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課外書讀后感7篇

美婷1873 分享 時間: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社戲》課外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1

雖然我只是個小學生,但我很喜歡讀魯迅公公的作品,特別是《社戲》這篇文章,因為書上寫得大多都是反映農(nóng)村景物的,因此讀起來就顯得特別親切,使我讀了還想讀。每當我翻閱時,一幅美麗的“農(nóng)村夜景圖”仿佛映入我的眼簾:藍藍的天空、圓圓的明月、石板型的小橋、小巧玲瓏的劃船。“我”和一群活潑可愛的農(nóng)村孩子來到河邊,他們下船、點篙。飛一般的在月下航行,沿途的夜景真美呀!“豆麥散發(fā)出草香味,河邊的小草、朦朧的月色、淡黑的群山、依稀的趙莊、婉轉(zhuǎn)悠揚的笛聲,還有點點漁火等等。這些本來是農(nóng)村中很普通的景色,也是我們農(nóng)村孩子很熟悉的,但經(jīng)過魯迅公公的一番藝術加工,看上去簡直變成了人人向往的神仙美景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魯迅公公對農(nóng)村的懷戀,對他小時候在外婆家的眷戀之情。同時更激起了我和農(nóng)村孩子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

在魯迅公公筆下,一些普通的農(nóng)家孩子,都是那么可愛,純樸,他們的思想又是那么高尚無私,真切體現(xiàn)當時農(nóng)村孩子的風貌。在這些孩子中我更喜歡雙喜和七斤,他們勇敢無私,熱情活潑,熱愛勞動。雙喜更是個講義氣的人。七斤也常和小魯迅玩抓蟋蟀的游戲,他們從不計較,和睦相處,成為了真正的好朋友。而我曾為了一點小事和同學鬧矛盾,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很慚愧,讀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作為七斤的后代也應該有謙讓精神,和同學搞好關系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

我反復地讀著這篇我最喜歡的小說《社戲》,仿佛感到整篇作品中的每一個詞都傾注著魯迅公公對農(nóng)村孩子深深的愛,我真切地感受到農(nóng)村孩子也是很幸福的。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2

讀完魯迅先生的《社戲》,心中流動著一股暖流。文中人們的質(zhì)樸及他們的熱情好客令我感動。那一張張純樸的臉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中,許久都揮之不去。

這篇文章中雖然篇幅不長,但生動的寫出了作者及伙伴看戲的過程。那一個個純樸善良的村民、一顆顆質(zhì)樸的心靈,都體現(xiàn)了世間真情。而現(xiàn)如今,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缺少這種真摯的情感,這常常使我們陷入一種無助、孤獨中。在文中,作者因為愿望沒有得到實現(xiàn)而有些不高興,在被外祖母覺察后竟向作者表示歉意,說他們怠慢了,這在封建社會乃至當今社會都是極少見的,這種精神是多么的可貴??!

當作者的伙伴們回來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時,注意到了作者不開心,就為他惋惜。這又使我感到這群少年對朋友無微不至的關心,即使自己高興而朋友不高興時,也能估計到他人的感受,為他們分擔憂愁。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以自己為中心,讓別人關心自己,而不知道關心他人。自己遇到了高興的事,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樣只能導致大量的真情流失,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冷淡。就連現(xiàn)在多年的老鄰居,你上樓,他下樓,整日連個招呼都不打,個個形同陌路,遇到事情的時候怎能互相幫忙,這樣下去將是多么可怕呀!

