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優(yōu)秀議論文范文5篇_高三議論文作文
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高中議論文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高中生優(yōu)秀議論文范文,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讓雷鋒精神永存
大家知道,近年來,我們中國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上天攬月、下海捉鱉的遠古夢想。我們在科技、軍事等領域已經(jīng)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中國,已經(jīng)傲立于世界的東方!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jīng)濟體量得到大幅提升,已經(jīng)躍升到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高速的經(jīng)濟發(fā)展,催生了國人強大的購買欲望。我們買斷了香港市場的奶粉,又去日本瘋狂搶購電飯煲、馬桶蓋,還有整箱整箱的方便面,場面一度失控,不禁讓日本人感嘆,中國人太有錢了。有錢就是任性!一度成為社會熱點用語。
然而,2015年廣東衛(wèi)視在《你會怎么做》的節(jié)目中播出了這樣一段視頻:街頭,一位老人借助于一張凳子正艱難地穿越斑馬線,行動緩慢。周圍是來來往往穿行的人們和不斷鳴笛催促老人快走的汽車,眼看綠燈時間即將結束,老人由于行動不便,倍感焦慮和無助。這時,一位外國小伙子快步走向老人,將老人安全護送到馬路對面??赐辏唤屓诉駠u。號稱世界東方強國的國人,卻是由一個外國人攙扶著過馬路的。
曾經(jīng),網(wǎng)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一位年輕人在上班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年輕人準備上前去扶起老人,可以一想到自己每個月只掙這么一點點錢,感覺扶不起啊,然后就默默的走開了。一個購買力享譽全世界的中國人,卻扶不起一位老人!是缺錢嗎?當然不是。是缺少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
論語中說:“見義不為,非勇也”。意思是:見到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就是怯弱。中華民族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泱泱五千年華夏史也為五千年文明史。光有強大的科技、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而人民不能“泛愛眾”,必將導致社會道德滑坡。為此,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弘揚傳統(tǒng)美德、重塑道德價值體系的號召!
在此方面,我們文海學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例如:文海畢業(yè)生在撿到錢包以后,不為里面大量金錢的誘惑,積極聯(lián)系找到失主。九年級學生在跑完步后,有同學感到身體不適,熱心的同學和老師一起扶起這位同學。不僅僅是在校內,我們文海的學生在校外也勇敢的扶起了老人,用行動回答了當今社會上“扶與不扶”的問題,同時,也證明了,用愛心不僅僅可以扶起老人,也可以扶起人心。
在我國社會道德觀、價值觀遭遇普遍滑坡的時候,我們文海學子正在用雷鋒精神,為精神文明建設添加動力,
為了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復興夢,讓雷鋒精神永存!
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
同學們,我們每天在教室里,一抬頭就能看到一句話。是的——讓讀書成為習慣。也許,大家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但就是這么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卻值得我們去記住、去踐行一輩子。但只有找到讀書的樂趣,才能真正成為一種你堅持到底的習慣
怎樣才能找到讀書的樂趣呢?先從一個故事說起。一次,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民族——猶太民族,他們對讀書可謂癡迷。猶太幼兒一出生,父母就在書本上抹上蜂蜜,給孩子當玩具。孩子摸一下書,再把手指頭再放在嘴里,哦!書這么甜啊!就這樣,讀書的概念就深深印在了孩子的頭腦中。因此,猶太人是世界上每年閱讀量最大的民族。他們的智慧讓以色列這個小國家,在被阿拉伯四面包圍的情況下,依然頑強,勇敢地屹立在世界上。
后來,在不斷與書的邂逅中,我也漸漸找到了讀書真正的樂趣。不同類型的書,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樂趣。就像有人說的,讀文學,使人高雅;讀哲學,使人深刻;讀數(shù)學,使人周密;讀科普,使人聰慧。讀《老人與?!返臅r候,被老人圣地亞哥的堅韌所震撼。讀《平凡的世界》,如若走進了那個離我們有些久遠的七八十年代,讓我知道平凡的人各有各的不平凡。讀《萬物簡史》,就好像鉆進了一個玄妙的宇宙世界。
有人說,初中學習那么緊張。哪有那么多時間去讀書?其實,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式讀書。就拿我自己來說,比如和大人出去吃飯的時候,帶上一本書,當他們圍著餐桌聊天時,只有我靜靜地沉浸在另一個讓人快樂的世界。暖暖的春光里,坐在公園草地上,從包里掏出一本書,享受春光下醉人的書香。周末作業(yè)全部完成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書……只要你想讀,時時皆是讀書時,處處皆是讀書處。
書不僅僅是讀,還可以聽。我和媽媽都是“人民日報”“十點讀書會”“邏輯思維”等微信公眾號的忠實聽眾。臨睡前,伴著“十點讀書會”主播輕柔的聲音漸漸入眠,就這樣聽完了《邊城》《活著》《查令十字街84號》等優(yōu)秀作品。早餐時,聽聽“人民日報”的新聞早班車,了解國內外時政新聞。還有每天60秒的邏輯思維中羅振宇的脫口秀,每天一個關鍵詞,一種觀點,聽得很是過癮。媽媽送我上學的路上,聽聽105.4電臺黃老磊的新聞評論,都是一種別樣的生活樂趣。
我們的文海,本著“以文化人”的校訓培育了一批批的優(yōu)秀學子。在我看來,這個“文”還有一層很重要的涵義,就是引導我們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一種習慣。試問,哪位優(yōu)秀的文海學子沒有愛上過閱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我們愛上讀書,永遠追尋讀書的樂趣!
