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
年味是什么?那是孩子們用五顏六色的燈籠一家連一家串聯(lián)起來的熱鬧紅火,那是鞭炮炸響時孩子們銀鈴般歡快的笑聲,那是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年夜飯桌前的其樂融融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1
新年新氣象,熱鬧的是小孩,大人們?yōu)榱撕耗欠萋收娴奈⑿?,年前年后依然忙得樂此不疲?/p>
父親亦是如此,為了我們姐妹幾個以及他的那幾個可愛小孫孫,雖年過七旬,仍不忘新年那天吃元寶的習俗。
年年如是,隨著除夕之夜接踵而來的爆竹聲聲,父親便開始忙碌起他特有的專利一一做餃子。
這是不同尋常的餃子,非平常吃的那種。平常的餃子是由麥面做的。新年嘛,講究的是新。這餃子也不例外。父親的年餃是由苕粉做的,做法也跟麥粉不一樣,麥粉只需加入適量冷水攪拌即可,而苕粉則不然,苕粉性能跟湯圓粉籽相似但又不完全相似。
做湯圓只需用冷水或溫水調(diào)濕拿捏即可,而苕粉是需要適量滾燙的開水攪拌,先搗成很有彈性的大團,再分成乒乓球大的小團,之后像捏湯圓一樣將小面團一個個在手里不停轉(zhuǎn)動地捏成圓圓的薄片,舀上一湯匙肉餡放在薄片上,對折捏成餃子模樣。這做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挺難的。隔壁二嬸和弟媳吃了父親的苕粉餃子,也想自制,屢次不得,所以每次父親總要多加點苕粉做成熟送給他們的孩子嘗嘗鮮。
苕粉餃子包好后,接下來就是等沸水下鍋煮至其在沸水中翻騰即可食用。
煮熟的苕粉餃子表面光滑細膩,餃子邊迎著光,晶瑩剔透,像失去貝殼的牡蠣。沾上調(diào)料,咬上一口,細膩勁道,其味無窮。
然,味美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吃餃子的心情。餃子在鍋里煮的時候,父親便為他的幾個小孫孫擺好小桌椅碗筷,且每個小碗里都加了點涼開水。幾個小孫孫迫不及待地圍桌而坐,他們一邊敲著碗筷,一邊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餃子煮熟了,父親便給他們各自盛上一份,然后和我們姐妹幾個圍坐爐桌一起分享他的專利產(chǎn)品。所有這一切,父親始終面帶微笑。
我們一邊品著水餃,一邊聆聽父親講述我們小時候吃水餃的故事:“……光滑細膩的餃子偶爾調(diào)皮地順著筷子滑下來,撲通掉進碗里,濺起無數(shù)個小水滴,落在臉上,頓時響起一陣尖叫,接著便是一陣前俯后仰天真燦爛的笑聲,聽著就像打了一頓牙祭那樣滿足……”正說著,只聽見“哎呀!”一聲,接著一聲“哇”,隨著便是“嘻嘻……”“哈哈……”“呵呵……”……
遁聲望去,只見我們姐妹的.幾個娃兒正相互指著對方的臉笑得前俯后仰,再看他們臉上,滿是面水。正驚訝之余,忽聽見身旁“撲通”一聲落水的聲音,掉頭望去,只見父親正舉著叉開懸空的雙筷,望著他的幾個孫子傻笑,濺起來的水滴正在父親的胡須里攢動。我們姐妹幾個終于忍俊不禁地暢笑開來,娃兒湊熱鬧似的笑得更歡,父親回過神來也跟著傻笑,笑聲不斷,笑聲串串,順著墻的縫隙,飄過窗子,在和煦的陽光里蕩啊蕩……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年味。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2
過年的時候,站在溫暖的家里,悄悄地深吸一口氣,會發(fā)現(xiàn)空氣中彌漫著許多味道。聞得到的,聞不到的,都爭先恐后地跑入你的鼻子內(nèi),不經(jīng)意間化作一縷幸福的氣息,融在了你的心里……
我最喜歡的就是看著媽媽把一塊塊晶瑩透亮的魚肉裹上一層雪白的淀粉外衣,然后丟進已經(jīng)燒熱的油鍋里,“霹靂啪啦”一陣響后,就像魔術(shù)師剛剛在這里變了魔術(shù)一樣,滿屋子的炸魚香味。魚也換上了一身金黃的外衣,像個身穿黃金甲的將軍,驕傲地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引得我這只小饞貓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撲上去。除此之外,看著媽媽炸雞腿、雞翅、燉雞、燉鴨、包餃子、炒年糕,順便燒一盤我最喜歡的紅燒排骨。都讓我不得不覺得,過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就是雞鴨魚肉輪番上陣的味道。
可有時候,我又覺得過年時另一種味道——火藥味。樓下的鞭炮總是炸不完,火藥味伴著鞭炮似的紅色的笑話,一朵朵盛開,充斥了整個世界;晚上的禮花也放不完,點亮了整個夜空。
