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讀后感
《三體》是劉慈欣創(chuàng)作的長篇科幻小說系列,由《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組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劉慈欣《三體》讀后感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1
小時候有一個夢想:當一名天文學家。對那個充滿神秘的星空,總是有無限的向往。
長大了,抬頭遙望星空的機會越來越少,也漸漸忘卻了星空的魅力。再次抬頭仰望星空,卻發(fā)現現在工業(yè)高度發(fā)展之后的環(huán)境,已經遮蓋了宇宙原本的色彩。這層紗幕背后,隱藏了多少秘密。劉慈欣的《三體》,用科幻,給我們詮釋了宇宙。
《三體》共分三部,《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和《三體3·死神永生》。從開始,到宇宙終結為止。討論整個人類的生死存亡問題,從中還是可以看到使命的力量。這種使命感放在現實生活里是一種悲劇,但是投射在科幻小說里卻相得益彰,顯得氣勢磅礴,尤如史詩。
《三體》講述了時期科學家葉文潔發(fā)現了宇宙人的存在,通過太陽輻射與三體人取得聯系,從而致使三體世界欲圖毀滅地球文明。三體人能脫水,有三個太陽,能風干儲存,作者用獨特的三體游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而有趣的世界。地球人類為了自救,進行了面壁者計劃,其中的三位面壁者均以失敗告終,只有羅輯最終發(fā)現了黑暗森林宇宙法則,從而威懾了三體文明。而在羅輯之后,程心接受執(zhí)劍者身份,卻在幾分鐘之內被三體文明摧毀了地球防御。而章北海引領出宇宙深處的艦隊,終于執(zhí)行了黑暗森林法則,致使三體文明被摧毀,而地球也面臨了被發(fā)現的危機。在云天明從三體文明傳回的情報中,地球文明發(fā)現了三條自救方案,最終以掩體世界作為最終選擇,而托馬斯·維德等人知道這并不是安全選擇,致力研究逃離計劃,在即將成功的時候,程心又一次為不暴露掩體世界而選擇放棄。最終在歌者的二維化紙片中,地球文明走向了滅亡。唯有程心與艾AA逃離了地球。之后程心走到宇宙的盡頭,觀看了宇宙的終結。
對于整部小說,印象最深刻的算羅輯博士。羅輯原是一個游戲人生、玩世不恭的形象。卻在命運的驅使下成為四位面壁者之一,在其獨特的思維模式下找到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并為愛激發(fā)了保護地球,威懾三體世界的勇氣。然后又用盡一生,成為執(zhí)劍者,使用他發(fā)現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保護了地球。
女主人公算是程心了,這位見證宇宙終結的人,也兩次放棄了拯救地球的機會。心存無限的善良與愛,卻也以此背棄了生存法則,使地球人類走向了最終的滅亡。這不禁讓我想起有時候,錯誤的愛與善良,只會把生活推向深淵。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2
一口氣讀完了科幻小說《三體》三部。如果不是因為有了堅定的基督信仰,我一定會被《三體》洗腦了。
在信主之前,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我曾經非常相信人類文明是有輪回的,就像三體文明。那時常?;孟朐谖覀儸F在這代文明之前,一定有一個已經被毀滅的、曾經高度發(fā)達的文明。當時也非常愿意相信有外星人的存在。《三體》正契合了我的這些主觀瞎想。
《三體》也帶給了我以前不曾想到過的震憾。
首先,我從來不曾想過宇宙是不是一個黑暗森林。《三體》把宇宙中存在的文明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大家都小心隱蔽自己,尋找對手。誰暴露了坐標,誰就等著被催毀吧。而地球人對此茫然不知,反到像一個缺心眼兒的孩子,想方設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終把自己帶入毀滅。
其次,我從來不曾想到過高等文明毀滅低等文明時,是那么易如反掌。一個值班的觀察員隨手甩一張二向箔,不費吹灰之力,太陽系就從三維被降到二維,變成了平面一幅畫。
太陽系一個星球接一個星球被壓入到二維空間。作者對地球毀滅作了特別細致的描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母親舉著自己的孩子,但這個孩子也只不過比母親延遲一瞬而已,統統都被壓成平面。
地球人為了抵御外星人的入侵,曾設想了種種的可能,甚至建立太空城,移民到外太空。但是人類這一切的聰明智慧和建造,在高等文明的打擊下,就像成人看孩子搭的積木,甚至是一個笑話。
