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2021
寫作議論文不能僅限于形式邏輯層面,還必須借助辯證邏輯才能正確地揭示認(rèn)識事物及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1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鳥,想要飛卻怎樣也飛不高,也許有一天我棲上了枝頭卻成為獵人的目標(biāo),我飛上了青天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此無依無靠。——題記
我曾經(jīng)是一只幸??鞓返陌坐潱源驎w后就跟隨同伴們遨翔于藍(lán)天之中。那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的國家曾是我最魂牽夢繞的地方,我到過那里很多回,追尋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青青牧草,大興安嶺茫茫的林海雪原;追尋過鄂爾多斯的千里戈壁,塔克拉瑪干的萬里平沙;還追尋過那遠(yuǎn)古的黃河古道,逶迤的長江堤岸……
直到我死的那天,我都在想著:下輩子我還做一只白鴿,繼續(xù)享受美麗大自然帶來的一切。接著,我安靜地走了,等待下一個輪回……
上帝可能聽到了我的呼喚,讓我再一次成為一只白鴿,然而這一次我卻后悔當(dāng)初做出的決定……
我睜開眼睛,看見的一切已和從前不一樣了。天空不再蔚藍(lán),河水不再清澈,森林不再安寧……每天我都在逃亡,我知道一個叫“獵人”的壞家伙要捕殺我們,隨著我漸漸長大,年邁的父母已不堪生活的重壓快倒下了。媽媽含著淚對我說:“孩子,飛吧!飛得遠(yuǎn)遠(yuǎn)的,永遠(yuǎn)別回來了。飛到一個人類永遠(yuǎn)也找不到的地方去?!蔽液鴾I告別了爸媽,剛飛了一會兒,就發(fā)現(xiàn)不遠(yuǎn)處有一個黑洞洞的槍正對著我,我慌了,就在此時,遠(yuǎn)處的爸媽為了救我用盡最后一絲力氣飛了過來,用他們單薄的身軀保護(hù)了我。他們倒下了,樹林里傳來我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我歷經(jīng)艱辛飛到了我的故鄉(xiāng)。我前世的心中最美的地方,不過,我失望了。曾經(jīng)浩浩蕩蕩的黃河已經(jīng)面目全非,兩岸植被被嚴(yán)重破壞,水土流失,黃河斷流,最長的斷流期竟長達(dá)10個月。兩岸百姓騎自行車在河道上來來往往。我的心流淚了,每回憶起當(dāng)初見黃河的景象,想起當(dāng)時滾滾黃河水義無返顧地奔向大海的壯士情懷,想起千百年黃河水哺育的人們,我雖然只是一只白鴿,但也無比痛心于今日的慘況??闪钗忆粶I下的不僅僅是黃河……茫茫蒼穹下,我聽到這樣一段泣告——黃河:“長江,長江,我是黃河,我是黃河,請回話!”長江:“黃河,黃河,我也是黃河,我也是黃河?!币恢币詠?,在我眼里長江應(yīng)該是明亮的,清澈的,可是殘酷的現(xiàn)實把美好的幻想擊得粉碎。98年夏,長江爆發(fā)百年不遇的洪水,在洪水的咆哮中人們顯得那樣無助和渺小,在凄厲的哭喊中骨肉離散。我們動物和人類都應(yīng)該愛著共同的母親——地球,她哺育著大地生靈??扇祟悈s永不滿足,用他們特有的本領(lǐng)剝削著地球的肉體,狂妄地統(tǒng)治著地球。
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睡不著。我懷疑是不是只有我的明天沒有變得更好,未來會怎么樣究竟誰會知道?幸福是否只是一種傳說,我永遠(yuǎn)都找不到。我發(fā)現(xiàn)我的同伴們越來越少,我每天都在被捕殺,過著心驚膽戰(zhàn)的生活。我看見地球光滑的皮膚變粗糙了,青春的容顏蒼老了,華麗的衣裳黯然失色了。這就是人類的杰作!
非洲大沙漠正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良田,人類面臨生存危機(jī);南極洲的冰層開始融化,千年后洪水滔天不再是神話。地球毀滅!我不敢想了,媽媽叫我飛到一個沒有人類的地方,可是我發(fā)現(xiàn)我找不到。我只尋尋覓覓想有一個溫暖的懷抱,這樣的要求到底算不算高?
人類啊!我和你們同為地球上的生靈,為什么要這樣殘忍地對待我們,為什么啊!
