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的話題課前演講稿例文精選5篇

雪桃221147 分享 時間:

  《論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記錄的是孔子與其弟子的日常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化社會,論語中的思想依然具有意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篇一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幾天我讀了《論語》,覺得這句話不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對品德高尚的人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盡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與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這樣的人即使沒讀過書,別人也會認 為他讀過書。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講文明、講禮貌,這樣的話,別人才會認為你是一個有文化、有教養(yǎng)的人。這也是為什么《論語》要這么說的原因吧。

  我們每天走進校園時,都要向在大門口值勤的老師問聲好,以表達謝意;老師也微笑著點著頭表示贊許。不管在校園內(nèi)外見到老師問好時,老師的心理便會有絲 絲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陽光照過一樣。

  我認為同學之間也要講禮貌,有一次,一個同學撞倒了我,卻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大家都認為他沒教養(yǎng)。還有一次,在餐廳排隊吃飯時,一個同學突然插了 隊,別的同學讓他按秩序排隊,他竟然還動手打人;這時,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為一個學生,不光要學習好,還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處處有文明,處處講禮貌,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吧,爭做一個文明人吧。

  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篇二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中有一句話我甚為喜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話的原句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在人與人關系中體現(xiàn)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在人與人關系中體現(xiàn)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當我們遇見不會做的事情想做的時候,總會要求自己的父母去完成,然而當父母沒有辦好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抱怨、責怪??偸秦煿指改高@個做的不好,那個做的不好。

  再向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小男孩,脾氣很暴躁,整天都喜歡生氣,怨天尤人。后來有一天,父親對小男孩說,從今天開始,你每生一次氣就在墻上頂一顆釘子,只要保持一天不生氣,就拔下一顆釘。一開始,墻上釘了好多釘子,后來漸漸地,男孩開始克制自己的情緒,每天拔一顆釘,一顆兩顆……,釘子終于拔光了,男孩也逐漸變得開朗了。

  我想說的是:面對一切的事物,我們都應該學會寬容和體諒,而不是一味的責怪與抱怨。

  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篇三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記錄的是孔子與其弟子的日常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化社會,論語中的思想依然具有意義。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使得我們變得浮躁,尤其是對于金錢名利的追求,有時甚至使一些人迷失了自我。而《論語》中有這么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段對話講的是子貢認為境界,重在”克制“二字,克制內(nèi)心的欲望而達到清心寡欲,實則可取。然而其危險萬分,稍一動搖,便至于不仁不義之地,實在不夠堅定。而孔子所謂的君子,則將德行化為自發(fā)之道,由內(nèi)心順乎自然地感到快樂與敬禮,則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欲望功名如何進攻,都不可動搖,才是正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人都以為做到子貢所說的就好了,其實孔子所指的自發(fā)之道才是真正的境界。

  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更是都獨到見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耙馑际侨瞬磺f重,就無威嚴可講,品行浮滑,學問的根基也不能穩(wěn)固。作為君子,應該有忠信的品德,不要輕教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要放棄對德行的追求,不要害怕悔改。人誰無過。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不堅持過失,有不怕改正的勇氣。好的品行,不在步步不偏不倚,而在心中存在隨時把自己的行為努力向好的一方矯正。君子,不過是內(nèi)在不”小“的那些人而已。

  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篇四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我一直以為所謂儒學不過是表面上推崇中庸、仁義、 禮教等虛有的東西,做作的讓人厭惡。 他和他的弟子連種稻插秧都不會還自居君子圣賢,所有的人民在他們眼里都是低微貧賤的人?!蔽ㄅ雍托∪穗y養(yǎng)也“,可見孔子有歧視婦女的嫌疑,另外 我至今還記得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鼓勵他的同鄉(xiāng)努力刻苦學習,尊師:”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我承認,宋濂真的很尊師??墒钦沁@種方式讓中國由盛轉(zhuǎn)衰,不敢出一言以復就沒有新觀點新態(tài)度,就沒有創(chuàng)新。

  蘇格拉底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主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所以出了一個柏拉圖,柏拉圖同樣沒有”架子“,又出了亞里士多德。希臘三賢在哲學物理學都有很好的建樹!