人,自從來到這個世上以后便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依存的。人們組成一個集體,力量就會變得巨大。如果沒有真情,再多的人也無法組成一個集體。讓我們快去找回自己丟失的真情,讓真情充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3

魯迅的作品讀過不少,作為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有驚人的思想深度和對社會的剖析力度,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和時代特點的典型人物形象。但在他的小說和散文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兒童形象。在《孔乙己》、《故鄉(xiāng)》、《社戲》、《狂人日記》、《祝?!?、《藥》、《風波》等小說中,魯迅塑造了一系列鮮明的兒童形象,其中大多是已被吃掉的兒童,通過對這些兒童的描寫,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給我印象尤為深刻的就數(shù)《社戲》中的兒童形象。

魯迅從正面描寫兒童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情,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潑、純潔自然的兒童形象。小說雖名為“社戲”,卻并沒有詳細描寫戲的內(nèi)容和表演,寫的是我看戲的過程和心情?!拔摇倍陙硪还仓豢催^三次戲,兩次是在北京戲圓看京戲,一次是少年時代在浙江紹興小村看社戲。前一部分描述“我”在北京戲園中的感受時用的是一種譏刺嘲諷的雜文手法,語言尖刻且?guī)еS刺性,而在敘寫鄉(xiāng)村生活的整個過程中基本上是用浪漫主義的敘述方式,使用了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式的筆調(diào),蕩漾著詩一般的情趣、畫一般的意境。其實三場戲都枯燥乏味,三場戲都沒有看到什么,看戲的“我”三次都中途告退,但作者為何抑前揚后,甚至連詞語的選擇語言的風格、使用的筆調(diào)及情感的色彩都不一樣。聯(lián)系小說發(fā)表的社會文化背景,剖析小說采用的獨特結(jié)構(gòu)方式,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正是魯迅從另一個角度發(fā)出的“救救孩子”的吶喊。

《社戲》開始寫了去北京戲園看戲,本來是興致勃勃地去,然而一進場就有一種壓抑的感覺,臺上閃爍著“紅的綠的”,臺下“滿是許多頭”,耳朵里喤喤的響著,連長凳也使人“聯(lián)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終于意識到“我”近來不適于生存了,表現(xiàn)了對當時惡劣環(huán)境的厭惡。第二次看戲本是慕名而去,因為聽說有名角,而且對“第一舞臺”抱有希望。但戲園里依然象第一次般擁擠雜亂,而“我”擠在遠處的人叢中“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旦唱”,名角卻還沒有出現(xiàn),不得不對這舞臺與名角都深感失望。再加之胖紳士的不屑一顧,反映出當時人際關系的及其冷漠,令我由失望到絕望,終于決定“對于中國戲告了別”。這北京的戲園正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環(huán)境惡劣,人情淡漠,這樣的社會連“我”這個成人也“不適于生存”,何況是孩子們呢?在這樣的社會里成長起來的兒童又怎么能成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呢?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社會才是作者理想中的美好社會呢?于是,作者帶我們來到了一個遠離塵囂的小漁村。這里雖然“極偏僻”,“住戶不滿三十家”,但卻是孩子們的樂土。沒有封建文化的毒害,孩子們不用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沒有“犯上”的律條。在這里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天真純潔、誠摯友愛、機智勇敢,正是民族賴以生存和持續(xù)的生命基因。這里與北京的戲園子,與紛亂嘈雜的現(xiàn)實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蛟S正如王富仁先生所說,《社戲》它里面有著嘈雜的都市生活與恬靜的農(nóng)村生活的對立,有粗俗自私的城里人與親切和善的農(nóng)民的對立,有愚陋倨傲的成人與聰明天真的兒童的對立,有矯飾的貴族化的都市文藝與樸素的平民化的民間文藝的對立,有充滿生存競爭的紛亂社會與優(yōu)美宜人的大自然的對立。這些對立,說到底,實際便是社會與自然的對立。但是,這片樂土畢竟只是作者的理想,那模糊在月夜中的大戲臺“縹緲得象一座仙山樓閣”,令“我疑心是畫上見過的仙境”對于這理想的社會,作者既在不懈地追求,同時也在困惑和懷疑。

