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生作文 > 作文題材 > 說明文 > 六年級小學生化石說明文小學優(yōu)秀作文

六年級小學生化石說明文小學優(yōu)秀作文

吳澤1147 分享 時間:

化石是埋藏在地層里的古代生物的遺物。最常見的化石是由牙齒和骨骼形成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化石說明文,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化石說明文1

古生物陳列室里,一塊泥黃色的石塊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塊魚的化石。瞧,在它凸起的紡錘狀的軀干上,一片片鱗片排列得整整齊齊,背鰭、腹鰭、胸鰭、臀鰭和尾鰭,都清晰可見。它的嘴緊緊地抿著,眼珠不見了,只是留下個圓圓的小坑。若不是它下面的標簽提醒我,我一定會認為這是古人遺留給我們的精美浮雕呢!

我站在這塊魚化石的跟前,隨著輔導員的講解,思緒仿佛回到了遙遠的遠古時代。幾千萬年前的一天,碧空萬里無云,太陽炙烤著大地,海鳥在海面上發(fā)出陣陣令人心煩的叫聲,蔚藍的大海似乎要燃燒起來了。一群魚兒在海底焦急地游來游去,它們好像預感到將有什么不幸的事快要發(fā)生似的。

“轟——”,水下突然發(fā)出一陣巨響,接踵而來的是劇烈的震動,地球都像要抖碎了。海水咆哮著沖向海灘,一浪高過一浪。魚兒們所憂慮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在離它們不遠處有一座海底火山爆發(fā)了。沸騰的海水使它們感到難以忍受。它們在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顯得手足無措,一條條魚兒驚恐地睜著小眼,慌作一團。它們無法逃脫這場大自然的災難,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埋在海底的泥沙里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魚兒的尸體逐漸腐爛,但是,它們遺體中的堅硬部分卻保留了下來。經(jīng)過很長時間,無機物質代替了遺體中的有機物質,遺體石化了,變成了魚化石。

幾千萬年過去了,地殼又經(jīng)歷了巨大的變化,往日的大海變成陸地,平原變成了高山。而那些魚兒化石,經(jīng)過地殼的運動、剝蝕作用,露出地表。魚化石成了地質史上一場大自然導演的一場悲劇的有力證據(jù)。

啊,魚化石,你記錄了地質歷史的一頁,展示出生物進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給我上了多么有趣、又多么富于科學意義的一課啊!

化石說明文2

我想大家都扯過銀杏果吧!而這銀杏果就是我們常買的開心果,可能大家都不會相信,可事實就是這樣。話不多說了,讓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銀杏吧!

銀杏樹是落葉喬木,屬于裸子植物,一般為雌雄異株(偶爾也有雌雄同株的)。由于它結出的籽實在成熟后為黃色,其樣子酷似杏,加之在最外面又被有一層白粉,所以古人稱它為“銀杏”。銀杏樹又叫白果樹、公孫樹、鴨腳樹等。這些名字都有來歷,說起米還十分有趣哩!

我想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了銀杏,可也不知道為什么它又叫活化石呢?就讓我來為大家解釋吧!

銀杏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樹種。早在2億多年前,它是遍布世界的樹種,可是第四紀冰川的浩劫,使得它的家族中的許多成員滅絕,被埋在地下變成了化石,唯獨我國的銀杏幸存了下來。因此,我國的銀杏有“活化石”之稱,并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大家現(xiàn)在又想知道,白果為什么要叫白果了?因為呀,種仁外面的中種皮形狀很像杏核,又為白色,所以人們又稱銀杏為“白果”,稱銀杏樹為“白果樹?!眴?,這次我這位植物愛好者又為大家解釋了銀杏為什么又叫白果樹。現(xiàn)在說到白果樹,那我們就說公孫樹吧!白果很好吃,但是過去用實生苗種植,需要很多年才能結籽實,往往是爺爺栽下的樹,到了孫子輩才能吃上白果。因此,人們又叫它“公孫樹”。說道公孫樹,下面又要說鴨腳樹了。每到金秋時節(jié),葉片由綠色變?yōu)榻瘘S色,樣子更加典雅、喜人,人們往往將它保存下來,作為精美的書簽。更為有趣的是,如果將銀杏葉柄與葉片成直角折起,其形狀酷似鴨腳,所以古人又將銀杏樹稱之為“鴨腳樹”?,F(xiàn)在知道了銀杏樹的別名的來歷了吧!

