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
學習物理要及時的預習和復習。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的同學,能夠在課前主動預習,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zhuǎn),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fā)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1
1.透鏡
說透鏡,能透光;中間厚,凸透鏡;中間薄,凹透鏡。
會聚作用凸透鏡,發(fā)散作用凹透鏡。
平光會聚到一點,焦點F來表示。
焦點到達鏡光心,距離叫作鏡焦距(用f表示)。
2.生活中的透鏡
物遠像近照相機,縮小實像且倒立。
物近像遠投影儀,放大實像且倒立。
物像同側放大鏡,正立放大一虛像。
實像倒立虛像正,實像異側虛像同。
3.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應用
物在兩倍焦距外,一、二倍(焦)距間成像。
實像倒立且縮小,此例用在照相機。
物移近,像移遠,同時像還要變大。
物在一、二倍距間,二倍焦距外成像。
實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儀。
物體位于焦點內(nèi),移動光屏不見像。
透過透鏡看物體,正立放大一虛像。
物體與像處同側,此例用在放大鏡。
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講解:
物體在凸透鏡一倍焦距外時,凸透鏡成實像。在一倍焦距內(nèi)“u
成虛像,物休在凸透鏡二倍焦距外(u>2f)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
2f>u>f時,成放大的實像。沒有縮小的虛像、實像都是倒立的,沒有倒立的虛像。
4.眼睛和眼鏡
近視眼晶狀體厚,看清近處看不清遠。
遠光成像視網(wǎng)膜前,戴凹透鏡恢復正常。
遠視眼晶狀體薄,看清遠處看不清近。
近光成像視網(wǎng)膜厚,戴凸透鏡調(diào)清光。
眼睛近點250px,明視距離625px。
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2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射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fā)生變化;這種現(xiàn)象叫光的折射現(xiàn)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zhì)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zhì)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
練習:☆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向空氣中時發(fā)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藍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云中”自由穿行。這里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虛像”,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二、透鏡
1、名詞:
透鏡:由透明材料磨制而成,兩個折射面都是球面,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體。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
性質(zhì):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nèi);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具體見下表:
3、對規(guī)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從物體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wǎng)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wǎng)膜上的視神經(jīng)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于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jīng)過物鏡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jīng)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拷劬Φ耐雇哥R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測試題
【中考透視】
新課改以來,各地中考中有關透鏡及其應用的考點較多,主要圍繞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及其應用、眼睛及視力矯正的有關知識命題,一是考查學生的應用技能,如眼睛及視力的矯正 ,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原理等.二是對探究實驗的考查,如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題型以填空題、選擇題、實驗題為主,試題難度以中低等為主.但是近年的中考題中呈現(xiàn)出透鏡與其他知識點綜合考查的特點.在每年的中考試題中本章內(nèi)容占總分的3%~5%.
【知識網(wǎng)絡圖示】
【名師解讀】
一、知識性專題
專題1 凸透鏡、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
例1 如圖3-96所示,畫出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分析┃ 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通過對側焦點;從焦點發(fā)出或經(jīng)過焦點的入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通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
答案:如圖3-97所示.
【解題策略】 凸透鏡能使光線會聚,理解三條特殊光線的畫法.
例2 如圖3-98所示,畫出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分析┃ 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入射 側的焦點;欲過對側焦點的入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傳播方向不變.
答案:如圖3-99所示.
┃規(guī)律?方法┃ 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簡記為“一邊平行另邊焦,過心方向變不了”.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可簡記為“一邊平行同邊焦,過心方向變不了”.
專題2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及應用
例3 測繪人員繪制地圖時,常常要在高空的飛機上向地面照相,稱為航空攝影,若使用航空攝影照相機拍得的像的底片與鏡頭間的距離為50 mm, 那么照相機的鏡頭焦距為 ( )
A.100 mm以外 B. 大于50 mm
C.略小于50 mm D.恰為50 mm
┃分析┃ 航空攝影是指在飛機上向地面拍照,由于物距較遠,相當于光線從無限遠處入射,它成的像在焦點外側附近,像距略大于焦距.故正確答案為C.
