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
新年過去了,是不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春節(jié)越來越?jīng)]意思了呢?確實,在不經(jīng)意間,年味兒真的變淡了不少。讓我們看看這中間究竟發(fā)生了些什么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哪晡蹲兊俗魑?,希望能幫助到大?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1
迄今為止,我已經(jīng)度過了15個春節(jié)。隨著時間更迭,那股總是令人歡喜的年味兒在逐漸轉淡。
很小的時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兒的。家家戶戶走街串巷,每扇大門背后都掩藏著一片歡聲笑語。到晚上吃年夜飯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仿佛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氣聞起來只覺得通體舒暢,接著就愈發(fā)餓了。然而在小孩子眼里,飯可以不吃,鞭炮絕對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幾口飯之后,就連拉帶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給我們放鞭炮,看著面前的火花四濺,這才盡了興。這兒是不守歲的,但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放煙花,那聲音同樣擾得人不能安眠。所以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收壓歲錢的收壓歲錢,一大堆人擠在一個小屋子里,十分熱鬧。
但是到了現(xiàn)在,我感覺新年味道大不如從前。
飯桌上,小一輩的都是“低頭族”,目光緊緊黏在那掌心大小的發(fā)光屏幕上,偶爾要敬酒給老人,這才不情愿地站起身來,手上仍握著手機。所幸,一頓年夜飯里充斥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爽朗笑聲,時不時談些陳年舊事,倒也不索然無味。
讓我心寒的還在后頭。長時間待在上海、過年才得以回來的表妹來我家拜年,我正為自己找到一個玩伴而歡喜,不料她見面第一個動作就是掏出手機,第一句話是問我:“你家的WIFI密碼是多少?”沒有惡意的一句話,卻足以給我當頭一棒。
晚上放鞭炮了,也許是覺得自己童心不再,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雖十分引人注目,心里卻一片木然。最后反而被它散發(fā)出的濃煙狠狠嗆了一大口。
過年,過年,越過越蔫。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2
“這年是越過越?jīng)]味了?!薄?/p>
我的家鄉(xiāng)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過去過年時有著濃烈的年味,但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侵襲,這種獨特的味道越來越淡了……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xiàn)在過年物質(zhì)生活更豐富了,并不是要到過年時才能吃到魚肉、穿到新衣,但卻總是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曾經(jīng)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點,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也許是因為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就把過年的精神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年味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又可能是因為電子產(chǎn)品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無形的隔閡,青年人低頭盯著手機,玩游戲搶紅包,與同齡人交流;中年人低頭盯著手機,搶紅包,偶爾抬頭看電視;老年人無人搭腔,沉默不語看春晚。家里沒有和睦和溫馨,有的只是無邊的冷漠和凄涼。
最重要的是什么?我們最缺少的應該是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為我們春節(jié)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讓更多不同的人共同關注,就會擁有更多的趣味,年味也就濃了。
這樣看來,過年這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篝火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才能找到一絲絲年味……
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xiàn)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又怎樣才能回歸生活?我默默祈禱著……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3
期待了好久的春節(jié)竟過的如些之快,快的不可思議。我知道,年味,淡了。
回望過去,家家戶戶在大年三十之前,就早已收拾好東西,準備過年啦!一家人圍坐在一個桌子上,雖然家小,桌子小,但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喜悅之情。打開電視,看著春晚,聊聊天,吃著餃子,吃著團圓飯,小小的屋子里滿是歡聲笑語。伴隨著笑聲和屋外的鞭炮聲。那時的年味是那么的濃厚,那么的有趣,好玩。一年,兩年,三年,……伴隨著時間的腳步,年味好像漸漸的淡了。
現(xiàn)在的年,也是一群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卻沒有一個人說話,只有電視機里播放的春晚圍繞著大大的屋子。人人手里都拿的手機,看著小小的手機屏幕,“叮咚,叮咚”微信也時不時發(fā)來幾條短信。大家一會兒抓一把瓜子,一會兒又抓一把,拿上瓜子邊吃邊搶紅包,刷微信,看朋友圈……明明所有人座在一起,可又感覺不在一個世界里,眾人之間的距離,近若咫尺,又遠似天涯,這種尷尬的場面一直持續(xù)到了凌晨0:00,這期間只有幾句稀少的語言交流,所有人都惜字如金,不肯多說一個字。
大年初一過后大家還是跟往常一樣,總會去聚會,但是大家只會去KTⅤ或者是酒吧,沒有人會想起往年我們也會去逛廟會,去圍坐一起打打麻將,聊聊天,放放鞭炮,歡聲笑語。我似乎感覺到,年味在一點一點減少,漸漸的遺忘在人們的腦海中。
昔日暖陽,夢幻泡影,今朝春節(jié),年味愈淡。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4
春節(jié)如約而來,三十的晚會表演的很精彩,但是卻恰恰少了十二點之后,那熱鬧的鞭炮聲。
想想小時候,在煙花爆竹沒有禁燃的時候,我每天都盼望三十晚上十二點后和爸爸媽媽挑一串很長的紅色鞭炮從五樓一直放到一樓。我和媽媽在五樓挑著,爸爸在一樓點火?!班枥锱纠?!噼里啪啦!”鞭炮唱起快樂的歌來,我們的臉上洋溢著慶祝新年來到的笑臉。大年初一我們一大早就去串親戚去拜年,回家后自己的衣兜里總里鼓囊囊的,那是串親戚之后從每一家拿來的糖果呀!