世界如此之小,我們注定無處可逃,當(dāng)我嘗盡人情冷暖,當(dāng)你決定為你的理想燃燒,就算我不知道會怎樣,但在我臨死前還是要提醒你們,不要只圖眼前經(jīng)濟(jì)利益,而毀壞森林建廠;不要只顧個人的方便而隨意向河里倒污水。不要小看地上的一片廢紙,不要輕視那未擰緊的水龍頭……今天,你的隨心所欲將會以血的代價償還。請保護(hù)環(huán)境,保護(hù)好家園。
我還是倒在了獵人的槍下,上帝問我下輩子想當(dāng)什么?我說我不想再有下輩子,因為我不知道下輩子我的路又會在何方?人類是否真的會覺醒?我飛向了天堂,在那里我看到了久違的爸爸媽媽……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2
曾幾何時,我站在歷史的長河邊,心潮涌動,總想為你鼓掌。
是你曾經(jīng)歷‘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行雪滿山’的抑郁悲苦而后又高歌‘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是你曾經(jīng)歷被賜金放還后發(fā)出心靈的吶喊之后,又高歌‘安能催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你曾經(jīng)對‘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的生活發(fā)出激憤而后又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是你用樂觀灑脫的方式鼓舞著生活中的我及每一個人。因此,我要將掌聲送給你。
輕風(fēng)拂過,我的靈魂被你牽到汨羅江畔,你的選擇令我欽佩,我不由得額想為你鼓掌。
你游于江潭,行于澤畔,歌‘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你在別人的勸說引導(dǎo)后毅然不服而選擇‘寧赴湘流,命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是你,用生命為代價保全了你的清白與你的清醒;是你,用狂妄的放方式宣泄出你的倔強(qiáng)與任性;是你以生命為代價向我們暗示了做人的基本總則和方向。因此,我要把掌聲送給你。數(shù)千年之后,你以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你的雄心和才略令我們感嘆不已,總禁不住為你鼓掌。
是你,在湘江江頭的一聲長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是你,以‘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的決心;’安得依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的雄心勃勃;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氣。
歷經(jīng)數(shù)十載之后,你站在高高地天安門城樓,面對三十多萬人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成立了。’是你,‘以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的決心指引了我們前進(jìn)的道路。因此,我要把掌聲送給你。
掌聲久久回蕩在時代的空氣中。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3
現(xiàn)在,有很多人說過年沒意思,他們說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有肉吃,新衣裳想啥時穿就啥時穿,不像小時候那樣盼過年了,然而他們不知道,過年不僅僅是一次物質(zhì)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文化。
這種文化不需要華麗的文字去描繪,不需要大肆去宣揚(yáng),只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慶祝。
這種文化是家家窗戶上到貼著的“福”字。樸素的民風(fēng),平凡而美好的祈愿,都凝聚在這里。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愿意用到貼的父子蘊(yùn)含福到了的意思。這是福字文化的演變,是人們對生活更美好的企盼。而且唯有我們炎黃子孫以這種方式表達(dá)我們內(nèi)心的情感,天下唯我中華有,這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嗎?
這種文化是明媚的爆竹聲。喜慶,在這里被渲染。瞧那炮竹,似乎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在劈啪聲中將生命帶入化了的巔峰,看那禮花,絢爛了天空,如繁星閃爍,似花瓣飄飄。此刻,空中溢滿的是喜氣,是人們的幸福,是濃濃的過年文化,是喜洋洋的文明。那燦爛的禮花似乎在昭示歷史過往的痕跡,有宛若仙女在裝點千年的蓮花。文化在此刻盛開,伴著喜悅,踏歌而來。
這種文化是歡慶的秧歌,扭著國家的富強(qiáng);這種文化是紅紅的對聯(lián),彰顯中華文法;這種文化是熱騰騰的餃子,包著人們的熱情。
這種文化來自一個關(guān)于年的傳說,來自千百年來人們的共同心愿,來自一個泱泱大國淵源流長的文明。
過年是一種文化,一次精深與博大的凝聚,一種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的交融,一個樸素而偉大的心愿!
