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5篇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qū)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一)
隨著夏季的到來,在不知不覺中,端午節(jié)的氣息漸漸的濃了。大街上、超市里,隨處可見精美的粽子,花樣甚多。有桶狀的竹桶粽子,還有三角式的三角粽子,還有制作好的粽糕和粽飯??傊粭l,就讓你垂涎三尺,百吃不厭。每年,我們總是吃奶奶爺爺包好的粽子,每次包粽子,他們都累得腰酸背痛。
本周,我們的家庭小課堂一致決定包粽子。
我就想,我一定要學(xué)會包粽子,好讓端午節(jié)的時候,爺爺奶奶休息一下,讓家人品嘗我自己做的粽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快樂。
周五下午放學(xué)后,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到了孔阿姨家。一進門就看見孔阿姨早就把材料準備好了。只見地板上有兩個盆,一個盆子里用水泡著糯米、大棗、花生……等等粽子餡兒,真是多種多樣;另一個盆子里裝著幾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和一大堆粽葉。那些粽葉和材料似乎正在向我們招手,我們迫不及待地放下書包,沖進洗手間洗完手,懷著期待的心情圍坐在盆子的周圍,聽孔阿姨講解,看孔阿姨包粽子。
只見孔阿姨左手拿起一片粽葉,用右手輕輕捏住粽葉尖,把粽葉卷成圓錐形,圓錐形的底部只留一點兒細縫為止,先放一些糯米墊底,然后放上幾顆花生米,和一瓣大棗,再鋪上一層糯米,最后用水在上面澆一澆,等水漏完了,就把上面剩余的粽葉蓋在糯米的上面,接著全部都纏繞著包在三角形的立體上,直到?jīng)]有縫隙為止,這樣,一個粽子的雛形就出來了。然后,再用棉線把粽子捆上,防止粽葉散開,里面的粽子餡兒漏出來。就這樣,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觀察的很仔細,覺得超級簡單,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于是我就搶先拿起一片粽葉,學(xué)著孔阿姨的樣子,開始包了起來。
我每次包粽子時,總是都快包好了,卻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一個大縫隙,餡兒全都從縫隙里逃走了。原來,包粽子并不是那么簡單呀!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眼高手低。我包了好久都沒有包成一個,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把粽葉一扔,坐在凳子上,呼哧呼哧直喘粗氣,干脆不包了。
孔阿姨看見了,語重心長地說:“別泄氣,我之前也不會,我今天研究了整整一個下午,才包好了那么幾個?!蔽乙宦?,連大人都費了這么長時間才學(xué)會,我這才剛開始,一定要努力加油,把粽子包得漂漂亮亮的!經(jīng)過我反復(fù)試驗,我終于知道了我的粽子為什么老是露餡了。原來,我每次包粽子,到快包好的時候,手就很酸了,總會不由自主的放松,粽子就會趁機張開大嘴,把肚子里的餡兒吐出來了。我知道了這個原因以后,在手酸的時候,忍住酸痛不松手,這樣我的粽子就不會再露餡了。哈哈!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我包粽子越來越快,我數(shù)了數(shù),我一共包成功了七個粽子呢!我觀察我的寶貝粽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用了兩片粽葉,有的用了一片粽葉,洋相百出,非常好笑。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竟然用了四片粽葉,里頭的餡兒不多,可是皮夠厚的,包得挺光溜,像一個大胖子。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直沖我的鼻孔,我貪婪地看著它們,真盼望著趕緊把這些粽子煮了,好讓我嘗到自己的成果。
本周的家庭小課堂非常成功。我們不僅體驗了包粽子的快樂,還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去親身體驗,才能知道它的辛苦,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努力,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二)
端午節(jié)來臨了,很多人家又忙著包粽子了。從居民區(qū)走過,一陣微風(fēng)拂過,粽葉的清香又飄出窗外,沁人心腑。不由得又夢回童年,吃粽子、系五彩絲線、踏青、采艾蒿……童年過端午的情景一幕幕又浮現(xiàn)在眼前。
這個代表中國古老傳統(tǒng)的習(xí)俗,隨著歲月的流逝,在當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也同樣演繹著精彩,那些節(jié)日習(xí)俗至今也總是讓人難以忘懷。不知不覺間,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時光。
在小孩子們的期盼中,端午節(jié)如約而至。離過節(jié)還有幾天呢,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把買來的粳米和粽子葉先泡上,再把買來的肉或者買來的大棗一并洗好了。把肉餡剁好,煨上口,然后把泡好的粽子葉包上粳米裹上大棗或者包上肉餡。這樣下鍋,一鍋粽子就出來了。那時母親包兩種口味,一種是大棗粽子,另一種是肉粽子。我們幾個小饞貓比較鐘情肉粽子,因為那個特殊年代,能吃上肉粽子,無疑是只有“過年”,才能享受到如此待遇。粽子還沒出鍋呢,粽葉的香味卻早已從鍋里溢了出來,滿屋子飄的都是粽子味,我們幾個早已侯在鍋臺周圍迫不及待的想吃了……
童年的端午節(jié),曾因惦記要去和小伙伴一起去踏青采艾蒿而興奮不已,又因可以在這個節(jié)日里能吃到一年都吃不到的粽子而欣喜。早上起來,一骨碌爬起來,就嚷嚷著讓媽媽快點給自己的脖子上、手腕、腳腕上都系上五彩線,然后兜里揣上上幾個粽子,約上小伙伴,三五成群,在有大人相伴的情況下一起上山采艾蒿了。
陽光灑在臉上,暖融融的,鳥兒在枝頭不停地跳躍著;一陣風(fēng)兒拂過,路邊不知名的小草和野花盡情的的吮吸著早晨甘甜的露珠;兩旁的大樹也在笑呵呵的看著我們。一路上,趁著空兒,幾口吃下兜里的粽子,然后快樂地跑著跳著歡唱著……
突然一群牛兒不緊不慢的從山坡上悠然而下,牛群的后面,一位老者牽著一條黑白相間的狗也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我們這群“小家雀”立刻安靜下來,隨后目送著著老人、牛群、和狗兒漸漸地消失在山邊的小路。
“快來采艾蒿呀,這里生長著許多艾蒿呢,一個小伙伴喊道”。大人用鐮刀把艾蒿割下來,我們每人手捧一大把艾蒿,樂呵呵地放在懷里,依然是跑著、跳著、歡唱著,回家了。
到家了,媽媽正等著我呢!她在艾蒿上拴上頭天晚上就已經(jīng)疊好的各種顏色的紙葫蘆,在找好間距后掛在自家門前的兩側(cè)和房檐下。風(fēng)兒吹過,那一排紙葫蘆一顫一顫的,好看極了。
說實在的,小時候真不知道那些習(xí)俗是怎么來的?端午節(jié)的早上熱熱鬧鬧的,家家吃粽子,房檐下都掛艾蒿和紙葫蘆……這一天大人們也是興奮著的,就是再忙也沖淡不了這種節(jié)日的快樂氣氛。大一些的時候,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問媽媽,媽媽告訴我:“每年的農(nóng)歷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北方人吃粽子掛艾蒿,南方人賽龍舟都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這才了解那段悠久歷史。要不只是感覺端午節(jié)僅僅就是吃粽子、吃煮雞蛋而已。而小孩子在那一天系上五彩線,那是寓意帶上五彩線可以保孩子安康,并能給小孩子一年帶來好運。
五彩斑斕的童年時光,猶如我親手折出的紙飛機,承載著兒時的歡笑與夢想飛向遠方。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我,還會在某一個香甜的夢境中重溫童年端午節(jié)采艾蒿時的精彩……
微風(fēng)飄過,粽葉正飄香。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 (三)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后一天,我和家里的大人們一起來到酒樓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xí)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著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酒樓、奶奶家包粽子。
