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幨占淼募亦l(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1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小吃,小吃剛好代表了這里的特色。吃小吃就能吃出這個地方的風(fēng)味。
嵌糕就是家鄉(xiāng)小吃的一種。太陽剛升起來,街上就有人開始擺攤。一張桌子上,放著各種各樣的餡料,旁邊堆著一大段糕,用塑料布遮得嚴(yán)嚴(yán)實實的。不一會兒,就有人來買了。只見賣主打開塑料布,迅速切下一小段糕,把塑料布再蓋回來。再用手把糕放在桌子上搓成長條狀,用手按壓,壓成一個糕包,尾部粘起來,再根據(jù)客人的要求放上餡,接著把旁邊都粘起來,只剩下一個口子,澆上湯,就很好吃了。又香又韌又柔,回到家鄉(xiāng)一定要吃一個,才有回家的感覺。
炊圓也是家鄉(xiāng)的小吃。但只在有喜事的時候才能吃的。炊圓做工精細(xì),先是把糯米粉摻上水,和成一大團,再使勁的揉幾下,直到已經(jīng)有點韌性時就可以了。再取出一小塊,揉成圓形,用大拇指在中間按壓一個窩。接著在窩里放已經(jīng)炒好的餡料,再把窩口封住就好了。然后放進(jìn)籠里蒸。這可大有講究,如果不按指定時間蒸好,汁就會溢出來。
食餅筒原是端午節(jié)的時候吃的,現(xiàn)在慢慢演變成家鄉(xiāng)的小吃了。做食餅筒可簡可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卷食物的面皮。面皮既要薄又要韌,如果韌性不夠很容易破掉如果太厚,吃起來口味就差多了。做面皮先是要把麥粉加上水和在一起,調(diào)成面糊后,用手取一團,在加熱的熬盤上涂成餅,過一會兒再翻個面,就烙成了薄薄的面皮,呈圓形。把烙好的面皮平攤在桌面上,把炒好的菜一樣一樣地夾來放在面皮上,菜品越多,口味就越好,然后在卷起來,卷到一半把尾部疊起來,吃的時候就不會漏出來了。
假如你來到我家鄉(xiāng),我會讓你吃到家鄉(xiāng)的所有小吃,讓你流連忘返。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2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睆V東汕頭等地區(qū)的小吃極富盛名。我的家鄉(xiāng)在汕頭地區(qū)的風(fēng)順,所以切身感受到汕頭小吃的美味和誘人。
汕頭小吃多為糕點類,同時也有油炸類和湯粉類。
在我小時候,每當(dāng)全家團圓時,家中的成年人就圍在一張方桌上包菜粿。首先是由健壯的青年將面粉滲點水,發(fā)酵粉等,用手用力的揉來揉去。然后幾個人坐著包菜粿,他們用了一個跟雞蛋大小的石頭,又圓又滑的,捏一塊揉好的面,灑上點面粉,將它按在掌心中,然后將石頭放在上面滾來滾去,轉(zhuǎn)出一個像籃子似的形狀。然后另一個手接過這面皮,用勺子在盆中舀些餡料放在面皮上,后兩手一捏,中間輕輕一拍,一個圓圓的菜粿就做好了,菜粿可炸可蒸,炸之焦香入味,蒸之清甜可口。
現(xiàn)在的人大多愛吃油炸類和湯粉類。我最喜歡吃炸豆腐。炸豆腐有兩種,一種是用涼粉皮炸的,只不過切成豆腐狀罷了;二是用真豆腐炸的。涼粉皮炸的兩面呈銀白色,表面有些硬,中間依然是涼粉;而用真豆腐炸的,則表皮金黃誘人,里外都不太硬,易咬動。
吃這些豆腐都是有講究的,例如:吃豆腐時要蘸醬料。醬料以液體為主,一種是清熱下火的蒜頭醬,由蒜頭、醋、水做成;一種是清甜可口的辣椒醬,其實就是幾塊布丁大小的辣椒皮用鹽、糖混合而成。蘸了這兩口味醬料的炸豆腐特別美味,會讓人越吃越想吃。
還有一種普通而又好吃的粉粿,顏色有點深銀色且透明,很爽滑,有點地瓜的味道。它的湯底是豬骨熬成的,湯中還有炸的豬油皮和肉條、豬雜,混合在一起真是五花八門,但湯卻清香,沒有一點腥味兒。煲好后,在上面撒一些蔥花或香菜,粉粿就好了。
哈哈,口饞了吧!好吃竟在不言中,自己去嘗嘗吧!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3
我的家鄉(xiāng)椒江有許多令人垂涎三尺的特色小吃。有香噴噴的蛋餅,香香脆脆的泡蝦,又又辣又鮮的姜湯面,還有那令人暖到心里的姜汁調(diào)蛋……家鄉(xiāng)的小吃數(shù)也數(shù)不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青團。
青團是一種三月清明時的特產(chǎn)。它的外形有的像大大的餃子,有的像圓圓的球。正宗的青團可講究了,碧綠的粉團外包著一種帶著鋸齒的樹葉,葉子通常有三片。撕開葉子,清晰的葉脈印在綠粉團上,葉子留下的清香味卻彌漫在青團里。青團那惹人喜愛的顏色來自哪里呢?
