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讀后感800字
琦君所追求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藝術(shù)美。善于從中發(fā)掘并表現(xiàn)出人所未見,道人所未道,在人們共同的思想感情中寫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寫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琦君散文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琦君散文讀后感1
異鄉(xiāng)客地,越是沒有年節(jié)的氣氛,越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jié)情景。
端陽是個大節(jié),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好時光。想起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親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之謂“子孫粽”。吃了將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大量的準(zhǔn)備一些,美其名曰“富貴粽”。
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nèi)含大量的鹼。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晚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鹼味的灰湯粽。那股子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jié)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與故鄉(xiāng)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端午節(jié)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zhèn)€是門庭若市。我?guī)椭L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啊!”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p>
乞丐去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緊。他們做乞丐的,并不是一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yè)。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dāng)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jì),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yōu)槭裁串?dāng)乞丐,我為什么住這樣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有一回,一個小女孩悄聲對我說:“再給我一個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動,我?guī)Щ厝ソo她吃?!蔽疫B忙給她一個大大的灰湯粽。她又說:“灰湯粽是咬食的(幫助消化),我們沒什么肉吃呀?!蔽衣犃撕茈y過,就去廚房里拿一個肉粽給她,她沒有等我,已經(jīng)走得很遠(yuǎn)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給她。我說:“你有阿婆,我沒有阿婆了?!彼戳宋野肷握f:“我也沒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這么說的?!蔽页泽@地問:“你后娘?”她說:“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腳上都有紫印。”
聽了她的.話,我眼淚馬上流出來了,我再也不嫌她臟,拉著她的手說:“你不要討飯了,我求媽媽收留你,你幫我們做事,我們一同玩,我教你認(rèn)字。”她靜靜地看著我,搖搖頭說:“我沒這個福份?!?/p>
她甩開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來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訴母親,母親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嘆口氣說:“我也不知道要怎樣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p>
日月飛逝,那個討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臉悲苦的神情,她一雙吃驚的眼睛,和她堅決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時常浮現(xiàn)我心頭,她小小年紀(jì),是真的認(rèn)命,還是更喜歡過乞討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間的話,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嫗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樣,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節(jié)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xì)嫩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琦君散文讀后感2
我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紅的花圃,徜徉于紅葉滿眼的秋山。深邃的山徑中,有著一派肅穆的美,我向往著傲岸于霜風(fēng)中的秋葉。―題記
一朵歲月的花沉淀著淡淡的紅,靜靜地綻放在精美的封面上,不過瞬間,我便被這份清淡樸素的美深深吸引。于是,我毫不猶豫的買下了它,然而它也沒有令我失望,在悠閑的日子里,每日翻閱幾頁,一種難以言說的喜悅,總能在最快的時間蔓延心頭,我知道,每到此刻,那一個個肅穆端莊的方塊字,就化成了一個個調(diào)皮可愛的小精靈。高唱著快樂之歌,于心間跳躍飛翔。
書,向來是我的最愛,而讀琦君的散文集,我就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紅的花圃,徜徉于紅葉滿眼的秋山,一游,便難以自拔。
文中的母親,首先感動了我,有著最巧的一雙手,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會釀春酒,會做桂花鹵,會做玉蘭酥,普普通通的東西經(jīng)過她的手,總能變出美味可口的佳肴。她的心靈手巧被鄰居們津津樂道。在琦君的心里,她更是世上最善良的人。她用一顆愛心憐憫窮人,盡她所能幫助他人。她還有一顆最寬容的心,即使是曾經(jīng)拐她錢的叔叔,在看到他一副落魄的模樣,她也不計前嫌,慷慨解難。即便是這樣一位善良的.母親,也逃脫不了舊時代的枷鎖,包辦的婚姻,得到的是丈夫半生的冷落。