例4 如圖3-100所示,甲、乙是小麗的兩張清晰的照片底片,拍攝這兩張照片時 ,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拍攝甲時,照相機到人的距離比拍乙時大
B.拍攝甲時,膠卷到鏡頭的距離比拍乙時大
C.拍攝甲時,所用照相機的鏡頭的直徑比拍乙時大
D.拍攝甲時,所用照相機的鏡頭的直徑比拍乙時小
┃分析┃ 甲照片比乙照片的像大,凸透鏡成實像時有“物近、像遠、像變大”的規(guī)律 ,由此可知拍攝甲時,照相機與人較近、鏡頭與膠卷較遠,才能使照片上的像較大.鏡頭直徑的大小決定進光量的多少,只影響照片的亮度,而不影響像的大小.故正確答案為B.
例5 投影儀成的像較小,為了使學生看清投影的內(nèi)容,應 ( )
A.增大投影儀到屏幕的距離,減小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
B.減小投影儀到屏幕的距離,增大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
C. 減小投影儀到屏幕的距離,減小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
D.增大投影儀到屏幕的距離,增大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
┃分析┃ 為了使學生看清投影的內(nèi)容,需要把像放大,因此要減小物距,增大像距.對于投影儀來說,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為物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為像距,故正確答案 為A.
【解題策略】 清楚凸透鏡成實像時像距、像及物距的大小變化關系是解此題的關鍵.成實像時,若物距增大,則像和像距減小;若物距減小,則像和像距增大.
專題3 遠視眼、近視眼的成因及矯正
例6 如圖3-101所示,甲為小剛看近處物體的情形,乙為小剛看遠處物體的情形,請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判斷他所戴的眼鏡是什么眼鏡.
┃分析┃ 可從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特征及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兩方面加以分析考慮.
答案:方法1:由圖可知小剛看近處物體時需用眼鏡,看遠處物體時不用眼鏡,說明 他看不清近處物體,這符合遠視眼的特征,則小剛戴的是遠視鏡(凸透鏡).
方法2:由圖可知通過眼鏡看到小剛的眼睛比實際偏大了,則鏡片為凸透鏡,眼睛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小剛戴的是遠視鏡.
例7 下列關于遠視眼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小明是遠視眼,這說明他的眼睛非常好,看物體非常清楚
B.遠視眼要戴凸透鏡來看清近處物體
C.遠視眼是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強造成的
D.遠視眼不管看近處還是遠處的物體。像都成在視網(wǎng)膜的后面
┃分析┃ 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物體,卻能看清遠處物體,原因是晶狀體太薄,折光 能力太弱.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經(jīng)折射后會聚在視網(wǎng)膜后,而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恰能會聚在視網(wǎng)膜上,所以能看清遠處物體,卻不能看清近處物體.故正確答案為B.
例8 小強看遠處的某點時,其光路如圖3-102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小強的眼睛是近視眼,應戴凹透鏡做成的眼鏡
B.小強的眼睛是近視眼,應戴凸透鏡做成的眼鏡
C.小強的眼睛是遠視眼,應戴凸透鏡做成的眼鏡
D.小強的眼睛是遠視眼,無需配戴眼鏡
┃分析┃ 由題圖可以看出,來自遠處某點的光經(jīng)眼睛的晶狀體會聚在視網(wǎng)膜前, ]所以小強不能看清遠處的物體,他的眼睛是近視眼.為了矯正近視,應使來自遠處的光略微發(fā)散一些,所以他應配戴凹透鏡做成的眼鏡,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故正確答案為A.
二、規(guī)律方法專題
專題4 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專題解讀】 粗略地測量一個凸透鏡的焦距常用以下三種方法,根據(jù)所給題意不同,選擇的測量方法也不同.
(1)會聚法:讓凸透鏡正對太陽光,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調(diào)節(jié)透鏡到紙的距離,直到紙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測出這個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該凸透鏡的焦距.
(2)觀察虛像法:在光具座上放置光屏、凸透鏡,將一較大的字貼在光屏上,透過 凸透鏡看光屏上的字,當出現(xiàn)該字正立、放大的虛像后,逐漸加大凸透鏡到光屏的距離,直到該字的虛像正好消失為止,測出此時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
(3)物像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光屏、凸透鏡、燃燒的蠟燭,保持凸透鏡不動 同時移動燃燒的蠟燭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倒立、等大的燭焰的像為止,則物距或像距的一半即為焦距.
例9 將物體放在凸透鏡前30 cm處,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
┃分析┃ 物體放在二倍焦距處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此可知u=2f,即30 cm=2f,f=15 cm.
