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議論文高中高二優(yōu)秀作文
道德雖然是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手段,但是用道德來綁 架他人也是一種無恥的行為.所謂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早已變成了道德利己主義. 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受到道德的綁架,無形的道德綁架就此形成,道德觀發(fā)生了質(zhì)的偏差,行善不再來自于我們一顆崇高的濟世之心,開始成為了社會人物維護個人形象的無奈之舉、被迫之舉。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道德綁架議論文作文吧,希望大家喜歡。
道德綁架議論文1
隨著時代進步,一個新型的詞語進入了我們是的視野——道德綁架。通俗來說便是一些“弱者”仗著輿論的風浪,用道德的繩索捆幫他人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事件還真不少,許多所謂的“弱勢群體”以為自己受幫助是應該的。經(jīng)常仗著自己的“弱”到處“綁架”他人。在別人幫助了他們之后,往往會倒打一耙,而那些遇上的人要么是擔心麻煩,要么是迫于輿論的壓力,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只有極少數(shù)人會用自己的方式維護名譽,并打擊這種日益猖狂的行為。
還有一句話說:“不是老人壞了,是壞人老了?!崩先嗽谏鐣袘斒鞘茏鹁春投Y讓的人群。但有不少老人“倚老賣老”,也是十分讓人頭痛的。曾經(jīng)看到一個視頻:火車上的一位大媽無票乘車,年輕的男列車員要求其補票,沒想到遭到大媽的“口水暴擊”,不僅一口一個“我是老人”,還運用粗俗的語言攻擊列車員,惹人唏噓。列車員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監(jiān)控上傳給法院,合理處理了這場鬧劇。列車員的行為不禁讓人稱贊。他們不是不敬老,不讓弱,相反他們都有一顆體諒弱者的心。但當他們的名譽受到侵害時,運用合理的手段,反抗這種不良的邪惡風氣。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時不時就會有這樣的新聞被爆出,或是哪里又有“碰瓷”啦、或是哪里又“逼迫讓座”啦。面臨這樣的道德綁架,身為擁有知識的文化青年,我們不應該沉默,應該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運用合理的方法“報復”他們。身邊的人遇到這樣的事時,也不該“自認倒霉”。我們應該鼓勵他人和我們一起打擊這些道德綁架,向文中的列車員學習,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翻臉不認人時,勇敢地站起來說“不”!
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攻擊傷害時不要害怕、不要沉默,有底氣地站起來“報復”、有底氣地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有底氣地抵制這種行為。
道德綁架議論文2
子貢贖人而不取其金,在多數(shù)人眼中看來這是圣人之舉,是行善的標桿??煽鬃訁s不加贊賞反而批評他的所作所為。誠然,子貢的行善本意十分純粹,但他的一個自以為更加高尚的舉動卻無形中提升了道德的準則,縱然人人都渴望向子貢學習,但是世人對于行善之后是否該領取獎金的態(tài)度已然悄悄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一筆贖金對于子貢這樣的大戶人家來說或許并不算什么,然而對于辛苦躬耕一輩子的農(nóng)戶人家來說將是不菲的巨款。未聽聞子貢之事時,他們遇見魯人會毫不猶豫的贖回,而后坦然接受應得的嘉獎。如若魯國君主將子貢事跡大肆宣揚,人盡皆知之后,我們不妨假設,普通農(nóng)戶再次遇到魯人時定會有所猶豫,他們會想到,從國家拿回先墊付下的贖金可能都會遭到世人的非議,甚至糾結(jié)之下他們選擇了漠視需要幫助的人。子貢一舉,已為當時之人造成了無形的道德綁架。
如今,世界的經(jīng)濟巨頭頗多,他們在為個人謀取利益的背后仍然保有一顆行善濟世之心,實在值得我們的稱贊。比爾蓋茨宣布過世之后捐出全部敵國的財富,巴菲特拍賣個人午餐所獲金額如數(shù)捐出,索羅斯、戈登摩爾也都捐獻了過半的資產(chǎn)。然而巨頭行善的背后卻無形中帶來了道德綁架,在大多數(shù)普通人眼中捐款似乎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尤其是對于那些富可敵國的商業(yè)大亨來說。天津爆炸案之后,千萬網(wǎng)友竟在馬云微博評論中紛紛留言逼捐。“你這么有錢,為什么不捐一個億?”“你不捐款,我們就抵制淘寶!”......這樣的言論一番番地攻擊著馬云,萬千網(wǎng)友躲在電腦屏幕之后握緊了腰包,暗喜自己的“高尚”。
行善本為一件好事,然而在太多人潛意識之中卻還只是一個標榜自己的工具。他們在有意無意之中,炫耀著自己的高尚之舉,他們將向善的道德起點一步步哄抬著,漸漸“取不取”“捐不捐”并不再可以由一個個體所能決定了,平凡的百姓開始選擇漠視,占據(jù)較高社會地位的人們被推上了道德的邢臺。無形的道德綁架就此形成,道德觀發(fā)生了質(zhì)的偏差,行善不再來自于我們一顆崇高的濟世之心,開始成為了社會人物維護個人形象的無奈之舉、被迫之舉。