她用她的一生,教會了作者許多許多,也讓我懂得了應(yīng)該如何做人……
作者對人生的見解,更是讓我感動萬分,我明白了無論身處何地,只要以客觀的心懷,明澈的慧眼,透視人生景象,那么,無論是贊嘆,欣賞,都是一份安詳?shù)南硎?。無論人生何時,只要懂得“若要足時今已足”的道理,心間便有一份永久的滿足與幸福。
我愿與這座紅葉滿眼的秋山久久相伴。
琦君散文讀后感3
讀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討厭華麗的詞藻來修飾散文,不過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發(fā)的是引人入勝的味道。她主要以她母親為主線,寫出她真摯的情感,
琦君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父親納妾娶小,使得“鄉(xiāng)下女人”的母親在情感心靈上備受冷落和打擊。她從小就接受虔誠信佛的母親的身教言傳,到臺灣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會罪惡的陰暗面。這正反兩個方面對她創(chuàng)作活動的影響是最為深刻的。琦君為人為文始終一貫低調(diào)、低姿態(tài),這在整個中國當(dāng)代文壇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不過琦君的低調(diào)、低姿態(tài)并不是裝出來遮人眼目的人格面具,而不折不扣地是她人格的底色,是她歷練修身養(yǎng)性所達(dá)到的一種境界。與她同輩作家中那種偉岸不遜、慷慨激昂、舍我是誰的霸氣,幾乎是絕然是涇渭分明的,她與某些閨秀作家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同樣程度的沾染或是張揚乖巧,或是媚世作態(tài)的做派,也是同樣格哥不入的。琦君的平易謙卑不時自卑,而是一種倫理學(xué)和美學(xué)領(lǐng)域內(nèi)的自信和明主作風(fēng)。對琦君來說低調(diào)、低姿態(tài)是使一份免遭玷污進(jìn)入紅塵俗世、爾虞我詐社會的解毒劑,同時它又是一張步入圣潔審美殿堂的入場券。低調(diào)低姿態(tài)在藝術(shù)上就不會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拉近了與普通讀者的距離,推心置腹、披肝瀝膽,也就有了可能。低調(diào)低姿態(tài)也就是虛懷若谷,為琦君贏得了進(jìn)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所必不可少的廣闊精神空間。
夏志清先生說,琦君的《看戲》、《一對金手鐲》等作品,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是當(dāng)之無愧的。我很贊同這個建議。琦君的這兩篇作品,在題材上與魯迅的名篇《社戲》、《故鄉(xiāng)》如出一轍,但寫法上個有千秋,而在藝術(shù)境界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則完全是同一個水平線上。至寫母愛、寫童心、民胞節(jié),琦君在一定意義上超過她孺慕的前輩,這是因為她的母愛沒有絲毫顯示出普泛的缺陷,筆觸所及均到了實處,舊制度壓在中國婦女頭上的沉重枷鎖,未曾扭曲母親的人性;慈悲為懷的佛家氣度,淡化和弱化了強加在婦女頭上的苦難,不是苦難已不再存在,而是母親那堅韌的性格、博大的母愛惟有在苦難和屈辱中才能放大光芒。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母親的小腳》,,比較有同感。琦君的母親是一個農(nóng)家婦女,對她們來說有一雙三寸金蓮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母親是家里的長女,要一邊在農(nóng)田里干活一邊帶著年幼的弟弟,所以腳纏得比較晚,她成婚的時候還怕新郎嫌她的腳不夠秀氣,沒想到一結(jié)婚后,她父親就勸母親把裹腳布解開,免得走路很吃力??墒遣冀忾_后,因為腳趾骨已經(jīng)斷了,再也恢復(fù)不了原來的樣子了,母親走路任是一副要跌到的樣子。母親的一雙小腳卻撐起了一家。是啊,腳已經(jīng)裹了,再也恢復(fù)不了了,舊社會對婦女的毒害猶如那三尺長的裹腳布,雖然把它解開了,但是已經(jīng)有了那樣的后果了。她的父親后來又娶了一格女人,母親看到那女人的腳很大,感嘆的說那時候不裹腳就好了。
總之在琦君的筆下,只有被扭曲的社會,沒有被扭曲的人性.
琦君散文讀后感4
曾經(jīng)讀過一本散文,書名叫《琦君散文》。我認(rèn)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優(yōu)美,而且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語言文字造詣。
我一向很少讀現(xiàn)代人的文學(xué)作品,他們寫的那些離我們太遠(yuǎn)太遠(yuǎn)了,沒能達(dá)到我的欲望。在我們剛剛開始搞這個研究性課題時,我才認(rèn)識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蘊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種對故鄉(xiāng)和童年生活的懷念以及與生俱來的對母親的愛深深地感動了,于是便對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種同鄉(xiāng)人的情愫了。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實地采訪了許多同鄉(xiāng)人,問了許多有關(guān)于琦君的過去。從中,我發(fā)現(xiàn)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卻的記憶,是琦君在尋找家鄉(xiāng)的夢,還是家鄉(xiāng)的夢在縈繞著琦君,剪不斷,離還亂。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還能記得她的童年,她的家鄉(xiāng),她的親朋好友。
我們小組在去某中學(xué)問卷調(diào)查時,一開始雖被他們拒之于門外,但后來他們還是十分認(rèn)真地填好了卷子。每到一處,我們小組都會帶上筆,一遇到問題總會把它記錄下來。雖說一路過來很辛苦,也很繁忙,但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課題的研究,為了更好地體驗琦君散文中鄉(xiāng)土風(fēng)情及人情美,為了……應(yīng)該是值得的。那不像征虛無緲緲,更不象征幻滅,卻給我一種踏踏實實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憶。
酸、甜、苦、辣這四種人生的調(diào)味劑,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過程中都一一的體驗到了。雖然這四種調(diào)味劑很普通,但我卻在普通中嘗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帶著點甜,苦中滲透著些辣。
在當(dāng)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我們感到金錢正在迷惑大家的雙眼。人們在金錢的世界里任意飛翔,卻逐漸失去了人性。朋友們,讓我們換用另一種眼光去看世界,借琦君的雙眼去看世界吧!相信,我們會看到一個與現(xiàn)實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真、善、美的世界!