哈!原來青團除了米粉外,還夾著一種叫“青”的`野草。這種草開著黃色的球狀小花,葉瓣下會有一層白白的茸毛。我們上次去找春天的時候,媽媽和阿姨就在田野里發(fā)現(xiàn)了一大片的“青”呢!但是在青團的粉團上,你是看不到這種草的。因為它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煮爛,搗碎,最后揉和在米粉里了,留下來的,只有那碧綠的顏色和那無比清香的氣味。青團的味道有兩種,一種甜,一種咸。甜的里面有甜甜的豆沙泥和香香的桂花。咸的就更豐富了,它里面有脆脆的春筍,新鮮的肉丁,軟軟的豆腐丁和紅紅的蘿卜粒,咬一口香噴噴的油汁會直接打動你的味蕾。
要說青團最好吃的是哪家店呢?我外婆家。但是只供品嘗絕不外賣哦!每年的清明節(jié),外婆就會花好幾天時間去準(zhǔn)備這些食材。等到清明那一天,我們大家都去外婆家?guī)兔ψ銮鄨F。媽媽的一個常住江蘇的阿公也會在這一天趕回來做青團。
青團,這一年只吃一次的美味小吃,它那無比清香的美味留在我的唇齒間,也印在我深深的腦海里。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4
雖然離開青龍老家近二十年,居住環(huán)境與生活條件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飲食習(xí)慣與愛好卻未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而改變。下過無數(shù)次餐館、飯店,吃過各種風(fēng)味小吃,最喜愛的還是那些吃不夠的家鄉(xiāng)菜:大餡兒蒸餃、血腸、方塊肉、小河蝦、小河魚、涼糕……這些美食雖然大多數(shù)都是很普通的家常飯菜,卻又具有獨特的北方風(fēng)味,是家常與待客的經(jīng)典美食,勝過雞鴨魚肉,包含著濃濃的家鄉(xiāng)味道,讓我寫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大餡兒蒸餃——可能對每個人來講都不陌生,可是吃過很多蒸餃,各種餡料,自己家也做過很多次,感覺最好吃、最難忘的還是在老家吃的新鮮地道的大餡兒。地里新鮮的剛摘的大白瓜,剛煉過的油梭子加上一些新鮮的韭菜,最擅長包大餡的大舅母一個人連和面帶搟皮、包好餃子、上鍋蒸,用白菜葉代替屜布,這一整套步驟在我們早晨還在夢鄉(xiāng)的時候就會搞定,經(jīng)常會讓我們還未睜眼便已聞到陣陣蒸大餡兒的清香。
有時干脆就用新鮮的白菜加油梭子做餡兒,也很好吃,餡料鮮香,即使用很普通的白面,也會做出水靈靈的,使人吃不夠的大餡兒,味道和水餃大不同。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5
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nèi)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面……從宴會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fēng)味小吃,可以說是舉不勝舉,我們臨清也自然有,鍋餅就是其中一種,讓我來給大家說說。
鍋餅的味道很香,樣子也很好看,像一個大圓盤,中間撒上了很多的芝麻,這些芝麻就像是閃閃發(fā)光的小星星,好象在向你招手,真是令人垂涎三尺。
鍋餅的做法很簡單:先將面和好,然后在揉一會兒,再把它做成圓餅樣,放在鐺里,上面再扣上一個刻有花瓣的鐺,將它放在爐上烙,然后不停地來回翻動,而且火候不能太急,還要烙均勻,烙好后,再在桌上撒上一些芝麻,將烙好的餅放上去,只一會,一個鍋餅便做好了。
