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
似水流年,蹉跎了一季又一季的桃紅柳綠。金歲再見街道火樹銀花,春節(jié)又毋庸置疑的來到了人間。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奈业哪晡洞汗?jié)作文大全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1
滿溢著喜慶和吉祥的“年”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舍的符號,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寄寓著華夏兒女代代相綿延亙古不變的情感的寄托。年的味道,從臘月二十三,就愈來愈濃烈了。
今天是大年初三,雖然天氣異常寒冷,但我還是來到了地壇廟會,感受一下“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喜慶吧。你看那紅紅火火的一片“紅”,就足以燃燒人們的熱情了。紅燈籠無處不在,路上,樹上,生意人的攤位上,洋溢著笑臉的人們的手中……那紅色的喜慶仿佛綻放著光芒,讓這冷峭的冬天變得暖和了起來?!敖鹭i歡歡”也加入這喜慶的氛圍中,它身著大紅的吉祥喜慶富有中國特色的“?!奔y服飾,穿著紅黃相間的靴子,掛著紅色的腰鼓,正在喜氣洋洋地擂鼓迎春。豬年福滿人間,歡歡喜喜過大年,這是吉祥物“金豬歡歡”帶給人們的喜慶、歡樂和祥和吧。
“年”的味道是甜蜜吧。來到賣北京特色的小吃攤前,買碗茶湯,喝杯小吊梨湯,真是暖和極了。賣茶湯的師傅把油茶的糜子面放在碗內,用熱水調勻,然后用龍頭銅壺的開水倒入碗內沖熟,再撒上一些果仁和白糖,味道甜而不膩,口感和芝麻糊很像。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那種舒舒爽爽的粘滑,那種甜甜香香的親密,就是“年”的味道吧。
“年”的味道是希望吧。在一個風車的攤位前,人們都在往前擠?!氨本╋L車”幾個碩大的字出現(xiàn)在我眼前。兩個從人群中擠出來的人,手里拿著風車,嘴上笑開了花,連眉毛眼睛都在笑。有個小姑娘揚起她天真可愛的小臉,拿著風車開心地跑來跑去,她的風車隨著她的擺動發(fā)出清脆的“咯吱咯吱”聲。她笑著對她的媽媽說:“媽媽你聽,多么美妙的曲子啊!”她甜美的笑聲為這寒冷的冬天添了一抹暖陽。老北京風車又名吉祥輪,它的小輪旋轉是在祈風調雨順,它的小鼓聲聲喻和諧之聲,它的紅黃綠的彩條是陽光、大地和藍天的象征。它代表著勇敢、勤奮、進取、忠誠、快樂、靈動和愛,是老北京的象征。這樣來看,就不難想象老的少的都擠著買風車了,他們是在把希望買回家吧。
年味兒,是采購年貨那喜氣洋洋的味道,是廟會上人群熙熙攘攘熱熱鬧鬧的味道,是鑼鼓喧天正在扭著大秧歌的傳統(tǒng)的味道。是紅火,是甜蜜,是希望,是幸福。年味兒,就在身邊,濃濃的。
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2
這個夜晚并不平靜。風大了,吹過竹林發(fā)出此起彼伏的“沙沙”聲,圈子里的雞、鴨這么晚了也不睡覺,弄出了挺大的動靜。老家門口的那條老街兩旁掛滿了紅燈籠,街上的人有增無減,到處聽得見爆竹的聲響。這個夜晚不平靜,不是因為今晚是除夕夜,也不是因為街上人多,而是在我心中升騰起的那種特殊的年味兒……
“嘿!幺孫兒快來把你的燈籠點了!”奶奶在屋外邊扯著嗓門喊,“洋兒,去張大媽家借個火,不久我們就可以開年飯了!”奶奶喊得那么起勁兒,可我心里挺沉重,慢吞吞地走出了屋子,看著我的那個小燈籠。“幺孫兒快來點燈籠呀!”“可我不想點?!薄斑@是咱們這一帶的風俗,點亮一個燈籠,就等于向陌生人展開懷抱。快,現(xiàn)在不早了?!蹦棠虥_我說。
我提起燈籠,望著門梁,以往這里總有兩個亮堂堂的大燈籠,而現(xiàn)在門梁上孤零零地掛著一個。曾經爺爺掛燈籠的地方成了一塊黑暗的空缺,奶奶的燈籠再亮,似乎也照不亮那截了。我勉勉強強地把燈籠掛了上去,雖然門前的光越來越充實,但我的心里卻是空落落的。要是以前,爺爺一定站在我的左邊,笑呵呵地把大燈籠掛上去,順便還會問句:“這樣掛漂亮不?”爺爺掛完,就該我了。那時我個子小小的,夠不著門梁,爺爺就會用大手抱我起來,笑瞇瞇地看我把燈籠掛上去??墒沁@一切不會再發(fā)生了。
該吃年夜飯了,一家人坐在圓桌前,這圓桌邊不論怎么坐人,這圓也還是圓不起來??粗强粘龅囊话岩巫?,感覺少了些什么。碰撞酒杯時,少了一個最亮的聲音,拉家常的時間,也變短了許多。
十二點到了……
隔壁張大媽家的院子里頓時一陣鞭炮爆響,聲音大得連街背后的河對岸都聽得見吧。他們家的“十二糕“一定端出來了吧,香味都飄到我們家來了。在一片紅光之后,張大媽一家就開始大聲吆喝:“過年嘍!”
