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有哪些?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1)
我的家鄉(xiāng)在美麗的江南,那里山青水秀,民風純樸,有很多有趣的風俗習慣,特別是過年的風俗歷史悠久,讓我既興奮又熱愛,既盼望又懷念,從不厭倦,從不遺忘。
我聽大人們常說,在家鄉(xiāng),完整的過年是從臘月小年開始,到正月元宵為止的。每年過了小年,人們就開始緊張忙碌起來:打掃衛(wèi)生、采購年貨、裝飾屋子、訂新衣裳等等,直到大年三十,勞累了一年的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里團圓。據(jù)說,過年最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農(nóng)歷臘月三十,它可是新舊交替、辭舊迎新的關鍵呢。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家全體出動,一大清早就出門買買買。女人們都得下廚,準備年飯,準備美味佳肴;男人們則在大門口“應戰(zhàn)”寫春聯(lián)。因為我外公是個“老秀才”,德高望重,毛筆字寫得倍兒棒,所以每年都有很多鄰里鄉(xiāng)親排長龍請他寫春聯(lián),以求來年大吉大利,子孫金榜題名。大人小孩爭先恐后,空氣里飄散著一股濃稠的墨汁和紅紙的香味,家鄉(xiāng)的年味多么激動人心啊!
中午時分,豐盛的飯菜就準備齊了,全家?guī)资谌藝谔卮蟮膱A桌旁,外公在大門口放了一大卷鞭炮,“轟轟隆隆……”驚天動地,趁著硝煙彌漫,外婆端著飯菜供奉天地,然后團圓飯就在喜氣洋洋中拉開了序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吃香喝辣,互相敬酒干杯,互相祝福勉勵,喜笑顏開,氣氛熱烈,多么快樂而美好的時光啊!
這頓飯是一年來吃得最久的,要吃幾個小時。吃完年飯,各家各戶就開始貼春聯(lián),掛燈籠,紅紅火火的,在大門上還要綁上大蒜(大船)和大菜(大財),喻意“大船裝大財”,新年發(fā)財多多,幸福安康。干完活后,大家就去洗澡,洗去一年的塵勞,穿上新衣裳,展望新年。小輩們滿心歡喜,走街穿巷,去給親戚長輩們磕頭拜年,拿紅包,拿壓歲錢。天黑了就回家,一家人圍火爐,吃夜宵,吃零食,看“春晚”,一直熱鬧到午夜,婦女兒童們才去“享?!?睡覺),男人們則留在廳里“守歲”(守夜),一直到天亮。
古老不變的過年風俗,表現(xiàn)了多么甜蜜的親情和力量啊!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人們能夠戰(zhàn)勝困難?為什么人類能夠生生不息?這就是答案!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2)
我的家鄉(xiāng)蓬萊位于膠東半島,黃海和渤海交界處。這里瀕臨大海,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有著八仙過海的傳說,還有各種有趣的民俗。
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大家就開始為新年做準備了。過小年又叫“辭灶”要祭灶神。這天開始,年味就越來越濃了,過后就開始除塵,蒸餑餑、做年糕、炸丸子、做“團圓餅”和“圣蟲”等面食。據(jù)說小年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餑餑味道很特別,最香最好吃。
自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面魚、壽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許多特大號的“大餑餑”,大的有兩三斤重,用紅色的顏料來裝飾,正月里作為主食招待客人。蒸饅頭時,開口的饅頭,要說饅頭笑了。還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團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豬等各種形狀,蒸出來之后,用顏料畫好,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饅頭之外,面魚和“圣蟲”做的最多,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用來裝飾呢。
“圣蟲”諧音“剩蟲”,又被叫做“神蟲”。“圣蟲”的前身被認為是龍,用面團來做“圣蟲”祈求每年都能夠風調(diào)雨順,希望家中能夠糧食滿倉。先將面團搓成一頭粗一頭細的長條,粗頭朝上作頭,細的一端繞著頭盤成兩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蟲”的嘴,把一枚硬幣放進“圣蟲”嘴里,接著剪出神蟲身上的鱗片,最后便是用綠豆安“圣蟲”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蟲”要一對一對地分別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著來年米缸、面缸不招蟲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魚通常用木頭模子做出來,蒸好后用顏料畫好眼睛和鱗片。放置在窗臺、柜頭,意味著年年有余。