鍋餅是我最愛,可是我起的不早,每次到那里的時候,鍋餅卻正好賣完,奶奶為了讓我吃到鍋餅,晚上的時候便去賣鍋餅的家,讓他們給我留點,這樣我每天早上就能吃到香酥的鍋餅了。
我吃鍋餅的時候,總愛先吃那層帶芝麻的面,因為那是最可口的,而且很有嚼勁,能真正的讓人感覺到津津有味。
如果你會來臨清就不要忘記嘗一口鍋餅,它會讓你回味無窮。臨清的名吃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再見!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6
在我風(fēng)景優(yōu)雅的家鄉(xiāng)—廉江市,那里的風(fēng)味小吃數(shù)也數(shù)不盡:裹蒸粽、蘿卜糕、缽仔糕、簸箕炊、煎堆……但我最喜歡吃的是牛雜串。
牛雜串在廉江也算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小吃了。店主先將煮熟了的牛腸、牛筋、牛腩等做成一小塊,然后用長約20厘米的鐵線串起來,食客把一串串牛雜放進(jìn)正煮得翻滾的醬汁里煮來吃,泡泡不停地泡出來,像是突泉一樣泡泡一串串地冒出來,把我的口水饞得直往下流。聞一聞,香噴噴的氣味讓你口水垂涎三尺。吃時別忘了還要蘸上一點辣椒醬,那才夠爽,才夠刺激。
牛雜最關(guān)鍵的是那煲滾燙濃香的醬汁,里面除了面醬之外,八角、茴香、花椒、陳皮等各種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吃下去才會有一番獨特的美味。如果在牛雜串上蘸一點辣椒醬你就會感覺一股香噴噴、香辣刺激的氣直攻上去,辣得你會邊吃邊喘氣,可好吃了。
家鄉(xiāng)風(fēng)味小吃真是“一極棒”,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xiāng),我會請你去飽餐一頓牛雜串,牛雜串就像一位小精靈,蹦蹦跳跳地走進(jìn)我的美食坊。
家鄉(xiāng)的小吃五年級作文篇7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nèi)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面……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fēng)味小吃,可以說舉不勝舉。
魚香肉絲是我們這兒著名的風(fēng)味小吃。
魚香肉絲的味道好,看相也不錯。一個盤子中有綠油油的青椒,紅艷艷的蘿卜,黃澄澄的肉絲格外顯眼,再澆上火紅的辣湯,真令人垂涎三尺。
魚香肉絲的做法很簡單,把肉,胡蘿卜。青椒都是切成絲備用。在鍋內(nèi)倒入少許油,放入肉絲炒熟,讓后倒在盤子里,再往鍋里放入生姜,蔥,辣椒,番茄醬,料酒等調(diào)料爆炒片刻,然后放入蘿卜,青椒,翻炒,幾分鐘之后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魚香肉絲便做成了。
吃魚香肉絲也挺有趣的,吃胡蘿卜時,我總愛先用舌頭舔一舔上面的辣湯味。然后再放進(jìn)嘴里,慢慢品味它內(nèi)在的味道。有一次,媽媽回來晚了,但還是燒了我百吃不厭的魚香肉絲,一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筷子,便香噴噴的吃起來,真香啊,辣中帶著微甜,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就這樣,不一會兒,滿滿一盆魚香肉絲就到了我肚子里,弄得滿嘴都是辣湯,爸爸媽媽看我這副“狼狽”樣,都哈哈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