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shù)氐娜藗?。你的家鄉(xiāng)風俗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甭N首以盼的春節(jié)終于又來了!跟著我一起來尋尋年味兒吧!
每年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jié),它好像春節(jié)的前奏,淡淡飄出了絲絲“年味”。這一天,我家就熬臘八粥。只見媽媽拿了一把鍋鏟在鍋中翻來翻去,一定又是在熬粥了。我一聞香味,立即兩眼放光,不停地催促媽媽好了沒有,好了沒有……“終于好了啊!”我端著一碗臘八粥,好像端著金銀珠寶似的,又等不及粥涼了就開始狼吞虎咽。整個家中都散發(fā)著一股濃濃的`“粽子”味兒。
臘八再往后幾天,便是萬眾矚目的日子——除夕了。這不,我和媽媽正在桌子上包餃子。餃子諧音“交子”,寓意著更歲交子。只見媽媽拿面粉和水混合后,不停地揉啊揉,竟出現(xiàn)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胖墩”。接著,我來幫忙用搟面杖把“小胖墩”壓成長條,小胖子頓時成了一條小蛇。然后,用菜刀把這一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劑子,剛才的小蛇瞬間成了一個個“小圓球”。媽媽又用搟面杖把面團搟平實,用筷子麻利地夾起一塊油亮的肉餡,剛才的“小肉球”又變身成了一個新衣裳,嚴嚴實實地包住了肉餡。最后我負責把邊緣摸了點水,把兩邊粘在一起?!靶【`”就這樣做好了。要不是參與了整個過程,我怎么也不相信它是那“小胖墩”變的。水開了,媽媽把它們?nèi)珌G進鍋里,“小精靈”們個個像是跳水運動員,姿勢各樣地沖進了鍋子里。它們還是舞蹈家呢!看著它們的舞姿,聽著“咕嘟咕嘟”的歌聲,我早已垂涎三尺了。我簡直是趴在鍋邊的八兒!
媽媽關了火,“小精靈”們可安分了!也不,它們還冒氣兒呢!我顧不得燙,夾起一只餃子就往嘴里塞。哇塞!餃子皮的順滑配上肉餡的鮮美,可真是色味又美,唇齒留香!我們?nèi)叶汲燥溩?,這時家里飄著的又是另一種味道,又是同一種味道。
往后幾天,直到春節(jié)老虎似的跑走了,我依然能嗅到藏在空氣里的年味兒……原來春節(jié)藏在空氣里,也藏在人們心里。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2
二十四節(jié)氣中,一些特別重要的節(jié)氣,總是有勞動人民的民俗過法,而且在我們遼闊的華夏大地上,每個地方的方式方法還不一樣呢。比如冬至,北人方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在我們江南地區(qū)則又是吃餛飩,而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們溧陽這一帶立夏時節(jié)要吃的美食——烏米飯。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杜甫在《贈李白》一詩中這樣寫道。青精飯就是我們溧陽這一帶,在立夏時節(jié)要吃的烏米飯。每年這個時候,烏飯葉就已經(jīng)開始慢慢上市了,這個時候可是新鮮的時令貨哦。像我這樣的吃貨,總是會走在小區(qū)路上,突然聞到某家人家廚房間飄來的香氣中一眼就認出它?!鞍⑵虐⑵?,有烏飯賣咯?!蔽绎w跑著回家,告訴了外婆,外婆一臉驚奇地問:“你怎么知道的?”我說:“我在路上就聞到人家家里飄出來的香味嘍?!蓖馄蓬D時哈哈大笑的說:“你真是個小吃貨?!?/p>
第二天外婆起早趕到菜場買來了新鮮碧綠的烏飯葉,我和媽媽先把樹葉洗干凈,一邊洗一邊有一陣陣清香撲進鼻子,是一種大自然的清香,聞了神清氣爽,耳聰目明,就打通任督二脈。然后外婆把洗凈的葉兒放入裝滿熱水的盆子里,用手反復按壓葉兒,時不時拿起些許放到手掌心搓一搓,終于將近半個小時的.揉壓,烏飯樹葉的大部分汁水都被擠了出來,咋一看不就是我寫毛筆字的墨汁嘛,再把樹葉過濾出來,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壓,最終擠出了大半臉盆“墨汁”。等“墨汁”水稍微放涼些,再把洗凈涼干的糯米倒入“墨汁”浸泡三個小時以上,再去看時,糯米已經(jīng)變成“黑米”了。最后把“黑米”放入蒸鍋蒸熟,就是香飄萬家的烏飯嘍,我迫不及待地盛上一碗,一顆顆米粒黑油油,亮閃閃,香噴噴,如果不是散發(fā)的香氣和熱氣,還以為盛了一碗黑寶石呢。再撒上一層白糖,一口下去,忍不住閉上眼睛大贊人間美味。
