突,傷害會少很多。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看莎士比亞筆下人物,都有各人自己的見解。我也是,雖然李爾王死于他的虛榮,但更多的是死于他對人性的無知?!叭诵谋热f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莎士比亞寫盡世間各樣人物,卻沒有寫出一個完人,因為世界本沒有完人。莎士比亞的悲劇,就是人的悲劇。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4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所著的‘四大悲劇’之一,而我便被這名號所吸引,看看這是否是噱頭。而事實證明莎士比亞的博學多識乃我一生所追趕不上,讀完這本書,我能感到胸腔中那顆還未成熟的心靈受到了怎樣的劇烈的撞擊!《李爾王》所給予人們的不僅僅是她那豐富而令人傷感的情節(jié)(請允許我用‘她’來形容),她所展現(xiàn)給人們的知識如實體現(xiàn)出莎士比亞是怎樣一種遙不可及的存在。

我深深所喜愛的,便是《李爾王》中的科第麗爾。她不失為一位天女,用那顆善良而包含真誠的心去待她那虛榮心極強的父親李爾。當她因為不會像她那兩個巧舌如簧的姐姐那樣說假話來恭維李爾王而被驅(qū)逐出國時,我感到深深的憤怒??频邴悹枦]有用華麗的詞藻來表達她對她父親的喜愛,但她所說的話卻著實令人感動掉淚。李爾年老體衰,不分是非,再加上他那嫉妒的虛榮心使他做出了那么愚蠢的錯誤,使我對為這樣的王上付出忠心乃至生命的肯脫感到深深不值。可看到后面,李爾因先前的錯事而被那兩個惡毒的女人那樣對待時,我卻也為他所感到悲傷——落敗的鳳凰不如雞,這一句老話果真不假。而在李爾深造不幸,露宿在風雨之下時,他那深深愛著他的女兒科第麗爾卻不計前嫌、對他伸出援助之手,這種精神令人無不為之感動,無不被她的善良所動容。

而這時我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因忠心而被那惡毒的女人的丈夫所剜去雙眼的人,葛羅斯特伯爵。他因花心而生下庶民出身的愛特門導致了今后的慘劇。愛特門在《李爾王》中是一位出色的復仇者,他巧言花語,挑撥他的父親葛羅斯特與他那名正言順的哥哥,令他被迫裝作瘋叫子流浪在外。而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大手在牽引著,被愛特門所害的格羅斯特伯爵失去雙目流浪在外時遇到了這位不善言辭有些木訥的長子,在他的幫助下重新振作,不再執(zhí)著尋死了。

而肯脫,《李爾王》中一位忠心耿耿的下臣,他因為美麗科第麗爾說好話而被當時昏了頭腦的李爾王驅(qū)出國境,因放不下心中的君王化裝成另一個人去服侍李爾,為了李爾挨打、飽受那兩個令人厭惡的女人的侮辱,令我著實感動落淚,心受震撼!他塑造成功,在我心中樹立了一個忠心奉主的偉大的忠臣形象!

而悲劇就是悲劇,《李爾王》的結(jié)局令我催然淚下——美麗的科第麗爾死了,李爾王也死了,臨死之際醒悟過來的愛特門死了,那兩個惡毒的公主也死了,《李爾王》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地影響,不失為璀璨奪目的一本著作。

讀完之后靜下心來去仔細思考李爾王瘋掉之后所說的‘瘋話’:

“你還看見那家伙怎樣給那條狗趕走嗎?從這一件事情上面,你就可以看到威權(quán)的偉大的影子;一條得勢的狗,也可以使人家惟命是從?!?/p>

“襤褸的衣衫遮不住小小的過失;披上錦袍裘服,便可以隱匿一切。罪惡鍍上了金,公道的堅強的槍刺戳在上面也會折斷,把它作破爛的布條裹起來,一根侏儒的稻草就可以戳破它?!?/p>

