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今天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一下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1
今天是端午節(jié),聽爸爸說端午節(jié)是我國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又叫艾節(jié)、夏節(jié)和送時節(jié),而且關于端午節(jié)的來歷,歷代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遭饞不用,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有的人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有的人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號哭,因為后在端午節(jié)投江,五日后報出父尸?!?/p>
除了各種傳說,各地的端午節(jié)的節(jié)俗很多,吃粽子就是端午節(jié)的飲食習俗,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投江后,老百姓怕魚類吃屈原的遺體,便投米團、筒粽和雞蛋喂魚,后來漸漸變成了吃粽子。端午節(jié)人們還要把屋子打掃干凈,還要在廚房里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青蟲或防止毒蟲孽生,并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上:“王”字,在耳,鼻上涂抹。賽龍舟也是一個傳統(tǒng)習俗,也是跟屈原有關,他在端午節(jié)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船撈求,后變成了賽龍舟。
我還知道別的地方端午節(jié)的習俗,在山東省臨青縣兒童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在鞋面上畫上“五青”。意思是借屈原的墨跡來殺死它們。南京過端午節(jié),各家要準備一盆清水,加入少許的雄黃水、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睛,稱為“破紅眼”,據說可以包一年沒有眼病。高郵端午節(jié)比較特殊,有系“長命縷”、“貼五毒”、“貼靈符”、“貼黃煙子”吃“12紅”等習俗,孩子們身上要掛“鴨蛋絡子”?!?/p>
現(xiàn)在的端午節(jié),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會友的日子了。無論怎樣的節(jié)俗,帶給大家的,都是一份歡樂的甜美?!?/p>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2
端午節(jié)的風俗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jié)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于端午節(jié)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xiāng);在農歷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p>
端午節(jié)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后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zhí)柭冻霭雮€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xiāng)的人都很相信。
母親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非常隆重。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的午時是陽辰,所以端午節(jié)也叫“端陽”?!?/p>
端午節(jié)有許多傳統(tǒng)習俗,如賽龍舟、喝雄黃酒、吃粽子 先說賽龍舟。一條條長得首尾不相望的五顏六色的船只在河上蓄勢待發(fā)。龍舟上的職位分為鼓手和漿手,鼓手打鼓,打出氣勢的同時指揮漿手劃船;漿手根據鼓手打鼓的節(jié)奏整齊地劃船。在龍舟比賽上,一條條龍舟爭相向前激進,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不爭第一死不休?!?/p>
五月五日,還被古人稱為惡月惡日。陽氣旺盛,易使五毒出現(xiàn)。五毒就是蛇、蜘蛛、蜈蚣、蛤蟆、壁虎。為了防止毒物進入家里,人們要把一種刺激性強的物質雄黃,撒在家中的各個角落。同時,喝一點(僅僅一點,喝多了就“沒”了哈。)下肚。還要制作一些艾草包,可驅蚊蟲?!?/p>
要說人們最愛吃的食物,那必定是粽子了。一個小粽子,可藏著大學問。浙江嘉興就是因為粽子而出名的,它出產肉粽、糖粽、蜜棗粽、咸蛋黃粽、黑米粽、白米粽嘿嘿!怕了吧!別急,還有它的包裝也各式各樣,如正三角形、尖三角形、四方形、圓柱形,甚至你還可以往竹簡里裝粽子??傊?,萬物皆可“粽”。一個粽子,先裝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鋪上糯米,然后放肉、咸蛋黃等,接著用糯米封頂,最后用另外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封頂,并五花大綁。吃的時候,糯米的甜香、肉的肥美、咸蛋黃的咸中帶甜,甜中帶香,無不刺激你的味蕾!這小小的粽葉,還包著愛國情懷,還包著對投江自盡的屈原的哀念。屈原是一位楚國人,他對自己的國家十分忠誠。他主張力抗外敵,卻被貴族所害,被流放。最終跳江自盡,當地老百姓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飽后不去吃屈原的身體;大夫則往江里倒雄黃,藥暈魚蝦。
端午節(jié)不僅是傳統(tǒng)節(jié)日,還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傳統(tǒng)、過去的節(jié)日,更是面向未來的節(jié)日。讓我們隨著端午節(jié),重溫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感受偉大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意識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4
過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再重慶包粽子,要準備棕葉,糯米,綠豆,蜜棗,排骨,花生米……左手托著棕葉,右手輕輕勺起糯米,然后放入各種食品,再把棕葉包成三角形,最后拿繩子捆緊,這還沒結束,還要把棕葉放進熱水沸騰的鍋里,煮上幾小時。掀開鍋蓋時,那香味估計整條大街都聞到了。一剝開,白白的粽上鑲著兩顆蜜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吃完粽子,大家都來到河堤上看龍舟賽。只見碧波蕩漾的河面上龍舟整裝待發(fā),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仿佛勝券在握,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飛一般的向前沖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加油,加油……”在人們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鼓啰,龍舟選手們斗志高昂沖向終點。好一幅龍舟競渡,百船爭流的景象。
