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考察知識點
現(xiàn)代文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5種,常見文體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散文、劇本。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閱讀考察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閱讀考察知識點
【一】
1、字詞句的考查
(1)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2)詞句的語境義、深刻含義、作用分析等。
(3)品位語言:記敘、描寫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的特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簡明的特點以及平實和生動的風格;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概括性、鮮明性和生動性的特點。
2、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
(1)記敘文主要考查概括(文章)故事的主要內容、段意,把握主旨(作者的寫作目的、思想感情),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把握形象的意義等。
(2)說明文主要考查說明對象(或說明的主要內容)及其特征,找出(或概括出)段落中心句;說明方法及其作用(下定義:完整、準確、科學地說明事物;列數(shù)字:具體、準確地說明事物,令人信服;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作比較:突出、強調、使特征更加鮮明;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事物;畫圖表:直觀、清晰地說明事物)。
(3)議論文主要考查論點(包括分論點)、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及其作用。
3、文章思路與結構的分析、理解
(1)記敘文的主要考查點有: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記敘的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及其作用;記敘的順序(順序、倒敘、插敘)及其作用;記敘的線索(如某一件有意義的實物,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時間,地點的變化,某一中心事件等);記敘的詳略(理解材料和中心的關系);情節(jié)(開端、發(fā)展、_和結局);過渡、連貫、鋪墊和照應;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以及記敘文中議論和抒情的作用;表現(xiàn)方法(對比、襯托、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欲揚先抑、設置虛實結合、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卒章顯志、首尾呼應、明線暗線、聯(lián)想想象、象征)等。
(2)說明文的主要考查點有: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中間到四周等),邏輯順序———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局部、從概括到具體、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等);說明文的結構(總分式、遞進式)等。
(3)議論文的主要考查點有:議論文論證的基本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基本結構(引論———本論———結論)、種類(遞進式、并列式、總分式、連貫式)等。
4、鑒賞、感悟能力的考查
(1)記敘文:就文中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談自己的體會、啟示、認識、感想等;賞析文章的內容、句段、寫法等;仿寫句子;評價人物形象的意義;賞析、品味描寫內容(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比較、分析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讀物等。
(2)說明文:結合實際生活領會作品所體現(xiàn)的知識和科學精神;分析說明文中的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的作用;品味詞句等。
(3)議論文:填補詞句;賞析語言風格(準確嚴密、凝練含蓄或尖銳潑辣)等;敘述、說明等表達方式的作用(記敘,簡潔、概括地講清楚事實,作為論據(jù)證明論點;說明,往往是議論的前提和基礎)。
【二】
1.標題作用:
①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②總結文章內容,點名主旨(突出主題)
③形式新穎,吸引讀者
④反映人物情感變化
2.動詞理解:
__生動表現(xiàn)了人(事)物__的特點(情狀)(或描繪出一幅……的場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詞語的表達效果
(2)分析:修辭+修辭作用
a_比喻:用__比喻__,表現(xiàn)了(事物)……的特點,表達了(人物)……的特點
b_擬人:把__擬人化(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了……的特點(或描繪出……的畫面,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c_排比:使句式更整齊,氣勢更強調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點
d_反問:這個反問句的意思是……,以強烈的語氣表達了(人物)……的感情
e_設問:開頭出現(xiàn),其作用通常為“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文中或結尾出現(xiàn),其作用通常為“引起了對……的問題的關注(或引人深思),給人以啟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f_借代:用__代__,使被借代的更加具體,生動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特點
g_引用:引用詩句,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文學氣息,使文章語言更優(yōu)美(或引用詩句是為了說明……)”
8_引用故事,神話傳說,其作用通常為“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4.文章運用表現(xiàn)手法作用:
(1)對比,作用:__和__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人(事)物__的特點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遠,含蘊深刻
(3)伏筆,作用:對將要出現(xiàn)的__事物作暗示,為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
(4)照應,作用:使文章結構嚴謹,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使文章更加嚴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現(xiàn)環(huán)境,營造氛圍,抒發(fā)情感,突出主題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于閱讀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于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并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種閱讀題需要根據(jù)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xiāng)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于這種閱讀題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后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正確的答題步驟
精讀
精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材上的閱讀材料學習詞匯和句法,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這并不是教師在課堂里所能解決的。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語言知識與閱讀時間都是有限的。
因此,除了布置相適應的閱讀任務以外,在課堂上適度的精讀指導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語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識,弄清語言各層次之間的制約關系以幫助他們正確預測,有效推理。教師可以靈活的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反饋閱讀理解的情況。
要進一步的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在做完閱讀題之后,讓學生用語文口頭復述課文的大體內容。復述看似容易,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難度比較高的,因為涉及到人稱的轉換,和一些相關的語法知識,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
泛讀
泛讀,顧名思義,泛既是廣的意思,其宗旨就是讓學生進行大量廣泛地閱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才能使閱讀上一個臺階。閱讀以理解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語篇的能力。孩子在家庭閱讀時,父母應經(jīng)常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讓他談談書的內容或對書的評價,避免盲讀。
答題
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最終目的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所以教師要正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答題技巧
1、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
2、遇到生詞不要急,試題中一旦出現(xiàn)生詞,一般會注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么學生應該這樣處理:
①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寫法③有些名詞要根據(jù)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④有的生詞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xiàn)的,學生要根據(jù)上下文指出表達該詞在文中意義的選項。
3、弄清問題
①有的問題是根據(jù)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jù)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斷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jù)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jù)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與文中事實相反的選項②文中完全沒有談到的內容的選項③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④間接或次要的選項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
語文閱讀考察知識點相關文章:
語文閱讀考察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