“沒有一個人是犯罪的,我說,沒有一個人;我愿意為他們擔保;相信我吧,我的朋友,我有權(quán)力封住控訴者的嘴唇?!?/p>

李爾的思想和感受在此刻達到了最高峰。他的“瘋話和正經(jīng)話夾雜在一起”,表面上是“瘋話”,實質(zhì)上是正經(jīng)話。他的“瘋話”,實際上揭露了當時的社會;反映出了人們的理想在現(xiàn)實之中找不到出路的絕望。他說,“我要象一個新郎似的勇敢地死去”,這種絕望令我所深感震撼。

李爾經(jīng)過痛苦的考驗,變?yōu)榱硗庖粋€人了。他由專制獨裁、剛愎自用的封建國王逐漸變成一個寬宏大度,舉止溫和,對不幸者抱同情心,對人民的苦難有了憐憫的公正態(tài)度的人?!暗阶詈蟛艛[脫了莊嚴氣派,他的沉重的悲傷和激情洶涌的氣勢”。他不僅對兩個不義的女兒進行了憤怒的詛咒,而且對科第麗爾深深地抱著負疚,直到悔悟自己過去很少想到過不幸的人民。我漸漸對他報以同情,漸漸為他所感到委屈,對他那兩個表里不一的女兒做出與他一樣詛咒,即使最后其中的貢納利死了,但這仍不能平息我的怒火與氣憤——她是因為毒害自己那正直的丈夫不成功而被曝光才自殺的,這根本不能博得人一絲一毫的同情,我認為她罪有應得。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5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也是一部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絕少見到的悲劇,畢竟我認為親情是最溫暖的也是最牢固的,它有著血緣的聯(lián)系,以及許多年的感情基礎??墒菓騽〉谋尘耙粋€充滿謀求權(quán)力和財富的宮廷之中,在這里,人們被財富與權(quán)力迷昏了頭,于是發(fā)生了父女手足相殘的悲劇。

李爾王因為自己的虛榮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個唯一真心待他而且毫不虛偽的小女兒,在我們看來他遭到這樣的后果是是自食其果,亦是必然的。他平時身居高位,長期生活在爭先恐后向他奉承的之人之中,所有的人或事都圍繞著他轉(zhuǎn)動,他說煤球是白的就沒人敢說煤球是黑的。日復一日,奉承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便使他極愛面子,以至于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正當兩個女兒都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的時候,小女兒沒有向他奉承與夸贊,不怕和他頂撞,大大掃了他的興,他一怒之下把小女兒趕出了自己的國家。造就了這個悲劇。

而李爾王的大女兒 和二女兒就是典型的宮廷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女子的溫柔,賢惠,孝順,她們狠毒、不忠、不孝、無知,為了各自的利益驅(qū)趕自己年邁的老父,為了自己心中喜歡的浪人毀滅自己的家,甚至相互殘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們喜歡的那個男人也同樣是一個狠毒的男人,在不斷地利用她們。她們直到死都沒有明白一個為人的道理!沒有找回心中的親情。

在中國的古代宮廷中為了權(quán)力而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李爾王的悲劇就在于人性因權(quán)力的的墮落。就算在這二十一世紀,家庭因遺產(chǎn),房子,贍養(yǎng)父母而搞的家庭破碎的例子也是很多,每每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會想,為了錢而否定了了父母幾十年的養(yǎng)育之恩,手足的情誼….值得嗎?也許我還沒有步入社會,不知道掙錢的辛苦,但是我知道的是,賺錢是為了生活的更好更快樂,而沒有親人的關(guān)愛的生活是不會開心的。

最后一句更是全文的經(jīng)典:世人啊,擦亮你們的眼睛吧,含毒的針刺往往隱藏在美麗的花束之中。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800字5篇

《李爾王》觀后感范文五篇精選

《李爾王》800字觀后感范文

2019年推薦的著名書籍《李爾王》讀后感五篇

《李爾王》讀后感600字

李爾王莎士比亞作品讀后感筆記

天才捕手觀后感心得范文5篇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讀后感范文大全

名人傳讀后感500字初中范文6篇

《天才捕手》觀后感心得范文5篇

李爾王讀后感范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856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