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谷雨,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六個節(jié)氣,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說。那么你知道谷雨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1、運動,精神養(yǎng)生
“谷雨”后,降雨明顯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養(yǎng)生要順應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通過人體自身的調(diào)節(jié)使內(nèi)環(huán)境(人體內(nèi)部的生理環(huán)境)與外環(huán)境(外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人體各臟腑功能的正常。中醫(yī)中講究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尤其春日總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時野外空氣特別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yǎng)陽的好時機,而活動為養(yǎng)陽最重要的一環(huán),人們應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選擇適當?shù)腻憻掜椖?,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yǎng)性,而且還能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出汗量,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祛濕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zhì),減少疾病的發(fā)生,使身體與外界達到平衡。
此節(jié)氣中,肝腎處于衰弱狀態(tài),所以應注意加強對肝腎的保養(yǎng)。在精神情志養(yǎng)生方面,還要重視精神調(diào)養(yǎng),應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恬靜的心態(tài),聽音樂、釣魚、春游、太極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以防肝火萌動。
2、習慣,起居養(yǎng)生
谷雨謹防春季花粉過敏。春季花粉過敏是春天高發(fā)的疾病,各種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氣中的粉塵都是潛在的過敏源。而谷雨天柳絮滿天飛,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風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現(xiàn)臉部紅腫、打噴嚏、流鼻涕等癥狀。過敏體質(zhì)的人這個季節(jié)應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zhì)、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xiàn)過敏反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3、進食,飲食養(yǎng)生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處于旺盛時期。肝臟氣伏,心氣逐漸旺盛,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從而使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的狀態(tài),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因此這時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但不能像冬天一樣進補,應當食用一些益肝補腎的食物,適當吃一些含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如小麥胚粉、標準面粉、蕎麥粉、莜麥面、小米、大麥、黃豆及其他豆類、黑芝麻等,以順應陰陽的變化,提高身體素質(zhì),抵抗春瘟,為安然度過盛夏打下基礎。
相應地,谷雨時節(jié)是胃病的易發(fā)期,如果飲食不當,則極易使腸胃受損。而在正確飲食的基礎上,消除病因是治療的關鍵,如戒煙、戒酒、不暴飲暴食、饑餓無度,少吃多餐和避免食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等。
菠蘿
菠蘿性平,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具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益氣血、消食、祛濕、養(yǎng)顏瘦身等功效。谷雨后氣溫上升,菠蘿汁有降溫的作用,并能有效預防支氣管炎,但是發(fā)燒最好不要食用。經(jīng)醫(yī)學研究,自古以來,人類就常常憑借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來疏緩嗓子疼和咳嗽的癥狀。
香蕉
香蕉是淀粉質(zhì)豐富的有益水果。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春季天氣干燥,人也容易上火導致便秘,此時吃一些香蕉有助于排便通暢。民間驗方更有用香蕉燉冰糖,醫(yī)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為食療。
桑椹
桑葚又叫桑果、桑泡兒,農(nóng)人喜歡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zhì)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谷雨前后,氣溫上升速度加快導致人免疫力下降,而桑葚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1、三色湯
材料:黃豆芽2兩,姜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濕淀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nèi)放入雞湯,姜絲,燒開后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后,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濕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2、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
材料:綿茵陳20克、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2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物浸泡、洗凈并蜜棗去核;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一起與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油便可。
功效:清肝熱、祛濕困。綿茵陳有清熱利濕、去黃疸和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蛇舌草具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的功效,鯽魚能和胃腸、通陰利水、溫中下氣。配伍開胃益脾的蜜棗,使其既不寒涼峻利又祛濕健脾。
3、豬橫脷煲夏枯草
材料:豬橫利500克,夏枯草、綿茵陳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滾后轉(zhuǎn)文火煲約2小時,調(diào)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除肝熱。豬橫利性平味澀,補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功效;綿茵陳則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
古人不僅將一年四季分為24個節(jié)氣,還將春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的谷雨細分為谷雨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嗚鳩拂其羽”,第三候“戴任降于桑”。
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隨著三候的變更,人們可大飽眼福自然演變的特色景觀。
萍始生
進入谷雨后,因降雨增多,浮萍長勢迅速,那些平時缺少綠意的水塘、湖畔中,浮萍會快速地茂密起來,綠油油的成片,彷佛一塊漂在水上的美麗畫布。
嗚鳩拂其羽
布谷鳥(嗚鳩)開始蠢蠢欲動,它們抖動渾身的羽毛,按捺不住滿腔的熱情放聲鳴叫。布谷鳥之所以稱為布谷鳥,是因為它的叫聲似“布~谷~”。另外“布谷”又與“播谷”諧音,有提示人們不要耽誤農(nóng)時的意思。
布谷鳥自古以來就是農(nóng)家心中的益鳥、春鳥,在武夷山一帶,每年谷雨來臨,蒼翠的山巒間回蕩著“布谷、布谷”的鳴啼聲,那是布谷鳥在歌唱暖春呢。
戴任降于桑
戴勝鳥飛臨桑樹枝頭。它們的叫聲雖沒有布谷鳥的悅耳,可滿身的漂亮羽毛足以吸引人們的眼球:頭上的羽冠長而闊,呈扇形,棕紅色或粉紅色,有黑斑或白斑點綴其間,像一頂絕美的皇冠。而此時,初夏就真的要來了!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肮扔耆茨档ぁ?,每逢谷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觀賞牡丹的盛會,及至入夜,觀游一天的人們便懸燈宴飲,花意盈盈,人們稱之為“牡丹花會”。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谷雨花,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花中之王”之稱。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征。
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較短,采集應抓緊時間。一般選用初開或中開的牡丹花為佳,因她生機勃勃,儀態(tài)萬千。而盛開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脫落,制作時比較困難。采剪花的時間,應在清晨進行。最好待露水散盡時進行較為理想。
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qū)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轉(zhuǎn)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fā)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fā)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
民間流傳著“谷雨過三天,園里看牡丹”的說法,還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隨開無停滯”的諺語,形容這一節(jié)氣百花盛開的人間春色,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時節(jié)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游樂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