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哪幾種

舒淇0 分享 時間: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常見的說明順序之一。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fā)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的內在邏輯關系,由個別到一般、主要到次要或現(xiàn)象到本質等介紹。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碚f明文的說明順序有哪幾種,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哪幾種

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哪幾種

時間順序

即按照事理發(fā)展過程的先后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凡是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制作、技術方法、歷史發(fā)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比如中學課本中有一篇《景泰藍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制作過程中“做胎――掐絲――燒制――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

空間順序

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 ,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于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說明某一靜態(tài)實體(如建筑物等),常用這種順序。如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故宮博物院》按照先總后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筑物的總體特征,然后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筑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后內、先上后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

邏輯順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xiàn)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遞進,或概括到具體,或特點到用途,或由整體到局部一一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于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如課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進軍》,都是運用邏輯順序來說明事物的。凡是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系或其他邏輯關系,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說明文邏輯順序的特點

由一般到特殊。如《中國石拱橋》先說世界上石拱橋的特點,然后說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再說中國石拱橋的杰作——趙州橋和盧溝橋,就是按由一般到特殊的順序,使讀者對中國石拱橋的了解由淺入深,從總貌到具體。

由具體到抽象。如《看云識天氣》為了說明根據(jù)云的變化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風雨這一抽象道理,先描繪各種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云層的厚薄、位置變化,從而說明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由主要到次要。如《蘇州園林》先用高度概括的語言綜合說明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再用較多的筆墨主要說明蘇州園林在四大方面的.具體特征,接下來用簡潔的語言點明蘇州園林的細部特征,就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順序說明的。

由抽象到本質。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表象入手,由表及里地去了解事物的本質。如《死海不死》先說“即使是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擔心會被淹死”,又用兩千年前羅馬統(tǒng)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處決俘虜?shù)膫髡f,形象地說明死海浮力大,課文接著對浮力大做了科學說明,是因為死海的咸度高。

由原因到結果。《向沙漠進軍》先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嚴重危害,揭示了向沙漠進軍的原因,再介紹人類向沙漠進軍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這一說明順序既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使文章有很強的邏輯性。

由概念到應用。如《統(tǒng)籌方法》一開頭便下定義:“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苯又赋鏊鼘嵱梅秶膹V泛性,然后重點說明統(tǒng)籌方法的應用問題。這種先概念后應用,先理論后實踐的順序也屬邏輯順序。

說明文三要素

教學大綱對說明文的訓練要求為:

(1)能寫簡單的說明文,說明對象明確,能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2)能根據(jù)說明對象的特點,采用適當?shù)恼f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注意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簡明和平實。因此,對于初學寫作說明文的同學,要牢記這幾條要求(即說明文的三要素):

1.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

寫說明文,一定要對說明對象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即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什么是事物的特征呢?特征就是某事物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標志,即該事物所特有的個性。它往往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外顯性特征,如事物的顏色、質地、空間位置、形狀、溫度等;二是內隱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變化過程、內部結構、習性、性能、風格等方面。

2.要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主要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寫作說明文時,往往以一種順序為主,當然在具體運用的時候,有時出現(xiàn)了說明順序的并用與交叉的現(xiàn)象。如:《中國石拱橋》在說明趙州橋的構造特點時采用了邏輯順序,而在說明中國石拱橋輝煌成就時,又采用了時間順序對其修建時間做了逐一說明。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一要考慮所說明的事物的結構特點(上下、左右、內外各部分的組成情況)和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二要考慮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順序(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等);三要考慮說明的中心與材料的關系。

3.要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

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能把事物說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讀者理解。恰當?shù)剡\用說明方法,是衡量說明文寫作水平的重要標志。比如要說明沙漠地區(qū)的日照時間長,說“那里日照時間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只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qū)也不過2500小時?!蓖ㄟ^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就能形象地突出了沙漠地區(qū)日照時間長的特點。再如,要說明水不是白色的,就可以拿水同豆?jié){比較一下。水同豆?jié){一比較,白色的是豆?jié){而不是水。水,什么顏色都沒有。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寫作中應根據(jù)要求靈活地選用。

怎樣閱讀分析說明文

第一,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從而區(qū)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進一步理解說明內容。接著還要重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說明對象,以此為突破口,進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要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必須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尤其要注意仔細揣摩關鍵詞句(中心句、過渡句、體現(xiàn)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

第二,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結構并不復雜。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概說)——分(具體)——總(概說)”式、“分(具體)——總(概說)”式、并列式、遞進式等。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內容要領。說明順序是多種多樣的。采用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取決于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有時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時間順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體、先整體后局部的邏

輯順序進行說明。各種順序在語言上都有一定的標志。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志作用的語言,可以更加順利地分析說明順序??傊?,說明文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分析時可同步進行。

第三,分析說明方法。為了說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須采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shù)字、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閱讀說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么對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這樣分析才透徹、扎實。

13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