但是……
咱們家卻沒有這樣熱鬧的氣氛,除了雞叫鴨鳴以外,再沒有其它聲音。
“幺孫,快來點年炮兒啊!”奶奶說著遞給我蠟燭。
我手拿著蠟燭,疲憊地看了看炮線,下意識地把手中的蠟燭向左邊推了推,“爺爺,你當……”我轉過頭去,才意識到左邊沒有人了,我一時想哭。
往些年放年炮兒,爺爺總是蹲在我的左邊,幫我點炮線。他嘴里數(shù)著:“三、二、一!”伸手把火苗對準炮線,一引燃,就帶著我趕緊往一旁跑開。365個鞭炮一個又一個地爆開,我在旁邊又蹦又跳,手舞足蹈,口中歡呼著:“過年嘍!過年嘍!”新的一年就在這樣的熱鬧中迸發(fā)出來。
一切都過去了,爺爺再也不能和我一起掛燈籠,吃年夜飯了,再也不能幫我點年炮兒了,他再也回不來了。
一進門,我看見掛在墻上爺爺?shù)恼掌?,心中多了一份思念的味道…?/p>
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3
什么是年味?記憶中的年味是佛山葉問故居中彩燈高掛,威武的獅子表演嗎?不是。是熱鬧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是穿著新衣服走家串戶的拜年開開心心的收紅包壓歲錢?也不是。心目中,年味最多的節(jié)目恐怕還是吃美食,舌尖上的美食最具有杭州特色的是自制醬鴨。
別看醬鴨表面是烏漆嘛黑的,它的制作過程極其講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首先是選擇主材,一般選呆頭嫩鴨子,要大個子,肉多體肥皮膚白相貌美,這樣說明它充滿了年輕的活力才是好鴨,輔材需要湖羊牌醬油。一般一只鴨子需要五斤醬油,外加料酒少許桂皮蔥姜香葉。喜歡吃辣的小伙伴可以加花椒辣椒,但杭州人一般都不辣啦。其次,把鴨子洗凈掛干,放入調料醬油中醬制。每12個小時翻面一次,經過48小時后,就可以掛起。注意掛起時鴨子的肚子在剖開處,要稱一個15或20厘米的小竹片兒,讓鴨子的肚子可以充分得到陽光的滋潤。一般掛鉤都選在脖頸處掛繩。接下來的過程很簡單,但是一定要老天爺?shù)膸兔?,如果天公不做美,鴨子是陰涼干的那就失去了獨特的太陽香味。掛起的鴨子需要陽光,充分暴曬三天。鴨子周身享受過日月的光華后才能夠修成正果,成為盤子中最具有香味的醬鴨!
