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啊多u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以供大家參考!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1
我的高中第三冊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納諫與止謗》。文中極力贊揚鄒忌與齊威王,稱他們是賢臣與圣君;并追古思今,提出借鑒與取法的主張,意下是要平民老百姓、下級干部學習鄒忌那種委婉而諷的進諫方法,讓領(lǐng)導干部學“千載而下,猶令人感奮不已”的具“何等氣度,何等磊落胸懷”的齊威王。
在名家名篇面前,我是愚者一得,認為這種見解錯了。
先從時間上看,齊威王、鄒忌跟我們相距千載,作者是“《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初小時就成誦了”,4400年后,再讀一遍。”雖然是60年,人間已經(jīng)滄桑幾度,更何況千年呢。為什么“委婉而諷”仍然是當前規(guī)勸領(lǐng)導最好的方法?為什么鄒忌竟應該永遠是那些憂國憂民、想對領(lǐng)導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同志的“榜樣”?
面對“龍鱗”不可批,“圣聽”不得逆的國君,鄒忌是“賢臣”,不能不用委婉而諷的方法來規(guī)勸。但我們現(xiàn)在是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每個人都受法律的保護,每個人都有言與行的自由,有話就講,何必畏畏縮縮學鄒忌呢?要下屬學鄒忌的,恐怕是只有鄒忌式的進諫才接受得了的領(lǐng)導,更可能是平時老虎屁股摸不得的角色,哪配得上“寬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的褒稱?而時在今日,想講話樣一來不就等于證明今天的民還只是小小的民,官還是高高在上的官,我們還是有天無法的社會嗎?
其實不然,中國正大踏步地從兩三千年的封建社會的影響中走出,走向民主與法治。民主社會的標志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何況,新中國的“官”,應該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的公仆,人民向自己的公仆提出意見,表示不滿,又何必察貌辨色,心驚膽戰(zhàn),委婉而諷呢?
如果“諫”的含義在今天就等于“批評”,我想在建設(shè)四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提倡的是直諫,而不是諷諫。時間對于四化是極其重要的,而鄒忌式的諷諫,慢慢繞圈子,磨嘴皮子,這與現(xiàn)代化的節(jié)奏是格格不人的。
今天讀《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意義,我覺得就是認識歷史上曾有過一個善于打比方的臣子和一個能夠反省的國君而已。當然,鄒忌的委婉而諷的方法,如果不是用來監(jiān)督公仆,而用來規(guī)勸朋友,教育子女,那還是可以借鑒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2
在初中的教科書里,有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主人公鄒忌三問妻、妾、客,與徐公比美的故事。
鄒忌最打動我的地方,是他的自知之明。即使妻、妾、客都說鄒忌比徐公美,但鄒忌并沒有盲目自信,他能保持清醒的判斷,從而悟出了治國的道理。
生活中像妻、妾、客的人比比皆是,人們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會對我們說出真話。這時,我們就要讓自己保持清醒,正確看待自己,不會只看事物表面。還要廣開言路,對于他人的建議,好的要接受,不好的就要摒棄。這樣,我們的境界才能更升一層。
鄒忌悟出治國安邦的道理后,又向齊威王進諫。他沒有直接說出齊王遭受了蒙蔽,而是由小及大,以家比國,由自身的經(jīng)歷進行類比推理,讓齊王更能接受。這也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注意對象,要講究方式方法,還要委婉得體。
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過于“直率”,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完全沒有考慮對方以及周圍人的感受。像這種人,或許別人在表面上會和和氣氣的,在心底里卻把這人罵了千萬遍。所以,即使我們要指出別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委婉一點,過于直率,只會讓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
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還要敢于且善于提出自己的正確看法,要虛心地向師長、同學等請教,并能夠認真聽取和采納其正確意見。做到了這些,那我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一定會少走許多彎路,讓人生的旅途變得更加順利。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3
今天,我又去聽了路老師的一節(jié)課。路老師這節(jié)課上的是文言文。重點是分析文言詞語的的意思,以及朗讀課文。
上課之前,路老師先帶學生復習《戰(zhàn)國策》的相關(guān)知識,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檢查學生對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緊接著是朗讀課文,路老師讓學生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人,一下子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讓學生進行點評。繼而總結(jié)出文言文朗讀的注意事項:停頓、語速、重音、語氣語調(diào)等。并以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guān)案例,教師給予范讀,可謂既有理論依據(jù),又有具體實例。緊接著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去感受文言文語言的特點。
讀完課文之后,接著是解決文言詞語的意思。路老師以課件的形式,將課文展示在大屏幕上,并把要注意的詞語標以紅色,并給出了解釋,學生一目了然。講完詞語后,路老師找學生試著一段一段翻譯,并加以糾正,講解非常細致。并讓學生比較妻妾的回答,為后面分析人物做了鋪墊。最后,再次分角色朗讀課文,路老師自己也扮演了一個角色,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4
學完這篇課文,我對鄒忌和齊威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對于鄒忌,我敬佩他的謙遜,佩服他的勇氣,在眾人的夸獎聲中,他沒有迷失自我,而是客觀的親自去分析評價他自己,他對于這件事情的理智的判斷和睿智的分析,讓我折服;另一方面,他作為一個臣子,敢于去逆龍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居然“逆”的那么精彩!自古以來,敢于直諫的臣子,許多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比干被挖心而死,屈原被放逐……而鄒忌,他仍然勇于去諫,而且又運用了他的語言的藝術(shù),“諷”諫齊王,讓我不得不為他的但是和睿智而喝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齊威王做到了這一點,作為一個君主,他知錯能改的品質(zhì)顯得尤其可貴,他的寬大與風度,讓我為他折服,當他受諫之后,利馬就下令全國,要求國人面刺其錯誤,諷謗于市朝,無罪有賞,這種磊落的胸襟,讓人心生敬意??v觀歷史,又有多少君主能做到如此呢?商紂王面對進諫卻炮烙挖心,周厲王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見,竟以止謗為喜歡,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串”,這么強大的反差,也難怪他們各自的結(jié)果不同了。
我希望,現(xiàn)在,在21世紀,在以后,不要再有太多的諷諫了。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5
有一天,爺爺給了我一本故事書,名字叫《鄒忌諷齊王納諫》。我很喜歡看它。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古時候有個人叫鄒忌,他的妻子,小妾,客人分別都說他,比城北邊的美男子-----徐公還漂亮。鄒忌并沒有感覺到自己特漂亮。晚上他想了想,原來妻子說我漂亮,是因為她偏愛我;小妾說我漂亮,是因為她害怕我;客人說我漂亮,是因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鄒忌上朝見了齊威王,他對齊威王說了這件事;又說現(xiàn)在齊國也一樣啊!宮里的妃嬪,沒有一個不偏愛您;大臣都害怕您;老百姓都有求于您。所以都說好聽的,不反映問題。齊威王想了想,說你說的很對,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人只要能指出我的錯誤,就能得到獎賞。一年后,就是別人想指出他的錯誤,也找不到了。由此,齊國開始蒸蒸日上,一天天強大起來。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雖然這個故事過去幾百年了,但是它揭示的道理,在如今還有積極意義:一些家長偏愛孩子,平時順著孩子,只說好聽的,直到考試結(jié)束了,成績不好才打罵,可是也晚了。所以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說謊。假話容易使人失誤,最終做錯事。同時也要勇于聽真話,知錯就改。這樣才能辦好事情。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