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高二收獲

美琪0 分享 時間: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梭羅的代表作,他善用比擬、比喻的手法,寫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羅的眼中,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鮮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高二收獲,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1

梭羅《瓦爾登湖》的意蘊,恐怕只有在日本文學中才能找到同感的典型。尤其是川端的小說,怎一個“細”字,“淡”字了得,那是另一種審美體驗的全面與細致。梭羅詩意的散文與川端散文的小說都要在虛靜中閱讀的,在虛靜中才能體悟到其中的好處。。

梭羅是要主張回歸自然的。但梭羅與陶淵明不同,“梭羅到瓦爾登湖去,并非想去做永久‘返歸自然’的隱士,而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現(xiàn)之一”。當代散文家趙豐在《想象梭羅》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區(qū)別,他這樣的寫道:“他真的想做隱士嗎?為何不到人煙罕至的更遙遠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羅是一個思想家,而非陶淵明般的隱士。陶淵明構(gòu)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樂,而梭羅呢?他卻是通過獨居來解析人類的心靈。區(qū)別就在于此,從這點來說,梭羅的境界遠遠高于陶淵明的境界。他的清靜和陶淵明的清靜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的,這兩份悠然或恬靜是不一樣的。而梭羅更叫我著迷。回歸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個自然中的人,一個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處,領(lǐng)略自然的真諦,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窺到了自然的堂奧,好像在笑,笑我們蕓蕓眾生。梭羅致力于把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變成藝術(shù)性的,一種審美的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獲,感受四季的變化,為春天的到來而歡欣,他傾聽,他真正體驗著自己,把美學貫徹到他的生活,他的寫作中,他說:“片刻的美好經(jīng)驗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紀念碑還要值得記憶”。他是從審美體驗中獲得真理和倫理。

他在一段日記里又這樣寫到:“人們常在我耳邊叮嚀,用他們的美妙理論和解決宇宙問題的各種花言巧語,可是對我并沒有幫助。我還是回到那無邊無際,亦無島無嶼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測著,尋找著可以下錨,緊緊地抓住不放的一處底層的好?!蹦鞘且活w樸素淡然的心,單純而又明晰?!霸谖覀儫岢赖匕l(fā)現(xiàn)和學習一切事情的同時,我們要求萬物是神秘的,并且是無法考察的,要求大陸和海洋永遠地狂野,未經(jīng)勘探,也無人測探,因為它們是無法測探的。我們決不會對自然感到厭倦。我們必須從無窮的精力,廣大的巨神似的形象中得到煥發(fā),必須從海岸和岸上的破舟碎片,從曠野和它的生意盎然的以及腐朽林木,從雷云,叢連下三個星期致成水災(zāi)的雨,從這一切中得到精神的煥發(fā)?!闭l能有如此的妙悟呢?自然才是存在之家。讀《瓦爾登湖》同樣能使我得到精神的煥發(fā),甚至有點脫胎換骨的味道。

虛靜,純凈和深邃本來就存在于瓦爾登湖之中。《瓦爾登湖》的題詞道出了真諦:

我并不想為沮喪寫一首頌歌

倒是要像站在自己的棲所抱曉的雄雞

勁頭十足地夸耀

哪怕只為喚醒我的鄰居

當年大思想家奧馬爾看到《古蘭經(jīng)》時驚喜地說:“把世上的圖書館都燒掉吧!因為它們的思想精華都濃縮在這一本書里了。”我也很驚訝,暗暗在嗤笑他的狂,但現(xiàn)在我真正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好處了。

梭羅是難以談盡的,同樣,想象梭羅也是困難的,真的。好像就是一種宿命,無可奈何地,我深深地愛上了《瓦爾登湖》。她好像一輪朝陽,一個年輕的命運女神,她叫我為之神往,為之傾倒,我已經(jīng)被她徹底的魅惑了。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2

第一次見到這本《瓦爾登湖》是在大學四年級準備考研的那段日子。一天,像往常一樣走進了學校大門對面的書店。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籍中,我一眼望見了這本書,白色的底,綠線對景物進行勾勒,很意象的畫出一幅寧靜湖面被松林環(huán)繞的樣子。剎那間,感覺自己的嘈雜的世界瞬間安靜了。封面上赫然寫著Walden這幾個英文字母,我暗暗在想,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一本書籍。后面細細翻開,原來是一個遠離塵世喧囂的一個獨居作者,寫了他在康萊德鎮(zhèn)附近瓦爾登湖畔的兩年生活的時光。

