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讀后感 > 讀后感大全 >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7篇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7篇

宋佳1152 分享 時間:

名人的故事總是會有更多人注意,也會驚嘆名人為何會是名人。那么關于《名人傳》的讀后感我們要如何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名人傳》精選讀后感7篇范文,歡迎參閱。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1

現(xiàn)在的一些小學生課外會看一些漫畫卡通或小說之類的書。中小學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有計劃的閱讀一些好書,對自己的成長大有裨益。然而時間有限,書海無邊,讀什么書呢?在這里,我要向少年朋友們隆重推薦一本書——羅曼。羅蘭的偉大作品《名人傳》。

羅曼。羅蘭(1866——194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上大學的時候曾與俄 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有書信來往,托爾斯泰的思想對他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羅曼。羅蘭的世界觀和創(chuàng)作中最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他的民主主義,以及對資本主義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巨人三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他們從來就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像的。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后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杰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著愛的種子。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去為難而一味的沉淪,那么就定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優(yōu)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由自身創(chuàng)造出來的。就讓傳記成為我們人生上的一個伴侶吧!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2

“自由和進步是藝術的目標,正如它們是我們整個人生的目標一樣”,這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名言。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名人傳》。這本名著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靈?!睹藗鳌返淖髡呤欠▏牧_曼·羅蘭,此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組成。

這三篇傳記,每篇都讓我有所啟發(fā)。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貝多芬傳》。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音樂上,然而,命運總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體弱多病。到30歲,聽力逐漸衰退,作為音樂家,這是致命的打擊,性格堅毅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xù)在音樂道路上前進著。中年的他,聽力已完全衰退,只能用筆來與人交流,但是這并沒有使他停下創(chuàng)作的腳步,而是拋開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繼續(xù)譜寫著不朽的音樂篇章。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熟悉也最喜愛的作品。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么的勇敢、百折不饒、堅強不屈,就像貝多芬本人一樣用痛苦譜寫與命運抗爭的音樂。每當我閉上眼睛,用心傾聽這首曲子時,腦海就浮現(xiàn)這樣的場景:一位勇敢的騎士,手拿利劍,困難、挫折和痛苦就像敵人,騎士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遇到敵人,騎士沒有閃躲,而是一路砍殺,越挫越勇,最后凱旋歸來。每當曲終時,我慢慢睜開眼睛,我發(fā)現(xiàn)自己漸漸有了勇氣,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戰(zhàn)勝自己的勇氣。從這以后,每當我氣餒時,就在心里默默哼唱《命運交響曲》,鼓勵自己要像貝多芬那樣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沉淪,要做扼住命運喉嚨的強者!

“人啊,你應當自強不息!”這是貝多芬告誡人們的一句話。是的,人不能依附于草木,用堅韌果敢的心創(chuàng)造生活,創(chuàng)造藝術!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3

我閑時??础睹藗鳌?。看得多了,就覺得那些名人也不咋的,有的小時候還不如我呢!還有的更是“孺子不可教”。可是,長大后,差別咋就那么大呢?著名畫家達·芬奇小時候,專門有人逼著他畫雞蛋,而我呢?好不容易有興趣畫張畫,卻被老媽一把逮住,直逼著我去做作業(yè)。

結果,人家達·芬奇畫啥像啥,而我呢?畫匹馬怎么看都像只駱駝。先給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曾經(jīng),有一支中國考察隊去美國考察美國初級教育的情況,回來后寫了一篇考察報告,大意是這樣的:美國的初級教育已經(jīng)病入膏肓,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不識一斗,10以內的加減法還在扳手指頭。上課毫無紀律,有的翹著二郎腿,有的在教室里逛來逛去。

20年后中國的經(jīng)濟水平一定會超過這個經(jīng)濟大國。同一年里,美國也派了一支考察隊來中國,也寫了一篇考察報告:中國的孩子是秀的,最認真的。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估計20年后,中國一定會超過美國??墒?5年過去了,美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卻培養(yǎng)出了幾十位著名科學家,一百多位知識型的富翁,而中國呢?卻瘳若晨星。差別咋就那么大呢?貝多芬小時候,他父親玩命似地逼著他練琴,完不成目標就不能睡覺,還要棍棒伺候。我也有琴,不過,人家玩的是鋼琴,我玩的是口琴。甭管啥琴,反正都是琴??墒俏乙徊蛔⒁猓瑡寢尵桶盐业目谇倌萌ニ徒o了別人家的小孩。后來,人家貝多芬閉上眼睛都會作曲,而我呢,閉上眼睛只會作夢。牛頓因為蘋果落地而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而中國的學生就發(fā)現(xiàn)不了。

你想啊,中國的學生不都坐在教室里做作業(yè),啃書本嗎?蘋果掉下來砸誰去?不過那牛頓也挺幸運的,被蘋果一砸就砸出個萬有引力來,如果他當時是坐在一棵椰子樹下的話,那么砸出來的恐怕是腦振蕩了。你知道中國為什么出不了一個愛因斯坦嗎?就算中國能出100個愛因斯坦,那么有50個就被一開始的初等教育給干掉了,還有50個被接下來的學校教育給一鍋端了。所以,中國出不了一個愛因斯坦。家長和老師們,你們看了我的文章,先別急著搖頭,先想想我說得有理不?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4