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酒樓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里。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fā)出香味,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里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臺里,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jīng)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制成的小罐子里,大人們拿著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后,再放到鍋里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并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jié)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后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后,我們坐在沙發(fā)上,開始包粽子了。
姑丈、爺爺、爸爸、媽媽負責(zé)綁粽子,姑媽、奶奶、姨婆則負責(zé)包粽子。我呢,在旁邊觀察,幫幫忙什么的……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后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余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zé)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cè)面繞個小結(jié)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著重復(fù)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jīng)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shù)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么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嘞紅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jié)合作的結(jié)果!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 (四)
端午節(jié)包粽子的來歷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包粽子往江里扔的習(xí)俗,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哈哈!在這兒由我來告訴你吧!那就得從屈原說起了,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他是國王的一名大夫。屈原雖然忠實楚懷王,但卻受其他人的排擠。楚懷王逝世后又因傾囊王聽信讒言而將屈原流放到汨羅江邊。屈原苦苦想到,我反正也不能為國家和百姓造福,那我活著還有什么用呢?于是便投江自盡了,那天正是我國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百姓們聽說屈原跳江的消息后,十分痛苦。他們發(fā)動了很多人坐在船上在江邊打撈屈原,一連打撈了很多天,最終還是沒有打撈到屈原。所以百姓們?yōu)榱思o念對屈原的思念之情,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天,就要包粽子,將包好的粽子少吃一點,大部分都要扔到江里去,讓江里的魚蝦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包粽子,就成了一種傳統(tǒng)。
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 為什么吃粽子,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民間有吃粽子的習(xí)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xí)俗都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幾千年前,屈原投入汨羅江自殺,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吃屈原的尸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幾千年來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xí)俗。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而且粽子其實就是糯米為主的食物,糯米的吃法很多的,為什么要用葉子包起來呢?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有很多種傳說,下面小編帶您看一下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
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呢?民間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振R上劃船撈救,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xí)俗。
另一種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的說法是,公元前340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吃的葉子包的粽子,其實在以前是竹筒裝起來的。
為什么后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有記載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后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xùn)|西?!庇谑牵藗儽阋浴拜匀~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的端午節(jié)食品。
但是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為什么吃粽子的由來,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愿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jié)俗的"寒食節(jié)"(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fēng)俗。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五)
老人們說,端午節(jié)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qū)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jié)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jié)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jié)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jié)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yǎng)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jié)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fēng)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yīng)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這只手抓抓,一下子又那只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嘗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fā)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xí)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jié)粽子的作文10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