火藥味也隨著火星兒的降落,降到了人的鼻子里;孩子們手里各式各樣的火藥制成的小玩意兒,也在輪番地釋放著火藥味。說實話,我并不討厭這火藥味兒,相反的挺喜歡,因為它讓我感到非常喜慶,非常心安。我慶幸火藥沒有拿來制造武器成為人們悲傷的源頭,而是留在這里制造讓人們歡悅的氣息,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事實上,我心里過年真實的味道,應該是一種聞不到嘗不出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奔波勞累了一年的人們,終于可以在今天,停下匆忙的腳步,享受家的溫暖,放下身上重擔的輕松,忘記過去一年的辛酸,在今天細數(shù)我們的收獲,順便帶著美好的憧憬走向未來。一切的奮斗努力都只為了在這一刻無愧于自己,無愧于他人……
過年的味道,有非常多非常多種,有些是能嘗的味道,有些是能聞得到的,有些則是要用心去感受的。閉上眼睛,沉下心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特殊的過年的味道……
是愛,是喜悅,或是溫暖……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3
新年即將臨近,每天的早上我都會翻著日歷數(shù)離新年還有多少日子。一天、兩天、三天、四。新年新計劃,老媽說要帶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體驗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樣過新年的。
市區(qū)到安昌的路很遠,所以我們很早就出發(fā)啦。當太陽像是一個紅臉的醉漢從天那邊慢慢爬起來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車。一路上,到處都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還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安昌古鎮(zhèn)到啦!”司機打開車門。我一骨碌爬出汽車,一陣新年的氣息撲鼻而來。河這邊,熱氣騰騰的,每一戶人家都張燈結(jié)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繩子穿好的臘腸,有用細細的竹條撐起的醬鴨,也有潔白如雪的扯白糖?!昂V、篤、篤?!边€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錘打年糕,有些人扯著扯白糖,好不熱鬧呀!有些人,一手提著臘腸,另一提著醬鴨,臉上露出了收獲的喜悅。
我走上石橋,踮起腳尖,伸著脖子睜大眼睛眺望著河的盡頭。突然,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領(lǐng)頭的船上站著一對身著紅裝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問媽媽,“哦,那是迎親船隊呀!”媽媽自豪地說,“這是我們這里的一絕!”只見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駛著,緩緩地從橋洞下駛過,鑼鼓聲不絕于耳。
送走了迎親隊伍,我和媽媽到了河對岸,那兒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條條的青石小路穿梭在粉墻黛瓦的老房子之間,只要你鉆進這小弄里,便會看見一副熱鬧的情景:每戶人家的門前都是掛著紅燈籠,門上貼著對聯(lián),孩子們在小弄里玩游戲,你追我趕。說不定你還會聽見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著。
最美的是橋,它在碧波蕩漾的河地襯托下,更顯得美輪美奐,安昌古鎮(zhèn)是著名的橋鄉(xiāng),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為福祿、萬安、如意這三座橋,古鎮(zhèn)人家嫁女兒時,都是要走全三橋。還有河邊那沿河而筑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傳統(tǒng)特色的店鋪作房,古老凝重的臺門,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真可謂:“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落日余暉灑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掛起了大紅燈籠,在家家的歡笑聲中,安昌古鎮(zhèn)又沉浸在夜幕中……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4
很多人認為,現(xiàn)在中國在時代的潮流中選擇了融合,而將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拋之腦后,在國際的大交匯中迷失了自己五千年的優(yōu)秀精粹。例如韓國的端午祭就是國人不珍惜尊重自己文化的表現(xiàn),隨之而來的是質(zhì)疑:作為中國最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春節(jié),是否也在漸行漸遠呢?
