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

美婷1873 分享 時間: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1

你好,歐陽修,您的正直是無人能及的,您的努力誰都能看出。

站在滁州瑯琊山前,只見山青水綠,層戀疊障,蔚然深秀,令人遐思滁州的靈秀之美,循路而入山,只見山間隱隱約約瞥見一小亭,走上前去,望其匾,只見三個大字“醉翁亭”,經(jīng)風(fēng)吹雨打后,已頗為陳舊,顯出歲月的滄桑,樹林蔥蔥,陰影成蔽,只聽那鳥聲上下,如今此地已成為瑯琊山中的一景點,但時間尚早,我看不見那喧鬧的游人,故人卻浮現(xiàn)在眼前。

你出自寒門,幼年喪父,秉承母教,發(fā)憤苦讀,你礪礪風(fēng)節(jié),上師后代韓愈,下掃西昆頹風(fēng),終成一代文壇盟主,進士及第后,你曾官居翰林學(xué)士,樞密副吏,參知政事等要職,在訂歷政壇上,你的正直敢言,世所矚目,遇事敢言,不知圓融變通,必定為世俗所不容,這便注定了你官海浮沉的一生。

你因直言而遭遇不幸,你寫書信指責(zé)高若納,而司諫高若納把你的書信呈給皇上,因此你被貶官為夷陵令。

你不怕朋黨之爭,當(dāng)初范仲淹被貶饒州,你與尹洙、余靖都因為認為范仲淹正直而被人稱為“黨人”。您也為寫出《朋黨論》進獻皇帝,來說明君子與小人的朋黨之別。

但您卻遭__迫害,因您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導(dǎo)語: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相關(guān)文章,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可以幫到大家!黨人借您外甥女入獄之事網(wǎng)羅您的罪名,后又擔(dān)心您被復(fù)用,便一再陷害您。

貶謫給你以磨難痛苦,也給予你升華,站在醉翁亭前,我想象著青山綠水對你的錘煉,而你不曾作戚戚之文,在樂中醉,在醉中樂,自有自己的樂觀豁達,而你的《醉翁亭記》給醉翁亭鍍上了一層豁達的情懷。

你好,歐陽修,你通透過悲觀看到了自己可悅的一而是你的修養(yǎng)、你的品格。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2

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歐陽修曾受一位摯友之托,寫了一篇題為《晝錦堂記》的文章。歐陽修字斟句酌,反復(fù)推敲,把文章寫好后,便命一差官騎馬給友人送去。

可是到了晚上,歐陽修突然想起了什么,馬上命令一個仆人道:“你趕快騎快馬去追那送文章的差官,讓他把文章帶回來!”

“老爺,那差官已到百里之外了,現(xiàn)在又是晚上,哪能追得上呀!”那仆人說道。

“無論如何你也要追上他,即使我那文章已經(jīng)送到,也得設(shè)法取回來!”

看見主人態(tài)度如此堅決,仆人就急忙騎上馬,走捷徑,抄小道,拼命追趕,最后總算追上差官,把文章帶了回來。

歐陽修為何一定要把文章追回呢?原來是為了添上兩個“而”字。

《晝錦堂記》開頭有這樣兩句:“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xiāng)?!痹逯袥]有這兩個“而”字,歐陽修將文章追回,就是為了把它添上去。

為了添兩個字,竟如此勞神費力,是小題大作嗎?不是。雖然不添這兩個字,文章開頭也并無語病,但添上后,文章的語氣便與原文大有區(qū)別,即由直而曲,由急而緩,表現(xiàn)出歐陽修文章曲折舒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歐陽修嚴(yán)謹(jǐn)?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堪稱我們學(xué)習(xí)的楷模。文學(xué)家尚能如此,作為小學(xué)生,我們更要從小養(yǎng)成認真修改作文的好習(xí)慣,努力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境。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3

幼時背誦歐陽修名篇《醉翁亭記》,輒為之神往。那四百來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個“也”字,那統(tǒng)率全文首句“環(huán)滁皆山也”的非凡筆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成為生活語言中的常用典故,在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應(yīng)邀首次到滁州,終于領(lǐng)略了一番文中歷歷如繪的瑯琊山勝景,覺得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歐陽修寫完,不知該從何處落筆。

想不到今年十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屆散文節(jié)就在那里舉行。不同于上次秋陽明麗,這次是秋雨連綿。同行的市委宣傳部長舉傘笑著說,《醉翁亭記》寫盡瑯琊山的四季景觀,以及山間晨昏晦明的變化,惟獨沒有著筆于雨景。這一"點評"使我憬然有所悟。

那天驅(qū)車出城,在瑯琊古道下車步行。濕漉漉的寬闊青石板道長約二里許,道旁兩側(cè),濃蔭蔽空,如入蒼黑色的幽寂之境。時或可見古棧道的車撤,使人想像遙遠的歲月。行經(jīng)一座綠苔斑斑的古老石橋,舉首可見林木掩映的亭臺樓閣,有一組蘇州園林格局的建筑緊靠崖壁下,這就是傳譽古今的醉翁亭所在地。

