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12篇

福萍0 分享 時間: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怎么寫?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12篇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1)

說起我國的民風民俗,還真把我難住了,我急忙上網搜索,究竟什么是民俗?經過搜索整理,我發(fā)現,我國的民俗有很多,無論是傳統節(jié)日還是民族風俗,亦或是服裝菜肴,歸納起來一句話眾多的民風民俗匯聚了中國的文化。在眾多的民風民俗中以春節(jié)期間的民俗為最多。有一首歌謠最能突出我國春節(jié)民風民俗的特點?!岸?,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p>

正如歌謠上說的,過年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準備年貨,收拾屋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在大年三十當天,我們家可忙了,中午十二點,爸爸和爺爺就貼上了大紅的春聯。奶奶說:“貼上了對聯就等于過年了。”我國的民風民俗特別奇特,貼“?!弊志褪种v究,過年時,“?!弊植荒苷N,而要倒貼,意味著“福到了?!?/p>

晚飯前我們家放了鞭炮,關于放鞭炮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人間有一個怪物叫“年”。人們?yōu)榱蓑屭s怪物才放起了鞭炮,而現在,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用爆竹聲辭舊迎新。晚上八點半,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看春晚,這也是在大年三十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通過對中國民風民俗的了解與認識,增加了我的知識,提高了我的見識,讓我收獲很多。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2)

潑水節(jié)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廣、參加人數最多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是傣歷新年,也就是公歷的四月中旬,節(jié)日一般持續(xù)3至7天。四月正是西雙版納鳳凰花盛開的季節(jié),風景秀麗,是中外游客喜愛的旅游勝地。

節(jié)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jié)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得以生長、水是生命之神。在潑水節(jié)中,被潑得水越多,就越說明你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的祝福越多。

除了潑水,還有許多其他的活動,比如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舟比賽。參加比賽的木船都是用美麗的花朵點綴的,裝扮成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位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采聲響徹云霄。

夜晚,各村都會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焰火。點燃引線,高升如火箭般射入天空,在空中綻放出絢麗的煙火,光彩奪目,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的人會受到人們的贊賞,并且能夠得到獎勵。除了高升,入夜人們還會將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圣賢孔明。

在節(jié)日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jié)日盛裝,來到廣場中載歌載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象腳鼓舞,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泵總€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xiāng)也不例外。我的家鄉(xiāng)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就連過年的習俗也給別有一番風味。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掛上通紅的燈籠,鞭炮也想得和打雷一樣。有的鞭炮震耳欲聾;有的鞭炮清脆響亮;有的鞭炮拔地而起,升上天空后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把整個天空照得跟白天一樣。家家戶戶還燃起了篝火,不是為了取暖,而是預示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五六點就起來了,抱柴火,燒大鍋,煮水餃。不知怎的,感覺大鍋子里煮出來的水餃格外的香,是過年的味道。吃完水餃,大家都走街串巷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互相問候,十分親切?!昂晚槤M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恭喜發(fā)財財進戶,迎春接福福盈門?!?、“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泵康酱竽瓿跻坏臅r候,我們都要重新貼上一幅對聯,當一幅幅火紅的新對聯貼在門口時,就預示著今年更加喜慶!當然,更不能少了貼福字,福字必須要倒著貼這也預示著福到家了。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是個重要的日子,每個人都要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家吃飯。因為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之日,月圓家圓,象征著家庭和睦,美滿幸福!

我們的家鄉(xiāng)習俗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你們的呢?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4)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jié)日,有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但是我最喜歡春節(jié),因為春節(jié)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jié)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jié)日。關于春節(jié)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澳辍鲍F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jié)日。

在我們的家鄉(xiāng),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wèi)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jié)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fā)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春節(jié)!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5)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每個家也就有自己的風俗。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介紹我的老家——阜新。

阜新是遼寧省很小的城市。那里比北京冷,也沒有像哈爾濱天天下雪那么冷。

阜新有很多風俗,比如在除夕夜里要開門迎財神。年夜飯里要有魚和丸子,有魚是因為“年年有魚”,丸子是因為希望家人團聚在一起。然后就要放煙花,放完了煙花才能回家吃飯,還有除夕當天只能吃兩頓飯。

