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

美琪0 分享 時間:

大家知道嗎?《哈姆雷特》是英國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1

著名悲劇《哈姆雷特》出自于戲劇大師莎士比亞之手,讀《哈姆雷特》有感作文。這部巨作和《奧賽羅》、《李爾王》以及《麥克白》,被稱為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今天,我懷著郁悶的心情又把它讀了一遍。

故事主要是講,哈姆雷特本是一個快樂的丹麥王子,他正直的父王被叔叔毒死了,叔叔篡奪了王位,并霸占了他的母親。在國外留學(xué)的哈姆雷特趕回國,他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自己的被害經(jīng)過,要兒子報仇。哈姆雷特為了報仇雪恨,裝瘋賣傻。哈姆雷特卻因為自己的一次失誤把自己情人的父親殺了,自己的情人也因父親而死去。叔叔唆使哈姆雷特情人的哥哥與哈姆雷特決斗,結(jié)果兩人都中了叔叔的詭計,同歸于盡。臨死前,哈姆雷特奮力刺死叔叔,為父親報了仇。

讀完了這篇悲愴的故事,我覺得,哈姆雷特雖然報了仇,但他沒有完成重整“顛倒混亂時代”的大業(yè)。在這出悲劇中,哈姆雷特代表的是那些具有先進思想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熱愛生活,反抗邪惡但卻思想多于行動,過于優(yōu)柔寡斷;叔叔代表的是封建反動勢力,他荒淫無恥,奸險毒辣,詭計多端。哈姆雷特的復(fù)仇行動,表達了文藝復(fù)興時期,先進的人物主義者要求沖破封建勢力束縛的強烈愿望。

這部悲劇,也使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在丹麥國王被害之后,哈姆雷特千辛萬苦尋求報仇的機會,但一直未能成功。最后,在自己死前才殺死叔叔。這個故事也說明,壞人終究不會有好報,但可悲的是,哈姆雷特與自己情人的哥哥雷歐提斯卻都被局面所迷惑,沒能識破敵人的詭計,也告訴我遇事要冷靜思考,善于分析。

我就這樣想著想著,心中的悲傷始終沒有抹滅。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著名的—部悲劇,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莎士比亞說過,他的作品就是“給自然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tài),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豆防滋亍氛且粋€時代的縮影。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fù)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傳統(tǒng),是王權(quán)的當然繼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顛倒了的時代顛倒了。戲一開頭,作者就展現(xiàn)了一幅丑惡的社會畫面:國家發(fā)生宮廷政變,國王被害,陰謀家竊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滿朝臣子趨炎附勢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這個王子喊出了“時代整個兒脫節(jié)了”的吼聲。

人們強烈地感受到這是“時代的靈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個正直、樂觀、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下,他可以成為一位賢明君主;但是現(xiàn)實的社會迫使他不得不裝瘋賣傻,進行復(fù)仇。他是英國那個特定的動蕩不安時代的產(chǎn)物。

在《哈姆雷特》這部戲劇中,處處可以看出作者著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個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計,在敵強我弱的惡劣情況下,他敢于針鋒相對地進行斗爭,他擊破了奸王設(shè)下的—個個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羅森克蘭等人進行刺探和監(jiān)視的把戲;又使王后發(fā)現(xiàn)天良;接著采用“調(diào)包計”除掉了奸王的兩個走卒,把奸王“借刀殺人”的陰謀擊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把雙重陷阱——毒劍和毒酒還給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爭中,哈姆雷特都顯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評論說,《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劇,此話不無道理。

但哈姆雷特決非“完人”。他雖然善于思索,卻優(yōu)柔寡斷;他雖然受到人民的愛戴,卻并不相信人民。他說:“時代變得越發(fā)不像樣子,—個農(nóng)民的腳趾竟然這么靠近一個朝臣的腳后跟,擦傷了后者的凍瘡?!笨梢姽防滋氐纳鐣母锱c農(nóng)民所要求的變革相距甚遠。盡管哈姆雷特有令人欽佩的才能,竭力想除舊布新,但他總是郁郁不樂,遲疑不決,他始終是孤立的。這就注定了他與丑惡同歸于盡的悲慘命運。

《哈姆雷特》描寫人物心理的語言十分豐富,這在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瘋話”表達出來的,他的“滿口荒唐言”就像迸發(fā)出來的火花。克勞迪斯陰陽怪氣的語言則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劍的丑態(tài)。波洛涅斯愛用詩體語言,給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這部戲劇突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對金錢、權(quán)利的欲望。對于哈姆雷特的死,我是很悲痛的,這也引起了我們一些思考,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莎士比亞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全世紀,他的戲劇就象燦爛星空中的北斗,為人們指引著方向。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3