雖然這兩年不讓我們放炮了,但是親戚依然在串。三十晚上的年夜飯也都是一家人團圓,吃福餃搶福氣,我們家的福餃喜歡在一個餃子里面包上一個五毛錢的硬幣!這樣大家吃起來才更有趣兒!而今年,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大家的心里都很緊張與害怕。吃團圓飯,一到家人人都是口罩俠。吃福餃,吃了半天都沒吃到硬幣,后來奶奶告訴我們因為太緊張忘記包了。哎!今天的氣氛本來就緊張,本想借吃福餃來緩和那緊張的氣氛,沒想到奶奶居然忘包了!
晚上回到家,本應該像往年一樣快快樂樂的看春晚。但是卻在節(jié)目里看到了武漢醫(yī)護人員還在為患者治療的畫面。這讓我們本該輕松的心情變的復雜,甚至無心繼續(xù)看下去。心里一直在想著新型冠狀病毒的事情,很是難過。
武漢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個春節(jié)注定不平凡。
病毒無情人有情,相信在全同胞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的共同努力下,這場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戰(zhàn)爭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5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這個春節(jié)注定不同了。
早上,當我抵達親戚家后,幾個和我同齡的親戚也陸陸續(xù)續(xù)地到來了,隨后我們幾人便在一個房間內(nèi)默默地打著電子游戲,沒搭上幾句話,即使是有人發(fā)紅包也無動于衷,嘴上說些客套話,眼睛卻根本沒有離開iPad。吃飯時,也不過狼吞虎咽,吃個半飽便又往房間內(nèi)跑去。
離開時,我回頭,卻發(fā)現(xiàn)只有老一輩的在聊天,其余的都捧著手機,低頭看著。出去拜年三次,卻次次如此。
至于不去拜年時,我一個人在陽臺上默默地補作業(yè),媽媽則在客廳里看電視劇。除了吃飯時,兩人也沒怎么交談。
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春節(jié)的年味,為何變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電子產(chǎn)品的問題——沒有人說話,是因為都在低頭看手機;我們急著吃完飯,是因為要去打游戲;媽媽一言不發(fā),是因為在看電視……事實仿佛就是如此,這么簡單清晰:都是電子產(chǎn)品惹的禍。
仔細想想,卻又不只是如此。電子產(chǎn)品讓人愛不釋手是事實,但問題是,根源在于人,而非電子產(chǎn)品,就像你不能光憑一個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個人就判斷出菜刀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歡電子產(chǎn)品!
有的人說,現(xiàn)在可以直接用網(wǎng)上聊天來代替拜年的長途跋涉,但我對此不敢茍同。春節(jié)最終可能只是親戚間的拜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形式,進而進化為了節(jié)日,最后演化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傳統(tǒng)。傳統(tǒng)是和信仰同級的,因此改變拜年方式就像讓一個道士去寺廟,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謬,這無疑會大大使年味變淡。
但年味淡了,為何我們漠不關心,還是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起從前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但現(xiàn)在的中國年輕人卻不在乎“國粹”、“非遺”,大有“崇洋媚外”的勢頭。有些人愛說“勿忘國恥”,但這難道不亦是一種國恥?
寫年味變淡了的初一語文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