如果沒有選擇,你該怎么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要面臨許多選擇。小到今天的穿著、食譜;大到國家的計劃、舉措??墒?,當生活給你的答案是沒有選擇,你又會怎樣做呢?是自暴自棄,怨天尤人;還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我想,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埋怨這不公平的社會,雖然內心得到了一時的暢快,但是,這又有什么用呢?人,都是自私而善變的,我們無法去改變一個人,我們也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終究還是要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在困境中隨波逐流,縱使你成功地保護自己免受挫折,但是你就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如同被人緊緊牽著的木偶,無法動彈。所以,即使面對的是無可奈何的處境,我們也應該在這處境中找到最合適的應對方法。我們無論面對多么困難的處境,都要聽從心靈的安排,變中求存,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不求完美,只求無愧于心!
我們都熟悉的陶淵明先生就知曉這個道理。他是名人之后,但他淡泊名利,在家境貧寒、入不敷出的情況下,依舊沉醉于讀書寫詩。他的故事:“不為五斗米折腰”也是家喻戶曉。
那其實他最后一次做官。在那一年,陶淵明已經(jīng)過了不惑之年,他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回,上級派督郵來調查情況。有人告訴陶淵明:“那是上級派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出去迎接。”。陶淵明聽后長嘆一口氣:“我不愿意為了這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去向那些人獻殷勤。”他留下了這句話,就辭官回家了。陶淵明先生在面對無法選擇的處境,毅然決然地跟著自己的心去選擇,他的內心是抗拒對其他人彎腰屈膝的,所以,他便放棄了縣令這個職位,回到鄉(xiāng)間,去過無拘無束的生活了。
可跟著自己的心走也是有弊端的。我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美好。這時,很多人就選擇發(fā)脾氣,和別人反著來,硬是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雖然是跟著心的方向走,但是會走上一條岔道,最終無法自拔。同學們,你們可能會問:“我們究竟應不應該從心所欲呢?”事實上,在跟著心走的同時。也應該理智地分析事情的錯與對,從而重新定義新的方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開泥潭,走上正確的道路。
其實,在做人生這道選擇題時,也并非全是死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處境,也許就會茅塞頓開。生活沒有那么盡如人意,越是感到不甘,就越是想要解脫現(xiàn)狀,可是當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時,生活也并沒有那么糟糕??窗?,還有那么多人都在為你祝福,真正的選擇還是在你自己那里,幸福要自己把握,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很美好,很多人都享受不到,親情,友情,要學會享受,學會發(fā)現(xiàn),一定要珍惜他們,不要等到一切都已逝去時才懂得它們曾經(jīng)的美好。
所以,當我們遇到不可逆的困境時,首先該想到的,不是埋怨,不是放棄,也不是順從,我們應該想到的是解決方法。跟著心的方向,問心無愧!如果沒有選擇,那就理智地從心所欲、變中求存!
該忘的不能忘的
泡上一杯茉莉花朵,輕輕地呡一小口,滿口余香。手,握著熱熱的杯子,心,想著能夠撐起一把小傘,漫步在細密如春雨的思緒中。輕輕地漂過一絲雨,滴在手上,心中,也隨之泛起陣陣漣漪……
長長的生活,宛如一條看不見尾的路。我們,常常徘徊在忘與不忘的邊緣,想著該忘掉的是什么,不該忘的是什么。其實,很簡單;
忘掉那些煩心的瑣事情,忘掉那些不愉快。同時,記住歷史,記住快樂,記住要不停地追求。
陶淵明,直起腰桿說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掛印而去。結果他做到了,“久在樊籠里,復得返然”,呵!“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多么的閑適啊!他忘了,忘了那繁雜世事,把自己融入一份恬淡的生活中,享受自然之美。
蘇軾,屢遭販謫,屢被召回,似乎老天一直在捉弄他。罷!罷!他舉筆揮灑出心中的豪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忘了,忘了上天的捉弄,瀟灑地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只屬于自己一個人的精彩!