答案:15
三、思想方法專題
專題5 控制變量法
【專題解讀】 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幾個因素中的某一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可將另外幾個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它們保持不變,以便觀察和研究該物理量與要研究的因素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例10 李明最喜愛的玩具是叔叔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那是三個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拿到透鏡后,李明想探究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凸透鏡的焦距與制作材料是否有關.請你幫他完成探究過程.
要求:寫出所需器材、探究步驟,設計一個實驗記錄表格并指出這次探究活動中所運用的一種主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分析┃ 該探究實驗應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三個凸透鏡的大小、形狀 都相同,而材料不同,用會聚太陽光的辦法分別測出三個凸透鏡的焦距,然后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答案:(1)器材:李明的三個凸透鏡、刻度尺、白紙. (2)探究步驟:①用玻璃 ]凸透鏡會聚太陽光,通過調(diào)整它到白紙的距離使白紙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鏡到光斑的距離即為焦距.②用水晶凸透鏡重復上述實驗.③用塑料凸透鏡重復上述實驗.④比較三種透鏡的焦距,得出結論. (3)如下表所示.
透鏡材料 玻璃 水晶 塑料
透鏡焦距(cm)
(4)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專題6 類比法
【專題解讀】 在學習一些十分抽象且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量(物體)時,由于不易 理解,我們就拿出一個大家能看見且與該物理量很相似的量(物體)來進行對照學習.
例11 人的眼睛與照相機類似,請將下列人眼結構與相應的照相機的結構用線連接起來.
人 眼 照相機
瞳 孔 膠 卷
晶狀體 光 圈
視網(wǎng)膜 鏡 頭
┃分析┃ 本題考查了人眼的成像原理.外界物體在人眼的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卻是正立的像,這是人眼和人腦中的視覺神經(jīng)的調(diào)整作用所致.
答案:人眼——照相機;瞳孔——光圈;晶狀體——鏡頭;視網(wǎng)膜——膠卷.
專題7 比較法
【專題解讀】 所謂比較法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知識點、事物或現(xiàn)象作系統(tǒng)的比較[ 和全面的分析,找出它們的異同點.通過比較,不僅可以完整、系統(tǒng)地理解它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個性或共性,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綜合分析能力.
例12 看書本上的字,測出你的近點。和其他同學比較一下.通過與其他同學交流 和討論,完成下表內(nèi)容.
┃分析┃ 眼睛調(diào)節(jié)的兩個極限點叫做遠點和近點,正常眼睛觀察近處物體最清晰而又不疲勞的距離大約是25 cm,這個距離叫做明視距離,對于近視眼來說,近點、遠點和明視距離都比正常眼睛的小,而遠視眼的近點和明視距離比正常眼睛的大.
答案:如下表所示.
例13 顯微鏡和望遠鏡在結構特點、作用及成像原理上有哪些異同點?
┃分析┃ 解答本題需全面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作用及結構上的特點,并結合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
答案:相同點:(1)顯微鏡和某些望遠鏡的物鏡和目鏡都是由兩組透鏡組成的,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2)物鏡成的像都是實像.(3)目鏡成的像都是放大的虛像.
不同點:(1)顯微鏡的作用是用來觀察微小的物體,望遠鏡的作用是用來觀察遠處的物體.(2)顯微鏡的物鏡使物體成放大的實像(原理相當于投影儀),望遠鏡的物鏡使物體成縮小的實像(原理相當于照相機).(3)顯微鏡物鏡的焦距小于目鏡的焦距,望遠鏡物鏡的焦距 大于目鏡的焦距.(4)望遠鏡物鏡的焦點與目鏡的焦點基本重合,顯微鏡物鏡的焦點與目鏡的焦點不重合.
專題8 圖像法
【專題解讀】 所謂圖像法是指將數(shù)據(jù)圖像化,利用圖像把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變化的情況表示出來.這種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直觀、明了,給我們研究問題帶來了方便.