在我這邊,農(nóng)歷二十六至二十九,各家各戶就將自己的門楣裝扮的紅紅火火,爭相邀請別人家來自家吃分歲酒,象征著去年與今年的分界,也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攜手度過。到處都是一股過年的喜樂融融。大年三十,則要貼春聯(lián),撕下去年的,讓今年遒勁的筆力來相伴一個春秋。漿糊,刷子的揮舞間,這家人的精氣神就得了完全的體現(xiàn)。晚上一家人團坐在一起,看看春晚,嗑嗑瓜子,靜候著倒數(shù)的到來。
初一全家出游,徜徉于山水之樂,驚嘆于鬼斧神工,這一天就歡快的流逝過去了。正月初二初三還是吃酒,不過改了個名兒,叫正月酒。紅包該收的收,在大人的不好意思間,孩子的臉上洋溢著歡樂的微笑。初四初五,我就被強行拉去劃龍船。這可不同于端午的龍船,而是更偏向于裝飾龍的一種。一長條扁木上固定著各種各樣的木刻人物,大多來自四大名著和隋唐演義,形態(tài)神色栩栩如生。那一個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的木雕,飛揚的長髯,緊迫的神色,都仿佛讓人身臨其境感受三國亂世。過不多時,龍船開動了,主要由龍頭賣力,我在21號位只用象征性的提著就行了。話雖如此,在早春的蒙蒙細雨下走路也是很難的事。間或著龍船被領(lǐng)跑了起來,后面跟著龍身,每個位置上掛著的鈴鐺叮叮作響,好不壯觀!每經(jīng)過一家門前,那家人都會出來放鞭炮慶祝,并燃起一堆稻稈,名為“踏紅”,寄托新的一年如火焰般紅火。講究點的人家還會撒些糯米以示對劃龍船者的祝福。
跑到祖祠前,龍船還得停上一會祭祀祖先。虔誠的進祠跪一跪,拜一拜,祈福來年。當隊伍重新整裝待發(fā),還要再劃一會兒龍船,直到指定人家后停下。接著專門的先生出來,陳列按順序的每一戶人家的功績(當然事先付過錢的),對龍船一拜再拜,對祖宗祈福。
中國的年味難道真的越來越淡了嗎?我不這么認為。試看這邊的龍船,春節(jié)、過年,這些與中華民族緊密聯(lián)系的字眼兒,永遠鑲嵌在每人的心中。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5
你可曾思考過年味是什么?有人說,過年就是回家聚聚,拜拜年。而我卻認為年味分為年與味,年是我們回家看看長輩,感受家的溫暖,味是我們敬長輩那一杯杯的酒,是窗外煙花爆炸后傳進來的一股幽香。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再次來臨,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除夕那場夜晚。
除夕正是中華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每次到這幾天,外出的游子都會歸家,與親人團聚,吃一餐團圓飯,以表一家人永遠團圓幸福,正是年味中的年。
那天,中午才過,爸爸媽媽就開始準備晚餐了,一直到飯點,才結(jié)束,飯菜十分豐盛,有紅燒魚,梅菜扣肉等,空中都彌漫著淡淡的香味,讓人唾涎三尺,上去嘗一嘗味。味道不僅香,但是其中還流露的是一家人團聚的喜樂。爺爺奶奶伯伯一些親戚都來到家中,吃著飯餐,談著一些生活的瑣事,有說有笑,并且希望下一年能更加美好。我吃著飯菜,也被叔叔阿姨們比著身高啊,學習啊,雖然比較啰嗦,讓人乏味,但是被人關(guān)心,卻能感受家的溫暖。親戚們的關(guān)心,我便以茶代酒,客氣地舉起酒杯,敬著遠房的親戚,正是年味中的味。因為若不是家人,別人根本不會關(guān)心你這么多東西。一大家子都十分開心的吃的飯,其樂融融,都一起享受著團聚的快樂。
吃過團圓飯,一家都十分專注地收看早已打開地電視,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節(jié)目不僅十分幽默有趣,且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幾個節(jié)目一下來,12點很快就到了,為了沿襲傳統(tǒng),爸爸帶著我拿著幾圈煙花,炮仗到樓下,繞著一圈圈,擺放整齊,把引火線拉長,準備點燃,打開火機,火焰與導線剛一觸碰,就開始迅速燃燒,不一會,就開始發(fā)出“砰砰”的聲音,天空頓時變成“花”園,“花”的海洋,璀璨奪目,火樹銀花,十分壯觀!“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美麗的煙花在空中畫出一道道拱門,煙花都爭奇斗艷,把節(jié)日裝飾了一遍又一遍。鞭炮聲響徹整個巷子,年獸聽了都會害怕,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不久就沒了,而是放出鞭炮爆炸完后的一股幽香,看著這股幽香四處漫開,仿佛把舊一年的煩心事全部丟掉了,迎來的是新一年的好運,這不正是年味中的味?
這,便是年味,便是游子歸家后一絲看似簡單卻又濃稠的年味。
高中充滿年味的記敘文相關(guān)文章:
★ 高一作文年味
★ 與你重逢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