說了一些除夕的風俗,初五的風俗也有很多,而且都很有意思。只要到了初五,除了要放煙花還有我認為最好玩的一項活動,還要吃一樣東西。

吃的東西是一個小朋友很愛在夏天吃的,那就是冰棍。冬天吃冰棍是只有在東北人們才做的習俗,但大家也就吃一兩根。好多人都會去冰場滑冰,因為阜新是一個小城市,所以只能在湖面上在凍一層結實的冰。

爺爺告訴我,好多老年人從小就在那里滑冰。直到現在,他們還有很多人來到冰場上堅持滑冰呢!

關于初五吃冰的這個習俗,好多人都是吃冰棍。我在網上查到,據說以前沒有錢去買冰棍吃,人們就在井邊上挖冰塊去吃。這樣吃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好多人都認為初五吃冰就可以讓你在新的一年里腰不酸、腿不疼、牙也不痛,干活渾身有勁!到現在為止,東北人一直沒有忘記這個習俗,我們家一直遵循這些習俗呢!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家,每個家也都有很多有趣的風俗。希望你的家鄉(xiāng)里也一樣有很有趣的風俗。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6)

除夕夜那天,媽媽早早地把包餃子的原料準備好了,只等新年的鐘聲敲響包餃子吃。

到了九點三十分左右,我們全家人湊在一起包餃子。包著,包著,只見媽媽把兩枚洗過的錢幣分別遞給我和爸爸,自己留了一枚,讓我和爸爸包在餃子里。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么要這樣?媽媽笑呵呵地說:“誰吃到帶有錢幣的餃子,誰就會福氣多多……”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一家人一會兒工夫就把餃子包完了。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已經準備好的佳肴美味端上了餐桌,緊隨其后,熱氣騰騰的“福氣水餃”也擺上了餐桌。我忙著讓媽媽給我倒些調料蘸餃子吃,可媽媽給我倒的調料里竟沒有消毒殺菌的“蒜泥”,我又問媽媽:“平時吃餃子調料里總少不了蒜,今天怎么沒放蒜泥呢?”媽媽有些不耐煩了,生氣地說:“大過年的,算(蒜)什么算(蒜)?小孩子家怎么這么多事呢?我見媽媽有些不高興了便沒再追問,只好悶頭去吃餃子了。

我夾了一個餃子放在碗里,小心翼翼地咬開餃子,沒想到,第一個帶硬幣的餃子就被我給“擊中”,我大聲喊道:“爸爸、媽媽,我吃到錢幣了,我是最有福氣的人了……”爸爸、媽媽看我那高興勁兒,相繼也吃到了帶有錢幣的餃子。

我自言自語地說:“這都是托我的福啊!”我也真心希望我們一家新年快樂幸福,學習、工作新年新氣象!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7)

每一個家鄉(xiāng),都有不同家鄉(xiāng)的好習俗。今天我就來說說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的習俗。

春節(jié)那天正是大年初一,每家每戶都貼上了對聯,掛上了大紅燈籠。每家每戶都在家里守歲。早上四五點鐘的時候,每家每戶開始放炮仗了。還有美麗的煙花?!盀槭裁匆^春節(jié)呢”?我問媽媽。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沒到大年初一它就爬上岸傷害人畜。這一年的大年初一,來了一個老人。發(fā)現人們收拾行裝趕著家畜往山里走,有一個大娘,發(fā)現這位老人來到這,大娘對她說“快點跟我們走吧,一會兒‘年’就來了”!老人說“我不怕‘年’,可否在你家住上一晚”?大娘說“好吧,你可要小心‘年’啊”。過了一會兒,‘年’趾高氣昂的走進村子,發(fā)現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件房里有人。‘年’走到那間房子跟前,發(fā)現有一個老人身穿紅袍,提著一掛炮仗,門上貼著大紅紙,房子里燈火通明。老人點著炮仗。把‘年’嚇的一溜煙跑回了河里。連影子也沒有看到,第二天村民們回到村子。發(fā)現村子完好如初,人們到大娘屋里面。對老人跪下說“老神仙,謝謝你把年趕走了。要不然村子可遭殃了?!崩先苏f“我不是神仙,不過我知道‘年’有三怕。一怕紅,二怕響,三怕亮。”所以每到大年初一,每家每戶燈火通明。放炮仗,貼紅對聯。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習俗和習俗的由來。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8)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xiāng)風”,我的家鄉(xiāng)泰州也有自己的特色,讓我來講給你聽聽吧!

