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知識點
生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并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物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知識點
一.生物類型的不同
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
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
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細胞結構不同
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xiàn)在:
1.是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
2.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3.是細菌沒有染色體,其DNA分子單獨存在;真菌細胞核中的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染色質)。
三.增殖方式不同
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
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四、細胞大小不同
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五、名稱組成不同
盡管在細菌和真菌的名稱中都有一個菌字,但細菌的名稱中一般含有:球、桿、弧、螺旋等描述細菌形態(tài)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實為乳酸桿菌);而真菌名稱中則不含有。
初中生物實用的方法和技巧
1掌握基本知識要點
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但是初中階段的生物學還有著與其它學科不一樣的特點:面對生物學,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學的邏輯規(guī)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guī)律上。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lián)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lián)系,相互統(tǒng)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2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后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通過這樣的預習,為下一步聽講奠定基礎,使自己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聽講時就可以對自己已經弄懂的或重點知識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較一下老師的理解與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則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對于自己預習時還不懂的問題,則是聽講的重要內容,一定要當堂弄清楚。對于在預習中產生的問題,如果老師講到了,則要聽懂,如果老師沒有講到,一定要向老師問清楚。預習也為將來的自學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練習使用顯微鏡知識點
1.顯微鏡的構造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細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收鏡裝箱
3.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觀察的視野范圍就越小,觀察到數(shù)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目鏡倍數(shù)
5.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制成玻片標本,常用的玻片標本:切片、涂片、裝片(注意三者區(qū)別,分為臨時和永久的)
6.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觀察軟木薄片,發(fā)現(xiàn)了細胞。
生物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