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
建筑物一般指人們或為了其可觀賞之形象、或為了其可使用之空間的,相對于地面固定且有一定存在時間的人造物。它是建筑學或建筑設計研究的對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1
萬里長城是我國最著名的一座建筑,是我國的一大雄偉奇觀。長城最初是由秦始皇組織人民修建的,為了修筑長城秦始皇征用了許許多多的平民,這些人日夜勞動,甚至累死在工地上,與他們的家人數(shù)年不同音訊,到現(xiàn)在還流傳著如“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自秦以后,直到明末歷代王朝都曾派大量人力修建長城,長城最長的時候達二萬里,但由于戰(zhàn)火毀損以及后人的保護不善,目前長城版圖僅是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這一段了,只剩八千八百五十一點八四公里了。
長城是整個地球上最雄偉壯觀的建筑之一,宇航員在遙遠的太空拍攝的地球表面照片就能看到我們的萬里長城,似鋼鐵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綿延不斷。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和魂魄,幾千年來,它是我們堅實的臂膀,捍衛(wèi)著我們的家園,它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它不是長長的城墻,它是我們心靈的家,看到長城會不由自主心潮澎湃,崇敬之情充滿肺腑??粗L城,眼前仿佛看到千年來多少英雄好漢在長城內(nèi)外拋頭顱,灑熱血,保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不讓虎視眈眈的侵略者踏入一步。
長城長城,不長何以來長城之名呢?長城是世界最長的建筑,從鴨綠江到嘉峪關,連綿穿過十三個省,長達八千多公里,是我國歷史上顆耀眼的明星。
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力量的結晶;萬里長城,是全世界炎黃子孫夢中向往的地方;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2
雷峰,位于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蔥郁。其冊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shù)一數(shù)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jù)。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遺憾的是古塔無蹤,雷峰夕照在西湖十景中成為[缺席者]。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難經(jīng)歷。他原名叫西關磚塔,又稱黃妃塔,始建于北宋開寶八年。北宋末,塔遭雷擊,南宋初修復后比原塔減去二級成為五級浮屠。這是一座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塔芯磚砌,塔檐、平座游廊、欄桿等為木構。塔內(nèi)壁每面均嵌《華嚴經(jīng)》刻石,塔下辟地宮,供奉金洞羅漢。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構檐廊屢毀屢修,當時畫家陳清波等繪聲繪色有《雷峰 夕照》圖,塔下又有御園以芳園。斜陽落照,塔起金輪,湖上黃昏暮景中無有堪與之相匹者,西湖十景中自然少不了好的一席之地。豈料,明喜靖年間,倭寇海盜侵入杭州,懷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構檐廊,僅剩磚體塔身,塔頂也毀殘了,老樹婆娑,有人題詩嘆為[雷峰殘塔紫煙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殘缺美的特殊風姿又聳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他與湖對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贊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臺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1924年9月25日下午一時40分許,西湖南岸一聲巨響。[老衲]突然[仆倒],一時塵埃蔽天,鴉雀驚飛,雷峰之巔碎磚累累,不下萬千,杭州城中萬人空巷趕來看熱鬧,不少人還趁亂在塔磚堆里[淘寶],居然也有發(fā)意外之財者。原來,塔倒之前,早已為挖塔磚者損壞提骸骸可危,因為民間謠傳,雷峰塔磚有辟禍鎮(zhèn)邪的[神力],故而盜挖者屢禁不絕,終于釀成大禍。浪漫詩人徐志摩托車在他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記中為我們留下了[老衲 ]臨終前險狀的物寫:[路上我們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磚柱已被拆成倒置圓錐體形,看了危險極了。
七十多年過去了,因歷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孕育并發(fā)展了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勢必歷史地、文休地與湖光山色相依相存。雷峰夕照的[缺席]終將仍由雷峰夕照來補全。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3
來到上海,舉世聞名的“東方明珠”怎能不看?以前幾次我都錯過了這個機會,但這次我的確來到了聞名遐邇的“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的高度是世界第三,亞洲第一。百聞不如一見,當我站在高大雄偉的電視塔前,他磅礴的氣勢令每一個中外來賓驚嘆不已,實屬我國高科技的代表之物。走進電視塔,乘著快速直達電梯,由上至下,作了細細的參觀,看完之后比對電視塔的外觀感到跟加瞠目結舌。
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就是太空艙和一樓的上海歷史展廳。
太空艙是“東方明珠”的最高層。剛剛乘快速直達電梯到達那兒時,耳朵突然聽不到聲音了,耳膜壓力太大,問了爸爸才知道,原來,是上升的速度太快,耳膜不能適應。太空艙有兩層。我先來到了第二層,這是什么?只見一堵墻上有許多圓形的塑料板,每個上面都有不同國家的語言,我再看下面的中文翻譯,哦,原來是各個國家的國王或公主對“東方明珠”的贊美之詞。站在那里,透過厚厚的玻璃,整個上海盡收眼底:黃浦江的江水奔流不息,江上的幾條小船緩緩移動;對面的摩天大樓在我的身旁屹立,樓房鱗次櫛比地排
列著,簇擁著“東方明珠”……再到太空艙的第一層,這里還有望遠鏡呢!我趕忙“強占”了一個。通過望遠鏡竟然看到了離我很遠的建筑物上的字母!總之太空艙最有趣的就是望遠鏡了!