銀杏不僅有這么多綽號,果子也很好吃了。白果是我國的傳統(tǒng)果品,食用白果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宋朝初年白果還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呢!白果既可以炒熟了吃,也可以加糖煮著吃,其味道甘美,營養(yǎng)豐富。

現(xiàn)在我又想起來了白果還可以治病了,我的外婆就是服用了銀杏的膠囊,現(xiàn)在身體倍兒棒了。這就是銀杏,你們知道了嗎?

石說明文3

大家好!我是擁有“國寶、和平大使、活化石”三大稱號的大熊貓。我屬于哺乳動物綱,食肉動物目,大熊貓科。不是熊科也不是貓科哦!

我們主要生活在四川北部、陜西南部和甘肅南部的山區(qū)。為了強化保護我們的意識,成都在都江堰、崇州、大邑、虹口分別建有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中國成都大熊貓保護基地是為了保護和拯救我們而建的,那里有設施齊全的研究中心和大熊貓博物館,你們可以去那里近距離地接觸和了解我們。生活在那里的我們得到人們最細致周到的照顧,無憂無慮。

我的耳朵、眼睛、前胸和四肢是黑色的,其余都是白色的。因為全身上下只有黑白兩色,所以人們都說我們大熊貓最渴望擁有一張彩色照片。其實,我們還是喜歡永恒的黑白照片,這才配得上我們“活化石”的稱號,不是嗎?

你們知道嗎?我們和熊一樣,是雜食性動物。我們主要吃竹子、竹筍。在野外生活的我們還會吃草、野果、昆蟲、竹鼠或玉米稈、幼杉樹皮等。我們的祖先是名副其實的肉食動物,后來,地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俗話說“適者生存”,我們的祖先就漸漸改為吃竹子了?,F(xiàn)在我們99%的食物是竹子,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所以,科學家仍然將我們劃分為食肉目。雖然我們現(xiàn)在吃素了,但是我們一旦發(fā)怒了,危險性比熊類還厲害呢!

我們?yōu)槭裁幢环Q為中國的“國寶”呢?因為我們這個種族生存在世界上已經(jīng)有幾百萬年了,是人們常說的“活化石”。我們僅產(chǎn)于中國,現(xiàn)在的我們?yōu)l臨滅絕,現(xiàn)存數(shù)量只有1000多只,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國寶”。我們這種毛色黑白相間、胖乎乎、以賣萌為主的動物是中外友誼的見證,被稱為中外友誼的“和平大使”。

現(xiàn)在,你了解我了嗎?

化石說明文4

小男孩從古堡里拿到寶劍和護盾以后繼續(xù)往前走。

他走進了一個村莊。村莊里的人都面黃肌瘦。他問明了原因,原來村莊里來了一伙強盜。他們橫行霸道,搶走了村民門的糧食。而且每次都是在晚上出現(xiàn),不知殺了多少村民。小男孩決定幫助這個村莊打敗強盜。

到了深夜,小男孩仿佛聽到了恐怖的腳步聲。腳步聲越來越響。小男孩似乎看到了強盜們的影子和鋒利的刀。強盜們正一步步靠近,馬上就要走到小男孩身邊來了,小男孩終身一躍,跳到強盜們的面前,大聲喝道:“強盜們,還不快快投降!”強盜們一看,原來是個小毛孩,都哈哈大笑。強盜的首領狂妄地笑著說:“就你這小毛孩,還敢跟我們斗!”說完,就帶領強盜們向小男孩撲來。小男孩往旁邊一閃,強盜們撲了個空,強盜首領大叫:“都把刀掏出來,把他干掉!”強盜們掏出刀一起向小男孩刺來。情急之下,小男孩快速掏出古堡里拿到的兩個護盾。于是,他將兩個護盾,一個在前,一個在后進行抵擋。強盜們的刀砍不進護盾,小男孩又拔出在古堡里拿到的三把鋒利的劍,“刷刷刷”,那樣子真是酷斃了!強盜們的刀斷成了兩截。強盜們的首領大喊:“快撤---”。強盜們迅速地撤離了村莊。