魯迅一向提倡的用“幼者本位”來取代“長者本位”的觀點也在《社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小漁村的孩子們遠離“名教”世俗,沒有接受嚴格的封建正統(tǒng)教化,他們兒童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保留著一顆自然純潔的童心。他們熱情好客,“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不講行輩,即使“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決沒有一個人會想到‘犯上’這兩個字來”;他們自由活潑,對戲臺上的人評頭品足,或笑或罵;鄙視權(quán)貴,不和烏篷船在一起,他們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一切事情都可以自己作主。這使自幼接受封建教育的“我”深感好奇和羨慕。這一群孩子中的雙喜是寄寓了作者感情、理想的可愛的少年形象,他機敏、能干、獨立、有主見。當外祖母和母親不放心一群孩子去看戲時,他一口氣說出了幾條理由來“寫包票”;偷羅漢豆之前,他先上岸調(diào)查一番,偷豆時考慮到阿發(fā)的娘可能會發(fā)現(xiàn),又主張到六一公公地里偷了些;當六一公公問起時,他回答說:“是的。我們請客。我們當初還不要你的那?!比缓蠓炊至还阉奈r嚇跑了。在這里,兒童的地位身份得到了提高,與成人處于平等地位,可以平等地進行對話,再也不是“在未說之前早已錯了”。

《社戲》絕不僅僅是一種懷舊、鄉(xiāng)愁的簡單抒情美文,充滿了溫情,隱藏著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深深擔憂,對孩子們的真切希望,也正再一次強調(diào)了“立人”是“立國”之本!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4

魯迅是文學大家,他的深刻不是瀏覽所能體會的?!渡鐟颉分械那槿ひ约暗啦槐M的“人生經(jīng)驗通感”是它令我產(chǎn)生鑒賞教學的嘗試。

這篇課文講述了魯迅童年時看戲的一次經(jīng)歷,寫了魯迅一開始認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他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挖蚯蚓、釣蝦。但是所盼望的,就是去趙莊看戲??赐陸蛑?,由于他們的肚子空空的,想去找點吃的,雙喜很聰明也很機靈,為了不讓阿發(fā)的母親知道,因為如果阿發(fā)的母親知道的話,會罵他們的。于是,雙喜想了一個歪主意,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去偷羅漢豆。但是事情真相始終會浮出水面的,六一公公最后知道了村子里的小孩吃了他田里的羅漢豆時,也并沒有生氣,而是把魯迅請到了自己家里。六一公公問魯迅豆兒中吃嗎,魯迅說很好。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地說道:這真是大市鎮(zhèn)里出來的人才識貨,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鄉(xiāng)下人不識好歹,還說我的豆子比不上別人的呢。我今天送些給我姑奶奶嘗嘗去。他于是打著笈子回去了。

魯迅最后又白吃了六一公公的羅漢豆,但他認為這回吃的羅漢豆,卻沒有他昨天看戲的時候吃的豆那么好。

讀者論壇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懷念,也使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原來,魯迅的童年這么豐富而有意義呀!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5

當我看完《社戲》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后,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12歲的魯迅正和小伙伴們看戲,他們有說有笑,還喝著豆?jié){,笑容掛在臉上,享受與伙伴們玩耍的時光。

童年的多姿多彩,少不了朋友的陪伴。我想起《社戲》的最后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逼鋵?,那夜的戲并不真正很好看,只能看到臺上的人咿咿呀呀地唱;那夜的豆并不真正很好吃,更本比不上別人那香甜可口的豆子。但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只有友好的朋友。

看戲時,大家一會兒討論小旦的動作,一會兒罵老旦的歌,最差的戲也會變得更加精彩!因為有了伙伴。煮豆時,大家說笑打鬧,還把豆殼拋到河里去,窩在一起品嘗,最壞的豆在會變得更加美味!因為有了伙伴。讀著,讀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趣事。

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只有7歲,媽媽讓我參加了一個夏令營活動,是到農(nóng)村體驗鄉(xiāng)村生活。一到農(nóng)村,我和伙伴們就像一群脫韁的野馬,在草地上狂奔、打滾、呼吸新鮮空氣。穿過草地,便看見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中還有成群結(jié)隊的魚兒在暢游。我們不等老師的同意,便紛紛跳入水中,水沒過了我的肩膀?!叭プヴ~!”有人提議,大家連聲贊成,可是,魚沒有抓到,卻一腳踩進了泥巴地?!翱?!”就在大家玩得熱火朝天之時,吳天亦喊了一聲。我們順著她的目光望去,只見一頭無比巨大的水牛也在這條溪上洗澡!我們哭笑不得。

