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

淑娟0 分享 時間:

紅色更是我們的基因,我們不能放棄,要好好地傳承下去。關于紅色基因的詩詞有哪些呢?今天小編整理了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譯文

離別后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已經(jīng)與故鄉(xiāng)闊別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吹動農(nóng)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鐵鞭。

因為有這么多敢為自己偉大理想而去犧牲的人,敢去改變舊的日月?lián)Q新的天地。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盡是農(nóng)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2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譯文:

革命的狂風暴雨震蕩著蔣家王朝,百萬將士渡過長江天險,直搗黃龍。

虎踞龍盤的帝王之城南京啊,今天的面貌勝過往昔,這巨大而徹底的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xiàn)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要學楚霸王在彭城之戰(zhàn)勝利后沒有對劉邦窮追猛打,而讓劉邦卷土重來。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事物不斷的向前發(fā)展更新和變化,這是必然的規(guī)律。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3

《七絕》

直面倭刀試此身,匹夫遺烈壯昆侖。

八十二具英雄骨,敢笑田橫五百人。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4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十萬工農(nóng)下吉安。

譯文

滿天白茫茫的一片,大軍在雪中前進,心情更加迫切。頭上是險峻高山,狂風漫卷紅旗越過那險要關隘。

此行將要去往何處?贛江江畔風雪正迷亂。命令昨日已下達,十萬工農(nóng)武裝就要直取吉安。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雪中行軍。1930年1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從湘贛來到贛西并與黃公略新成立的新六軍對吉安進行包圍。同年1月下旬,紅四軍第二縱隊抵達江西廣昌縣的塘坊,頂風冒雪,翻山越嶺,向廣昌縣城疾進。月底,與朱德部隊會合,并占領寧都等縣,繼而向吉水一帶活動。2月6日~9日紅四軍、五軍、六軍及贛西特委在吉安縣陂頭召開聯(lián)席會議,會議作出了攻打吉安城的決定,并作出相應的戰(zhàn)略部署。據(jù)推斷,這首詞作于這次聯(lián)席會議之時或之后。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5

《臨江仙·給丁玲同志》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譯文

西風吹過孤城,城頭上的紅旗,正在夕陽映照下隨風飄揚。保安城里來了新人,窯洞里酒宴待客笑語繽紛,招待剛走出牢獄的女作家。

她手中的筆,吊民伐罪帶來文名滿天揚,回顧四海誰能比得上?那不是毛筆啊,是三千手握鋼槍的精銳武裝??邕M革命軍隊的行列,昂首挺進向隴山。曾經(jīng)的文人小姐啊,成了今天一身戎裝的將軍。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6

《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譯文:

吳起鎮(zhèn)山高路遠地勢險峻,紅軍騎馬縱橫其間奮勇殺敵。

有誰敢手持武器,縱馬馳騁,在我看來只有彭大將軍。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7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譯文:

暮色蒼茫中看那傲然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樹,任憑翻騰的云霧從身邊穿過,它仍然泰然自若。

天設地造好一個仙人洞,正是在這險峻的山峰上才能領略到無限美好的風光。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詩之日,是作者引以為豪的“秋收起義”三十四周年紀念日。作者此時心中雖有憂憤蒼涼成份,但更多的卻是作者性格中的堅韌自信及不畏壓力的奮爭精神。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8

《題三義塔》

魯迅〔近現(xiàn)代〕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nóng)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于上海戰(zhàn)后得喪家之鳩,持歸養(yǎng)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1933年6月21日寫下的。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zhàn)爭中的受傷者,于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里戰(zhàn)亂的廢墟里,發(fā)現(xiàn)了因饑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喂養(yǎng)。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后,作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薄?上н@只帶回日本的鴿子后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余決定將其立冢掩埋。出于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一封細說原委,并將自己畫的鴿子一并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愿望。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9

無題二首·其二

魯迅〔近現(xiàn)代〕

雨花臺邊埋斷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fā)浩歌。

譯文

雨花臺邊埋葬著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烈士,他們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斷流傳給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經(jīng)被殺害再也見不到了,只有在歸來的路上為追憶他們面對祖國的河山慷慨高歌。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0

古風·黨旗頌

作者:佚名

九秩黨旗紅,笑唱南湖風。

情灑西柏坡,霞映北京城。

旗手前引路,億眾續(xù)長征。

雄心寫壯志,和諧奔復興!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1

現(xiàn)代的《梅嶺三章》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賞析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為家”,表達了詩人面對死亡的坦蕩胸懷和共產(chǎn)主義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陳毅早年投身革命,從此就成了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馬前卒,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英勇奮進,義無反顧。艱苦的斗爭生活錘煉出堅定的革命意志,從戰(zhàn)友們前仆后繼的斗爭精神中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血雨腥風應有涯”,反動派對人民的血腥屠殺總有一天要結束,人民終究會得到解放,光明的社會總歸會到來,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必定會實現(xiàn)!為了革命的勝利,個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就是對第一首自問式起句的最后回答。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何等壯烈的氣概!

在陳毅光輝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時間是在鐵馬金戈的槍林彈雨中度過的,而贛南的三年游擊戰(zhàn),正如陳毅自己說的那樣,“是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jīng)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梅嶺三章》可以說是反映這一歷史階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詩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臨危而斗志彌堅的豪邁胸懷,譜寫成這一不朽的壯烈詩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華星。它猶如掛在夜空中的皎潔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猶如黑夜燦爛的明星,將永遠激勵人們?yōu)榱藟邀惖墓伯a(chǎn)主義奮勇前進。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2

《自題小像》

魯迅〔近現(xiàn)代〕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靈臺無計逃神矢”,詩一開頭就用希臘神話白虹神箭射心這個形象的比喻,傾訴了作者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思。作者魯迅還在南京求學時,就努力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密切注視當時的政治局勢,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民族命運;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孫中山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響,因而祖國的垂危、人民的苦難,更象神箭一樣射中了他,使他無時無刻不為祖國和人民的命運擔心和憂慮。這句詩展示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把挽救國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職責的革命胸懷,表現(xiàn)了魯迅積極戰(zhàn)斗的人生觀和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義立場。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3

《題西鄉(xiāng)南洲游獵圖》

年代:現(xiàn)代作者:陳獨秀

勤王革命皆形跡,有逆吾心罔不鳴。

直尺不遺身后恨,枉尋徒屈自由身。

馳驅甘入棘荊地,顧盼莫非羊豕群。

男子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4

《五律·喜聞捷報》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zhàn)軍收復蟠龍作。

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

佳令隨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鴻音絕,妻兒信未通。

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

譯文

秋風瑟瑟,輕輕從河面上吹過,目之所及的無邊原野漸漸與天地融為一體。

中秋佳節(jié)隨著前方歸來的人一起到來,夜空中明月傍著如霞似錦的晚云,脫穎而出。

家里的音信已經(jīng)徹底斷絕了,妻子兒女的書信也無法收到。

廣大人民都翹首以盼,渴望聽到勝利佳音,邊城奏響凱歌之日,正是人民額手相慶之時。

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詩詞作品摘抄篇15

《七律》

漫步青階登宛平,盧溝橋畔幾多情。

眼前又現(xiàn)硝煙起,耳畔猶聞戰(zhàn)馬鳴。

無數(shù)彈痕言舊事,幾多壯士刻英名。

清悠河水輕輕蕩,古樸城墻伴月明。

142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