一樓的上海歷史博物館簡直就是上海歷史的縮影。在那里有栩栩如生的蠟像;有巧奪天工的花轎;有形態(tài)逼真的油畫;有……就像走進了解放時期的上海!
“東方明珠”豈是一個“妙”字可行容的!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4
水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彎彎水曲細牛毛,條條大路通羅馬。畫家贊橋是點線面的結合,美的述說藝術的體現(xiàn);軍事家把橋視如戰(zhàn)士的生命線戰(zhàn)爭的導火索。在著江南水鄉(xiāng),人杰地靈之地怎能少去小橋流水的作伴。
無論在旭日初生的霜旦,還是在涓涓細雨的午夜。在那“簡樸”的橋上總能搜索到旅人們的足跡他們洋溢的笑容心中盤算著什么。在這里他們留下了希望揮發(fā)了理想。可見而知道橋與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的家鄉(xiāng)遍布著一條條簡單而又不失情調(diào)的橋。在那昔日里匆匆走過的橋,你何嘗細細的品味過,又何嘗體會到那橋之美的感受。一橋扣一橋,一溪通一溪。凌虛千尺架飛橋,勢控長虹掛碧霄。泰順廊橋一座一式,座座結構相似而又各具特色。廊橋我只走過一次,但其雄偉其精美歷歷在目。漆紅的,泛黃的,淡青的,每種顏色都為之折服都緊逼你的眼放射出典雅而又柔情的氣息。匍匐在山丘之中遠望橋中,橋并沒有橋墩所撐,其起奧妙在于兩旁用無數(shù)卵石所砌成的方形石臺。不禁的讓我們贊嘆橋梁技藝的高超。
而在橋下則是那涓涓細流,拍打著沿岸的細石傳出一陣陣交響曲配上岸邊楊柳枝上黃鶯的獨唱簡直是人間難得幾回聞。走進橋身便另有一番風味。橋的兩邊都有階梯,一步一個腳印,高度緩緩遞增眼前又是一道美景像是走進了水墨仙境絡繹不絕。橋柱上都鏤空了雕刻著副副圖案,各各形神不一連成一排來看給我們展示又是另一副圖畫,可謂是畫中畫,美中美。橋的獨特之處莫過于那亭中亭屋中屋,亭屋之上更亭屋。橋的左右上下都是有所遮掩,橋中還有供游人歇腳之地,而橋上卻又有瓦礫覆蓋。似亭非亭是屋非屋,與風雨橋不同的是,在那亭屋之上還有一層小型建筑,大多用來掛置牌匾所用。 橋體所采用的是獨拱有長虹貫日之氣其功能于石供橋相近,但不同的則是廊橋是木橋而不是石橋,其中又多出了幾分柔情之感。每逢雨季,細雨滴落在瓦礫,在湖面,在楊柳之上,人們則會踏著青苔。座在廊橋之上望著朦朧之景細談樂事,稍稍片刻雨停晴初人間仙境便在其中。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5
真武閣位于廣西容縣境內(nèi),是中國四大名閣之一。真武閣是一座布局精巧,技術高超,風格獨特的木結構建筑物,顯現(xiàn)出中華古時代文明。今天,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真武閣的壯麗奇觀吧!