他自己劈柴、建屋子,房間里沒有過多的陳設(shè),僅有的三把椅子也是為了適時而必要的社交。我忽然覺著,梭羅這個自然主義作家有著自己生活的人生信條,不僅僅要事事親力親為,讓每一秒鐘都流逝著有意義,也不讓無意義或者太多無謂的社交而打亂生活的節(jié)奏。每每內(nèi)心有嘈雜的聲音升起,翻一翻就能讓自己瞬間獲得安靜的力量。有時候,輕輕的吟誦這每一句英文文字,都覺得像一篇篇絕美的詩篇。究竟是在怎樣美的地方,或者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生活美學和審美的眼光,才能寫出這樣自然而又詩意的句子。在一次查閱資料的時候,我才無意中了解到作者是由于至親弟弟的一次意外身亡后,內(nèi)心受到極大的沖擊而因此從大城市抽離,來到有著怡人風景的瓦爾登湖生活。

而我們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中生活的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對的壓力和困難,是不是也要給自己一片像瓦爾登湖這樣的凈土,讓自己休養(yǎng)生息,重換心境。而經(jīng)科學證實,大自然和植物的芳香確實是有治愈人心靈的力量。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每天都充斥著大量而無意義的信息。隨著日漸增長的生活壓力,許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感到無法喘息。試想,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給自己的內(nèi)心留有像瓦爾登湖這樣的一片靜地,給自己釋放壓力和重獲心靈呼吸的力量。而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大火的李子柒,就像現(xiàn)代女版的“梭羅”,在深圳打拼之后,回到自己四川老家開始自己自足的鄉(xiāng)野生活。她自己劈柴、生火,上山砍竹,就為了給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古風的秋千,自己塑泥灶只為給自己烤一個香軟的面包,在時令季節(jié)里做青梅酒,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只有古詩中才會出現(xiàn)的意境,吸引了大批城市青年的追捧和艷羨。

反觀這本《瓦爾登湖》,我在想,一百多年前的梭羅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呢?當時正處于19世紀,經(jīng)歷過工業(yè)革命后的美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蒸汽火車,電力時代,都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而梭羅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人們并不善用工具,有的人乘坐火車只是為了去城里消磨時光。這何嘗不像是現(xiàn)代生活的我們,自認為聰明的使用了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卻殊不知每天被無謂的信息和虛擬社交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我們自認為在使用工具,實際上卻被工具所綁架了,被動的活在一個由看不見的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圈中。這個時候,也許我們要像梭羅一樣,抽離其中,真真切切的明白自己的所需所想,并規(guī)劃好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我們倒不必像梭羅那樣,離自己最近的鄰居都需要2公里的距離。而是放下手機,找到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拾起一本好書,坐在咖啡廳自己喜歡的角落,品一杯好咖啡,抑或是在風景怡人的公路上,大汗漓漓的跑3公里,規(guī)劃好自己每月和每周的目標,去一個心怡神往已久的城市感受當?shù)氐娘L情……總之,就是體驗美好的生活,好好的把握當下,努力的去感受生命和生活贈與我們的每一個瞬間。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3

記得,歌德曾說過:“讀書,就像是和很多高尚的人在說話?!闭\然,讀上一本好書比一座燈塔,指引人們在汪洋大海中安全飄過驚濤駭浪。

傳世的經(jīng)典總是等待時間下了判決才被人們認可,然后媚俗作態(tài)地去追捧。

和大多數(shù)傳世之作一樣,梭羅的瓦爾登在出版的當時遭遇冷遇,甚至譏評。甚至在它終成世界名著后他仍然像瓦爾登湖一樣在靜靜等候偶爾的寂寞訪客的光顧。譯者徐遲先生說,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并沒有什么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

大多數(shù)人看不到一本大部分在贊美自然的獨居日記有什么實際價值,它既不能告訴人們?nèi)绾潍@取更大的財富,也不能給沒有目標的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這恰恰是梭羅的意圖,他不希望所有人在看了瓦爾登后過同他一樣的生活,他珍惜生活的豐富和多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拒絕因襲父輩的生活方式,過著沒有感官的生活。

他也不急于去提出一個振聾發(fā)聵的哲學命題,讓學術(shù)界爭論不休,這些都離題萬里。正如他在《瓦爾登湖》的結(jié)語所言:我寧愿獨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話,和宇宙的建設(shè)者結(jié)伴同行,也不愿混在盛裝打扮的人群中招搖過市,我不愿生活在這躁動不安,神經(jīng)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19世紀,我寧可站著或者坐著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說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4

翻開瓦爾登湖,便能看見“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并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靜下來,然后你再打開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薄锻郀柕呛烽_篇第一句話,而正是這句話,注定了《瓦爾登湖》的不凡與特殊。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兩年半的時間,進行身心與自然的觸碰,思想與萬物的摩擦,他所洞察到的,是每個人心中最貞潔的花海。

