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精選5篇

自暢224060 分享 時間: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你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是什么?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你知道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精選5篇

更多家鄉(xiāng)相關(guān)內(nèi)容推薦↓↓↓

家鄉(xiāng)的九年級作文大全

我的家鄉(xiāng)作文800字高中

廣西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精選5篇

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00字5篇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1

中秋只有吃月餅和賞月嗎?我想并不是。我的老家江西就有一個特別的習俗——燒塔。

傳說元朝時候,蒙古族對漢民族進行血腥統(tǒng)治。漢民族便紛紛發(fā)起了起義,并約定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以寶塔點烽火為信號,對元朝發(fā)起大規(guī)模進攻。雖然這次起義被鎮(zhèn)壓下去了,燒塔的習俗卻流傳下來了。

每年農(nóng)歷八月一到,我們就準備做寶塔,街頭路邊丟棄的磚頭、瓦塊和小石子都能用得上。寶塔做得越大,需要的材料越多,大的有時候要提前一兩個月去撿呢。幸好老房子的屋頂都鋪瓦,只要多走幾處老房子,就能收獲足夠的瓦片。

等中秋節(jié)近了,材料收集得足夠了,我們就開始搭寶塔了。在門外找一片空地,用磚圍成一個圈,這就是塔基了。接著在塔基上一層一層往上砌磚??蓜e小看砌磚,可有講究了:一是磚與磚之間的空隙一定大,這樣燒塔的時候,火光透出來才好看;二是要留一個門,供燒火添柴用。砌完三四層磚后,注意砌最后一層磚時,門上用一塊長磚覆蓋,然后開始在磚上砌瓦。瓦片與瓦片之間也要留縫隙,但越往上瓦片就越密。漸漸的,寶塔的頂端只留下一個巴掌大的小洞,這就算完成了。

十五的夜晚終于降臨了,大家都早早地吃完晚飯,走出家門燒塔。在寶塔里面加上柴,點了火,火光透出來,照得四周通明。寶塔內(nèi)的火越燒越旺,還能聽到柴火噼里啪啦的響聲?;鹦菑目障独锉某鰜恚魂囷L吹來,火星隨著風飄舞,猶如滿天星星,散落人間。火光映在人們臉上,那笑容比白天更好看。農(nóng)村的夜晚,就這樣被一座座紅通通的寶塔點亮了。人們這么愛燒塔,也許是因為一座座寶塔里面裝著人們的心愿吧:祝愿日子紅紅火火,家人平平安安。

寶塔里最后一團火也熄滅了,鳥鳴蟲吟的聲音伴著人們?nèi)胨?。燒塔結(jié)束了,但這樣古老的習俗會一直傳承下去,我就是其中一個傳承人。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2

每一個地方都是獨特的,都是絕無僅的,家鄉(xiāng)的風俗也是獨特的。我的家鄉(xiāng)也正是樣,有著許多風俗習慣,就連過年也和別的地方不一樣。

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放鞭炮來熱鬧熱鬧,據(jù)說這樣才能趕走瘟神和厄運,讓新的一年歡歡喜喜。我們的年要過很久,而且每一天都有不一樣的習俗,有時不能縫衣服,不然以后每天都穿破衣服;有時不能吹火,吹火過后瓦片會被大風刮走。在大年三十那天,哥哥姐姐們總會去老人的墳前祭奠,乞求來年的平安,我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他們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有時走累了,總要抱怨幾句。好不容易才走到墳前,把插著筷子的刀口肉和酒放在墳前,讓老人家“慢慢品嘗”,在老“品嘗祭品”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的燒紙,紙錢滅了不能扇,更不可以吹,要不家里人的財運就會跟隨者風飄走。在每個墳前走了一遍后,看見墳上有草,還要用刀割干凈,寓意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晚間,每一家的燈都要照一整夜,非常壯觀,這是為了守年,這一晚都不能睡覺,爸爸這一晚就打牌,媽媽這一晚就燒火熏臘肉,而我們這一晚都在烤肉吃。雖然很困,但卻有了說不完的情趣。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我最喜歡的就是和弟弟一起去拜年了。初一早上,吃完豐盛的早餐,早餐當然少不了寓意年年有余的魚了。每個孩子都會提著一個大袋子去拜年,而大人們總會準備好瓜子糖等,孩子們來到門前,只要說:“拜年啦”大人們便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糖果往孩子的口袋里裝,有時一些較富裕的人家還會給你錢呢?;氐郊依铮笕藗円步o紅包。每年我們姐弟幾個背著糍粑臘肉等禮物去給舅舅家拜年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思意思的錢,回到家,把壓歲錢和拜年得到的錢全都交給媽媽,做來年的學費錢。