真武閣曾有一個傳說。古時候,人們還處于迷信時期,他們住的地方非常干燥,稍微不留神,就會引起火災,造成嚴重的損失。由于起火多次,他們就開始懷疑是上天的火神與他們過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閣賑災。
真武閣就這樣建成了。真武閣始建于明萬歷元年(也就是1573年),閣樓下有一座石臺,被人們稱為“古經(jīng)略臺”。閣樓平面為矩形,一共高三層。
真武閣既是周圍區(qū)域的觀賞對象,也是人們旅游最佳的選擇,是個風水寶地。如果你登上閣樓極目遠眺,整個城市便可盡收眼底,還可以望見東南遠處的都橋山和繡江景色,有一種“上天入地”般的感覺。
真武閣的第二、第三層比第一層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遠而樓層特別低,比一般閣樓的出檐節(jié)奏更快,有一種強烈的韻律感以及動勢,使得它在人們眼中不像是一座三層的建筑物,而更像一座雄偉的單層建筑。
它的屋坡舒緩流暢,角翹簡潔,增加了真武閣舒展大度的氣概,非常清新飄逸,是充分表現(xiàn)了中國建筑的屋頂美的佳作。真武閣不以濃麗華貴取勝,而是以輕靈素雅見長?;液谏蔫F力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裝飾,屋面為小青瓦鑲上的綠脊,色調(diào)極清雅柔和。
二樓的四根內(nèi)柱,柱腳懸空,離開樓面二到三厘米,更為奇特的是全閣柱腳不落地,而是擱在一個方形的沙盤上,這充分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技術上有著卓越的才能1400多年來,真武閣經(jīng)歷了多次地震與暴風雨的襲擊,卻仍然巋然不動,安然無恙。真武閣在木頭結構中,主要依靠杠桿原理來維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6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標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黃浦江畔,人們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亞洲第二、中國內(nèi)地第一的88層金茂大廈(Jinmao Tower)終于推向市場,這幢集現(xiàn)代辦公樓、豪華五星級酒店、商業(yè)會展、高檔宴會、觀光、娛樂、商場等綜合設施于一體,深富中華民族文化內(nèi)涵,溶匯西方建筑藝術的智慧型摩天大樓,已成為當今滬上最方便舒適、最靈活安全的辦公、金融、商貿(mào)、娛樂和餐飲的理想活動場所。
金茂大廈的設計師是美國芝加哥著名的SOM設計事務所。設計師以創(chuàng)新的設計思想,巧妙地將世界最新建筑潮流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結合起來,成功設計出世界級的,跨世紀的經(jīng)典之作,成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為上海著名的標志性建筑物,先后榮獲伊利諾斯世界建筑結構大獎、新中國50周年上海十大經(jīng)典建筑金獎第一名、第二十屆國際建筑師大會藝術創(chuàng)作成就獎等多項國內(nèi)外大獎。
大廈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準立項,1994年5月10日動工,1997年8月28日結構封頂,至1999年3月18日開張營業(yè),當年8月28日全面營業(yè)。金茂大廈占地2.3公頃,塔樓高420.5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
大廈主體建筑地上88層,地下3層,高420.5米,占地面積2361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金茂大廈是融辦工、商務、賓館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能化高檔樓宇,第3-50層為可容納10000多人同時辦公的、寬敞明亮的無柱空間;第51-52層為機電設備層;第53-87層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級金茂凱悅大酒店,其中第56層至塔頂層的核心內(nèi)是一個直徑27米、陽光可透過玻璃折射進來的凈空高達142米的“空中中庭”環(huán)繞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風格各異的555間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廳等;第86層為企業(yè)家俱樂部;第87層為空中餐廳;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層為國內(nèi)迄今最高的觀光層,可容納1000多名游客,兩部速度為9.1米/秒的高速電梯用45秒將觀光賓客從地下室1層直接送達觀光層,環(huán)顧四周,極目眺望,上海新貌盡收眼底。
大廈采用超高層建筑史上首次運用的最新結構技術,整幢大樓垂直偏差僅2厘米,樓頂部的晃動連半米都不到,這是世界高樓中最出色的,還可以保證12級大風不倒,同時能抗7級地震。大廈的外墻由大塊的玻璃墻組成,反射出似銀非銀、深淺不一、變化無窮的色彩。該玻璃墻由美國進口,玻璃分為兩層,中間有低溫傳導器,外面的氣溫不會影響到內(nèi)部。金茂大廈共有79臺電梯,觀光高速電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金茂大廈的大廳采用圓拱式的門框,給人高大寬敞明亮的感覺;墻面選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廳內(nèi)的八幅銅雕壁畫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它通過漢字,從甲骨文、鐘鼎文,一直到篆、隸、楷、草的演變,反映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會廳的走廊,更是一條藝術長廊,體現(xiàn)出一種高雅的品位和豪華的氣派。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相關文章:
描述建筑的說明文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