家有女兒的人家要做團圓餅,也叫“太陽餅”,形狀像太陽花,層層疊疊做成太陽狀,每一層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圍折成盤疊交錯的花瓣狀,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紋,再用紅棗鑲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時,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餃子之外,臨走還要帶走一塊團圓餅,意味著幸福團圓,生活甜蜜。
家鄉(xiāng)的年前的習俗真是太有意思了,歡迎你們來我們家鄉(xiāng)做客。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3)
說起咱家鄉(xiāng)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啊,就拿這中秋節(jié)來說吧。
中秋一到,我與奶奶就一同去集市上大采,有瓜子和各色水果,還有幾大盒月餅。這月餅不僅要自己吃,還得送人幾盒,人家又反過來送咱幾盒,唉,這送不送還不是一樣嘛。不只這些,我和媽媽又一起去了趟超市,買博餅用的東西。一個大紅碗,六個骰子,與那些七七八八的獎品??吹侥敲炊嗟莫勂?,就知道晚上得有多熱鬧。
過節(jié)嘛,吃的也就好點,有魚有肉的。吃完飯,奶奶去天臺擺桌子,桌子上放著四個月餅四種水果還有白糖,嗯,不錯不錯很有儀式感。咱現(xiàn)在就等著月亮“大駕光臨”了。
我們這里將月亮稱為“月娘媽”,表示對月亮十分尊敬。終于看見月亮了,奶奶便插起三炷香,開始拜月了。只見奶奶嘴里念念有詞,說著保佑家人健康、出入平安等等的話,說完這些就見奶奶雙腳跪在地上,雙手合十,五體投地,拜三拜,表示對月亮的崇敬之心。接著爸媽拜完月,換我和妹妹了。我們有樣學樣也趴在地上拜了三拜,奶奶見到我們這樣的舉止哭笑不得。
我們這的房子,鄰里間都只隔了半米不到的小巷。奶奶會拿幾盒月餅悄悄放在鄰居的窗臺上,奶奶這也是怕當面給,鄰居不收,因為鄰居阿婆三不五時會給我們一些零食。遠親不如近鄰,能遇上好鄰居是多么幸運,這樸素的鄰里之情,總是讓人倍感溫暖。
拜完月、吃完月餅我們就開始博餅了。在門口擺上一張大圓桌,放上大碗,碗里放骰子,桌子下放著一大堆獎品,接著就會有幾家人圍在一起,準備博餅。鄰居還怕獎品不夠又添了些來,我列了張單子,上面寫著對應骰子數(shù)與獎品。
不得不說真的是熱鬧!我們圍著桌子,一個接一個地搖骰子。時不時有大爺大媽來圍觀,順便搖一下,討個好彩頭!中不中獎,大伙都跟著起哄;搖到“對堂”之類大獎的,喜氣洋洋;搖個“一秀”之類小獎的也樂呵呵;沒有搖到獎也沒關系,還有大下一輪了;搖到“狀元”這個最高獎,那就得請客啦!
直鬧到快半夜,這場博餅終于結束了,獎品已經(jīng)空空如也,鄰居們也都帶著笑容回了家!我?guī)椭鵂敔斒帐皥龅?,是真的臟又亂,可真是開心啊!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4)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節(jié)日每逢春節(jié)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打掃除、清洗各種器具、折洗被褥,窗簾,舒疏明渠暗溝。到處洋溢歡歡喜干干凈凈迎新年的歡樂氣氛。
打掃干凈后又開始貼對聯(lián)了。對聯(lián)有很多種叫法。如:門對、春貼、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寫時代的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大家都會精挑細選的選上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在門上,為節(jié)日增添喜慶氣氛。
重慶人也是非常講究,像過年時都必須按照祖上定下的規(guī)矩做事,比如:初一不出門,初二初三走親戚。初一不能打掃,還有過年時要吃湯圓,代表家庭團團圓圓,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吃火鍋,火鍋可是重慶人的最愛了?;疱佋郊t,代表著以后的日子紅紅火火,想到火鍋一定不能忘掉魚了,代表著年年有余。本來是年年有魚,“魚”與“余”讀音相同,所以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說道火鍋你知道是怎樣做成的嗎?做火鍋其實也不難。制作火鍋的主料就是毛肚、牛肝、牛肉、瘦肉,還有一些蔬菜和佐料。佐料有:大蔥、辣椒、姜末、花椒、鹽等等。還有一種專門做火鍋用的火鍋底料。把他們炒一會,可見油是紅的,煙也很嗆人的程度時就放入湯,等到湯開了以后,你喜歡吃什么就放什么到鍋里,熟了之后就可以吃了??粗疱佉粚佑忠粚拥挠停ń犯≡谏厦孀屓饲椴蛔越南氤?,僅管它是那么的辣,那么的滾燙。
除夕晚上家家戶戶放起了自家的鞭炮,大街小巷都熱鬧極了。地上小孩舞著彩燈,在抬頭向天空一看,煙花布滿整個天空多么美呀!你要是在一定會忍不住想許個愿望。到了半晚12點時,鞭炮聲更大了,讓人無法睡覺。
