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曹操的議論文作文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不懂寂寞……”一曲《曹操》風(fēng)靡大江南北,也引起了我對這位歷史人物的深深思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牟懿僮h論文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議論文作文篇1
青梅煮酒論三國之曹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臨江仙》
穿越浩瀚的文明歷程,一路瞻首走來,仰視華夏文明的結(jié)晶,如嘆碩果,亦如觀瑰園。嗟乎!若關(guān)乎英雄之論,實屬《三國》為著。論《三國》,華夏文明瑰麗的結(jié)晶熠熠生輝,文學(xué)的上等佳品經(jīng)久不衰!
初覽《三國演義》,尚屬幼童,因年紀(jì)小,閱三國方圖耳目之樂,好比囫圇吞棗。模糊褪色的記憶中,依稀記得那時自己更關(guān)注的是狼煙四起的戰(zhàn)場與身披金甲的將與士,佩服他們在爭斗中甘愿血染征袍透紅甲的英勇,也暗暗羨慕其中那一絲絲的桀驁不羈。時過境遷,一些場面仍在腦海里浮沉。
而昨日再讀三國,感知翻覆乎。兒時讀《三國》,出于青稚孩童模糊的是非觀,認定了曹操就是白面陰險之輩,常嗚呼到何留曹操噫!而待年長再閱三國,我不禁贊佩道曹操才乃《三國》真正的英雄。
亂世造英雄
東漢末年,曹操在□中誕生。他操沒有顯赫的出身,沒有強硬的后臺,只依靠自己的謀略與才干,一步步爬到人生的頂峰,最后成為一代梟雄。民間流傳中,曹操奸詐、兇殘、惟利是圖,被許多人稱之為“一代奸雄”,是漢朝之大逆臣,與寬厚、仁慈的劉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之所以有那樣的性格,與他的生活環(huán)境密不可分。曹父系憲官收養(yǎng),因此,曹操從小就要為生存與他人明爭暗斗。習(xí)慣養(yǎng)成自然,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便也變得如此。想來略有哀怨之殤,一代梟雄背后那段鮮為人知的清冷過往,無人問津。
何為英雄哉
仲夏夜蒲扇流螢,一壺清酒伴正值盛季的青梅,暫且脫開那塵世紛擾,讓我們來將三國英雄暢談而論。再敘曹操,在他與劉備、孫權(quán)的爭斗中,他一直是作為反面角色出現(xiàn)的,所以多數(shù)初讀三國的人都認為曹操不算什么英雄之輩。但揣摩一番后,相比之下劉備才謂是一無是處。雖懷仁慈,但無英杰之謀,壯士之勇,依靠演技騙得無數(shù)人忠心隨從。倘若沒有身后的虎將,劉備也不知生死輪回何許次了。而曹操與之不同,他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亂世中得以立足,即使無人以助,他也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由此可見曹操是治國之才。
曹操曾言:“寧吾負人,毋人負我?!蔽蚁脒@話理應(yīng)包含內(nèi)疚。在曹操出仕初期,他其實想當(dāng)一位“治世之能臣”的,可經(jīng)歷了諸侯討董后,他看到漢王朝已無藥可救,才選擇做“亂臣賊子”。況且曹操生平為百姓做了眾多益事,我們怎能依據(jù)片面之詞,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
曹操有著他寬容的一面。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繳獲了袁紹大量的書信,發(fā)現(xiàn)其中有自己的人寫給袁紹的信,曹操立即下令,全部燒毀,這份大度在曹操身上展現(xiàn)的堪稱完美。曹操當(dāng)著眾人之面把這些證據(jù)全部燒毀,是告訴那些背叛自己的人,我不會斤斤計較的。而那些背叛了曹操的人怎么能不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為自已賣命呢?曹操很會裝糊涂,裝糊涂才能寬容人,寬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得天下。這乃是“心如滄海闊,容得萬行舟”,寬容何嘗不是一種英雄氣概?
吾輩佩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雖然這些風(fēng)流人物的靈魂器皿已灰飛煙滅,但人們寫英雄贊英雄卻留下了千古傳送的精美詩篇,杜甫贊頌諸葛孔明“功蓋三分國”,蘇軾贊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歲月長河中卻無人談起曹操。
曹操有他過人的膽識,不凡的謀略,更有深刻的哲思。在湮沒的年代里,我們可以回憶起曹操的雄心壯志與對理想的執(zhí)著,讀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則會有非同尋常的敬佩。
嗚呼!付之一嘆,感慨論英雄——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煮酒論三國,不以成敗論英雄!