這樣的綁架實在可怕,麻痹了普通人的善良之心,挾持著社會人物的選擇權(quán)利,這樣的行善早已成為壓在心中的負擔。如若當打破無形的道德綁架,每一位行善之人實屬關鍵,他們應當有一顆純粹之心,應當?shù)驼{(diào)而行之,更應當時刻注意而非肆意抬高著行善的門檻。
道德綁架議論文3
還記得前幾天在微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羅一笑事件嗎?且不論該事件的真假,單就轉(zhuǎn)發(fā)該事件的朋友圈來看,就足以讓筆者感慨萬千。
我是在上體育課的間隙玩手機刷朋友圈時看到眾朋友同學都在瘋狂轉(zhuǎn)發(fā)羅一笑的募捐文章的。說實話,我一直是不喜歡發(fā)朋友圈的,除了剛玩微信時興致勃勃地發(fā)了幾條朋友圈外,就一直處于潛水狀態(tài),但每當我看到朋友圈大肆轉(zhuǎn)發(fā)同一條募捐信息時,都會在指間猶豫,要不要跟風轉(zhuǎn)發(fā),可是我真的不喜歡發(fā)朋友圈,而且覺得轉(zhuǎn)發(fā)的信息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于是之前我一直堅持堅決不發(fā)朋友圈的原則,可是,這次我卻妥協(xié)了,也許是因為同為文人,對賣文章募捐這一新形式有種深深的同情,也許是因為這次太多人轉(zhuǎn)發(fā),特別是微信里的同學全都轉(zhuǎn)發(fā)了,自己如果不轉(zhuǎn)發(fā),會不會給同學留下冷血的印象,我覺得是后者的原因為主,于是,我在道德綁架中無奈地點擊了轉(zhuǎn)發(fā),轉(zhuǎn)發(fā)后,覺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釋然,但又覺得自己像個被強權(quán)打倒的士兵,狼狽不已,只不過,這次的強權(quán)變成了人們高尚的道德。
道德綁架,是指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我覺得道德綁架現(xiàn)如今已沴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連自由的微信,都受到了束縛。
現(xiàn)實生活中最常見的道德綁架,或許就在公交車上,公車的讓座問題,本來是種自發(fā)的美德,現(xiàn)在卻成了年輕人的道德綁架,老年人一上車,年輕人就必須讓座,若有不讓座者,輕則被指責,重則被毆打,年輕人不讓座反被老人掌捆的事件已不少見,讓座本來是為了讓年老體弱者提供更舒服的條件,可現(xiàn)在有些老年人每天退休生活過得舒適,精神飽滿,有些身體素質(zhì)比年輕人還好,站一會可能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相比之下,每天忙忙碌碌的年輕人疲于生活,勞累了一天,剛想在公車上瞇一會,卻被不分青紅皂白的所謂道德給要求讓座,如果只是勞累還好,還能強撐下,讓就讓吧,站會也沒什么,可若年輕人遇到身體不適時,是否也要強行站起給健壯的老年人讓座?我的朋友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天她正好身體不適,頭暈的很,本想去醫(yī)院看病,可就在公交車上,遇到一位老人,一上車看到她沒有主動讓座,就在她身邊喋喋不休地指責她,說她沒有禮貌,不懂得尊老,最后我朋友無法,只好撐著站起來給老人讓座,而她自己卻差點暈倒。我聽了她的講述后不禁唏噓,如果不讓座就被視為道德敗壞,那么這種衡量實在是太偏頗了。
而在虛擬生活中,如微信中的道德綁架,也讓人頭疼不已,就像前文中提到的,當朋友們都轉(zhuǎn)發(fā)了募捐信息,或轉(zhuǎn)發(fā)尋物啟事,這時,你是不是也要必須轉(zhuǎn)發(fā)諸如此類的信息,方能顯得你有愛心,不冷血,有人情?這樣或那樣的道德綁架,不管是在現(xiàn)實生活還是在虛擬網(wǎng)絡中,都如蜘蛛絲般纏繞著我們,讓我們逃脫不得,感到厭惡的窒息。
道德如法律般,本是起著促進規(guī)范作用,讓人們有更良好的行為,但美德的形成應是人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實踐,從而傳播開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道德綁架卻讓這種美德成為了個人的作秀,人們做得不情不愿,每每在道德的高壓下做出所謂的善行,都會感到一種惡心與反感,這樣的善行,在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會不會引起人們的逆反心理,從而索性不做了,如此這般,又怎么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而善行,本來是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做出的,人們之所以做善行,是為了獲得內(nèi)心的愉悅,可是被道德綁架的人,是在不自愿的情況下做出的,他們無法在踐行美德后獲得內(nèi)心的愉悅,也就無法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樣的美德,在下次沒有道德的監(jiān)控下,會不會變成一種可怕的冷漠?
