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五篇
端午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精選推薦的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
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篇一
離端午節(jié)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著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卷成漏斗型,再往里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后用粽葉包成三 角形,最后用線把它拴好??粗鴭寢尠兆樱也唤獾貑枊寢專骸岸宋绻?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 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 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歷5月5日這 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薄罢媸翘上Я?”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 息道。
媽媽繼續(xù)說道: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 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眿寢屚O率种械幕?,抬頭問我:“你看見過 賽龍舟吧?!薄拔覀?nèi)ツ暝谛陆蚩匆娺^啊”我不解地問?!捌鋵?,賽龍舟也與端午節(jié)有關(guān)。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 念愛國詩人屈原?!薄芭?,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jié)日還有這么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jīng)常過的節(jié)日,竟然有這么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fā)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篇二
端午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shù)搅硕宋绻?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么呢?
我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shù)氐睦习傩罩篮?,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nèi)拥聂兆?。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里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jié)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jié)呀!
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三
今天,媽媽告訴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假期了。我有些奇怪地問媽媽:“端午不就是吃粽子嗎?還要特地放一天假,就是為了讓大家好好地吃粽子?”媽媽說:“看來你對端午節(jié)還不大了解哦,上網(wǎng)查查資料吧,你就會知道,端午可不是簡單的粽子節(jié)呢。”
上了百度,在搜索欄里輸入“端午”——呀,真讓我大開眼界啊,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個結(jié)果,看來比最紅的小沈陽還熱門呢。
我打開幾個網(wǎng)頁看看,端午真是個很有意思的節(jié)日。端午也稱端五,“端”的意思相當于“初”,“端五”也就是“初五”;端五的“五”字與“午”相通,因為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等等。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也有好幾種說法,分別是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紀念革命女詩人秋瑾、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崇拜龍圖騰的部族——百越族的祭祖節(jié)。
而端午節(jié)的風俗,就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怎么樣,端午節(jié)只有吃粽子嗎?”見我看得那么專注,媽媽湊過來打趣我。
“真沒想到端午節(jié)這么有意思啊,”我忽然有了個想法,“我們現(xiàn)在這樣過端午節(jié),好像有些浪費哦。我要為端午節(jié)設計一個活動方案,讓同學們都能真正體會到端午的樂趣。”說干就干,我找來一張紙,刷刷刷,把我的“繽紛端午樂翻天”策劃案給寫了下來——
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 篇四
隨著端午節(jié)的漸漸臨近,商場、超市里已擺滿琳瑯滿目的各色粽子,預示著節(jié)日的臨近。大街小巷仿佛充滿了粽子的香味,空氣都帶著淡淡的粽香,忙的都有些遺忘了,又是端午了啊!
父親住院有半個月了,幾日來都是在忙忙碌碌中渡過的,送孩子、上醫(y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看到超市里的各色粽子,幾乎忘卻了端午節(jié)的來臨。
父親在家的時節(jié),此時家里早已是粽香滿屋,孩子們歡歌笑語的嬉鬧著,等待那美味的粽子在滾燙鍋里翻騰個夠了以后,拿到桌上的那一刻。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的扯下包裹在粽衣上的絲線,剝除掉美味最后的保護,沾上甜甜的白糖,小心翼翼的塞入嘴中,呼出一口熱騰騰的蒸汽,閉上眼睛,品味著那濃濃的粽香從嘴里一路向下,直到全身被粽香包裹,真是一個美呀!
父親一直說我手笨,怎么也學不會包粽子,試過許多次,一直不得要領(lǐng),如今,父親不在家中,只有靠母親一人了。抽時間回家了一趟,說是幫母親包粽子,其實,也就是打一個下手,自己實際也幫不了多少的忙。拿起放著的竹葉,看著母親熟練的擺動著,不一會,一個完美的粽子就成型了,可我擺弄了半天,不是包不緊,就是包不住,母親看不過去了,及時喝止了我,把我趕到了一邊,只好坐到一邊看著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發(fā)又增多了!這一陣由于父親生病,母親益發(fā)的操心,白發(fā)愈發(fā)多了起來!