曬干后的醬鴨收起,在陰涼處存放,想吃的時候切半只洗凈,放入盤中,在鴨身邊加少許冰糖一起蒸,即可以增加口感和鮮味,也可以去除點醬過后的濃郁的咸味,淋少許加飯酒去腥,蒸制時需要半個小時針后涼透,切成小塊即可開吃。
我一般會挑鴨子的腿肉吃。皮油而不膩,咸中帶甜,肉塊緊紋理分明,入口噴香四溢。此乃人間美味啊!配上稀粥那就是絕配!這道菜因為在制作過程中需要低溫,又要陽光,所以一般杭州人只有過年冬天的才制作,物以稀為貴!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西湖之聲玩互動節(jié)目,問什么是年味兒,我心血來潮的給電臺發(fā)了一句話:我心目中的年味兒就是整個房間都掛滿醬鴨!哈哈哈,沒想到幾分鐘以后,我那充滿了磁性而又魔力的嗓音竟回蕩在杭城的上空!電波在流轉,聲音在回蕩,醬鴨,醬鴨,醬鴨……這就是杭州人的年味兒。
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4
在北方,過了小年,便意味著離春節(jié)不遠了。賣春聯(lián)、燈籠、窗散發(fā)出淡淡的歡喜。而我,也在千佛山的廟會上,將這種歡喜,銘刻在了心上。
大年初六,空中飄著幾絲淡淡的云,凜冽的風吹過,留下千佛山上樹木的清新味道。我站在山腳下,凝視著深遠澄凈的天與山中若隱若現(xiàn)的紅燈籠,心中歡喜——趕廟會是這座城的傳統(tǒng)習俗,也是構成年的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邊的人群喧鬧,那歡快的語氣中透露著對新年的憧憬。我彎起嘴角,沿著石級一步步往上走,心也融化在這喜慶的氣氛中。
廟會是在上山石階兩旁舉行的,由臨時搭起的小商鋪組成,商鋪散落在寺廟周圍,若在上空俯視,宛如一條赤龍趴伏在石階之上,那情形想必甚為壯觀。
一進廟會,便感受到廟會的熱鬧,熙熙攘攘的人群發(fā)出的嘈雜聲音,伴隨著小販的吆喝聲,和吹拉彈唱的喜慶小曲,令人的心也隨著歡欣起來。每隔幾米,上空必定有紅色燈籠隨風飄揚。小攤足有上百個,山貨雜品,風味小吃,民間工藝等盡在其中,人們在人群中穿梭,尋找中意的物品。小攤一個挨一個,各式各樣的東西琳瑯滿目,常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一定買東西,跟隨人群東逛逛西走走,心在這樣的熱鬧中,也是歡喜的。千佛山上古跡名勝多,平時也是個靜謐之地,唯有一年中的廟會,山上才熱鬧非凡,不食煙火的氣息多了幾分過年的熱鬧味兒。
沿途中小攤和藝人雖多,但廟會廟會,無廟便不成會,千佛山上的廟也定然是位主角。無論是興國禪寺還是清靜的小廟,皆是香煙繚亂,人山人海。善男信女紛紛買了香,虔誠的點燃,平素不信佛的人們也在心里默默祈福。一顆蒼勁的老樹,枝條上系滿了紅色的布條,隨風飛揚,載著人們的愿望飛入空中。無論燒香還是系帶,都是過年時人們對新年的期盼,年味兒,就在這樣的憧憬中愈發(fā)濃郁起來。
我沿著石級,一步步下山去。愿歲月如流水般逝去后,在春節(jié),我仍能嗅到如今日這般的“年味兒”。
我的年味春節(jié)作文大全5
年味兒,像炎炎夏日的晚霞,又像雨過天晴后的彩虹,五彩繽紛,而又稍縱即逝。當它走來時,只是在心頭輕輕一拂,我就知道年來了??墒?,年味兒究竟如何,我也說不清楚。
年味兒在唇邊
爸爸對我講:年味兒在唇邊。
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日子里,各家各戶都忙忙碌碌,準備著各種美食:炸油食、煮白肉、剁肉餡、剁素餡……肉的香味兒,刀剁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的各種美食,如同生旦凈末丑一起在鑼鼓聲中隆重登場。而其中的餃子,是必須在鞭炮齊鳴聲中最后亮相,那是年夜飯這出戲里梅蘭芳的壓軸戲。當然,最后再吃點素餃子(其中幾個包有洗干凈的硬幣),誰吃到誰有福,新的一年走鴻運。
年夜飯是團圓飯,就是這頓飯,召喚著天南海北的家庭成員聚在一起,此刻的杯中酒,碗中菜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味兒和舌尖上的家鄉(xiāng)味兒。
年味兒在耳畔
媽媽對我說:年味兒在耳畔。
大年初一,天剛麻麻亮,拜年的敲門聲已在左鄰右舍響起,在歡樂的鞭炮聲中,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初二到初五,大街小巷,鑼鼓聲震耳欲聾,響徹云霄;廣場上,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綿延冗長;文化廣場上,戲曲聲,聲聲入耳……這些聲音凝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美。
“爆竹聲聲辭舊歲。”它在驅走舊年厄運的同時,歡迎著新年的吉祥,那是圓夢的鞭炮聲。
年味兒在眼前
我感覺著:年味兒在眼前。
新年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畫,新的窗花……隨處可見“抬頭見喜”“身臥福地”的春聯(lián)。因為新年的到來,一切日常所見的.平常東西都好像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都在眼中變得美好。
新年是大地回春,生命、發(fā)達、富貴復歸的節(jié)日,此時,張燈結彩,圓圓滿滿,吉慶有余。
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話,守歲至明。逛街燈,趕廟會,看大戲。只要細心品嘗,隨處都能嚼到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