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數學公式總結5篇
已經進入高二上學期的同學們,在我們順利度過高中的適應期,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逐步形成了自我學習模式,初步擬定人生規(guī)劃后,要將自我的精力集中到學習上,應將自己的學業(yè)做到一個高度的時候了。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叨祵W公式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1
1.萬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2.輔助角公式
asint+bcost=(a^2+b^2)^(1/2)sin(t+r)
cosr=a/[(a^2+b^2)^(1/2)]
sinr=b/[(a^2+b^2)^(1/2)]
tanr=b/a
3.三倍角公式
sin(3a)=3sina-4(sina)^3
cos(3a)=4(cosa)^3-3cosa
tan(3a)=[3tana-(tana)^3]/[1-3(tana^2)]
4.積化和差
sina_osb=[sin(a+b)+sin(a-b)]/2
cosa_inb=[sin(a+b)-sin(a-b)]/2
cosa_osb=[cos(a+b)+cos(a-b)]/2
sina_inb=-[cos(a+b)-cos(a-b)]/2
5.積化和差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2
1.不等式證明的依據
(2)不等式的性質(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當且僅當a=b時取“=”號)
2.不等式的證明方法
(1)比較法:要證明a>b(a0(a-b<0),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較法.
用比較法證明不等式的步驟是:作差——變形——判斷符號.
(2)綜合法:從已知條件出發(fā),依據不等式的性質和已證明過的不等式,推導出所要證明的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綜合法.
(3)分析法:從欲證的不等式出發(fā),逐步分析使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直到所需條件已判斷為正確時,從而斷定原不等式成立,這種證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證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種基本方法外,還有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3
1.單位向量:單位向量a0=向量a/|向量a|
2.P(x,y)那么向量OP=x向量i+y向量j
|向量OP|=根號(x平方+y平方)
3.P1(x1,y1)P2(x2,y2)
那么向量P1P2={x2-x1,y2-y1}
|向量P1P2|=根號[(x2-x1)平方+(y2-y1)平方]
4.向量a={x1,x2}向量b={x2,y2}
向量a_量b=|向量a|_向量b|_osα=x1x2+y1y2
Cosα=向量a_量b/|向量a|_向量b|
(x1x2+y1y2)
根號(x1平方+y1平方)_號(x2平方+y2平方)
5.空間向量:同上推論
(提示:向量a={x,y,z})
6.充要條件:
如果向量a⊥向量b
那么向量a_量b=0
如果向量a//向量b
那么向量a_量b=±|向量a|_向量b|
或者x1/x2=y1/y2
7.|向量a±向量b|平方
=|向量a|平方+|向量b|平方±2向量a_量b
=(向量a±向量b)平方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4
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guī)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直線方程:
1.點斜式:y-y0=k(x-x0)
(x0,y0)是直線所通過的已知點的坐標,k是直線的已知斜率。x是自變量,直線上任意一點的橫坐標;y是因變量,直線上任意一點的縱坐標。
2.斜截式:y=kx+b
直線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線的斜率,b是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該方程叫做直線的斜截式方程,簡稱斜截式。此斜截式類似于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3.兩點式;(y-y1)/(y2-y1)=(x-x1)/(x2-x1)
如果x1=x2,y1=y2,那么兩點就重合了,相當于只有一個已知點了,這樣不能確定一條直線。
如果x1=x2,y1y2,那么此直線就是垂直于X軸的一條直線,其方程為x=x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如果x1x2,但y1=y2,那么此直線就是垂直于Y軸的一條直線,其方程為y=y1,也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對x的截距就是y=0時,x的值,對y的截距就是x=0時,y的值。x截距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導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帶入得x/a+y/b=x/(-b/k)+y/b=-kx/b+y/b=(b-y)/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將ax+by+c=0變換可得y=-x/b-c/b(b不為零),其中-x/b=k(斜率),c/b=‘b’(截距)。ax+by+c=0在解析幾何中更常用,用方程處理起來比較方便。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5
1.計數原理知識點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類)
2.排列(有序)與組合(無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組合混合題的解題原則:先選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組合題的主要解題方法:優(yōu)先法:以元素為主,應先滿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慮其他元素.以位置為主考慮,即先滿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慮其他位置.
捆綁法(集團元素法,把某些必須在一起的元素視為一個整體考慮)
插空法(解決相間問題)間接法和去雜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與組合應用問題時,應注意:
(1)把具體問題轉化或歸結為排列或組合問題;
(2)通過分析確定運用分類計數原理還是分步計數原理;
(3)分析題目條件,避免“選取”時重復和遺漏;
(4)列出式子計算和作答.
經常運用的數學思想是:
①分類討論思想;②轉化思想;③對稱思想.
4.二項式定理知識點: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別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質和主要結論:對稱性Cnm=Cnn-m
二項式系數在中間。(要注意n為奇數還是偶數,答案是中間一項還是中間兩項)
所有二項式系數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數項二項式系數的和=偶數項而是系數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項為第r+1項:Tr+1=Cnran-rbr作用:處理與指定項、特定項、常數項、有理項等有關問題。
5.二項式定理的應用:解決有關近似計算、整除問題,運用二項展開式定理并且結合放縮法證明與指數有關的不等式。
6.注意二項式系數與項的系數(字母項的系數,指定項的系數等,指運算結果的系數)的區(qū)別,在求某幾項的系數的和時注意賦值法的應用。
高二數學公式總結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