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對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奧菲利亞只能如一條自生自滅的小船,能讓她從容美麗的香消玉損,已經(jīng)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樣的時代,在那個特定的典型的環(huán)境里。

奧菲利亞的命運只能維系在王子身上!王子愛她,至少曾經(jīng)愛過。她也確信王子愛她。連她的哥哥、父親都看得出來??墒牵踝颖池撝娓笀蟪?,為母雪恥,為國除害的大任!這些都比對一個女人的愛情來的重要!他在復(fù)仇的火海中掙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構(gòu)陷中抗爭,他在對母親的失望中奮斗,他在對周圍人的圍追堵截中,像個獵豹一樣左躲右閃,伺機反攻,這一切,讓他沒有時間再去關(guān)心愛情,關(guān)心一個愛著她的女人。

這個女人甚至成了試探他的籌碼,這個單純的姑娘被人利用了來試探自己的愛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親,而父親是受新國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殺掉了偷聽的老臣——他心愛的姑娘的父親,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可想而知,奧菲利亞,這個孤苦無依的姑娘,在父親被情人殺死、情人不在身邊,哥哥在外流浪的情況下,瘋了。

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坐過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詞:“這是給您的茴香和漏斗花,這是給您的蕓香。這兒還留著一些給我自己,遇到禮拜天,我們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蕓香插戴的別致一點。這兒是一支雛菊,我想要給你幾朵紫羅蘭,可是我父親一死,他們?nèi)贾x了?!?/p>

作為大臣的女兒,她必須謹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還要她跟王子保持距離,她這樣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孩。父親讓她試探王子是否真的瘋了,她也做了,因為她是個乖女兒?,F(xiàn)在,她可以說自己心里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想愛的人。她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給自己所愛的人采花,跟他對話,在王宮里出出進進。甚至,按自己的意愿,去編織花環(huán),爬到高高的樹枝上,唱歌遠望,那結(jié)果是,樹枝斷了,連同她一起,順水漂流、順水漂流,帶著這個美麗的姑娘回到了天國。

沒有她的世界里,男人們的血腥的角斗,更加肆無忌憚!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4

文藝復(fù)興后期的英國乃至整個歐洲,一方面是思想解放,另一方面則是私欲泛濫、社會混亂,人們在“個性解放”的旗幟下為所欲為。

莎士比亞在劇中說:“這是一個顛倒的時代”。不錯,彼時丹麥國的狀況是——婚禮緊接著葬禮;敵軍壓境,宮中卻仍在縱欲狂歡;朝廷里眾大臣爾虞我詐,互相傾軋;社會上民眾群情激奮。

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生活的時代與環(huán)境,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與一系列看似怪異的行為。

比如哈姆雷特的裝瘋。該怎樣詮釋呢?我認為,他一方面是為了迷惑敵人,另一方面則可以暢所欲言,以暴露現(xiàn)實的黑暗,還能驚醒敵人,使其自我暴露。

再如哈姆雷特的延宕。歌德說這表現(xiàn)了他內(nèi)心的感傷。柯勒律治說他這是思想過剩。卡爾?魏爾德認為這是他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義。布拉雷德則認為這表現(xiàn)了他厭世的心理。瓊斯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分析,把哈姆雷特的延宕歸為俄狄浦斯情節(jié)(戀母情結(jié))。馬克思主義文藝學(xué)從社會學(xué)的角度來看,認為這是社會惡勢力過于強大,哈姆雷特一個人難以勝任改造社會的歷史重任造成的。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究竟孰是孰非呢?還要觀眾自己去分析、評判。我個人認為,以上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有其合理性,但若僅以其中一兩點來解釋顯然又是片面的。所以,正是如此豐富多樣的理由形成了我們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豐富多彩的性格,鮮明生動,歷經(jīng)數(shù)百年仍在世界戲劇舞臺上散發(fā)著灼灼的光芒。

又如哈姆雷特的憂郁。從家庭來講,發(fā)生了意料不到的突變——父死母嫁,王位被奪。可我們的憂郁王子又無力承擔(dān)復(fù)仇的責(zé)任,這使他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心理壓力。殘酷而又黑暗的現(xiàn)實使他原本信仰的人文主義理想破滅了,他發(fā)現(xiàn)了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病態(tài),產(chǎn)生了“生存還是死亡”這類對人的終極拷問。