吃完烏飯外婆告訴我,立夏時節(jié)吃烏米飯是我們這里代代相傳的民俗傳統(tǒng)。吃烏飯可以祛風解毒,防蚊叮蟲咬,讓我們在接下來的炎炎夏日安然度過。我不禁感嘆:原來烏米飯不僅僅好吃,到如今還承載了我們一方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風俗,每個民族的各種節(jié)日也都頗有趣味。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一起領略一下我的家鄉(xiāng)——云南,傣族的潑水節(jié)吧!
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為了紀念傣歷的新年。它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后舉辦,通常持續(xù)三到七天,其間會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
潑水節(jié),顧名思義,潑水,自然是這一節(jié)日眾多活動中最隆重的一環(huán)。清晨,廣場上,人們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各自拿著采集的鮮花和樹葉,沾了些水,就開始互潑。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晶瑩的水花在空中綻開,這朵朵水花,象征著吉祥、幸福與健康,“水花放,傣家旺。
潑濕一身,幸福終生”,一群群男女青年,用銅缽盛著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當?shù)厝?,抑或游客,逢人便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人們非但不生氣,反而樂呵呵的,欣然接受彼此的祝福。大家翩翩起舞,一邊唱歌一邊互相潑水,到處都是水的洗禮,到處都是水的祝福,到處都是水的歡歌!鑼鼓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聲,潑水節(jié),成了歡樂的海洋!走在被幸福之水蕩滌過的大街上,讓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到了晚上,人們把一盞盞自制的.孔明燈放飛上天。只見天幕上群星閃耀,光彩奪目,孔明燈一閃一閃地飛向遠方,把漆黑的夜空點綴得特別美麗。在皎潔的月光下,孔明燈帶著家鄉(xiāng)人民的美好祝愿,和那一顆顆善良樸實的心,漸漸地飄向遠方,而人們卻久久不肯離去……
整個潑水節(jié)期間,除了潑水和放飛孔明燈這兩大活動之外,還有賽龍舟、浴佛、孔雀舞等許多頗具特色的民族節(jié)目,舉族上下一片歡騰!
泱泱中華,孕育了云南傣族,更是孕育了家鄉(xiāng)人民那純潔樸實的心。潑水節(jié),就是傣族人民感恩天地潤澤,勤勞換來幸福的象征??!我喜愛我的家鄉(xiāng),喜愛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更愛家鄉(xiāng)人民善良而樸實的心!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4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有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
春節(jié)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jié)里,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jié)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huán)節(jié)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你們的家鄉(xiāng)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呢?