梭羅所敬仰的是生于自然,用于自然。在整本書的開始,看似普通的生活方式,樸實的文筆語言,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他認為我們生活在喧囂繁雜的塵世中,應(yīng)該為了自己內(nèi)心的追求去生活,而不是被現(xiàn)如今城市,農(nóng)田的生活環(huán)境所禁錮,工作日復一日,耕地年復一年,從這一代,傳給下一代,使日后的人們永遠被土地禁錮,永遠被工作束縛,而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生存而活著,在梭羅看來,在這樣紛爭的環(huán)境中,只有進入自然,去聆聽內(nèi)心的話語,去感受萬物的和諧,通過雨聲來洗刷沾滿自己身上那塵世的污穢,用孤獨去深思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

他不僅有對生活的追求,也有對自然的敬畏。雖然在瓦爾登湖旁自己建造了一個小屋,但是他從不去打擾森林中原本的主人,總是用眼睛去觀察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慧,用耳朵傾聽大自然中的音樂盛典。并且將商人們的貪婪,自私,予以抨擊,為了利益流量,將原本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開發(fā),利用,他們關(guān)心的只有每日的收成,也僅有這個。

梭羅所追求的正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心態(tài),一種心屬自然的向往,一種整潔而淳樸的生活。海子在生前身上總會帶著這本書,在海子的詩:我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對那樣對純潔生活的渴望,正因為感受太深刻,對現(xiàn)代環(huán)境的厭惡,對樸素生活的'渴求,使海子與死神慢慢靠近。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5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類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溫度,其實這兩種需要和大多數(shù)的動物的需要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從這里,我知道了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簡單。在我看來,作者平靜的田園生活猶如那湖水,生存環(huán)境也是如此的簡單。他享受這種生活,這種生活也并不乏味,雖然享受不了花哨的娛樂體驗,但確可以自由地來去于阡陌之間,可以坐在露天的草地上,呼吸著新鮮、沒有被城市喧囂玷污過的空氣,體驗著在釣魚時用樹枝將斧頭從冰窟窿里鉤出的快樂。作者遠離世俗的喧囂,不屑于追求物質(zhì),他時刻享受著自己最平凡坦然的生活?!叭藨?yīng)該學會擯棄復雜,學會簡單。在最平凡真實的生活方式中尋求新奇,讓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漸成長?!边@或許是梭羅通過瓦爾登湖想要告訴我們的真諦吧。

其實梭羅并不是一位隱士,而是一個生命的探險者,他不是為了逃避生活,而是想以一種赤裸裸的姿態(tài)去直面生活,走進生活的深處,為人們提供生命的真信息。在《瓦爾登湖》的第一章中,梭羅就已經(jīng)向讀者說明,他在瓦爾登湖的隱居生活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即人類真正的生活必需品通過簡單的勞動就可以輕易地獲得。在書中,他這樣說明自己來到瓦爾登湖的意圖:“我隱居在林中,因為我希望活得從容,只和生命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周旋,看我究竟能否領(lǐng)略其中的奧秘。以免待我將死之時,才發(fā)現(xiàn)我原來聽天由命,我想深入生命,以攝取精華,我想藉此堅忍不拔與精心簡樸的方式,剔除生活中的一切累贅,以大刀闊斧的方法,摘取生命之核,顯其最根本之面目。生命如無核之果,我也將此顯露給世人,如能通過體驗而獲正果,也可將其福音帶給世人?!?/p>

他說:“我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經(jīng)積蓄了一些閑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彼嬖V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僅僅只有物質(zhì)生活,物質(zhì)生活確實很誘人,有了錢財便好像可以為所欲為,于是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財富,有了可觀的錢財后還想得到的更多,永無止境,直到他老之將至之時,他才會意識到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充當?shù)牡降资且粋€什么角色。為什么我們這么匆忙,以至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意識到人生的可貴,難道我們就要追求這樣的生活嗎?或許我們該靜下來好好想想了。盡管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但這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nèi)心探險去吧。

海德格爾曾說:“我們詩意地棲居于世界上,生命于對存在的領(lǐng)悟中,領(lǐng)悟生命需要不斷尋求新的途徑?!币苍S我們?nèi)绾卧趺磁Χ紵o法成為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擁有偉大的元素。走近那些偉大的心靈,聆聽智者睿智的語言,不僅讓你提高自我認識,多識大自然鳥獸草木之名,而且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受,采集到生命的美果,從而獲得一種簡單、獨立、和充滿自信的生活。

《瓦爾登湖》高二收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0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