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5篇
人生就是修煉,修身養(yǎng)性,用出世的心態(tài)做入世的事情,好好教學(xué)、靜心讀書、唯美舞蹈、真誠待人,說的是我,做不了林徽因,做最美麗的自己。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歡迎閱讀參考。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篇一
看完了白落梅寫的《林徽因傳》,感嘆于林徽因愛情與事業(yè)的傳奇經(jīng)歷,尤其佩服于她對待情感上的果敢和淡定。
我總認為經(jīng)受了大痛大難的人,才可能對人生的感悟更深刻。當(dāng)有人說我已不敢付出真愛時,是多么的難受和無奈啊。其實你付出的就是假愛,也日久生情,難以割舍。
可林徽因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在情竇初開時,遇見了極具浪漫氣質(zhì)的徐志摩,相擁在康橋。徐志摩愿為她拋妻離子,證明他們當(dāng)時是已經(jīng)多么的激情四溢。然而她卻果斷地離開了徐志摩。當(dāng)印度詩人泰戈爾來中國時他們兩人又作陪、又演戲,相聚在一起。難道林徽因一點兒也不留戀他們之間的感情嗎?決不可能!
當(dāng)那種情感像潮水般呼嘯而來時,兩人卻不在一起,心應(yīng)該就像刀割一樣,都在流血。如果是沖動的人,早已不顧一切了,所以我們的歷才留下這么多纏綿而悲壯的愛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難控制住這種相思之苦。況且他們還有這么多的時間在一起,和梁思成當(dāng)時其實還沒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個奇女子!
試問蕓蕓眾生,能有幾人能做到。
愛真是個雙刃劍。當(dāng)愛來時,轟轟烈烈、甜甜蜜蜜,時間過得飛快。如果有一方稍有怠慢,就很傷心、痛苦,天昏地暗,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甚是艱難。當(dāng)真的長時間在一起時,又會被無情的歲月打磨的卿卿我我成了傳說。有的更是反目成仇。問青天:情為何物?
“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的傷害”。愛情可能是你的擁有,也可能是你的傷害,可以讓你瘋狂,可以置你于死地。
學(xué)一點林徽因吧,更何況我們都是平常人,承受不了愛得迷離和瘋狂。不輕易言情,不輕易去愛。愛情像一杯濃烈而甘醇的美酒,能讓你意亂情迷,神魂顛倒,但酒醉后的難受向誰訴說!
我很欣賞林徽因的這種性格,但我做不到,永遠。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篇二
昨日讀完白落梅著的林徽因傳,很是感動和深思。
林徽因是個什么樣的人,書中是這樣子總結(jié)的,這樣的女子當(dāng)養(yǎng)在深閨中,當(dāng)花草為鄰,當(dāng)詩書作伴。然而一切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她熱愛煙火人間,渴慕與世俗為伍,愿為事業(yè)獻身。她雖潔凈出塵,喜愛浪漫,可她不清高遺世,她向往煙火、懼怕孤獨。
她在臨死的時候要求見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孩子一眼,是她一生對徐志摩的愧疚、牽掛與愛。比起陸小曼,林徽因是太過清醒,還是太過懦弱?又或許真的如她自己所說,是愛徐志摩還不夠多?陸小曼未來徐志摩,決然離開丈夫,敢于承受世俗諸多壓力,縱是萬箭穿心亦要和他在一起。而林徽因明明深愛,卻假裝輕描淡寫,不肯對人提起。她甚至冷靜地說過一句話:“徐志摩當(dāng)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真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而徐志摩相比卻對愛有了勇敢的承擔(dān),他說過,“我這一輩子只那一春,說也可伶,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人與人不同,兩個相愛的人分開后,一個極力想要擦去過往痕跡,另一個則想珍藏曾經(jīng)的美好。誰都么有錯,只是對待人生的方式不同而已。但我覺得,這只能說明林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她真正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梁思成母親儼然當(dāng)時已經(jīng)對林有了很大的意見,不同于徐對待生命的灑脫,林是一個官宦家族出身,為了日后的生活和人生她更要隱藏心中的真實想法,要不也不會在臨死時見徐的孩子。