曹操議論文作文篇2
遙望歷史長河,名人輩出,我曾嘆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曾驚鳳雛先生的半日斷百事,曾惜陳宮的寧死不屈。但我最喜歡的人物不是這些極品,而是那被稱為“奸雄”的曹操。
曹操,曾經(jīng)挾天子以令諸侯。這種做法,我認為他是為當(dāng)時的百姓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試想,在那個戰(zhàn)火烽飛的時期,如果不來一個“奸雄”,那么百姓是否還會生活在王權(quán)的爭奪中;是否會被虜去戰(zhàn)場充軍;是否會哭天喊地,天不應(yīng),地不靈;如果不來一個“奸雄”,那么僅憑那個懦弱膽小的漢獻帝,能否會把國家治理好,能否讓百姓開心一笑!
曹操,是多么愛惜人才?!吧讲粎捀?,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比瞬?,在曹操看來,不怕高,不怕深,不怕學(xué)富五車,韓信點兵也不及他。他是求賢若渴的,他寧可在吃飯時吐數(shù)次,也不愿意讓人才從身邊流過,比起求賢若渴,他當(dāng)是天下第一人。
曹操,是希望天下統(tǒng)一的?!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彼闹鞠蚩氨却簌i而勝之大鵬,他要瓜分之國重新合并,他要天下歸心,他要天下統(tǒng)一!縱使暮年在他身上縈繞,但他志向不減,他不愧為“雄”。
曹操,在我大膽看來,他是可以成為一國之君的,憑他的才華,憑他的求賢若渴,憑他的“志在千里”。但他卻沒有逼破漢獻帝讓位,這不正是他的一種氣度的體現(xiàn)嗎?
曹操議論文作文篇3
曹操是歷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幼與他人性格不一樣,聰穎機智、能言善辯;長大后,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他以其英勇于智謀打得一片天下。在群雄中,曹操為什么能夠勝人一籌,曹操性格的變化多端對其政治方面的貢獻有何影響?曹操的性格值得一說,他可謂歷史上最“怪”的一個人
魯迅曾說:“曹操他至少是個英雄。”曹操弱冠之年進入官場,期間斗爭接連不斷,可他以其一往直前的精神與天才的謀略,在群雄中更勝一籌。在眾實力當(dāng)中,曹操可謂有智謀,他善用兵法,可頭腦太多又構(gòu)成了其多疑的性格,正是因為這一性格特點鬧出了許多史上有名的事件。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負我?!贝搜砸怀?,駭人萬分。曹操錯殺呂伯奢,正是因為他多疑的性格。在草船借箭中,曹操仍是因為他多疑的性格,錯失了十萬支箭。曹操多疑的性格,來源于他多年戰(zhàn)場上的拼殺,來源于多次敵人計謀的洗禮,這對于一個政治家來說,是一個難免的習(xí)慣?!?/p>
“曹操是個可愛的奸雄?!币字刑煺f。從曹操多疑的性格我們能夠看出曹操心計很多,而心計又多又殘忍的只能說是狡詐了。曹操的狡詐,在各大戰(zhàn)役中無處不在: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糧食瀕危的時候,許攸忽然來降,問曹操的糧食還多不多。曹操說足有一年之多,許攸看出來了,便說:“說實話吧”曹操最后說只夠一個月的了??梢姴懿贋榉罃橙擞性p,計謀百出。所以曹操的性格里必有奸詐的一面,可能這種奸詐是被當(dāng)時的戰(zhàn)爭背景逼出來的,在戰(zhàn)場上,如果人人都說真話,誰還能克敵制勝?
曹操的很奸詐,他又是個戰(zhàn)場上的英雄,可謂奸雄。為何說“可愛的”呢?