第二天晚上,強盜們又來了。這一次,他們身上穿的都是鎧甲,他們攻進了村莊。小男孩出來應戰(zhàn)。這次,小男孩做了周密的計劃,村莊里已經(jīng)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強盜們向小男孩揮拳打來,小男孩用護盾抵擋幾下,就支持不住了的樣子,連連后退。小男孩又抵擋了幾下,就逃了。強盜們在后面緊追不舍。小男孩跑到村莊中間的時候,躲在各個地方的警察一涌而出,將這些強盜全部抓住了。警察們表揚了小男孩,村莊里的人也都贊不絕口。電視臺的記者們也來了,他們用照相機對準小男孩一陣猛拍……

化石說明文5

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我認為人的頭腦要圍著事實轉,不能讓事實圍著自己的頭腦轉。對的就要堅持,不管你面對的是外國的權威,還是中國的權威。錯了就要堅決改,不改則會誤人、誤己。

科學是要以事實為依據(jù)的,爭來爭去,沒有證據(jù)也是枉然。

1953年5月,山西省襄汾具丁村以南的汾河東岸,一些工人在挖砂時,發(fā)現(xiàn)了不少巨大的脊椎動物化石。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接到報告后,派王擇義前往調(diào)查。在縣政府的協(xié)助下,征集到了1。1米長的原始牛角、象的下頜骨、馬牙等動物化石,還有一些破碎的石器、石片和很像是人工打制的帶有棱角的石球。同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的古脊椎動物專家周明鎮(zhèn)到山西了解采集脊椎動物化石的情況,見到了這些石片,認為有人工打擊的痕跡,就把動物化石和石片等都帶到了北京,準備進一步研究。舊石器除周口店外,在我國發(fā)現(xiàn)很少,大家見到周先生帶回的材料非常高興,并把夏鼐,袁復禮等專家請來,一是觀看標本,二是討論丁村地點是否應該發(fā)掘。結果大家一致同意把丁村發(fā)掘工作作為1954年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的工作重點。1954年6月,裴文中與山西省文管會的王建又到丁村進行了復查。由賈蘭坡任發(fā)掘隊隊長,裴文中、吳汝康、張國斌及山西省的王建、王擇義等人參加,9月下旬到丁村開始發(fā)掘。發(fā)掘隊先進行了普查,共發(fā)現(xiàn)了化石點9處,編號為54:90~54:。98。后又近發(fā)現(xiàn)了5處,編號為54:99-54:103,前后其發(fā)現(xiàn)了14處,我們只選擇了9處地點發(fā)據(jù),重點中在54:98、54:99和54:100三個地點,共計發(fā)掘了52天,挖土方320立方米,共采集包括蚌殼、魚、哺乳動物化石、石器等40余箱,在54:100地點還發(fā)現(xiàn)了3顆人牙,后經(jīng)吳汝先生研究,認為人牙屬于北京人與現(xiàn)代人之間的人類一丁村人,石器經(jīng)賈蘭坡和裴文中研究,就時代而論,比周口店中國猿人(北京人)文化及第15地點的文化較晚,即屬更新世晚期。但丁村文化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一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無論在中國和歐洲,以前都沒有發(fā)現(xiàn)過類似文化。最初我們推論丁村文化是山頂洞人和北京人之間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把各地點的石器都作為同一個時期的石器來看待,隨著進一步研究,才發(fā)現(xiàn)各地點的時代并不相同,各地點的石器類也不一致

丁村舊石器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了舊石器文化在中國有著不同的傳統(tǒng),并非只有周口店北京人一種傳統(tǒng)。丁村人的時代也比北京人更早。


化石說明文相關文章:

恐龍蛋化石說明文

豹的說明文

我周圍的環(huán)境600字說明文高中高一中學優(yōu)秀作文5篇

七年級鯊魚的初中優(yōu)秀說明文初一5篇

55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