看完此書,我心久久不能平靜,林的一生確實耐人詢問,真因為對她的人生我自身有強烈的理解和所謂的同樣的軌跡下行走的引子。我更加希望多的了解她,她對待感情的冷靜和對待事業(yè)的渴望。
她是清醒的,她是世俗的,她卻也是浪漫的。這都是她,不是很純粹,但是讓人品味,我曾一直把她當(dāng)榜樣,我將還視她為我的榜樣,我是多麼的渴望去讀她些的每一首詩。她創(chuàng)造的每一個作品。
也許在一天的時間內(nèi)就讀完你的一生,也許因為白作者的影響,自己眼中一直噙著淚,這對你來說不公平。你如白蓮一樣的人生,做到了生如夏葉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你對待人生的修行自是很灑脫和安靜,我不該帶著絲毫雨絲搬的心情。抱歉沒有好文采來描述我對您的喜愛,我多麼希望自己也如您般寫出自己的人間四月天,我多么希望可以用如您一般坦然樂觀之心態(tài),描述每一次人間的變故和情感。但是我卻做不多,我只想在您死后的56年來臨的時候,告訴您,我懂你。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篇三
知道她,讀她,了解她,就是因為一首詩 《你是人間四月天》。我這才有幸知曉一個曠世美麗、才華絕代,又可稱為“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與自強也時時令我震撼。
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這些現(xiàn)今想都不敢想的夢想之地,卻是那時她的樂園。說她自強便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女人,依然選擇前往這些最高學(xué)府求學(xué)。那是多么強烈的求知欲啊,讀來令人感嘆:由于賓大建筑系不收女生,于是她進入了美術(shù)系。在對北京親友的“狂念”與“渴想”中,她完成了“對線與形有個性的把握”。說這令人震撼,就是因為她在學(xué)習(xí)美術(shù)中又對建筑有了深刻研究,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她從沒放棄過她夢想的事業(yè),這就是她的自強。而這她這一段的生活,叫做“賓大的鐘聲”。鐘聲掩映著夢想,緩緩前行。
后來,她進入了“生命的夏季”,可此時的中國已是遍地烽火。林徽因與梁思成正在探尋中國古建筑的奧秘。最令人難忘的是山西的佛光寺的探索,林徽因研究建筑的熱情令人震撼?!霸谀瞧閸绮黄降男〉郎闲凶?,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深崖?!边B毛驢都不敢走的路,他們都敢走,到了那佛光寺,“矗立在高坡上的光影”令他們興奮得直叫“我佛慈悲”。那堅固而簡潔的頂部,令他們有如獲至寶的驚喜,而也令我有一種“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么見彩虹”的感悟。
且不說后來她流亡歲月中表現(xiàn)出的自強,她在寫詩中獨特而寂靜的美,單是她在病中的時光,就令人唏噓不已。
她病了,每個早上都要咳一大陣子才能見人,但是,當(dāng)她的學(xué)生來了,她便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咳嗽的。她是那么有自尊心,連珠炮似的一段話說下來,似乎渾然不知自己的咳喘。她仿佛在透支自己殘余的生命,在人前那么充滿生命與活力,像沒事人一樣。她用生命,構(gòu)建自己的自尊,于是,在人們心中,她永遠是最有風(fēng)度,最美的女人。
她就像那萬古人間四月天,為我們留下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一段段佳話。還留下了,她的 自尊與自強對多年后的我,深刻的震撼。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篇四
如果你不了解林徽因,而你想了解,不推薦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了解林徽因,不推薦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想摘錄幾句零碎的人生感悟,如果你想在微博上發(fā)幾條人生感悟,那么推薦你看這本書。
很少看書看到想要扔書的地步,很不幸,這本中招了。
這本書的封面上“林徽因傳”四個字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本書旨在客觀地描寫林徽因的生平并可能穿插著作者的些許感悟和評價。