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不同的民族的人,他們慶祝節(jié)日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都是高高興興地過節(jié),快樂地生活。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3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富陽的一個小村莊里,這里雖然沒有城市那么繁華,但是,卻有著城市沒有的風味,有著獨特的民風民俗。圓譜圓祠堂便是我們的大事兒一件。

從開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慶祝開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熱鬧。第一天早晨,禮數(shù)繁多。先是宰豬宰羊,把豬和羊分別綁在兩張凳子上,再用紅色的紅菱把它們的頭綁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守門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轎子抬著村里最年長的老人,后面跟著許多樂手,圍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就有許多人圍觀,不知有多熱鬧。等這些全部結(jié)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圍大擺宴席,邀請每家每戶必須有一個人去吃午飯。這一天,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到處都擺滿了小攤小位。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趁著這幾天,買一些好吃好玩的,約上小伙伴們一起去玩,父母們也都不會責罵。

夜幕降臨,祠堂的大戲臺上,先表演的是我們村里的阿姨們精心排練的節(jié)目——鑼鼓。結(jié)束后,便是戲班子上臺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彈唱,是老爺爺和老奶奶最喜歡的節(jié)目。他們總是早早地搬來椅子,選好合適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會感到乏味。盡管祠堂很大,但還是會被堵得水泄不通。我們孩子就喜歡在祠堂跑來跑去玩游戲。

這些僅僅是第一日的場景。一般來說,這樣的盛事至少要持續(xù)三天,并且連續(xù)三年。這幾天,熱情好客的村民們總會叫來親朋好友,一起吃飯。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幾桌呢,真是熱鬧非凡。造祠堂的錢都是村民們自愿捐獻的,多的達80萬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獻超過2000元的人家,都會獲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譜。

造祠堂圓譜不僅僅是一種民風民俗,更是象征著一個姓氏的繁榮與傳承!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xiāng)也不例外。

我家鄉(xiāng)在德慶縣舊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習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diào)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xiàn)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guī)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蔥蔥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只,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閑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jīng)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jié)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制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你的呢?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5

中國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一種節(jié)日,在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節(jié)日,還是寧波的元宵節(jié)。

媽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寧波人,從骨子里喜歡吃各式糯米做的點心。而元宵節(jié)的湯圓,更是不容錯過的。與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的速食湯圓不同的是,在寧波,傳統(tǒng)的湯圓連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將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凈,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開工了。磨米,拌餡兒,忙得不亦樂乎。磨米時,一手推動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來的米漿沿著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來用干凈的紗布把米漿包起來,讓米漿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個個糯米塊,再將這些糯米塊反復揉搓,就變成了柔軟的糯米坯子。

圓子的餡兒也非同一般。將干芝麻炒熟后搗碎,加入綿白糖和小塊的豬板油攪拌,不一會兒,便散發(fā)出陣陣香味兒,就算是吃飽的人,聞到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嘗個鮮兒吧!拌著拌著,這芝麻餡兒就變得油亮油亮的了,順滑無比,煞是好看!

開始包湯圓了!這時,灶邊總是有小孩子候著,等著吃湯圓。他們一個個張大了嘴,伸長了脖子,想第一個吃到湯圓。但大人們可被這幫“小饞貓”給惹急了——這樣圍著還怎么干活兒啊!

“都出去,誰先出去,吃的湯圓就多!”

聽了大人的這句話,孩子們就爭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們也就能安心地包湯圓了。

大人們包湯圓的手法嫻熟,雙手就像蝴蝶一樣上下舞動,不一會兒,就包好了。這包好的湯圓一個個圓滾滾的,挺著小肚腩,站在那兒,好不可愛!

把它們放入煮沸的水中,看著白白胖胖的它們一個個在鍋中上下浮動,頗為有趣。等熟了,將湯圓盛入碗中,輕輕咬上一口,那餡兒便會流出來,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催促著你趕緊吃了它——這種催促又有誰會不聽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豬油餡遍布口腔的感覺;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兒,這種口感,不禁讓人想多吃幾個。小孩子們可忍不住,不聽父母的勸告,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摸著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癱在椅子上才肯罷嘴,可眼睛還依舊盯著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著一臉滿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寧波的元宵節(jié)。與家人團聚,吃著湯圓,便是最快樂、最幸福的時候。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風俗作文500字5篇

麗水的特色高考優(yōu)秀作文

海南的飲食習俗禮儀

寒食節(jié)風俗習慣禮儀常識

有關(guān)家鄉(xiāng)風俗的高中作文

家鄉(xiāng)風俗主題演講稿范文推薦4分鐘

31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