曹操除了奸詐,也有溫情的一面。在曹操和張繡的戰(zhàn)爭中,曹操的兒子、大將都犧牲者,而這時張繡卻要投降,曹操這時忘了戰(zhàn)場上的冤仇,親自收編了張繡的軍隊,也親自款待了張繡手下的名士賈詡。官渡之戰(zhàn)前夕,劉備投奔了袁紹,帶兵去襲曹操,曹操力高一籌擊退了劉備,并追擊到了徐州,招降了關(guān)羽。關(guān)羽進入曹操帳下,曹操熱情高漲地待見了關(guān)羽,還把赤兔寶馬賜給了他,曹操對這位武神很是看重,如親人一般,完全忘記了他們原屬敵對。曹操溫情款待這些人,體現(xiàn)了他政治與人品上杰出的一方面——尊敬人才。這是曹操溫情的一面
曹操的性格,融奸詐溫情為一體,同時有著多疑的性格,造就了它最復(fù)雜性格的稱號。最后在曹操臨終的時候,一句遺囑見真性:“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曹操有如此壯舉,真可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曹操是一個真英雄。可這位英雄一生狡詐,不如叫他“奸雄”,他就是這樣一名主角。而叫他奸雄卻掩飾了他溫情、開闊、寬容的一面,那不如說他是“可愛的”,正如易中天老師的想法,曹操是一位“可愛的奸雄?!边@一想法,中肯又正確。
曹操議論文作文篇4
轟轟,轟轟,啪啪,殺呀,沖呀……隨著炮火聲,怒喊聲,一個個相互殘殺的大場面又把我?guī)нM了打仗、交手爭奪天下的三國打仗的年代。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寧我負天下不可天下負我,這是曹操所說,人們聽到這句話是肯定會往壞處想,都認為曹操很壞,寧可自己背叛了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背叛自己,曹操真是一位大奸臣,在劉家皇帝走投無路,連吃喝都顧不上時,曹操帶領(lǐng)下人送吃的,趕去救駕,其實他的目的就是想占領(lǐng)劉家江山,挾天子令諸侯,所以天下人都認為曹操不是什么好人,但我認為,他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為子子孫孫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讓世人學(xué)的了很多知識,打了很多次漂亮仗,這很值得我們?nèi)W(xué)習(xí),他的聰明才智是一般人不可比的。
京劇臺上曹操是白臉,白臉,表示是奸詐,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為人少機變,富貴怎雙全?這更能說出曹操的才華橫溢。不同時代總有不同的人更會出現(xiàn)更多不同的英雄,曹操便是三國時期的一位英雄,以后更被人稱頌為軍事家,文學(xué)家,詩人等,這些稱呼足能證明曹操給后人留下的印象。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我佩服。曹操,真不愧為一代梟雄!
曹操議論文作文篇5
他是一個自幼聰穎、明辨是非、善理政務(wù)的能臣;他是一個見董卓專權(quán)、禍國殃民、掘王陵、焚宮闕時義憤填膺而起兵伐卓的有志之士;他是一個在三國鼎立后領(lǐng)土面積最為廣闊與強大的魏國的“一國之君”;他也是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奸人。沒錯,就是他——一代奸雄曹操。
我們都稱他為“奸雄”。那么他到底奸在哪里呢?下面讓我們共同回到千百年前一探究竟。當(dāng)年正直董卓專政、朝廷腐敗、曹操一心想除掉董卓便向王允借寶刀一口,刺殺董卓。可是誰承想刺殺董卓不成還暴露了自己。當(dāng)他逃出來后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都貼滿了懸賞捉拿自己的告示,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找到了自己父親的朋友——呂伯奢。呂伯奢見曹操到來便令人殺豬宰羊,并親自前去沽酒。曹操在呂伯奢家中聽見磨刀的聲音,這讓生性多疑的他懷疑他們要拿自己的腦袋去報官領(lǐng)賞。于是,殺掉了他們一家后便逃之夭夭。結(jié)果路遇沽酒回來的呂伯奢便將他也就地結(jié)果了。見此景,與他同行的陳宮認為“操卓原來一路人”憤然離去。而曹操卻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這件事情就足以概括曹操的奸雄本質(zhì)。他義憤填膺地區(qū)刺殺董卓,一心報國是英雄氣概的體現(xiàn)。然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卻是奸人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雖然曹操奸雄難辨但是如果說他是才子卻無可厚非,出自他手筆的詩歌反映了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開啟并繁榮了建安大學(xué),魯迅先生曾評價曹操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是一代奸雄,是一位才子,也是一個千古謎團。
寫曹操的議論文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