琦君散文讀后感5
最近對長篇小說有些厭煩。冗長的情節(jié)像迷宮般曲折。有時提著的心還未放下,又一次聲勢浩蕩的生死離別赫然擺在眼前。這些大起大伏大悲大喜不斷沖擊著我,受不了。我需要一些寧靜淡雅的文章,于是理所當(dāng)然的,睡前讀物定為《琦君散文》。
初次接觸這個作家是在小學(xué)課文《桂花雨》里,如今具體內(nèi)容已記不真切,卻仍然能在腦海中勾勒出那幅畫面,閉上眼睛就能嗅到撲面而來的桂花香,是淡淡的,樸素且不張揚,一如琦君的文字。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華麗的辭藻,圓潤似光滑的碗底。就像是和你對面而坐,用一種溫婉的語氣將人生的酸甜苦辣細(xì)細(xì)道來。我看了太多人的文章,他們以為好的文章,就必須要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和華麗的詞匯,于是讀下來一路跌跌撞撞手足無措,有些甚至都不能把握其中的情感。琦君的文章多寫童年、故鄉(xiāng)、親人,有人說她的選題范圍太過狹隘,但是她說:“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xiāng),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愿擱下筆,此生不再寫?!?/p>
獨孤的時候,難過失意的時候,如果腦海里沒有那些美好的過去,會不會更加心灰意冷,覺得明亮的月光也是冷的刺骨。我們看到的所有東西,都是經(jīng)過光反射后到達(dá)眼睛的,也就是在零點零零零一秒甚至更短的時間后。所以,所有人都活在過去。
如果有一天面不改色地談起自己的故鄉(xiāng)、童年,用一種高高在上事不關(guān)己的語氣,這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讀著琦君的文章,我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對家鄉(xiāng)親人深沉的愛。她用自己幾十年的心血將這些眷戀精心雕琢,使其成為一件藝術(shù)品,隨著時光的打磨沉淀出一種獨特的美。她的童年,溫馨而美好?!洞壕啤分心莻€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善良能干的母親,每每想起總是讓人會心一笑。
在這里,看不到氣勢恢宏的大場面,看不到撕心裂肺的愛恨情仇,所有的一切都與我們近在咫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親情,友情,這些都是我們伸出手就能觸摸到的,也正是因為對它們捻熟于心,開始司空見慣,認(rèn)為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然后置之不理。當(dāng)周圍的人都在為金錢、名利拼的你死我活時,琦君捧著茶,坐在搖椅上,回憶著過去的一點一滴,領(lǐng)悟著身邊的一草一木,內(nèi)心如一汪平靜的湖,風(fēng)起卻不見半點波紋。她的語言精致而優(yōu)美,描寫細(xì)致入微,手法是女性特有的細(xì)膩,情感卻如涓涓溪流從不枯竭。這和我喜愛的作家落落很像??赡茏畛踝x時并沒有太多的感觸,但是回想起來,仿佛被電流擊中,驚嘆于自己的心情竟然被對方完完整整地述說出來,仿佛前世有緣。有時也會疑惑,為什么她總是放不下過去,一味地沉浸在回憶里,現(xiàn)在恍然大悟,承載這一切的,都是愛啊。
琦君的文是美的,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胭脂,是一種洗凈鉛華的美。讀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好不舒暢。她沒有刻意去描寫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而是從字字句句,甚至一個標(biāo)點符號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如此波瀾不驚的平靜敘述下是洶涌澎湃的感情。我有幸窺見這么高超的寫作技巧。她得心應(yīng)手地駕馭著文字,一個個人物在她筆下紛紛鮮活起來。也許在她心中,他們一直是有血有肉的吧。
放下書,我沉沉睡去。夢里有一個女人,她眺望著遠(yuǎn)方,繼而低頭,撫摸著相片上家人的笑臉,眼角沁出大顆的淚。
琦君散文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