李白,被賜金放還的御用之人,他苦啊!“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他也想叱咤風云地施展自己的抱負,但偏偏還是不得志。一杯一杯的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的他,也有解不開的愁緒啊!但他還是寫出了“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算了吧,忘了吧,他寧愿讓那些不如意隨風散去,瀟灑地揮手,瀟灑地甩甩頭,去飄漾。
不管是陶淵明,還是蘇軾,乃至李白,他們都在告訴著我們——忘了那些煩惱、名利,去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那么,不該忘的又有什么呢?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他忘不了的是國恨。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岳飛,他忘不了的是國恨。
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們,我們也不該忘記自己的民族,曾經(jīng)有過的那一屈辱的歷史。
曾經(jīng),那一頁頁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辛丑條約》……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一天一天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次次地被人狠狠地宰割。
曾經(jīng),皇家園林圓明園,被燒成了廢墟,幾個外國人登上了中國最神圣地大殿,坐在那受萬人膜拜的龍椅上!那是我們的懦弱,我們的失敗;
曾經(jīng),中國的萬卷經(jīng)書,中國的敦煌莫高窟道士塔,竟只因為那該死的王道士,一點點地被那些貪婪的獸性般的人吞噬著。這真的讓人好恨;
如今,日本,正篡改著歷史,美化著他們的罪行,那么,南京大屠殺,還有億萬人民的血和淚算什么,能就這么簡單地說忘就忘,說算就算了嗎?
我們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奮斗,記住我們是龍的傳人。記住我們的民族永遠是強盛的。
在生活中,徐本禹的自愿到山區(qū)支教,只因為他記住了快樂;售票員李向麗,永遠那么微笑著,那善良著,只因為她記住了快樂;劉翔,為中國,為亞洲,破了世界紀錄,只因為他記住了快樂……
生活,是一位很好的老師,他告訴我們什么要忘,什么不能忘。忘了那些不順心的,記住我們歷史,我們的使命,我們的感動,我們的快樂……
再輕輕地呡一口茉莉花朵,微笑著看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開花落。一份恬然蕩漾在心中……
真
站在沒有燈火的闌珊中遠眺,氤氳的云霧罅隙里,夕陽用最后的柔輝劃破云層,開團團微紅。思緒被晚風吹開層層波瀾……
湖水會因為微風而蕩漾開層層漣漪;空谷會因為你的熱烈呼喊而給與你回應。然而卻不是它們自身所愿,一味附和的回答只不過讓你更迷惘,揭開重重的濃霧只為了一個——真。
魯迅說過,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只有勇敢地面對了才知道自己的真正面容,知道自己是否泥濘不堪。真就是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堪;真就是不去偽裝;真就是不怕困難的狂瀾。
人生的海藍縱然洶涌,呢寫花紋美麗的葉片只會隨波逐流,只有依然挺立的巖石毅然不動。因為他們真,由里到外統(tǒng)一一樣,沒有繁麗復雜的花紋,除了堅韌,還是堅韌。
追溯歷史,贏得鮮花歌頌的也是包含著“真”的偉人。楚大夫獨立河畔,九死不悔;岳將軍金戈鐵馬,鐵血汗青;海瑞不愧烏紗,廉潔克己……他們的人生實測像玉般剔透。他們不為浮華失志,只為心中的意念而執(zhí)著。在滾滾的紅塵中,他們或許要容忍異樣的眼光,或許只能孤芳自賞,但他們遺世獨立的那份清冽,卻在歷史的長河中久歷彌新。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喜愛也各有所異。年輕人大多喜愛新奇的汽水,享受不安分子在舌尖上的躁動;中年人大多偏愛醇香的咖啡,能安定那顆在浮世中搏動的心,并且已近明白苦盡甘來的含義;而老年人卻更偏愛白開水,實屬的風霜早已把他們系里得如深潭微瀾般的平靜,不再為利欲而徘徊,只留下白開水般的人生,簡單,但卻真。
然而做到“真”卻不止一杯白開水般簡單,需要泛起耀眼的名利,需要放棄手邊的誘惑,需要不屑浮華的榮譽。更需要,一顆固若金湯的心。青春卻是能恒持和堅韌筑起的金桐鐵壁;如果沒有恒久的信念,就像大海沒有洶涌,久只有支離破碎的波浪,就像大廈沒有棟梁,久只有殘磚片瓦的碎片。只要心中的目標明確久能留真去偽。
洗滌了歲月中曾經(jīng)的桀驁不馴,開始讓我“一卷經(jīng)書金不換”。慢慢領略到王國維讀書的三個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崇尚袁牧的“不取亦取,雖師亦師。”是真,讓我的人生重新起航。
萬象燈火驟明,朗月映花,空中的嘈雜又在跳動,云層早已深藍,思緒已經(jīng)潛藏潭底,因為我知道,除了真其它早已杳然而去。
議論文作文相關文章:
高中生優(yōu)秀議論文范文5篇_高三議論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