例14 如圖3-103所示.線段AB表示一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shù) 和像距倒數(shù) 的關系,若用此凸透鏡成像,則當物體距此透鏡0.3 m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像的性質(zhì)如何?(需說明像的虛實、大小、正倒立情況)
┃分析┃ 由題圖可知,AB有一點, = =5m-1,u=v=0.2m即該凸透鏡的2倍 焦距為0.2 m,f= =0.1 m,當u=0.3 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答案:當u=0.3 m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沙場練兵】
一、選擇題
1.如圖3-104所示,小兵用放大鏡看指紋時,覺得指紋的像太小,為使指紋的像放大些,正確的做法是 ( )
A.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動,讓放大鏡離手指遠些
C. 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近些
D.放大鏡和手指不動,讓眼睛離放大鏡遠些
2.一束平行光沿主光軸射到凸透鏡上,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距透鏡中心12 cm的地方.若把點燃的蠟燭分別置于主光軸上距透鏡中心15 cm和6 cm處,則兩次成的像 ( )
A. 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 都是實像 D.都是虛像
3.當物體從距凸透鏡5倍焦距處沿主光軸移動到2倍焦距處時, 下列各量減小的是 ( )
A.像的大小 B.像到透鏡的距離
C.像到焦點的距離 D.像到物體的距離
4.在燭焰和光屏的中間放一個凸透鏡,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把蠟燭和光屏固定后移動透鏡,光屏上 ( )
A.還可成放大的像 B.還可先成放大的像,再成縮小的像
C.還可成縮小的像 D.不能成清晰的像
5.報紙上放有小明的近視鏡、爸爸的老花鏡、奶奶度數(shù)更深的老花鏡及媽媽的平光眼鏡,如圖3-105所示,則奶奶的眼鏡是圖中的 ( )
6.下列關于近視眼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一般是由于長期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造成的
B.來自遠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
C.需要戴發(fā)散透鏡進行矯正
D.晶狀體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7.關于顯微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觀察微小的物體時,物體應放在物鏡的焦點之內(nèi)
B.物體通過物鏡形成的像應在目鏡的焦點之內(nèi)
C. 物鏡和目鏡所成的像都是虛像
D.物鏡和目鏡所成的像都是實像
8.在放投影片時,想在屏幕上得到一個放大的鑰匙的像,像的形狀如圖3-106所示 ,則投影片的形狀應是圖3-107中的 ( )
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3-108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
A.照相機 B.投影儀
C.放大鏡 D.潛望鏡
10.有甲、乙兩個凸透鏡,焦距分別是f甲,f乙。,將它們分別放在光具座上做燭焰像的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若兩次實驗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相等,則 ( )
凸透鏡 像的性質(zhì)
甲 倒立、縮小的實像
乙 正立、放大的虛像
A.f甲
C.f甲= f乙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二、填空題
11.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凸透鏡、凹透鏡中使光線發(fā)生反射的是 ,使光線發(fā)生折射的是 ,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的是 ,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的是 .
12.有一焦距為10 cm的凸透鏡,要用它仔細觀察昆蟲的腳,則應將凸透鏡放在距昆蟲 的位置;如果用這個凸透鏡去觀察窗外遠處的景物,會發(fā)現(xiàn)景物是 (填“倒立”或“正立的,并且是 (填“放大”或“縮小”)的;如果將凸透鏡放在距課本15 cm左右處觀察時[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書上的字是 (填“放大”或“縮小”)的,并且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13.物體對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不僅和 有關,還和 有關.
14.觀看遠處物體時,睫狀體 ,晶狀體變 ,焦距變 ,遠處物體射來的光剛好會聚在 上,眼睛便可以看清楚遠處的物體了.
15.如圖3-109所示,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凸透鏡的上表面的中心上,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若球做豎直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大小為v=2 cm/s,則經(jīng)過 s后,小球通過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
16.(1)在使用顯微鏡時,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jīng)過______后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 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 ,把這個像再 一次.
(2)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 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把這個實像再次 .
17.一種微型手電筒的燈泡做成如圖3-110所示的形狀,它的前端相當于一個 ,這種手電筒可以省去一般手電筒中的一個零件,這個零件是 .
18.照相機“調(diào)焦”不是調(diào)凸透鏡的焦距,而是調(diào)節(jié) 和 之間的距離.
19.清晨,草地或樹木上的露珠下面的葉脈看起來比較大,這是露珠產(chǎn)生 功能的結果,形成了 像.
20.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點燃的蠟燭分別放在a,b,c,d.四個不同的位置,如圖3-11l所示,其中蠟燭放在處所得的實像最小,放在 處得到正立的虛像,放在處的成像規(guī)律是投影儀的工作原理.
三、作圖題
21.完成如圖3-112所示的光路圖.
四、探究與實驗題
22.根據(jù)所學的凸透鏡知識,某同學自制了一個“平行光源”,如圖3-113所示,裝置的主要部分是開有細縫的小盒、充滿水的小藥瓶、小燈泡、電池和導線等,其中裝水的小藥瓶對光起 作用.移動小藥瓶,當燈泡處在小藥瓶的 位置時,就有平行光束從細縫中射出.
