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5篇

美琪0 分享 時間:

小說《封神演義》中生動描寫了哪吒剔骨還肉,尋父報仇,殷郊殷洪被遭逃亡,以紂為仇的故事,對這些有失“子道”的悖逆行為表示理解和肯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1

“妖艷的外表,蛇蝎的心腸,世間竟有如此之人”。 ——題記

她每天都會和他在鹿臺飲酒作樂;他想要的東西他傾盡所有,千方百計也要給她;她無惡不作,心狠手辣,他卻視她為珍寶。她美得讓天下沉醉,他便一生寵愛。她便是妲己,他是寵愛她的'商紂王。

據(jù)說,她是蘇家諸侯之女,因蘇氏的落敗被商紂王征討,紂王貪圖美色而妲己又生來一副美人胚子,而且又多才多藝,還有一套迷惑眾人的法術(shù)。所以紂王把她封為貴妃,而后寵愛有加,頗的皇寵,最后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她美得讓人著迷,他把天下的奇珍異寶都拿來賞賜給她,哄她開心;她看見孕婦也是很好奇,把孕婦肚子剖開,以滿足她的一己之心,于是母子二人紛紛喪命于此;嚴冬之際,她看見人赤腳在冰上行走卻不畏寒冷,認為這人生理結(jié)構(gòu)特殊,于是她把人抓來,雙腳砍掉,探究其原因;她發(fā)明了“炮烙之刑”也喜愛觀看,將銅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紅的炭中,腳板被燒傷,不時發(fā)出慘叫。妲己聽到,就像聽到刺激感官的音樂一樣發(fā)笑。紂王本就昏庸,卻只為博得紅顏一笑。

《三字經(jīng)》中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一生下來本性就是壞的,以前的妲己也是一位心地善良,貌美如花的女子,只不過在入宮途中被九尾狐附身,受女媧之命來禍亂殷商的,所以紂王才變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殘忍的事來。當然這只是迷信,但天地如此之大,事物如此之多,誰又能說的清呢?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2

不知道的一天,突然翻起了《封神演義》,同時也在在不知不覺中看完了這本小說。

看完后我也在網(wǎng)上找了些關(guān)于封神演義的評論和評說,但總的`來說不多。不過我要在這里聲明任何小說都不是正史和正統(tǒng)教派理論,無論你寫的多好就像《三國演義》也是作者在歷史史實基礎(chǔ)上的文學改編不是真的歷史,有許多地方為了情節(jié)需要進行了適當?shù)膭”净母木帯?/p>

可是《封神演義》這么一個大全一般的神話小說為什么沒能成為四大小說之一呢?我認為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四大名著是近代人封的,而《封神演義》思想意義和現(xiàn)代思想有一定沖突,那就是太現(xiàn)實的反應了古代政治斗爭現(xiàn)實,那就是以道德這個大幕下的殘酷黨派斗爭,沒有大義只有利益,反面的過多,好歹這本書是要推薦給社會和青少年讀者的這些云里霧里神話的事情還是不適合推廣;第二與西游記相關(guān)甚至相同過多,整篇整篇詩句相同,缺乏獨立性,就是在選擇上也只能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選擇其一,不然就有重復的問題了,不過與西游記誰好誰壞那是后話了;第三就是文學性不強,原是中國平民娛樂文學,很像是一個說書段子,夸大其辭的特別多,對人物描寫不是很細致,特別描寫紂王與西岐的戰(zhàn)爭,一輪又一輪,繁冗拖沓,情節(jié)嚴重雷同,特別是三十六路兵馬伐西岐,就是三十六個情節(jié)完全一樣的故事,使得讓其成為范文式代表作仍然是有待商榷的。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3

《封神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名氣很大的神魔小說。小說成書于明朝,作者一說是許仲琳,一說是陸西星,但是更多的說法贊成這部書其實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而是總結(jié)了以往大量的傳說、評話綜合而成的,是人類眾多共同意識的結(jié)晶。

《封神演義》中有正義與邪惡兩方,姜子牙代表的周武王一方是正義方,而商紂王則是邪惡方。這是人界的兩派。各自都想要生長、存在下去,一方要消滅另外一方。所以,兩派之間必然存在著戰(zhàn)爭。