過年過完后,就要去拜年了,一般都是晚輩給長輩拜年,去時買上拜年的禮物。則長輩們煮好了一桌香噴噴的菜。大人們舉著酒杯大口大口的喝著,小孩們就大口大口的吃菜,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的,開開心心!看吧!重慶的春節(jié)多么的熱鬧啊!長輩又紛紛給小孩們發(fā)了他們渴望了一年的壓歲錢,為的就是在領到壓歲錢那一刻滿滿的幸福感!孩子們高興得又蹦又跳。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5)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jié)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jié)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偹惆镜?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xiāng)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白幌掳砂?”“不了不了?!边@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6)
中國從古至今經(jīng)歷了不少的風雨,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不少的節(jié)日,以成為風俗。
春節(jié)我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最高,它代表著新一年的開始,都說新年新氣象,而且形容新年的好詞也舉不勝數(shù),它更是新目標實現(xiàn)的開始。
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很快就要到了,大家也都在著手準備著,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nèi)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tǒng)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diào)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家鄉(xiāng)的風俗歷史發(fā)展作文800字(精選篇7)
每到端午的時候,我們習慣在房子上掛上艾蒿??墒悄阒罀彀锸鞘裁匆馑紗?
記得小的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那一天,媽媽早早的就把我們喊起來,帶著我們上山去采艾蒿,并且說要在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就得把艾蒿采回來,掛在房子上,這樣可以去載辟邪。
當艾蒿才回來時,老爸就帶著我們一根一個的把艾蒿插到房子上。老爸一邊往房檐上插艾蒿一邊給我們講,端午節(jié)房子插艾蒿的來歷。
那是在很久很就以前,有一群胡子,應該就是土匪那類的吧?經(jīng)常到村莊里去燒殺掠奪村民們的財物。一天,胡子又下山來搶奪來了。村民們嚇的都帶著錢財跑著多起來??墒牵幸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大的孩子是朋友家的,孩子的父母都在前幾次土匪下山時,為了保護家里的財產(chǎn)而被土匪給殺害了。這個成了孤兒孩子,是這個比較大的,被這個婦女收養(yǎng)了。這次土匪又下山了,村民們都跑著躲起來了??墒且驗樗龓е鴥蓚€孩子,她背上背著那個大一點的小孩,手里領著那個小一點的小孩。所以跑的很慢,這時土匪的馬隊已經(jīng)追上來了。當土匪頭子看到這個婦女時,沒有動他們,也沒有搶他們的東西,而是愣住了。土匪頭子好奇的問這個婦女:“你為什么背著那個比較大的孩子,而讓比較小的孩子在地上走呢?”這個婦女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說:“因為那個小一點的孩子是我自己家的,而這個大一點的孩子是別人家的,沒有父母。對別人家的孩子,應該比自己家的孩子好,要讓他感到?jīng)]有父母的孩子其實和有父母的孩子一樣是能夠有溫暖,也是的。所以我背著大一點的孩子,領著小一點的孩子,我的孩子雖然小,但是有媽媽,比沒有媽媽的大孩子幸福呢?!?/p>
人都有善的一面,即使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土匪頭子被這個婦女感動了,決定以后不再她家的東西。為了避免其他的土匪搶到她家。于是告訴她回家吧,在她家的房檐上插上艾蒿。最好是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就上啊。婦女回去后把這個消息傳遍了一個又一個的村子,第二天,挨家挨戶的就都掛上了艾蒿。結果掛艾蒿的人家就真的再也沒有被土匪搶過。為了紀念那一天。每到端午節(jié)的時候,每家每戶就有了掛艾蒿的習慣了。漸漸的就成了一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