本劇的一大亮點是對哈姆雷特內(nèi)心沖突的表現(xiàn)。他追求理想,又失望于現(xiàn)實。他向往人性之善,又深信人性本惡。他想重整乾坤,又深感自己無能為力。他厭倦人生,又恐懼死亡。他愛戀人和母親,又恨她們脆弱。

古希臘時期的戲劇主要表現(xiàn)人與外部世界自然力之間的沖突,而莎士比亞則著力于表現(xiàn)人與人及人自身的理智、信念與情感、欲望之間的沖突,是為心靈悲劇。外在沖突起因于內(nèi)在精神、心理的差異,最終是為展示心靈服務(wù)的。莎士比亞在劇中對哈姆雷特心靈悲劇的成功表現(xiàn),顯示了文藝復(fù)興文學(xué)的最高成就。該劇充分展示了人的內(nèi)心世界、情感特征和欲望要求,反映了文藝復(fù)興時期追求人本主義、反對禁欲主義、要求個性解放的文藝思潮。

哈姆雷特是什么人?

毫無疑問,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個封建王朝的王子。但他同時又是威賽克斯的化身,他是瘋子、是死神,是思想者、是實干家,他是厭世者、是傷感派才子,是替罪羊。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5

亞里士多德最初在解釋悲劇時指出:悲劇是人生中嚴肅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慘、悲痛、悲觀或死亡、不幸的同義語,它與日常語言中的“悲劇”一詞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讀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就會有亞里士多德的感受,感受到的是悲劇的美麗與偉大,莎士比亞所塑造的每個人物每一幕都那么每句話都有著戲劇的崇高。

這復(fù)仇的火焰源起于國王的陰謀??藙诘宜箛鯙榱藸帄Z先王的王位、王冠與王后,竟不念手足之情將毒藥倒入先王的耳腔,謀殺了先王,得到了一切。國王所編的謊言使鬼魂遲遲不能消散。于是,哈姆萊特王子決定替父報仇,安息游蕩人間的鬼魂,因為他多次錯過機會,最后雖然殺死了國王,卻也死在了同樣是替父報酬的雷歐提斯的劍下。

愛情的忠誠與背叛或許是復(fù)仇的另一大因素。哈姆萊特也曾想大聲喚醒這個背叛了父親的王后,讓王后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錯。在擊劍中,她代飲毒酒而死去。王子雖然在復(fù)仇的時候曾讓奧菲莉婭萬般傷心,然而,在心上人即將下葬的時候,他也曾止控不住心中的悲傷,傷痛不已。即使是復(fù)仇的不得已也不能掩蓋王子對奧菲莉婭的忠誠、純潔的愛!

從羅森克蘭茲與吉爾登斯吞反復(fù)無常的探密與告密中,足以見證這兩位從小與哈姆萊特王子一起長大的朋友是如何利用他們與王子之間的交情來換取國王與王后的嘉獎,或是加封爵位,或是賞賜珍寶,而得到的一切有一份真誠的友誼中的信任重要嗎?霍拉旭雖是個軍官,但卻在哈姆萊特將要面對未知的危險,對話鬼魂的時候不撇下王子一個人逃走,而是盡自己的力量拉住王子。復(fù)仇時他始終沒有違背對哈姆萊特王子許下的諾言,只字不提所看到的一切。在哈姆萊特臨終之前,他也曾想喝下剩下的毒藥,與王子共長眠……哈姆萊特與霍拉旭之間雖是軍臣間的忠心耿耿,但更多的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心中的那堵友誼之墻!

波洛涅斯有一對擁有高尚美德的兒女,然而他自己竟是如此得虛偽,為討國王、王后的歡心,他不惜出賣女兒的珍貴愛情,他在國王、王后與王子之間油腔滑調(diào),故做媚姿,最后因偷聽王子與王后的對話,慘死在哈姆萊特王子的劍下。他的愛管閑事與虛偽不也折射出人性丑惡的一面嗎?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哈姆萊特曾這樣感慨。也正如哈姆萊特所說的,一只雀子的生死,都是命運預(yù)先注定的,而無論是國王的軀體,抑或是臣民的軀體,一旦生命停止,也都只是蛆的食物而已?;钪?,就不能讓自己像國王那般狠毒、波洛涅斯那樣虛偽,而應(yīng)該擁有雷歐提斯、奧非莉婭的高尚、霍拉旭的忠誠!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相關(guān)文章:

堂吉訶德讀后感讀書心得700字五篇

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的觀后感400字

書香伴我成長杭州中考作文5篇

《哈姆萊特》著名話劇的觀后感700字

2022初中生《哈姆雷特》讀書感悟

高中必讀名著書目2022最新公布

名著《哈姆雷特》推薦讀書收獲例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