我的理解,所謂正義和邪惡,其實是進步與落后。進步的一方,它符合了當時的社會發(fā)展情況,可以帶社會和當時的人們一起進步,所以它就要萌芽。而另外一方——商末紂王時期,它已經(jīng)到了衰敗沒落時期,阻礙了社會歷史發(fā)展、傷害了人們的存在與幸福發(fā)展,所以,它必然會被新的進步力量所替代。它們各自處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只是落敗的那一方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所以就給新萌芽的這一方造成了一些阻力,因此戰(zhàn)爭是難免的。所以,客觀上有正義和邪惡兩派,但其實是進步與落后之分。

與此相應的,神魔界也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姜子牙的闡教,另一派則是支持商紂王的截教。這兩派各自也沒什么教義或教旨。闡的意思大概是闡明正義的意思,截則大概是要截住、阻擋的意思。兩派都有很多有神通的人物,在人間戰(zhàn)爭里出現(xiàn),幫助各自支持的一方。

我對此的感悟是:干一番事業(yè),有的時候,且大部分時候,是需要借助外援的。一個人再能干(如姜子牙),一支力量再強大(如姜子牙率領(lǐng)的軍隊),也是孤木難支,所以需要借助外援。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4

剛開始我常常覺得可惜,納悶姜子牙為什么不直接派那些有神通的,像楊戩、哪咤、雷震子等,派他們直接去對陣對方的旁門左道,而讓那些肉身凡胎的人白白去送死呢?

后來我注意到,第一,這些肉身凡胎的人出戰(zhàn)打頭陣,都是自己主動請纓要求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每個人的選擇了吧!因為經(jīng)過那么多戰(zhàn)爭,他們也應該知道,對方的將領(lǐng)可能就是個旁門左道有神通之士,但他們還是選擇了不計后果地出陣,所以,這是每個人的選擇。

另一個原因,因為這些人界將領(lǐng),他們的魂靈將來也是要封神的,所以,必須安排他們死掉,他們的魂靈將來才可以分封到相應的位置上去做神。因此,這樣的安排也是絲絲入扣地,和著高層議定的情節(jié)在進行的。

這部小說以歷史為主線、背景,很多人物是歷史中的真實人物,如姜子牙、周武王、商紂王等,但是插入了很多虛幻的神魔人物與情節(jié),如,女媧娘娘,太上老君等,故使這部小說充滿了魔幻色彩,變得真假莫辨。

其實,歷史本身就像神話一樣,云遮霧罩的看不清楚。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勝利者往往會把他們所有的行為與動機美化。所以,不要試圖從歷史小說、神魔小說、神話傳說當中去尋找歷史的真實。歷史沒有完全的真實,也找不到。讀這樣的小說,只當作一種對人性的了解,或者說對過往一個時空的大致了解,或者純粹就當作一種休閑閱讀??傊?,我個人覺得,歷史、神話傳說、小說,有一些共同的虛幻不真實的東西。人生與世界也有這樣的特性。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5

小說中,不管是哪一方哪一派的人物,只要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死后封神的時候,每個魂靈都有一個職位,都有他主管和司職的地方。

這讓我感覺到,其實所有的人都有他的定位,有他的位置,有他存在的必要,有他相應的工作,也就是有他的使命。

我們平常說,那個人是壞人,壞人就不應該讓他存在,不應該讓他活著,不應該讓他快樂,這些其實都是限制。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一個位置。

最后的封神讓我覺得,世界這么大,每個地方、每個角落、每個部門都有一個主管的神,都有一個主管者、主宰者。

像這部小說當中,最后一共封了365位神,主管著世界各個地方各個方面。有主管刮風的神,有主管下雨的,有主管打雷的,有主管四季變化的,有主管早上的,有主管晚上的……

主管文才的神是比干文曲星。

主管財富的神是趙公明,他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因為他率領(lǐng)的四位神都是主管財富的,分別是招寶天尊、招財使者、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所以趙公明在民間被俗稱為財神。但在《封神演義》里,趙公明卻屬于反派,是支持商紂王一方的。

還有我們平常開玩笑的,像什么喪門星、吊客星、掃帚星、氣死星、陰錯星、陽差星,原來這些都在神話傳說里都是被封了的神。真是挺有意思。

萬物都是有靈性的,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是有著靈性的。我的理解,所謂的神與靈性,就是讓我們對萬物產(chǎn)生一種尊重和景仰。

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封神演義》大量地使用了排比句和駢文,文字漂亮,華麗,很有氣勢。另外,語言簡潔,過渡自然,都是這部小說可以學習的地方。

這是我讀《封神演義》的一些粗淺的心得。

最新讀小說《封神演義》有感5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04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