那句含義深刻的句子,透出了作者——魯迅懷念童年的濃情。我的童年還沒有結(jié)束,我要去珍惜它,讓它變得更加精彩。去交一些朋友,知心的朋友,這樣,你就能跟她一起分享快樂,承擔痛苦,從此你的童年就不再單調(diào)了。

讀完了《社戲》這篇文章,讓我更加熱愛童年了。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6

翻開魯迅先生的《社戲》,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的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神思也似乎飄向了那份曾屬于我們的逍遙日子。

長大了,累了,回憶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年的味道,想必是別有一番滋味吧。想起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詞,花里胡哨的紅衫小丑,那些釣蝦放牛的愉快生活,夜里航船的美好時光,都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在心頭慢慢漾開。

在平橋村度過的日子太令人難忘:每天與小伙伴一起釣蝦子,不到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一同去放牛,一起偷豆煮豆吃,摘豆、生火、剝豆、吃豆的過程是那么有趣,那是一段多么天真爛漫的童年啊。皎潔的白月光,縹緲的戲臺,悠揚的笛聲,再加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些回憶不僅溫暖了先生本人,更溫暖了我們讀者,讓我們也沉浸在那美妙的世界中,艷羨不已。

從文字里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jīng)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作為一個現(xiàn)代孩子,我體驗不到這樣的童年,這樣純粹的原生態(tài)童年。但魯迅先生的文章卻能讓我身臨其境,也許這也算是彌補了點遺憾吧。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嵥榈挠洃浽谄纷x《社戲》時重現(xiàn),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7

我曾讀過不少魯迅的作品,比如《孔乙己》《藥》《狂人日記》《風波》等,里面有許多鮮明的兒童形象,但都以被“吃掉”來反映當時破敗的封建思想。但讀完《社戲》后,里面的兒童卻讓人體會到了一如反常的童真。

這里的孩子們都十分自由,被魯迅這樣一個在封建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稱為“樂土”。孩子們對他進行了無微不至的體貼與照顧。這里也沒有各式各樣的規(guī)矩。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絕沒有一個想出“犯上”這個詞來。相對于城里那種蒼白無味的生活來說,鄉(xiāng)村生活無不是新鮮有趣的。

在這些聰明活潑的孩子中,最有趣的就是雙喜了。他聰明、能干、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且反應敏捷、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充滿自信,既有組織力又有號召力,是當自無愧的孩子王。魯迅之所以能看上社戲,主要是因為雙喜出主意、打包票??蓯鄣牟恢皇呛⒆?,還有這里的成年人。比如六一公公。雖然寫的很少,但僅有幾筆卻勾勒的十分準確。寫出了他的寬厚、淳樸。孩子們偷了他的豆,他非但沒有責罵,還請孩子們吃豆。沒想到聽了魯迅的一句“很好”,便激動起來,得意極了。

魯迅回憶往事,只是慰藉自己的心。雖已是二十年后,但人民還是和以前一樣麻木、封建愚昧,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那到底人們的.美好世界丟在了哪里?就在二十年前的平橋村,在六一公公身上,在雙喜和那些孩子身上。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7篇相關文章:

魯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讀后感

朝花夕拾最新讀后感

看《狂人日記》魯迅小說個人觀后感

《吶喊》的優(yōu)秀觀后感600字作文

一只想飛的貓課外書讀后感七篇

駱駝祥子課外書讀后感

《吶喊》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5篇

《朝花夕拾》經(jīng)典讀后感600字

課外書幸福的鴨子讀后感

《名人傳》課外書讀后感7篇

《社戲》課外書讀后感7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