  儒學,是該讓人唾棄,放在腳底踩的東西!!!

  我甚至覺得古代封建的黑暗落后都是獨尊儒術的結果, 沒有了”百家爭鳴“,那就是剩下了專制。它至今仍舊影響著政治、教育、法律!

  可是,事實上是這樣嗎?

  讀完《論語譯注》我發(fā)現(xiàn)了我自己的目光短淺,相反,我覺得孔子不該出現(xiàn)在那個時代,那個黑暗的時代!孔儒的思想很超前,他說推崇的大同社會就是我們現(xiàn)在初級社會主義的終極目標,我們至今也沒法做到,古代黑暗帝國怎么可能實現(xiàn)呢?古代君王扭曲了儒家思想,他們黑著心紅著眼把儒學當成統(tǒng)治的工具,他們過河拆橋卻同樣自稱君子,因此,”打倒孔家店“不是推翻儒學,而是保護真正的儒學不為小人所用。

  孔子推崇的學而思丟失了,人們只學不思,只為應付考試,這是中國教育的失敗,也是中國科學家得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

  孔子崇尚的中庸仁義也缺失了,人們自私自利,見人不扶,食物以次充好。真的愧對禮儀之邦!

  孔子希望人忠義孝順,謙虛真誠??墒乾F(xiàn)在的我們多么膚淺做作!

  ……

  沒錯,他的想法是無法治國的,至少不適合現(xiàn)在的國情??墒俏覀儾荒芤桓妥哟蛩廊鍖W。政治課里我們要對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揚棄“,我們卻把壞的繼承了,好的遺忘了:

  我們該謙虛:”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埃简湴磷詽M怎么進步,應該不恥下問,謙虛謹慎!

  我們該真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不該做偽君子,應該真心待客。

  我們該反省:”吾日三省“,孔子這樣的圣賢都反思,我們也該反省自己,知錯認錯改錯。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孔子,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想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該做的還有很多,那怕雙手遞物,孝順父母,順從兄長等瑣事,都是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興我禮儀之邦!

  關于論語的課前演講稿篇五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作為圣人孔子精華的濃縮,從早時的科舉,到如今的考試,都會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論語》的珍貴,與古往今來的人對它的重視。《論語》被許多人所注釋過,而其中較為認可的,是 楊伯峻的 《 論語譯注》。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們 逐漸 開始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開始 不斷 審查自己,開始以義作為準則,凡事則需盡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與 最高的道德原則 是”仁,“ 仁包括著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而孔子尤為喜愛的弟子顏回,也是因為:”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啊墩撜Z》在”仁“中費了許多筆墨,如:”當仁,不讓于師?!?等,仁,為人之本。是最適合當作標準,審視自己的。

  在《論語》中,我對君子感受頗深,所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范,是最能體現(xiàn)儒家風范的代表?!墩撜Z》中曾多次闡述、 并用詳細的比喻告訴我們 君子的標準,如”君子不器。“ 并以小人為最低等次來進行對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由此看來,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還有待努力。不過,這并不能使 我們的 理想降低層次,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論語 》 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作,《論語》撥開人生的層層迷霧,指明了方向,剩下的需要我們?nèi)嵺`。它給予給我們的淳淳教導,是我們一生所要謹記的,是一生所要學習的,是一生所要領悟的。 我們應按照《論語》,去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獲得更大的提升。
 


相關文章:

1.國學經(jīng)典論語主題演講稿范文

2.于丹論語讀后感演講稿

3.傳統(tǒng)文化教育演講稿五篇

4.小學課前三分鐘演講稿范文

5.傳統(tǒng)文化演講稿五篇

6.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3篇

7.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演講稿3篇

8.學生關于經(jīng)典誦讀的演講稿

1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