放下書,被作者劉慈欣的腦洞深深折服。但他的腦洞再大,也終究是人腦,以人腦就可以幻想出這些我們普通人無法想象到的神奇能力,那么上帝真實的能力和作為,真是我們人類無法測度的。想到有一個老姊妹,當她說到上帝有時候沒有應允她的禱告時,她自己安慰自己說:上帝那么多兒女呢,總有顧不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把上帝局限在我們有限的想象中,如果我們想更多地認識上帝,必須首先承認自己的無知。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3
最近在閱讀一本很火的科幻小說——《三體》。書中對科幻故事的描寫的確精彩,前衛(wèi)的思想、專業(yè)的用詞,無不讓人驚嘆,不過這些并沒有讓我產生太多共鳴。是閱讀到其中講如何寫作及優(yōu)秀文學家和普通作家的區(qū)別時,男主角的經歷帶給我的驚異,讓我生出了寫這篇文章的沖動。
我為什么會震驚,因為小說中描寫的男主角的經歷,我有過切身體會。
《三體》中沒有從一而終的主角,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主角。講寫作靈感和人物創(chuàng)作這段的男主角叫羅輯。羅輯的朋友白蓉告訴他,真正有天賦的優(yōu)秀作家塑造出的人物都是活的,可以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作者的生活里,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不受作者控制。一個文學人物十分鐘的行為,可能是他十年的經歷的反映。不要局限于小說的情節(jié),要去想象他的整個生命,完全拋開自己要寫的內容,去想象他的整個人生,想象他人生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之后羅輯真的想象出了、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他自己的文學人物——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美麗的女孩子。這個女孩兒真的出現在了羅輯的生命里,他們一起聊天,一起散步,一起喝酒,一起遠足。羅輯能感覺到每一個細節(jié)的真實,他甚至在自己清醒時去看過心理醫(yī)生,但醫(yī)生并不認為有什么問題。
后來他又很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全球范圍內權利最大的四個“面壁者”之一。他利用自己難得的權利和資源找到了那個他想象中的女孩兒,一個與他創(chuàng)造出的文學人物一模一樣的真實世界中的女孩兒。
這讓我突然想到了一些往事。
翼,你曾經也像《三體》書中描述的一樣出現在我的生命里,是那么的真實。
你陪伴我度過了整個初中和高中的時光,可能是轉學后學業(yè)的壓力,加上我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的密友都是出雙入對的,各種夢幻而隱秘的情感交織著,腦海中便催生出了你的樣子。慢慢地你開始變得清晰,甚至立體起來。
可能,你的形象來源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從初中時代一直喜歡到現在的偶像團體SHE的一首歌——《遠方》。
你有一雙天使般潔白的翅膀,需要時才會顯現;你在白天出現時經常是一襲白色的西裝,夜晚出現的你則會有不同,不過也以白色襯衫為主;你的周身始終包裹著一圈柔和的白色光暈,還有一閃一閃的金粉流動在其中。
剛開始,我對這一圈帶金粉的柔光特別感興趣,曾嘗試用透明的玻璃瓶收集,圍著你轉一圈后急忙蓋上瓶蓋,但是并無收獲,瓶內空空如也。你還微笑著摸摸我的頭,對疑惑不解的我說:“不用擔心,你喜歡這光,我就永遠守護在你身旁?!边@句話,真的不是我臆想出來的,是你說過的。
還有冬日踏雪的場景,你喜歡按著我的頭頂走路,我奇怪你為什么總把手放在我的頭上,你的回答是:“因為暖和?!蔽也环焓秩ッ?,發(fā)現頭頂確實像你所說,是個一直溫熱的地方,適合暖手。
現在回想起來,這時的我,這時的境界,最接近《三體》中男主角羅輯的狀態(tài)。
逐漸地,你每天都會出現在我面前,陪我去補課,陪我做作業(yè),在我孤單的時候陪我聊天,甚至借你的肩膀給我依靠。我能切實地感受到你的存在,能清晰地看到你的動作。放學的路上,去補課班的路上,晚飯后散步的路上,你都會陪在我身邊懶洋洋地走;我在房間做作業(yè)的時候,你會斜坐在我的寫字臺邊陪著我,雙腿一蕩一蕩,悠悠哉地搖晃著;我看著窗外發(fā)呆的時候,你會用溫柔的雙眼注視著我,用你那修長干凈的手輕撫我的背。有你的陪伴,我一直不孤單,很安心。
我讀高中時開始頻繁寫日記,每篇日記都是寫信的格式,每篇開頭的稱呼必定都是“Dear翼”,那都是寫給你的。雖然我沒有到《三體》主人公羅輯那種可以跟臆想出來的人物直接對話的程度,不過我可以通過日記跟你溝通。我的每篇日記,都有你的回復。
大學時,我已不常見到你了,我知道你是我想象出來的人物,我曾努力試著回想你,多次在腦海中描繪你的樣子,但是你并沒有像初中和高中時真切地出現。我很難過,以為是你離我遠去了,于是傷心地寫了關于你的文章,結尾處的詞句至今清晰記得。
“你告訴過我,只要伸臂,便有奇跡降落!