春節(jié)前一天是除夕,在這一天,人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來迎接新的一年,關于除夕,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一個叫“年”的怪獸到處吃人。有一天,它來到一個村莊,剛進去,就聽到“啪啪”地聲音,年獸嚇了一跳就跑了。后來又來到另一個村莊,在村口,老遠就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貼著許多紅色的東西。年獸因為怕紅色的事物,所以就逃走了,所以以后人們都在除夕這天貼春聯,放鞭炮。

除夕的夜晚,人們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吃餃子,餃子里還要包硬幣,吃到有硬幣的餃子的人就預示著來一定發(fā)大財。

大年初一,有拜年的習俗,晚輩到長輩家拜年。拜年時還有固定的話語,如向長輩老人拜年就要祝他壽比南山,長命百歲;如向做生意的人拜年,就要祝他財源滾滾,招財進寶。小孩子向長輩拜年,長輩要回拜,還要送給小孩子壓歲錢,小孩子拿到紅包后個個心花怒放,喜笑顏開。在春節(jié)這天絕對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如死、破、亡等等。為了防止人們說不吉利的話,家家戶戶在春節(jié)早晨都要吃糖,名曰嘴甜,讓這天都說吉祥的語句。

春節(jié)在正月十五后也漸漸接近尾聲,人們又恢復了以往的工作、學習,在新的一年里以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生活。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9)

在剛過去的新年里,我有些不舍,但也要滿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過年的時候有一件事我久久不能忘掉。

那一天是除夕我們收拾東西的時候,就跟平時不一樣,就像爸爸平時特別嚴肅現在也變得開朗起來。收拾完東西之后我們開始吃年夜飯。媽媽告訴我餃子里有硬幣誰吃到就說明誰今年招財進寶。餃子盛上來了,奶奶問“餃子像什么?”弟弟說“像耳朵?!蔽艺f“不對像元寶”爸爸開玩笑說“掉錢眼里了吧!”我們繼續(xù)吃飯,突然爸爸問:“誰知道餃子的來歷?”我們都搖搖頭。我也假裝搖頭,正當老爸要說的時候我說“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明朝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南陽人"醫(yī)圣"張仲景首創(chuàng)。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醫(yī)圣張仲景首創(chuàng)”大家都點點頭說我懂的多,只有老爸很傷心。

飯后我們去放鞭炮,放完之后我們便坐在一起守歲可是表弟守不住了叫我?guī)退兀蚁耄鹤屗魈扉L“胡子”吧??墒俏乙彩夭蛔×?。睡著了。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10)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會有不一樣的習俗,每個習俗都有自己的重要性和意義,就讓我為你講講我的家鄉(xiāng)揭陽的習俗吧。

揭陽的習俗可多了,迎老爺,拜老爺,行彩橋……我最喜歡的便是行彩橋了。

行彩橋也叫行頭橋。行彩橋一般在臘月十一和正月十五才會舉行。行彩橋的位置便是在古老的石獅橋了。行彩橋當天,即使是穿著羽絨服,你也能在人群中擠出夏天的熱汗。到達彩橋需走過許多古老的小巷,小巷上掛著彩燈和紅燈籠,還有一些小販賣一些迷你石獅,還有各色的美食,最受歡迎的就屬乒乓粿了。

彩橋的年兩邊都五光十色,橋不寬也不長,但卻很受歡迎,元宵時來行彩橋的人就比正月十一要多很多了,排隊會從彩橋所在的街區(qū)排到另一個街區(qū)。每個人的手里都拿著一束仙草和香。元宵這天在彩橋前會有一場舞獅,那是人人都愛且看不膩的節(jié)目。

