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論文1000字5篇
政績考核難在考核條例的貫徹落實,要結合高質量發(fā)展綜合績效精準設置關鍵性、引領性的指標,并結合任務分工具體運用到干部選拔任用、培養(yǎng)教育、管理監(jiān)督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一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名聲也好,政聲也罷,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但人民會在心中為他們立碑,青史會為他們留名。甘于“自己栽樹,讓后人乘涼”,而“功成不必在我”。黨員領導干部都應當有這樣的胸襟氣度,這樣的思想境界,政績考核都應該以民意為先,以順民心、厚民生為本。
長期以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一直為干部群眾所詬病。崇山峻嶺旁的公路轉盤移置600多塊石頭建起人造石園,背負巨額債務打造出的“皇家園林”鮮有人問津,北方城市高速入口處照搬來造價過億的南方“龍門”……奢中帶奇的“變味”景觀背后,是一些領導干部脫離實際、好大喜功的政績沖動。
以民意重先是打擊盲目政績觀的有重要武器現(xiàn)在改進地方領導班子干部政績考核工作,以群眾參與考核評價,使各級黨委政府在進行經濟建設過程中能夠充分尊重民意,征求群眾意見,一切從群眾需要出發(fā)。不再亂建亂拆,而是以民生為主解決經濟建設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民意納入考核指標,可以有效打破政績考核群眾參與不了的藩籬。
以民意為重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踐行群眾路線的最終體現(xiàn)。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黨的性質的體現(xiàn),也是黨興旺發(fā)達的根本保證。改進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工作,促使領導干部關注熱點難點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聽取群眾利益訴求和心聲,密切黨群干群關系,面對面了解和研究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使領導干部實事求是,不搞形式主義,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辦法,實實在在地融入到群眾當中。使其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思想,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能做到抓緊解決,不拖延,對群眾要求處理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能耐心細致地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不推諉,不扯皮,不上交矛盾。
以民意為重是破除形式主義的鋒利武器。形式主義是作風建設的一大頑疾,給黨和國家的建設造成嚴重危害,但究其根源,還是領導干部錯誤的政績觀。坐班不做事、加班先曬圖、領導不走我不走、臺燈為領導而開等現(xiàn)象。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秀”,也欺騙領導的“秀”。把民意作為考核領導干部的重要標準,增強了考核的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察干部,多聽聽“群眾聲音”,杜絕“跟著感覺走”的考核方式。使黨員干部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腳踏實地、勤勉工作,不能在工作形式上“走捷徑”。使領導干部要關愛腳踏實地的工作者,多倡導勞逸結合,加班與否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定,避免形式主義。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對于廣大領導黨員干部來說,不忘為官初心,實干打基礎,做長遠的“潛在”政績,百姓自會從中看出清廉與政績,讀出胸襟與情懷,留給后人的就必然是敬仰與回味。
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二
“知人長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長?!笨紲士紝嶎I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政績,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fā)《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這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重要舉措。精準識別干部,剔除摻雜在干部成績單的虛假“水分”,在“精準度”上下功夫,讓敢為人先、擔當作為的干部脫穎而出。
以政治素質把標尺。政治上不合格、不可靠,本領再大也不能用。黨的好干部標準,必須把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堅持黨中央部署什么、強調什么就重點考核什么。要看重大關頭面前的表現(xiàn),比如今年的新冠疫情阻擊戰(zhàn)、防汛救災,就是重大關頭的重大考驗,其中以鐘南山為代表的一批能人志士、擔當有為的好干部脫穎而出。要看大是大非面前的表現(xiàn),在黨作出重大問題和原則性問題上,是否能夠堅持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堅決維護,都是檢驗是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尺度。要看利益誘惑面前的表現(xiàn),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面對金錢等誘惑時,保持定力、把握原則,始終做到“守身如玉”,經得起考驗。
以干事實績論成效??照務`國,實干興邦。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fā)展序列,離不開強勁的生產力作為支撐,這其中,人是生產力最關鍵、最活躍的要素。堅決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解決群眾急憂愁盼的實際事項中,解決一道道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攻關、經濟發(fā)展、化解風險等高質量發(fā)展中的“攔路虎”,讓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堅決不做虛功、掛空擋,圍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以開會發(fā)文、臺賬記錄、督查檢查當作成績來“交賬”,而應當把敢于直面問題、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干部的“成績單”,檢驗真?zhèn)?、區(qū)分優(yōu)良。堅決不吃政績“大鍋飯”,堅持定性與定量考核方式,聚焦到人和事,從“具體事”中評出優(yōu)秀、稱職、不稱職不同的等次,根據(jù)不同的崗位職責、分工安排,看干部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做成了什么工作,對干部進行精準辨別。
以民調口碑樹風向。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要少用“材料”,加強干部日??疾旃ぷ?,盡量少坐在會議室聽工作報告、看個人總結,而應多到基層一線看實際情況,與服務對象面對面交流,全方面掌握了解干部成績成效,畫準干部“畫像”。要少看“紅榜”,擴大干部考核的范圍,擴寬民意的調查渠道,轉“閉門造車”變?yōu)椤伴_門納諫”,深入了解群眾的真實評價,一線征求群眾的主觀感受,識別“真”干部。要少聽“佳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考核干部時要多渠道、多層次、多側面考察,盯住短板,既要聽單位領導同事對其的評價,更要聽群眾對其的口碑,多看不足、多聽缺點,幫助干部找出缺點,客觀真實地了解干部,幫助干部成長。
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三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fā)《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定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三張考卷”你的答案是否讓自己、讓人民群眾滿意?