接著就要將家里的被褥床單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凈,將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幾凈,干干凈凈迎接新年。二十五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fā)酵,發(fā)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xiàn)在想來家里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lián)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著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著帖,就是福到了?,F(xiàn)在的對聯(lián)一般是買現(xiàn)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lián)都是自己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lián),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時候是特盼著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著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著放煙花,點著了放孩子手里,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后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里給長輩拜年。
從初二開始拎著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jié)才能算結束。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5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按家鄉(xiāng)的風俗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從農(nóng)歷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著過春節(jié)。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著嚴寒忙著打掃衛(wèi)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xù)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jié)。
農(nóng)歷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xiāng)稱為過大年,家家戶戶貼對聯(lián),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著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征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初一,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里的長輩拜年“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說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游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元宵節(jié)。也是把過年剩余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征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6
每逢端陽,家鄉(xiāng)那條裕溪河總是會和往常不一樣,五顏六色的龍舟在各自著裝統(tǒng)一的劃手們的驅動下,在河面上風馳電掣般地游著,紅的、白的、藍的……猶如一條條彩龍,很好看。平時冷冷清清的.河堤上變得人山人海,那是鄉(xiāng)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自己村的龍舟隊加油喝彩。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蕪湖市二壩鎮(zhèn)的端午習俗——裕溪河賽龍舟的情形。
小時候,我就聽村里的老大爺們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后,許多人劃船打撈他,為防止魚兒啃食,投下粽子喂魚。后來,端午節(jié)劃龍舟就成了一項習俗,流傳了下來。
別看龍舟普通,可制作起來卻很講究。首先要制作下龍(底梁),要用直徑約40厘米的老杉木加工而成的條木,用巨大榫頭嚴密拼合而成。杉木一定要干燥,以防船身變形。然后將做好的下龍木料放到大凳上,在木料的兩頭各掛五六百斤的石頭,并在靠兩頭的位置用大而硬的木板向上頂,使船頭和船尾形成翹狀。再在龍身兩邊釘上三四厘米厚的光滑的木板,每隔15厘米左右就要打個三角形小孔,在木板下方用十幾厘米長的“草釘”固定木板。做完下龍外框架,就要接著做龍舟的座位、船槳、龍舟架、鼓架、鑼架和龍舟舵。最后,由油漆工拋光,上桐油,打蠟,使龍舟表面更加光滑,行駛起來速度更快。
我們家鄉(xiāng)流傳著一句俗語,“一舵,二鼓,三頭槳”。大家都知道,龍舟的舵手可不是誰都能當?shù)?,這可是一門技術活,他控制著整條龍舟的方向;鼓是龍舟的靈魂,鼓手打得越激烈,劃手們劃得頻率就越快,力度就越大;劃頭槳的人就好比羊群中的領頭羊,經(jīng)驗最豐富。不過,就算“領頭羊”再厲害,如果沒有后面劃手幫持,龍舟也不會有多快的。所以,劃龍舟講究的是齊心協(xié)力,勁往一處使。
賽龍舟承載的是炎黃子孫的美好品德。我相信,家鄉(xiāng)的賽龍舟精神一定會流傳下去!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家鄉(xiāng)的風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家鄉(xiāng)的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買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著要包粽子。媽媽見我這架勢,忍不住樂了,連忙準備好材料一邊示范,一邊跟我講解要領。