今天,通過《名人傳》,我認識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

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里。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yōu)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發(fā)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斗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并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里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里,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zhàn)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歡樂。

貝多芬給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chǎn),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么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為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為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為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圣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5

信念是明燈照亮著期盼的的心靈,信念是路標,指引著前進的方向;信金是脊梁,支撐著不例的靈魂。一一題記

他一生坎坷,磨難眾多。他自幼不幸,酒鬼父親一味強迫幼小的兒子練琴,期望他成為自己的搖錢樹。后來母來重病離世,他在失去了這親人的同時,也失去了快樂的學習時光。接不來,疾病又一直因擾著他,他得過天花,又在二十六歲時聽力衰退,老年失聰,一生孤獨終老。他就是貝多芬,《名人傳》中的一個主人公。

就是這樣一個身林矮小,像貌丑近的人,寫下了《英雄》、《田園》、《命運》、《第九交響曲》、《月光》等的樂曲,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令他如此堅強,有“扼住命運咽喉”的壯志豪言,是什么使他在歷經(jīng)風吹雨打后,依然演驛出如此奇跡的篇章。

羅曼羅蘭已告訴我答案“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信念”。是的就是信念!正是他那“我的藝術應當為貧苦的人造福的信念”,是他反對封建制度,追求平等和平的信念,更是用他的音樂號召全世界自由和幸福而斗爭的信念。因為信念,所以他無所畏懼,因為信念他的作品才能動人心脾,才能在梅特溫反動統(tǒng)治猖獗后,寫下《第九交響曲》。他,因為信念而熠熠星耀,因為信念,成為了不朽的奇跡!

其實古今中外有多少因信念鑄就奇跡的偉人。馬云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時僅有18人,如果不是憑著信念,又怎有了現(xiàn)在的成功。愛迪生曾花了十年去研制蓄電池,經(jīng)歷五萬次左右的實驗,試用了兩萬多種材料才有了現(xiàn)在的電池,電燈。如果沒有“我能行”的信念,他又如何加以堅持?居里夫人在簡陋的實驗室里實驗了四年,才提陳出鐳,如果不是信念,她又怎會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是的,正如溫塞特所說:“如果一個人有信念,他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p>

那我們當今青少年不更應該堅立起信念的風帆嗎!前路漫長曲折,但我們要有夢想,有追求,有信念,更應該把信念與祖國、與民族所聯(lián)系,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為”兩個百年“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讓我們胸懷信念,揚帆起航,去創(chuàng)以造我們的奇跡!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6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卻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后創(chuàng)作的。他最后終于戰(zhàn)勝命運,戰(zhàn)勝疾病,戰(zhàn)勝痛苦,戰(zhàn)勝聽眾的平庸,戰(zhàn)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于戰(zhàn)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于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jīng)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照福人類來體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chǎn)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傳》精選讀后感篇7

貝多芬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了。我從小便很崇拜貝多芬,就算鋼琴老師并沒有多向我介紹他,但從他的作品中,我總能感受到一種不同的氣息,也許——關于靈魂。

他與莫扎特不同,莫扎特的作品,總是洋溢著幸福與愉悅,節(jié)奏較快,音符跳躍。而貝多芬的作品是多變的:風格各異,心情憂郁,便寫出悲愴凄涼的曲;心情平靜,便奏出流暢優(yōu)雅的音樂;心情快樂,便彈出輕快甜美的音符。每一段旋律,都表現(xiàn)出一種情感;每一篇樂章,都演繹著一個人生;每一次演奏,都奏醒人們的靈魂。

天才卻總是活在痛苦中的。

貝多芬是音樂家,卻恰恰失去了聽覺——他甚至不敢向人訴說,貝多芬天生憂郁而暴躁的性格,使得除了與他深交的人,無人膽敢靠近。他也愛過一兩個女孩,但卻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在一起。明明是人人熟知的音樂家,卻常因為經(jīng)濟問題而苦惱。在他的命運中,仿佛卻少了太多本該擁有的快樂,被黑暗和痛苦籠罩,卻也正因為這些可怕的經(jīng)歷,在他生命道路上留下的烙印,使他的靈魂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華,使他的作品得到一次又一次“神的洗禮”。他沒有太多語言,音符就是他的話語,這樣的話語卻少有人聽得懂——使他不得不在他的世界中,僅有他的世界中,無盡的孤單著......

他崇拜巴 赫,那也是崇拜上帝——巴 赫的曲子,總是教堂的專屬。而上帝、命運似乎從不眷顧他,給他的打擊,一個比一個大。他從不屈于苦難,“以苦難換得歡樂”,是他對此的詮釋,他也曾埋怨,也想要放棄,但在崩潰邊緣,總是藝術拉了他回來,回到看似光明卻黑暗無比的無法自拔的深淵。

一切的歡樂因藝術而起,一切的痛苦也由此而來。藝術,像個深遠的黑洞,無限地吸引著他,又不斷將他從陶醉中拋棄出去,將他狠狠摔在谷底......

晚年的他被病魔糾纏著,戲弄著,他卻仍在堅持創(chuàng)作,因為只有在音樂中,他才能感受到心靈上的一絲慰籍......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暴風雨中猝然長逝,那天,他也許聽得見命運在向他召喚:來吧,來我這里,那邊的光明是痛苦的,這里的黑暗是甜美的.....

1179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