除此以外,重慶過端午時,家家戶戶的小孩都會陪伴香囊,據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及絲布,在以五色絲線成索。做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p>
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呀,你給了我多少歡樂與笑聲?端午粽飄香,龍舟響當當,香囊香又香,可惜我已經好久沒回家過端午了,不知道這風俗還依舊嗎?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5
端午節(jié)快到了,說起端午節(jié)的習俗各地都不一樣,但總的想法都是一樣的。在我們家鄉(xiāng)每到此時就會有很多習俗,比如門口插艾、吃煮雞蛋煮大蒜,講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餃、然后就是在手腕腳腕上系五彩繩,脖子上掛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臍抹雄黃酒。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大人們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門上,聽老年人說,端午節(jié)拔回的艾殺菌驅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門口上,既起到殺菌作用,又能避邪驅鬼魅?,F(xiàn)在在城里,一到這個時候一些山區(qū)的農民就會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賣給城里人賺錢,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鄉(xiāng)的坡坡嶺嶺上到處長的都有,到了端午節(jié)你在地里檢一些長的又粗又壯的艾拔下來,拿回家插在門上就行了。
關于吃粽子、雞蛋、大蒜,小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來我才明白主要是紀念屈原。據《讀齊諧記》載,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羅江,人們聽說后競相劃船來救他,但為時已晚,人們?yōu)榱司拺阉?,每到這一天,就會向江里投煮熟的雞蛋、大蒜和用竹筒裝著的江米,讓屈原的在天之靈享用,以寄托人們對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進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龍偷吃,有一個聰明人就把江米包進棕葉里,再用五彩線捆上,蛟龍害怕這種東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來人們?yōu)榱饲蟾黄硐?,就用竹葉或者葦葉包成各種各樣的粽子,從而演變成了一種求富祈祥的風俗?! ?/p>
關于佩戴香包、抹雄黃酒習俗。小時候聽老年人說是為了避邪,其實不然,據《帝京歲時記勝》記載:五月初,女人們剪“彩”疊“?!保密洸疾弥瞥伞袄蠅坌恰?、老虎、蒜頭等小包包,包里裝上香草、薄荷、楊杞枝、艾草等中草藥,給小孩帶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藥制成雄黃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臍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蟲的侵襲。端午節(jié)佩戴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就佩戴芳香藥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濁氣味的侵襲,《楚辭.離騷》:“扈江離御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另據書載,漢代疫癘流行,“溫氣毒癘,千戶滅門”,人們用薰草等7種藥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癘”,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們佩戴芳香藥物香囊,與當時防癘流行有一定的關系?!?/p>
另據現(xiàn)代有些專家研究稱,佩戴藥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狀態(tài),能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間習俗都有一定的出處,它是勞動人民智慧和實踐的結晶,也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也為中華民族的文明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p>
關于端午節(jié)習俗的作文篇6
“隔牖望蒿艾,瞬息又端陽”。眨眼睛間,端午踏著歡快的步伐,隨著著艾葉草的芳香,板栗的淡甜,如期而至?!?/p>
童年的端午,經常彌漫著粽子的香氣。一到端午節(jié)那日,奶奶便會包粽子,我便遷來一張小凳子,挨在奶奶身邊。包粽子的葦葉是以家鄉(xiāng)采來的,泡了一夜的水,竟也有一股淺淺的萋萋味兒。剛出水出水的檽米像極了一顆顆天然珍珠,在其中還混雜著一些綠豆紅豆。奶奶用來一張竹席往地面上一鋪,原材料往上一擺,就地坐下,便逐漸包粽子。包粽子可謂是奶奶的特長。但見她拿出三片葦葉,平面圖朝上,豎著疊起來,用手托著。然后勺一匙子檽米,薄薄地鋪在葦葉正中間,然后擺上三朵烏亮發(fā)光的平菇,一片胖瘦兩色的五花肉,四顆黃橙橙的板栗,隨后再鋪平一層很厚的檽米到頂。隨后,奶奶快速用左手的無名指把葦葉的兩側往正中間折,產生一個無底圓柱體,隨后把它放進腿上,用兩手把葦葉的兩邊往正中間折,最終用細竹竿往粽子上繞八、九圈,隨后把首領往圈中一塞,另一個手接到去一拉,就把粽子扎牢了。過不上一會兒,竹席上就占滿了粽子,像一個個昂頭挺胸的小戰(zhàn)士。奶奶把他們抱到灶房,擺進炒鍋里蒸上二三十分鐘,熱騰騰的粽子就公布了?!?/p>
“端尖尖蘆粽溢芳香,隨處龍船競漿”。龍舟比賽,于童年的我而言也是一重中之重。你是否還記得鐘頭,聽聞住宅小區(qū)外的小溪里有龍舟賽,奶奶馬上背著我,飛奔到門口凝望。不愿河邊已經是人潮人海,擠得密不透風,大家千辛萬苦總算擠到前面。但見江下排著五艘龍船。船首木船高高的高翹起來,是橙黃色的。船殼是艷麗的鮮紅色。每條船里,衣著橘紅色救生設備服的隊友們雄糾糾氣昂昂地坐下來,攥著船漿,乘勢而上。“嗶!”伴隨著一陣清澈的哨聲響起,龍舟賽拉開帷幕。水面猛然熱熱鬧鬧,隊友們迅速而齊整地劃著船漿,濺起一朵朵嫩白的海浪。岸邊的大家大聲地呼喊,為適用的艦隊加油鼓勵……“加油!”、“快沖!快撞線!”加油聲此起彼落?!皼_!沖!沖!”年幼的因為我傻傻的地跟隨喊了起來,邊喊還邊揮動著小拳頭,惹得奶奶開懷大笑。
伴隨著傍晚的來臨,龍舟比賽告一段落。大家都喜氣洋洋地一散而去。但粽子的香飄,龍舟賽時的歡呼聲,仍時刻在我的心里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