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卷成一個錐形,抓一兩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按壓結實,然后用剩下的粽葉封住錐形口,最后用繩把粽子捆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見媽媽包粽子這么容易,我更加手癢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葉,把它卷成一個錐形,然后把糯米放進去。哎呦!由于我技術不過關,糯米全都“逃亡”了,媽媽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繼續(xù)努力的跟媽媽學習才行。這一次,我細心的讓錐尖嚴絲合縫。雖然我的速度比媽媽慢了許多但總算“不露餡”。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我又遇到了難題,媽媽教我好幾次,才勉強完工。
一個成功了,接著兩個、三個……我包得越來越快,也包得越來越好??粗约喊腵粽子,心里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樣甜,恨不得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這個端午節(jié)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痹诓煌牡胤?,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在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中秋節(jié)、春節(jié)和重陽節(jié)等等,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節(jié)日記錄著中國的.歷史,每一個節(jié)日也記載著名人的豐功偉績。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節(jié)日叫做——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最初是以賽龍舟的方式祭祀龍祖的節(jié)日,但是因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抱石從汨羅河跳下去自盡了,所以人們?yōu)榱思o念愛國詩人屈原,就把這一天叫做端午節(jié)。人們?yōu)榱瞬蛔屖骨氖w,被河里的魚蝦吃掉。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就會包粽子,扔到汨羅河里面。
在端午節(jié)的這一天,還有一個風俗,它就是賽龍舟。賽龍舟原本是要打撈屈原的軀體、但這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民俗。賽龍舟共有三個隊,每一個隊的龍舟顏色都不一樣,比如:紅色、黃色、藍色。這些顏色是三個隊龍舟的主要顏色,龍舟的頭和尾各放有一個擊鼓,當敲響這兩個鼓時,隊員們就會齊心協(xié)力地劃船,還可以給隊員們振作士氣,勇往直前。
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9
餃子,為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美食。關于它,你又了解多少呢?過年包餃子的習俗你知道嗎?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張仲景首先發(fā)明作為藥物。它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嬌耳”“粉交”之稱。東漢時期的餃子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驅寒的藥材(羊肉胡椒),避開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其寓意為更歲餃子,團圓福祿。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jīng)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有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qū)的人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
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
假如說皮餡決定味道,那么特殊的包法會畫龍點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面皮,在手掌中顯得小巧玲瓏,插起肉餡包在中央,將倆邊合二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只餃子便由此產(chǎn)生。國人常將硬幣賽進餃子,誰吃出更有好用。
中國人善做善吃,過年吃餃子就是我們偉大的杰作。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0
春節(jié)悄悄地跟著冬天的腳步,歡天喜地來和我們歡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店鋪也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整個世界都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春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jié)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腌咸魚,曬臘腸,炸丸子,做藕夾還要為孩子們準備新衣服,壓歲錢,希望他們來年學習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著,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歡迎的顏色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lián),紅紅的紅包紅色,在中國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著團圓飯,小孩兒呢?則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帶著,去放炮竹煙花,一聲聲煙花劃過天空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寂靜,無數(shù)煙花綻放空中,描繪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煙花閃爍,鞭炮引吭,過年的氣味仍彌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1
我們平時在家過的風俗大多是包餃子、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lián)兒、走親訪友,今天我不是介紹往常的風俗,而是幾句家鄉(xiāng)的風俗。
我媽的家鄉(xiāng)我的'老家,江蘇一個城市—海安。每到該賀喜的日子都會請一支舞隊來跳這種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傳,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間?!睹鼾S真識·廣陵韻事》有“花鼓傳來三十年,而變者屢矣,始以男、繼以女,始以日、繼以夜,始以鄉(xiāng)野、繼以鎮(zhèn)市,始以村俗民氓、繼以紈褲子弟”的記載。在我小時候一有表演,媽媽就會提起這句話,使它印在我的腦子里。