我們尊重道德,但拒絕道德綁架,讓道德在空氣中自由的呼吸,比將它強行加壓到人的身上,會更讓人喜愛。
道德綁架議論文4
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了,山頂冷不冷?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并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xiàn)象?!奔匆允ト说臉藴嗜ズ饬縿e人的行為。道德綁架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也時時發(fā)生。比如說公交車上一定要給老人讓車,富裕的人一定要捐錢要救濟他人等等。
尊老愛幼的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讓位是好心,卻不是必須的責任,倚老賣老逼迫別人讓位不但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反而得到別人的唾棄和嫌惡,以及別人捐不捐錢由別人的意愿決定,即使不捐錢是不道德的,那強迫捐錢的行為難道就是道德的行為?
所以不要站在所謂的道德高點去批判別人,指責之前先反思自己是不是符合這套所謂的道德準則,以高標要求別人,自己卻也無法達到這個標準,實在是不要臉的兩面派,不要再突出自己的“高尚”了,秀兒們,不要讓道德成為他人的負擔。
韓愈有言: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
道德不是義務,我們提倡道德,但不提倡道德綁架。道德應該是每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而不是在別人強迫之下受傷害,本應該是社會一股良好風氣,此時卻成為束縛他人的枷鎖。
道德綁架議論文5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道德這個詞。不過,最近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一個詞,名叫“道德綁架”。
道德這個詞的意思無非就是人們的善良和遵守。而綁架呢就是一種迫害他人的形式。道德綁架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用善良來危害他人。但大家肯定問,善良怎么會危害他人呢?不要著急,聽我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25歲的女孩,她的媽媽得了白血病,但她很幸運,她的爸爸媽媽有著足夠的積蓄,而這個女孩收入也很高,因此女孩的母親治療費還是夠用的。
但女孩的反應并不是立即給母親治療,而是在各大交友網(wǎng)站上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求助捐款。有人因為同情創(chuàng)建了捐款群,并把女孩最好的朋友拉了進去,還私聊讓她給女孩捐款。但她沒有這么做,而是在群里發(fā)了一句“深表同情,無能為力”。隨后女孩立刻怒斥道“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能這么冷血”。
故事到這就結(jié)束了。母親生病,第一想到的不是給母親治病,而是用他人的善良而博取同情心和錢財。而他人沒有能力幫助她時,就在別人的身上貼上“冷血”“無情”的標簽。
大家現(xiàn)在能大概知道道德綁架是怎么回事了吧。這種利用善良而危害他人的人是令人可恥的。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說過一句話:“現(xiàn)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來源于那么一撥人,慣于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壞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氣去強迫別人,來達成自己的私欲”。
這就是道德綁架,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可是我們真的懂得道德么?
道德綁架令我們深思。也值得讓那些懂得“道德”的人反省。
道德綁架議論文高中高二優(yōu)秀作文相關文章:
★ 網(wǎng)絡暴力議論文高中高二高分優(yōu)秀作文5篇
★ 道德綁架議論文
★ 道德綁架作文
★ 底線的議論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