考卷一:干部政績“大統(tǒng)考”,考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實效政績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政績考核的第一考即考核是否把政治標準擺在首位、貫穿始終?是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是否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當前,個別干部只顧眼前政績、注重片面數(shù)量增長“短、平、快”的錯誤政績觀依然存在,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政績行為成為協(xié)調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阻力,造成一任“政績”、幾代“包袱”。政績考核的“大統(tǒng)考”就要精準識別干部政績觀,激勵領導干部從政治高度深刻理解政績內涵,引導干部發(fā)揚“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在工作中多積累“實績”,少夸大“顯績”,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扛重活、打硬仗,努力創(chuàng)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考卷二:干部政績“指標考”,考出盡責擔當?shù)膶嵏烧?/p>
政績考核對照新發(fā)展理念,精準設置關鍵性、引領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既要全面考核政治思想建設、領導能力、工作實績、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又要按照職能職責、業(yè)務領域、服務對象等對工作實績突出重點,實施差異化考核,防止吃政績“大鍋飯”。對照考核指標,拉出“時間表”,建立高質量、專業(yè)化、精細化的政績考評結構,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辨別出來,對標對表檢驗政績含金量,讓指標定量考核成為領導干部實績“試金石”。
考卷三:干部政績“開卷考”,考出為民造福的實在政績
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績,政績考核第三張考卷就是要考出牢牢把握以人民群眾為中心這條主線,讓人民群眾成為政績成果的“享用者”的干部。在考核中要多聽取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意見建議,少看報告、聽總結,深入了解群眾真實評價,將政績考核的“考卷”向人民群眾公開,讓群眾行使“閱卷”“打分”的權力,讓人民的“好差評”成為干部的“正衣鏡”、政績的“度量衡”,切實征求基層群眾真實感受,不斷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考核本質是激勵先進、鞭策落后,政績考核的“三張考卷”導向鮮明、催生蝶變效應。健全以政績考核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工作機制,才能傳導壓力、迸發(fā)活力,形成廣大干部比學趕超、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良好氛圍,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四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fā)《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的通知》指出,要充分發(fā)揮政績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領導干部以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工作實績踐行“兩個維護”。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識人,重在考核。政績考核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于優(yōu)勝劣汰、安危冷暖、急難險重中,切實發(fā)揮政績考核“總航標”“晴雨表”“度量衡”優(yōu)勢,讓干部管理更加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
錨定政績考核“總航標”,優(yōu)勝劣汰定好向。實現(xiàn)干部管理“一對一”,政績考核“實打實”,都必須在貫徹落實干部考核條例中堅持舉旗定向和根本導向,在管黨治黨中從實擔當、從嚴推動。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能者上、優(yōu)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導向下,教育引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義利觀、事業(yè)觀,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要把新發(fā)展理念貫穿于“選育用管”始終,發(fā)揮“頭雁領航”示范優(yōu)勢,壓實“抓黨建、管干部、育人才”主責主業(yè),在規(guī)劃部署、統(tǒng)籌治理、執(zhí)行監(jiān)督中形成“打好主動仗、爭當主力軍”的良好態(tài)勢。要考準考實、用好用活政績考核方式,以“優(yōu)勝劣汰”主基調不斷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重振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在高舉大旗、矢志奮斗中一絲一毫不動搖,在蓬勃朝氣、激蕩夢想中一分一秒不懈怠,持續(xù)增進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用好政績考核“晴雨表”,安危冷暖掛心頭。把群眾“好差評”當作政績考核“晴雨表”,是推動高質量干部管理的重要標準,是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行動指南。要聚焦政績“為誰謀、謀什么、怎么謀”基本問題,搞清楚、弄明白群眾的急難愁盼,利用聽證會、聯(lián)席會議、民主測評、綜合評定等方式把“充分反映群眾感受、體現(xiàn)群眾評價”質效最大化,時刻彰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追求。要多層級、分區(qū)域構建政績考核評價、操作運行、公開反饋機制,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提升群眾聲音“含金量”和激勵監(jiān)督作用,特別是群眾關切的民生領域,增強群眾參與度、安全感、滿意度,真正把為民、惠民、便民、利民落到實處。要自覺對標對表好干部標準,“清單式”匹配查缺補漏,“項目化”推進解決實際問題,在比學趕超中堅決破除“等靠要”、力克“慵懶散”,讓“差評”倒逼傳導壓力,化壓力為動力接續(xù)追趕、爭先進位。