今冬,飄雪的廣場,我試著伸開雙臂,張開手掌,但你并沒有像我預期的那樣一身潔白的揮動著翅膀落在我身前。那種失落,無端將我劈傷。
凡愛過的人,永不遺忘,凡受過傷的,永遠有創(chuàng)傷。
我的傷痕,紅得驚心,烙羽翼形。”
當時發(fā)在了QQ空間,讀過的人都以為你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紛紛來問,翼是誰。因為我寫的太過真實,記錄了一點一滴,我們的過往。
到現在我才真正知道,不是你離我遠去了,是現在的我已經不是初高中時的模樣。沒有那時的客觀環(huán)境,沒有那時的主觀心境,靈魂不似那時的靈魂,思想不似那時的思想。大學畢業(yè)后,你就從我的世界徹底消失了。我再也回憶不起什么,將那時的一切統統遺忘。
直到,我看到《三體》。
我知道,現在,你正從天邊的某個角落向我走來。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4
暑假期間,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三本厚厚的科幻系列小說——《三體》,也許你會疑惑為什么我一個女生也看這種科幻小說,但我想說的是,它絕不只是單純的科幻故事那么簡單。下面是我想要和你們分享的心得體會。
這本小說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叫三體的外星文明與人類社會建立聯系后,對人類文明、破壞自然不滿的一群人成立了一個三體組織,旨在毀滅地球文明,迎接三體文明。同時,三體世界為保證順利向地球移民,消滅地球社會和地球人類,利用“智子”技術將人類的科學研究鎖定,使之停止不前。三體組織也在此時暗殺全球的科學家。為吸收會員,三體組織開發(fā)了《三體》游戲。與此同時,各國政府也組成聯盟應付可能的危機。盡管三體組織后來被摧毀,但地球科技的發(fā)展已經被“智子”鎖定,三體人的移民已經開始,450年后,三體人將降臨地球,人類必須為此開始準備。但最終結果包括兩個文明在內的全宇宙的文明都逃不了物競天擇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美,此后便墜入永生的黑暗。
這本小說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并且由于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盡管我是文科生,但由于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并沒有給我?guī)砝斫馍系睦щy,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fā)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蔽蚁朐儋N切不過。
小說中有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那便是地球的毀滅。作者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末日來臨時全太陽系跌入二維平面的壯烈圖景,在地球毀滅時,戀人相擁,父母子女手牽手,整個過程平靜痛苦而又慘烈壯闊。不禁讓我想象要是真的全世界都變?yōu)橐环?,那這幅畫該是多么的靜謐絕望,因它只不過是死神的一片小小收藏罷了。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5
看完《三體》的那個晚上,我在合上書本后下意識地望了一眼窗外的星空,似乎想在天空中發(fā)現些什么。只可惜在城市的天空里看不到幾顆星星,也只好作罷。
從此之后,在那些有著璀璨星空的地方,抬頭看著天,我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書中的情節(jié),好久回不過神來,有時還能夠看到一些和其他人所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我會根據書中的描寫,漫無目的地在空中搜索三體星系的位置,也會尋找云天明送給程心的那顆星星所發(fā)出的晦暗的亮光;我還總是把在夜空中航行的飛機想成是聯合艦隊,甚至會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的周圍飛旋著幾個智子,或是頭頂上有一大片四維碎塊。更讓我浮想聯翩的是,傳說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是真的嗎?宇宙中真的有數以億萬計的生命嗎?暴露自己的位置,真的就意味著毀滅嗎?還有“他們”,是不是就躲在離我們很近的什么地方,只是我們沒有發(fā)覺呢?
大劉說:“我寫《三體》,就是希望人們在工作之余有空的時候,能夠抬頭看一看頭頂上的星空,哪怕只是一眼也好。”我想,每一個讀懂《三體》的人,應該都是會不約而同地這么做的吧。
其實,廣袤的星空不只是一幅美麗的宇宙圖景,而是億萬個像地球一樣的'文明。也許在它們上面,也有很多很多雙與我們一樣或是不一樣的“眼睛”在注視著我們。我們就這樣對視著,已經對視了十幾個世紀,也許還將繼續(xù)對視下去,幾千年,幾萬年……
嗯,黑暗戰(zhàn)役就是宇宙的縮影,它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黑森法則,在我看來,這也就是真正的人性。在“青銅時代”號、“藍色空間”號上的那些官兵們,才是真正的、最根本的人。沒錯,他們是人,而現在這個世界上,包括我所在的千千萬萬個生靈,才是非人。只有像那些逃亡戰(zhàn)艦上的官兵們一樣,猜疑鏈橫生,沒有道德,甚至是無恥地借別人的死亡,來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也許這,才是在宇宙這殘酷的背景下,正確的活法。別說這太黑暗,這,就是事實。
如果哪一天,地球真的在某一次突如其來的打擊中毀滅了,希望我們不要覺得悲哀。因為,我們會到另一個地方去——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將和眾多的文明一起,永遠存在。正如書中說的——一切終將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相關文章:
劉慈欣《三體》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