石獅橋的盡頭有一只站著的紅色的石獅。它嘴巴微張,雙眼炯炯有神。這座看似平凡的石獅,對潮汕人民來說卻有著重要的地位。

人們把它視做一切好的事情。走完了彩橋,人們會先到石獅前拜一拜,說一說自己的夢想及渴望的事情,然后把香插進香盆里,再把石獅摸一遍,邊摸邊說著想說的話。摸石獅也是有講究的,例如:摸獅眼,上大學,摸獅耳,生兒子等等。摸完石獅,走完彩橋,人們便懷著滿滿的憧憬,迎接新一年。

怎么樣,行彩橋意義非凡吧?有機會就來走走吧!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11)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風俗,而且各有千奇百怪的習俗。潮州的習俗,今天我來跟你說說吧。

春節(jié)時,有個習俗十分奇怪,初一或者三十時,全部潮州人要七點至八點起床,一家人把家里所拜的神抬出來,米碗里面插著三根又粗又大的紅蠟燭,擺上的供品有很多:雞、鴨、鵝,還有各家自制的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門口擺放的神千奇百怪,有土地公、觀音大士、王母娘娘……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午一點時,潮州人禁穿花花綠綠的衣裳,只能黑、白或者藍。然后一家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不過,奇怪的是,以前,拜祖先時是沒有女人在里面的,而且女人禁拜祖先,只有男丁能進去。為什么女人禁拜祖先呢?因為,潮州人認為男丁才能使家族興旺,女人一進去,就算對祖先不敬,所以,潮州人都有些重男輕女。

傍晚六點時,潮州人必須要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寺廟。如果你來過寺廟的話,會發(fā)現潮州人的寺廟跟其他的不一樣。別人的是拜佛,而潮州人卻是拜菩薩,菩薩臉上呈現出一副解救世人的面孔,一只手托著一個玉瓶,另一支手拿著一條樹枝,樹枝上還有幾滴水,仿佛快要掉下來,我想水有可能是凈化世人的心靈吧。拿香也很講究,不是拿七支、九支,而是十支。菩薩三支、門前兩支、皇天后土三支、土地公、土地婆各一支。聽說這樣可以保家族香火興旺、平安、逢兇化吉。

雖然各種地區(qū)的風俗、習俗不一樣。可是,我還是覺得潮州人的習俗最古老,很奇怪,使人很想去了解一下。

《民風民俗》六年級作文500字開頭(篇12)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許多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但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春節(jié),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xiāng)有這些風俗分別是:“吃餃子,扭秧歌,看冰燈,舞獅子,放鞭炮……”

在一年來臨之際,我們家會去超市買一些春節(jié)用的物品和吃的,回到家后我的奶奶會將買回來的面粉弄成面團,再在里面包上豆沙,再放進天然的冰柜里,因為我的老家很冷,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把豆包放到陽臺上。把這些干完,我們還會把房子擦的一塵不染。弄完了我會和我的爺爺去門外面貼對聯,我們把舊的摘下來,把新的貼上去。然后我的姑姑們會帶我去買一身新衣服,因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姑姑還會再給我買一身紅衣服預祝一年吉祥、安康。

過年的時候,我會和我的爺爺和爸爸一起出去放鞭炮,到了晚上我的奶奶會去參加扭秧歌舞,我便和我的爺爺去看冰燈,和冰雕。等回到家我和我的家人們會看春晚,等到了十點我們會一起去包餃子,我會在兩個餃子里包上硬幣,只要有人吃到硬幣,就代表著在新的一年里會有好的福氣,有好的運氣,我們還會在餃子里包兩個甜的,要是有人吃到了,就代表著新的一年里會甜甜蜜蜜的。等吃完了餃子,剛好是十二點左右,我們會全家出動,我負責盯著表看,等到了十二點整我們會點燃煙花。

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我們會去爬山,滑冰。并且會好好的休息一天。

這就是我老家的風俗,如果你們家也有這樣有趣的風俗,那就說來聽聽吧。

128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