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時,其實不過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載九百多年前,歐陽修被貶滴到滁州任太守,為瑯琊山的秀麗景色所迷醉,在職約兩年三個月時間,感懷時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飲酒賦詩。瑯琊古剎住持增智仙同情歐陽修的境遇,尤欽佩他的文才,特在山腰佳勝處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腳飲酒。歐陽修時年僅四十,“自號曰醉翁”,即以此亭名為醉翁亭,其傳世之作《醉翁亭記》蓋出于此。

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進入古文中的空靈境界,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幻異感。過了古橋,驟聞水聲大作。原來連日多雨,山溪水勢湍急,水花銀亮飛濺。小溪流繞過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歐文中所說的“釀泉”。掬水試飲,清甜無比。不知道這立有碑刻的“釀泉”是否即太守釀酒之泉。

將近千年以來,滄海桑田,歷經(jīng)變遷,最早的醉翁亭只能存于歐文之中了。然而,山水猶在,古跡猶在,醉意猶在。人們是不愿《醉翁亭記》中抒情述懷的詩畫美景在人間消失的。

想必是為了滿足遠道而來訪古尋幽者的愿望,現(xiàn)在的醉翁亭發(fā)展為“九院七亭”,又稱“醉翁九景”,都是歷代根據(jù)歐文中的某些意境拓展興建的,遠非囊時"太守與客來飲于此"的山野孤亭可比。例如門楣上題著"山水之間"和"有亭翼然"這一類小院,其名皆取自歐文。這組建筑中,多半又以"醉"與"醒"為主體,后者如“醒園”和“解醒閣”,似乎歐陽修常常喝得爛醉如泥,非醒酒不可。其實未必如此,這位太守自己說得很明白:“飲少輒醉”,“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我看都是一種姿態(tài)。他的本意"在乎山水之間也",即使帶有一點醉眼朦朧中看人生世相的意味,實際上也是十分清醒的。

今之醉翁亭位于正門的`東院,是一座典雅的飛檐亭閣。亭側(cè)的巨石上刻著篆書的“醉翁亭”三個大字,碑石斜臥,宛然似呈醉態(tài)。斜風(fēng)細雨,在亭內(nèi)亭外徘徊良久。旋即到亭后的“二賢堂”。這“二賢”有幾種說法,一種較為可信的說法是指歐陽修和蘇東坡。這里有一座新塑的歐陽修高大立像。屋外漫步時,忽然覺得,有些古跡還是"虛"一些,回旋的余地大一些,更能激發(fā)思古之幽情,歸根結(jié)底這也是愛國主義的感情,我如是想。

從“二賢堂”向西至“寶宋齋”,進入明建磚木結(jié)構(gòu)的狹小的平屋。屋內(nèi)有兩塊青石古碑,嵌于墻垣之間,高逾六尺,寬約三尺。兩碑正反面刻著蘇東坡手書的《醉翁亭記》全文,每字足有三寸見方。"歐文蘇字",勒石為碑,稀世珍寶,何等名貴!然而在那災(zāi)難的十年間,竟有愚昧狂暴之徒以水泥涂抹古碑上,鐵筆銀鉤,幾不可辨。這兩塊巨型碑石,既是歷史文明的見證,又是野蠻年代留下的印證。游人駐足而觀,無不為之長嘆。雖然近年來另建六角形仿古“碑亭”一座,將“寶宋齋”中的古碑加工拓印后另立碑石于此,然較之原件遜色多矣,成為永遠無法彌補的缺憾了。

首屆“醉翁亭散文節(jié)”開幕式的會場,設(shè)在碑亭后側(cè)的解醒閣內(nèi)。解醒閣是仿明代建筑,與醉翁亭各處一端,一醉一醒,遙相呼應(yīng)。是日也,來自南北各地的散文同行們濟濟一堂,大有為散文事業(yè)揚眉吐氣之概,是一次難得的盛會。有幾位老朋友未能如期赴會,未免遺憾。會上相繼發(fā)言時,我只管眺望廊檐外的美景?,樼鹕降膶恿钟墓龋瑵獾顪\多層次的綠色,在煙雨迷離中化為漫天綠霧,令人目迷神馳,酩酊欲醉。忽發(fā)奇想,這次冒雨游醉翁亭,上溯近千年,當(dāng)人們追蹤當(dāng)年歐陽修在瑯琊山與民同樂的游跡,豈不是介乎時醉時醒或半醉半醒之間,才能約略領(lǐng)悟其中的況味么?