如今我家端午節(jié)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xiāng)那樣了。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沒有回家鄉(xiāng)了! 看著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里,才匆匆而去。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里提著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走了,看著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fā)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無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
悠悠端午節(jié),濃濃粽香情!
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作文篇五
在我的童年的記憶里沒有“兒童節(jié)”的概念,但“端午節(jié)”是我兒時最難忘、最幸福的兒童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對我來說,是那么的充滿著期待。
在節(jié)日即將到來的前幾天里,大人們開始忙綠起來,泡雄黃酒,包粽子,煮茶雞蛋,縫香包,記憶最深的是看大人縫香包。
我們老家院子里有兩棵大棗樹,姥姥和鄰居的大媽,大姨們會不約而同端著裝滿不同顏色的花錢,花布的針線簸籮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拈七彩的花線,縫各式各樣的香包(老人叫香布袋),姥姥在村里是有名的巧手,小小的剪刀在他手里飛舞,一會就能剪出多種小動物的樣品,供大家縫制出活靈活現(xiàn)的香包,縫制動物香包的制作過程比較復雜,首先選出合適顏色的布料,上漿曬干后剪出圖案后制作,通常有小老虎,小貓,蝴蝶等圖案。 看大人縫制香包過程,是我童年最美好最難忘的記憶,一個個洋溢香氣的香包給我以享受美好生命的憧憬。
端午節(jié)的早晨,姥姥會很早起來,到地里割艾葉,掛在大門兩旁,說是驅(qū)除邪氣和蚊蠅。我們還沒起床,姥姥就會給我們鼻孔,耳朵抹上提前泡好的雄黃酒,說是預防蟲子進去,最豐盛的早餐莫過于端午節(jié)的早餐,姥姥自己炸的香噴噴的油條,菜角,滿滿一盆茶雞蛋,還有煮的大蒜,這天吃大蒜一年的毒氣會驅(qū)散,這一天的雞蛋是可以隨便吃的,(這都是自己的雞下的蛋積攢下的平時只有生病才能吃上一個雞蛋的面條)。我記憶中我和舅舅,小姨每個人至少吃五
個雞蛋,姥姥,姥爺會笑著說慢慢吃別噎著,多著呢。 吃完飯,打著飽嗝在棗樹下玩耍,小伙伴都聚集在我們家院子里互相比著手腕上的七彩線,互相聞著掛在腰間的香包,女孩帶的紅紅的小辣椒,綠綠的小黃瓜,更風趣有意思的男孩帶的畫上鼻子眼睛光頭搬腳娃娃,娃娃一只腿搬起來,腿的下面還用蒜桿節(jié)做得晃動的墜子,活靈活想,很動感的又淘氣小男孩形象。我們帶著一身的香氣互相嬉鬧著,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感覺生活真的很美好 。
無數(shù)個端午節(jié)伴著我長大,漂亮的小辮已經(jīng)變成灰白的頭發(fā),歲月的滄桑寫在我的臉上,我也到了姥姥給我縫香包的年齡,身在大都市的我和我的小姨常常懷念兒時的端午節(jié),懷念姥姥,姥爺,懷念我們老家那兩顆給我們許多歡樂,結(jié)滿果實的大棗樹。
剛過完“六一”,再有幾天就是端午節(jié),晚上,走在大都市的街上,抬眼望去燈火通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走進超市看到擺滿各種粽子,我沒有購買的欲望,站在琳瑯滿目的粽子前,童年的畫面在我腦海里出現(xiàn)……
沒有了姥姥,姥爺,沒有了舅舅,沒有了童年的伙伴,沒有了那兩顆大棗樹,沒有了七彩絲線,沒有了小辣椒,小黃瓜,搬腳娃娃香包,聽不到“包香,包雄黃”的叫賣聲,曾經(jīng)的無邪、童真、童趣,樸實,端午的香氣都淹沒在都市的喧鬧里,眼淚不自覺的灑落在臉頰。
永遠懷念我心中的端午節(jié),是在有姥爺,和姥姥的日子里…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