海安花鼓”和蘇北地區(qū)的“牽驢花鼓”、蘇南地區(qū)的“漁籃花鼓”、“洛子花鼓”一樣,在明代以前,都屬于歌舞戲曲表演。
一次親戚60歲的宴席上請來一只舞隊,正跳著火熱時,大嗓門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學舞蹈嗎,來一段?!甭曇粞杆俚貍鞯搅擞H戚們的耳朵中。各個兒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無奈上了臺。左手拿著鼓,我右手拿著鼓槌,跟著音樂的旋律舞動著。
我家鄉(xiāng)的風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2
我的家鄉(xiāng)在常德,那是個美麗的地方。風兒一吹過,花兒便綻開了笑容。鳥兒在枝頭一唱,萬物復蘇了。今天我就來說一說我們常德的春節(jié)風俗吧。
我最盼望的節(jié)日便是春節(jié),在春節(jié)里,要裝上燈籠,貼上對聯(lián)。那一個個的大燈籠,仿佛在為新年的到來歡迎,還有那對紅紅的對聯(lián),還有貼上倒過來的“?!薄H叶际窍矚庋笱?,紅紅火火。當然,過年哪少的了壓歲錢,對著長輩們大聲說祝福:“新年快樂!”你便會得到許多紅包。孩子們也會在外面玩得快樂,穿上過年的.新衣,舉著燈籠。不過,小孩們也會玩各種各樣的鞭炮。
我們常德有在臘月除塵之俗,一旦是臘月初八,十八,二八,家家戶戶可要忙著打掃衛(wèi)生。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以舊換新。這可是傳統(tǒng)的衛(wèi)生節(jié)。
除夕時,家家都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當然,我會買一些小小的鞭炮來放。在十二點的時候,煙花響了起來,我們站在那里觀看著,美麗極了。嗨喲啊等著財神爺?shù)牡絹恚降诙煸缟喜拍馨验T打開。對于我來說,除夕最熱鬧。
后面的幾天,小孩都要去買小鞭炮和零食,以免過年餓肚子。
大年三十,是吃團圓飯,全家圍在一起,便有了年的味道,菜也是豐富多彩,大魚大肉,有雞、鴨、魚、青菜、海帶、肉丸、香腸等。味道好極了,特別是在喝上一杯葡萄酒,那就更美味了。全家其樂融融。
這就是常德春節(jié)的風俗!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3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jié)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范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fā),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jié)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咸粽內(nèi)餡有咸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并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4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鄉(xiāng)那真可以說是家家都知道。家鄉(xiāng)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扭上一段!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家鄉(xiāng)的大大小小的廣場上響起了咚咚的鑼鼓聲和優(yōu)美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不一會兒人們便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了廣場上。他們有的手中拿著扇子和手絹,有的攜著妻子和兒女。小小商販們干脆在周邊擺起了攤兒。一時間,廣場上變得熱鬧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來了,雖然隊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tài)優(yōu)美,動作極為協(xié)調,尤其是手中拿著扇子和手絹,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別樣的風采,盡情得揮舞著揮灑著他們的內(nèi)心的喜悅和歡喜,這樣也引逗著孩子的歡心和心里發(fā)癢;也想扭一段也爭著加入秧歌隊伍當中,那一條條彩色的“長龍”越來越長了。
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著家常之類的,自在悠閑。嗩吶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著變化,讓人久看不厭。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不僅是人們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節(jié)日,秧歌手們便身穿彩裝,那些小孩們像風一樣跑到了臺下,是因為孩子們喜歡”大頭娃娃”“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家鄉(xiāng)的大秧歌,你已經(jīng)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沉醉著家鄉(xiāng)的人們。
《家鄉(xiāng)的風俗》滿分作文篇15
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村莊里。那里雖然沒有都市的喧囂,但家鄉(xiāng)的風俗活動的熱鬧氣息足以傳遍方圓百里。
正月初十的早晨,公雞洪亮的打鳴聲傳遍了全村,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忙起活來了。村里的老人說,正月初十拜菩薩,要準備雞、酒、茶獻給菩薩,才能求得未來一年的風調雨順。很快,家家都把拜菩薩的“標配”食物做好了,大家陸續(xù)把食物、桌子等搬到了運動場上。不過一會兒,運動場已是人山人海了。
接下來還有擺菜、說吉祥話、旁人獻茶等。但最讓人喜聞樂見的是舞龍了。舞龍的隊伍從入口沖了進來,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形,舉著頭頂上的龍左搖右擺地舞著,動作極為協(xié)調。他們舞動著的不僅是頭頂上的龍,還舞動著他們的青春,舞動著他們的熱血,更舞動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舞龍的表演者舞得那么精彩,也讓人們躍躍欲試,想大展身手一番。
“龍”走了,“菩薩”來了。那“菩薩”是由一群中年男子抬著的。他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飛,一點兒也看不出歲月的痕跡?;顒釉谌藗儫?、拜菩薩中落幕了。
家鄉(xiāng)的風俗,以獨特的文化被世人傳承,像一壇陳年美酒沁入人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