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寬河1147 分享 時間: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一起看看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歡迎查閱!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①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②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③認同顯微鏡的規(guī)范操作方法,愛護顯微鏡。

重點和難點

重點: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難點: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圖像的同時,右眼睜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顯微鏡,并逐個檢查(準備兩個不同倍數(shù)的目鏡);四種標本(寫有“e”字的玻片;動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學生:對照課本彩圖,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閱讀課后的顯微鏡發(fā)展史。

教學過程

走進新單元 ①讀第二單元開篇語,明確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奧妙,就必須要了解細胞。指導學生看書中35頁圖,提問、朗讀,引出主題。

導入新課 教師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導入的策略和方法

講授新課 思考得出,要了解細胞,必須借助顯微鏡。 提示圖中細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鏡。 迅速看書,動手取鏡和安放。

指導學生看書37頁:取鏡和安放。

強調安放目鏡時,手指不要觸摸鏡頭,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的發(fā)明、發(fā)展過程。提問:我們現(xiàn)在用的是什么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

學生兩人一組,看書對照實物認識顯微鏡各部分名稱。

回答教師指示部分的名稱。

引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顯微鏡,并爭取達到人人會使用顯微鏡。指導學生學會通過看書來認識顯微鏡。

隨機叫學號,進行抽測。

2.顯微鏡的使用

對光

(1)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睜。

(3)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視野。

觀察:

(1)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壓住,正對通光孔。

(2)鏡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動手觀察的欲望。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邊看書邊操作顯微鏡進行觀察。

情況不一,部分同學沒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數(shù)越大,看到細胞越大,個數(shù)越少;放大倍數(shù)越小,看到細胞越小,個數(shù)越多。

歸納: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

認真觀看

動手觀察,注意規(guī)范。 進行鼓勵,引出顯微鏡的使用。介紹四種觀察標本:

①寫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數(shù)字的透明紙;

③動植物玻片標本;

④寫有數(shù)字的不透明紙。

要求學生先看書,然后指導學生動手觀察。(建議先觀察2號標本)

巡視,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請一名同學上前演示。

給予鼓勵性評價。

先請學生補充,后教師補充。

強調:①用低倍物鏡(10X或8X,即短的物鏡)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的手法要正確,對學生進行愛護顯微鏡的教育。

③糾正:應叫明亮的視野,不叫亮圈。

④鏡筒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

使學生明確: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數(shù)=目鏡的放大倍數(shù)X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

③光學顯微鏡只能觀察能被光穿透的物體。

引導學生換目鏡后再觀察。

問:放大倍數(shù)不同,看到的細胞個數(shù)與大小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歸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鼓勵按步驟規(guī)范操作,巡視,檢查,糾正錯誤。

練習 思考,回答??磿?9頁注意事項后,動手操作,將顯微鏡放入箱中。

學生暢所欲言。 提示:顯微鏡使用完后,怎么辦?

小結:給予評價,并啟發(f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制標本,到實驗室觀察。課后實驗室開放。

教學反思:

練習使用顯微鏡是學生在實驗室上的第一節(jié)課,到實驗室時要先跟學生強調實驗室的紀律,讓學生明白以后來實驗室上課必須遵守實驗室紀律,強調實驗室的清潔工作,布置好值日生。安排學生觀察的“e”玻片要使用低倍的目鏡和物鏡。強調光圈、反光鏡和光線的關系時要讓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把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如:怎樣使光線變亮,怎樣使物像更清晰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邊做實驗邊思考。這樣更易使理解這些關系,做題的時候也可以想像做實驗的過程,記憶更深刻。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2、提高制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3、設計實驗、改革實驗,弄好自己的創(chuàng)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斷發(fā)展的,繼續(xù)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

二、教學重點:

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教學難點:

1、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

2、細胞結構的觀察。

1、 閱讀書本P47方法步驟,總結出每個步驟:擦?滴?取?涂?蓋?染?吸。(口要漱干凈)

2、 這里面滴的與制作植物時不一樣,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鹽水)。因為動物細胞外面沒有細胞壁,要使動物細胞處于活性的必須給它一個適合于它所在的環(huán)境,而0.9%的生理鹽水就是適合于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就是為了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生理鹽水的成分就是0.9克鹽99.1克水。

3、 注意,取口腔上皮細胞的時候是在口腔兩頰取。

4、 因為口腔上皮細胞比較難找,要把已經(jīng)做好的口腔上皮細胞涂片給學生看,讓他們準確找到細胞。

四、布置作業(yè):生物實驗報告冊P10、13、16

教學反思:

因為有了上一節(jié)課的植物細胞的實驗,這一實驗學生比較容易操作,但有的學生覺得在口腔里面取細胞很惡心,要教育他們科學精神。對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細胞,壓片時并沒有植物那樣容易,可以老師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講臺,讓學生先了解這些上皮細胞成什么形態(tài)后再自己觀察,這樣易于學生找到細胞,而且也不用老師逐個指導。很多同學做實驗的時候沒有找到細胞,雖然有的書上寫在實驗中可以先染色后蓋玻片,但對于這個實驗來說,先蓋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 學會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

2、 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闡明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的結構簡圖。

教學重點:

制作臨時裝片,歸納植物細胞結構。

教學難點:

以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成功地制作臨時裝片

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

教學過程:

ò?¢ 進入實驗室先填好記錄本,回實驗實驗過程。(取鏡與安放,對光,觀察)。

t?¢ 迅速拿出顯微鏡,對好光。

èy¢ 如果把一根頭發(fā)、一張厚紙放在物鏡下面,看看能否看清楚它們的結構?(不能)必須把玻片弄到薄而透明。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對所觀察的材料進行處理,制成玻片標本,然后進行觀察。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以下三種:

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jīng)過涂抹制成。

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有的生物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裝片)。

這些玻片可以做成永久的(可長期保存)或臨時的(不能長期保存)。

¢ 看書本P42的材料用具,看看哪些材料不明白它們的作用,舉手問老師。

(介紹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載玻片作用是托載標本的玻璃片,蓋玻片的作用是覆蓋標本的玻璃片)。

¢ P43的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方法步驟:(用一個字總結各步驟)

1、 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擦)

2、 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滴)

3、 用鑷子把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薄膜??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皮片上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取、展)

4、 用鑷子夾起蓋皮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xiàn)所泡而影響觀察。(蓋)

5、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洋蔥內表皮上,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染)

6、 先用低倍鏡觀察,再用高倍鏡觀察。把高倍鏡下看到的物像用鉛筆畫在報告冊P14第6題上。

教學反思:

因為這是上初中以來的第一次實驗,要讓他們有成就感,其實這實驗不難,但要注意的是用低倍的目鏡和物鏡來看,因為本身洋蔥細胞比較大,用低鏡看更清晰,這實驗我是安排他們用10的目鏡和10物鏡觀察。但細胞的結構很多人不會畫,最主要是把主要形態(tài)和主要結構畫出。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生物人體的呼吸教案范文合集大全

新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模板

生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教案模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下冊【七到九年級】電子教科書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教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65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