醉翁亭院墻外,迎面一片森森然的參天古木,樹冠巨大如華蓋,俯臨著奔流不歇的山溪。據(jù)植物學(xué)家鑒定,這片榆樹迄今只見于瑯琊山上,人稱“瑯琊樹”或“醉翁樹”。我以其樹名寓有紀(jì)念意義,隨手采擷一片帶回來。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和“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一位大文豪,他是誰呢,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后投奔了他叔叔。雖生活并不富裕,但學(xué)業(yè)并未荒廢。歐陽修在那里飽讀詩書,其中《昌黎先生文集》,也就是韓愈的文集,是歐陽修的最愛,可謂手不釋卷。韓語樸實而內(nèi)涵深刻的文風(fēng),對歐陽修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此韓愈成為歐陽修的偶像。

歐陽修在17歲那年首次參加科舉考試,頭兩次均未考中,終于在第三次所向披靡,金榜題名,進入公務(wù)員狀態(tài)。

歐陽修第一站在洛陽,三年后回京任職。范仲淹此時正在進行慶歷新政,因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瘋狂彈劾,被貶出京城。歐陽修為此仗義執(zhí)言,還與范仲淹的同事高若訥,一個落井下石的小人公開對罵,寫了一封信,這就是著名的《與高司諫書》。信中說高若訥是一個偽君子,真小人,卻被氣得頭頂冒煙的高若訥向皇帝告了狀。歐陽修也被貶出京城。

不過宋仁宗改革的決心實在是堅定,幾年后歐陽修又被召回京城,此時老范也早已回歸,兩人開始大力推行新政,為新政搖旗吶喊。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太過積極的歐陽修被政敵潑了滿身臟水,又被貶出京城,去了滁州。

這一去就是好幾年,期間,歐陽修寫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記》,古文藝術(shù)達到成熟。他依舊保持輕松慵懶的態(tài)度,為政“寬簡”,使得官民稱便。但就是在這樣的執(zhí)政方針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條。

又過了幾年,歐陽修終于被皇帝再次召回京城,這次歐陽修接了個大活兒。當(dāng)時北宋文壇風(fēng)氣其實并不好,文章偏向于詞藻華麗,強行押韻,往往忽略了文章本身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駢文。而這次歐陽修身為本次科舉的主考官,就是要刷掉那些駢文,扭轉(zhuǎn)文風(fēng),堅持“言之有物,平易自然”。而選拔出來的人才日后個個要么是政壇領(lǐng)袖,也有大文學(xué)家,總之,歐陽修對文壇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于各種原因,歐陽修日后又被政敵攻擊,而且攻擊的還是文人最在乎的名聲,這下可深深傷了歐陽修的心。他開始不斷要求提前退休?;实郾粺┑脹]辦法,只得允許。最后他回到潁州養(yǎng)老,一年后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

再來看《醉翁亭記》這篇千古散文。通讀全篇,我們可以明顯感到兩個字“樂”和“醉”,這也是全文的中心字。但“樂”只是游玩之樂,“醉”只是飲酒之醉嗎?答案是否定的,“樂”更體現(xiàn)在他當(dāng)時的狀態(tài)。當(dāng)一個人什么都不用去想,一切都放下心時,那種樂才是真正的樂??吹嚼习傩斩紒硪黄鸶S游玩,那必定是豐衣足食,看到此地被他治理的很好,他不用再去操心,這種滿意怎能叫他不樂。酒也只不過是用來寄托情感,他是陶醉其中啊。一切與其說是游玩之樂,不如說是與民同樂。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5

夜讀《蔣勛說宋詞》,書中豪放大氣的蘇軾,悲壯豪邁的辛棄疾,溫柔婉約的李清照……而我獨愛大文豪歐陽修。

我喜歡歐陽修,不僅因為他是“唐因素八大家”之一,更喜歡他詩詞的平實率真,豁達從容,就如我簡單快樂的個性。

讀他的《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币慌伞疤煺妗?,一清如水,平實到你不覺得他是一個太守,就是在一個亭子里一個老翁喝醉了,講自己醉酒的經(jīng)驗,因為大家說這個亭子還沒有名字,而我在這邊喝醉了,那就叫“醉翁亭”吧。

再如他《浣溪沙》中的“白發(fā)戴花君莫笑”我不能想象,今天的一個領(lǐng)導(dǎo)會在花白的頭發(fā)上戴花,可是歐陽修就寫到了“白發(fā)戴花”,說我到了這個年紀(jì),在春天摘了花,戴在自己頭上,你不要笑我老和癲,想到這幅畫面,想到他可以自在到仿佛不是一個太守,只是一個對生命充滿興趣的人,一個非??蓯鄣睦显娙?。

“今年花勝明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今年的花要比去年的還要好,明年的會比今年的更好,他怎么知道?是因為他覺得生命會越來越好,對生活充滿著希望,這就是他的豁達。耐心地看待某些事物,也許我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其中的意味,聚和散是變化的,花開花謝是變化的,月圓月缺是變化的`,在我們不知道變化的真正意義時,會沮喪、感傷、甚至絕望,可如果知道這只是一個自然過程,為什么還要去傷感呢?

“簡單就是快樂,快樂是一個人的燃料”,這一向是我生活的準(zhǔn)則,一如大文豪歐陽修的率真豁達,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

關(guān)于歐陽修高二作文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10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