23.小軍從市場買了兩條小魚放到了裝水的塑料袋里,回家后正要把小魚放入魚缸時,他發(fā)現(xiàn)窗外一束光線通過他手中的水袋在窗臺上形成了一個光斑,原來“水袋”能會聚光,于是他又想到一個問題:把水和魚倒入魚缸中,把塑料袋里吹上氣再放入水中,不知還能否會聚太陽光?(如圖3-114所示)
(1)你對上述問題的猜想是什么?
(2)通過實驗驗證你的猜想,簡述實驗步驟.
(3)一束平行光通過水中的氣袋,這束光線會怎樣偏折?(畫圖說明)
24.(1)如圖3-115所示,這只眼睛存在什么視力問題?
(2)要想使這只眼睛得到矯正,應該配戴什么透鏡?為什么這樣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體?
25.李強同學在實驗室里做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后,他發(fā)現(xiàn)實驗室里的凸透鏡有用玻璃制成的,還有用塑料制成的.李強同學想,凸透鏡的焦距是否只與它的大小、形狀有關,而與制作材料無關?他想通過實驗探究一下,請你幫他設計探究過程,完成如下工作:
(1)寫出這次探究的主要器材.
(2)寫出探究的主要步驟和方法.
(3)設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參考答案
1.B[提示:凸透鏡成像,物體在焦點以內(nèi)時,物體離焦點越近,即離透鏡越遠,成像越大.]
2.A[提示:由題意可知焦距為12 cm,“15 cm”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間,成放大的實像,“6 cm”位于焦點以內(nèi),成放大的虛像.]
3.D[提示: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為:物近,像遠,像變大.即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像變大.由于像始終在一、二倍焦距之間,物體靠近透鏡移動的距離為3f時,像移動的距離小于f故像與物之間的距離減小了.]
4.C[提示:由光路可逆性可知,當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時,物體成縮小的實像.]
5.B[提示:老花鏡為凸透鏡,度數(shù)越深,放大倍數(shù)越大.]
6.D[提示: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把像成在視網(wǎng)膜前,原因是晶狀體太厚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
7.B[提示:顯微鏡的物鏡對微小物體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實像,物體到物鏡的距離應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A和C錯.顯微鏡的目鏡將物鏡所成的實像當作物體,成放大、正立的虛像,物鏡成的實像應在目鏡的焦點之內(nèi),所以D錯,B正確.]
8.B
9.B[提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像距大于物距,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10.A[提示: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u>2f甲,當“u
11.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凸透鏡、凹透鏡 凹透鏡、凸面鏡 凸透鏡、凹面鏡
12.小于10 cm 倒立縮小 放大 倒立[提示:u
13.物體的大小 物體到眼睛的距離
14.放松 薄 大 視網(wǎng)膜
15.10[提示:當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縮小的實像,即小球要運動20 cm.]
16.(1)物鏡 投影儀 放大鏡放大 (2)焦點 放大鏡 放大
17.凸透鏡 凹面鏡
18.鏡頭 膠卷
19.放大鏡正立、放大的虛
20.a d c
21.如圖3-116所示.
22.會聚 焦點[提示:充滿水的小藥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當小燈泡處于該透鏡的焦點處時,燈泡發(fā)出的光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射出.]
23.(1)不會會聚太陽光了.(2)用一束平行光照射水中的氣袋,看光線是否會聚成一點. (3)如圖3-117所示,氣袋兩側的水相當于兩個用水制成的凹透鏡,對光起發(fā)散作用.
24.(1)遠視眼.(2)凸透鏡.遠視眼的晶狀體太薄,對光的會聚能力較弱,戴凸透鏡使光在進入眼睛前變得會聚一些,像就能成在視網(wǎng)膜上.
25.(1)器材:大小、形狀完全相同,但制作材料不同(玻璃、塑料)的兩個凸透鏡;白紙;刻度尺. (2)將玻璃凸透鏡正對著陽光,在下面放一張白紙,上下移動白紙的位置,直到在白紙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光斑,量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為凸透鏡的焦距.換用塑料凸透鏡,重復上述實驗.比較兩種凸
透鏡的焦距. (3)如下表所示.
透鏡材料 玻璃 塑料
透鏡焦距(cm)
初中物理透鏡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