如果你有華夏的血,炎黃的脈,無論身處何時,身在何地,都應(yīng)記得過年,因為他是屬于你們的,我們的,大中華的文化!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4
讀完《三國演義》,最大的感觸就是諸葛亮很聰明,就像魯迅先生所描述的,諸葛亮“多智近妖”。正是他的計謀深遠(yuǎn)才使得蜀國三分天下。他一生用計無數(shù),特別是其中的幾個驚險的計謀更是讓我佩服,那就讓我來闡述一下我的鄙見吧。
“三顧茅廬”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計。他深居隴中,“臥龍”的名聲卻傳得很遠(yuǎn)。為的就是引起賢主的注意。當(dāng)劉備慕名前來時卻吃了他的閉門羹,但他知道劉備思賢若渴,必定還會來,再加上諸葛亮的幾個好友在沿途的談?wù)?,更讓劉備覺得諸葛亮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于是有了“凡三往,乃見?!钡@個計很險,如果賢主不是劉備,或劉備不是求賢若渴,那會怎樣呢?雖然他自比管仲,樂毅,說不定碌碌一生,雖是“臥龍”卻沒有游弋的江河。當(dāng)然他那“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軍事才能無法展現(xiàn),也不會有“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更不會使“諸葛大名垂宇宙”了。
“草船借箭”是他寄人籬下時的險計。為了聯(lián)合東吳抗曹,他不得不接受周瑜的命令,并且還立下了軍令狀:如果十日造不成十萬只箭甘受懲罰。這樣正中周瑜下懷,周瑜早就想借機(jī)除掉他了。但諸葛亮早就算好了時日,準(zhǔn)備去曹營借箭,最后輕松地完成了使命。如果那天不是大霧,如果曹操不疑心,他的十萬只箭從何而來?他只好回去受罰。
“空城計”恐怕要算諸葛亮一生最險的計了。用空城計也實屬無奈。當(dāng)時大軍壓境,自己又沒有可支配的軍隊。只好冒死一試。諸葛亮一生謹(jǐn)慎,不會冒險的。司馬懿深知這一點,于是在大軍臨城時也不敢貿(mào)然進(jìn)攻,他相信里面有埋伏,不然諸葛亮怎么會泰然自若地彈琴呢?最終決定后軍做前軍撤退,遠(yuǎn)離這個是非之地。如果帶軍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一介莽夫,管他什么諸葛亮,什么計謀,只是率軍直前,說不定諸葛亮已成階下之囚了。
但那些都是“如果”,諸葛亮的計已成功,如果那些“如果”是真的,我相信憑諸葛亮的智慧也有解決的方法。他的計看似驚險,取勝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就是我讀完“三國演義”后對諸葛亮的計的鄙陋之見。
高二語文議論文作文5
閱讀完《完美的失敗》,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氣憤與無奈。無奈依然有人受文學(xué)歷史的戕害,將歷史與文學(xué)當(dāng)成了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雖然我是位理科生,歷史(課)對我來說就是車窗外的風(fēng)景,但是三國這段歷史是我的最愛,它早已在我的腦中根深蒂固了。而我不喜歡看《三國演義》,不管是書籍還是電視劇,因為它僅僅是羅貫中的扯談,扯得讓人對三國第一歷史“淡”了。有很多人不排除熟知三國史的人,都曾受演義的影響,畢竟像《三國演義》這類文學(xué)名著越老越有號召力。歷史人物的文學(xué)形象在某種意義上取代了一部分人心目中的歷史形象。我對這些人只能嗒然無奈,可是那些對三國史一知半解的卻大放闕詞的人只能說是氣憤了。
文章說諸葛亮嫉妒馬謖之才,用陰謀將其的光芒湮沒,導(dǎo)演了一場完美的失敗。如果真是這樣,諸葛亮不但上不了神壇,而且會和曹操一樣,成為民間形象中的鬼。街亭何其重要,諸葛亮再蠢也不會蠢到明知馬謖守不住街亭,可為了除掉這尊“金佛”,賭上蜀漢前途,將他派出去送死。如果諸葛亮嫉妒馬謖之才,那么他勢必會嫉妒劉禪惦記蜀漢江山。既然諸葛亮小心眼,那么他和演義中的周瑜有什么兩樣——為達(dá)目的不擇手段。如果真這樣他架空劉禪,“出師北伐”,關(guān)中響震,有望滅魏,那么他又怎么會因為一個馬謖毀了將來屬于他的皇位呢?
《完美的失敗》也就成了一篇失敗的文章,而失敗中的失敗亦使文章敗的更加完美。
文章中有這么一句:“用兵如神的諸葛亮是否老了?是否已成風(fēng)中之燭?”凡略通三國的人都知道孔明偏重于對政事的處理,軍事方面平庸得很。三國中真正能夠稱得上“用兵如神”的謀士我想應(yīng)該是郭嘉(奉孝)了。亮一人或許不能說明什么,但與馬謖一結(jié)合,失敗如海綿一般吸滿了污水。文章還有一句:“馬謖正年少輕狂!”當(dāng)然,馬謖也對亮說過:“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的話,看上去沒啥問題呀?是嗎?古人云: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馬謖的哥哥馬良與諸葛亮是知己,他在夷陵猇亭之戰(zhàn)中陣亡,諸葛亮自然會對馬謖像對自己孩子一樣照顧有佳。而謖與亮的年齡大約差7歲,如果說馬謖正年少輕狂,那么諸葛亮就不至于老成“風(fēng)中之燭”吧?反之,其“逆否命題”也得打個問號,兩個“命題”絕不會同時成立。這就是不諳歷史的人胡吹海哨侃大山,侃出了一座大山。
或許是作者有意將歷史人物另類解讀吧,但編輯為何將其文措置于“評古論今”之中,殊不知這種另類解讀不會讓人耳目一新,只會令人耳目一“辛”罷了。
可憐的歷史成了文學(xué)的奴隸,而更多的人扮演了歷史這個角色,他們不知歷史自然也不知他們自己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