精準政績考核“度量衡”,急難險重見分明。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管好干部要“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管在關鍵時”。要聚焦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優(yōu)化政績考核內容指標,對準實績考核“焦距”,運用好定向管理、定性表述、定量測算,提升干部各個階段考核“精細度”,把“何時考、考什么、怎么考”結果運用轉化到各領域各方面,力求系統(tǒng)全面、客觀真實、科學可行。要結合“一貫表現(xiàn)”和“關鍵表現(xiàn)”、重點和難題、短板和長板實行分級分類考核,特別是在“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表、析其里”中果斷“試金”,考精考準考實“全周期”工作實績和“全方位”工作作風,確保做到內容實、清單明、指標準。要避免不分層級“一刀切”、不分對象“一鍋煮”,在精準量化指標下強化“差異化”成果運用,在不同地區(qū)、不同領域中做好指導綜合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相銜接,力戒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持續(xù)提升考核效率。
風好正揚帆,奮斗正當時。黨和人民的干部決不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必須始終用實績說話、向實處發(fā)力,切實把“謀其位、擔其責、盡其能”作為干部成長成才的基本遵循,在用心用情用力踐行“愿為、善為、有為”奮斗歷程中不斷呈現(xiàn)出實實在在的政績。
對政績考核的認識和理解為主題論文1000字范文五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fā)了《關于改進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政績考核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要充分發(fā)揮政績考核指揮棒作用,以獎懲分明、獎優(yōu)罰劣激勵領導干部擔當作為、推動發(fā)展。這是“老實人”的福音,也是“能者多得”的制度保障。
知事識人,明白真干假干??己嗽u比干部必須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將政治忠誠、政治擔當作為重要標尺。當前,“務虛不務實”的現(xiàn)象在各級干部身上仍然存在,有的上班不干事“裝樣子”,有的辦事拖拉“磨洋工”,有的只為“出彩”沽名釣譽當“巧官”。一句“能者多勞”讓許多干部加班加點,這份領導的信任、同事的認可,成了部分人推脫工作的理由,養(yǎng)成了“假忙”的習慣。這就要求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量化所管單位的職能業(yè)務,合理分配人力資源,定崗定責定人,剔除“養(yǎng)懶漢”的土壤。同時,還要關注“效率”和“效果”,不能只看忙的“樣子”,要看干出的“果子”。
量化指標,明白干多干少。考核貴在精準,也難在精準。有的單位考核細則多年沿用,粗枝大葉流于形式,沒有針對性的方向、關鍵性的指標,未起到激勵和約束作用?!锻ㄖ窂娬{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考人與考事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方式考準考實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政績。就是要堅持黨中央部署什么、強調什么就重點考核什么,只有抓住了關鍵才會有正確的考核方向。要細化量化每一項工作,將業(yè)務清單化、實體化,精準設置引導性、關鍵性指標,實行分級分類考核。要合理分配分值,形成所管業(yè)務有分量、個人作為爭質量的政績考核標尺,直觀體現(xiàn)干多干少,有效杜絕不勞而獲,營造“勞有所得”“能者多得”的考核導向。
人民至上,明白干好干壞?!案傻煤貌缓?,群眾最明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考核評判領導干部政績最具說服力的指標。我們的政績如果脫離了群眾,得不到人民的認可,那必定是“假政績”;干部干得多,人民獲得少,必定是工作沒干好。政績考核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著力推動領導干部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最急最盼的實際問題,讓業(yè)績在實踐中體現(xiàn)。要注重考核方法,多到現(xiàn)場、到一線、到老百姓身邊,多聽百姓怎么說,認可不認可、滿意不滿意,讓實效在百姓評論中衡量。要杜絕盲目的“多勞多得”,用好“量”與“效”的雙重標準,真正樹立“能者多得”的政績考核生態(tài)。
政績考核是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提高制度執(zhí)行力、治理能力和為民造福的重要保障。只有堅持做到“實”考核、重“運用”,堅決杜絕考用脫節(jié),樹立“能者多得”的正確導向,才能不斷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為民請命,發(fā)揮指揮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