雖然書名寫著“林徽因傳”,但卻完全沒有按照傳記應(yīng)有的邏輯和嚴謹紀實來敘事,關(guān)于林徽因的生平只是草草帶過,更多的是借林徽因的事跡來抒發(fā)作者的人生感悟。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想本書不宜稱作“林徽因傳”。此書只是拿林徽因來吸引的讀者眼球。
百度如此介紹本書:作者用清澈的文字、詩意的筆法、全面詳實的資料,生動地展現(xiàn)了林徽因的傳奇一生。盡管作者的筆觸較為華麗,但是內(nèi)容冗長,段落之間沒有邏輯連接,雖然以“散文”為名,但沒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韻味,只是作者用華麗辭藻堆砌而成的揣測和意淫,華而不實,實在讓人難以下咽。書名嘩眾取寵,內(nèi)容華而不實。正如網(wǎng)上所傳:林徽因是一個被成功包裝的人。字里行間都能顯示出白落梅想要抒發(fā)一種對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的追求和敬仰,但是她還是不能避開世俗,跟隨著前人的脂粉俗氣,對林徽因大加褒獎和贊頌,說是奉林徽因為女神也不為過;作者又喜愛重復(fù)小詞小調(diào)來說一些玄乎飄渺的大道理,還不斷地用華麗的辭藻堆砌空洞的感悟,導(dǎo)致文章缺少內(nèi)涵,缺乏深刻。
從本書中作者的筆觸可以看出作者是向往優(yōu)美的事物的,但是也許作者本身沒有真正地經(jīng)歷過,涅槃過,沉浮過,所以沒有辦法寫出有真性情、引人共鳴的文字,相反卻只是一紙浮夸。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篇五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蓮,是不染纖塵的一代江南才女。她將她的靈氣帶出了杭州,帶入了上海,帶到了倫敦。她以她的與眾不同讓徐志摩為他等待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懷想了一生。
書中有一情節(jié)深深感染我,寫的是林徽因去世后,有一天,金岳霖請朋友吃飯,席間他起身向各位朋友俯首徐徐地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這是怎樣的的一種情懷?又是怎樣的一種懷念?以金岳霖這樣哲學(xué)大師,應(yīng)該是最看透人生的本質(zhì)的,他卻終其一生都心甘情愿地跟在林徽因旁邊,真是“讀你千遍都不厭倦”,那又是一個怎樣的女子才能如此吸引他的目光。
作為女性看林徽因,可能最羨慕的是林徽因能遇上那么好的丈夫。當(dāng)林徽因坦誠愛上金岳霖,當(dāng)林徽因同徐志摩超乎尋常的接近,梁思成都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信任,不離不棄。這在一般人是絕對做不到的。那又是一種怎樣的胸懷。
理想的人和理想的人際關(guān)系,是我看這部傳記最大的感受。林徽因是個超凡脫俗的人,她周圍也有一幫超凡脫俗的人。這幾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每個人都是過客,緣起緣滅都是前世今生早就注定的,今生我們擦肩而過,來世或許就會有那一次回眸。不需要刻意的去記住誰,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忘記誰,前世的債今世會來償還,今世未了的情來世可以再續(xù)。但是誰又能知道,到底有沒有那奈何橋,前世今生,我們在乎的那個人,來世是否還可以記得或者會忘記!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并為中國的建筑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shè)計,了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于現(xiàn)在人來說,這個時間并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里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一直喜歡一句話,女人的一生應(yīng)該這樣走過,10歲而乖,15歲而聰,20歲而甜,25歲而美,30歲而媚,35歲而莊,40歲而強,45歲而賢,50歲而潤,55歲而醇,60歲而慈。試著愛上自己,做到隨遇而安,笑響會點亮整個人生,你就是人間四月天。
讀林徽因傳有感600字相關(guān)文章:
上一篇:我要做好孩子讀書筆記600字5篇
下一篇:讀白天鵝紅珊瑚有感600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