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央視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單
2021年央視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單_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安排
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元宵節(jié)這天每家每戶都會煮湯圓慶祝元宵節(jié),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安健康。而元宵晚會是每年必看的節(jié)目,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021年央視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單,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年央視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單
1、開播時間
2021年2月26日20:00
2、陣容
1、主持陣容
任魯豫、尼格買提、李思思、龍洋、張韜
元宵晚會的主持陣容和春晚的主持陣容是一樣的,沒有任何變化,這也是央視歷來的傳統(tǒng)。
2、嘉賓陣容
目前關于嘉賓都又有誰,并沒有確切的消息,官方也并沒有官宣嘉賓名單,反而是一堆假節(jié)目單、假消息充斥在各大媒體。目前已知的是今年的央視元宵晚會將會在2月24號錄制。
但根據以往的規(guī)律,元宵晚會的陣容也不會很差,央視一般都會請很多明星,老少皆宜的節(jié)目都會有,之前登過春晚舞臺的明星也不排除再次在元宵晚會上分路面。
3、開場聯(lián)唱
《賣湯圓》表演者主持團
《五哥放羊》表演者玖月奇跡(微博)及家庭
《繡荷包》表演者戴玉強家庭
《放馬山歌》表演者玖月奇跡(微博)及家庭
《龍船調》表演者劉和剛(微博)夫婦
歌曲《祝福歌》表演者mic/i?me?
雜技音樂劇《團圓飯》表演者洪劍濤
創(chuàng)意節(jié)目《彩云追月》表演者李云迪、沙溢
相聲《小合唱》表演者周煒、劉大成、石頭
歌曲《因為愛情》表演者蔡明、廖昌永
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表演者馮紹峰(微博)
歌曲《沂蒙山小調》表演者于文華、朱之文
歌曲《逐夢令》表演者李玉剛
兒童戲曲聯(lián)唱《梨園新蕾》
京劇《西廂記》選段表演者巴特爾
黃梅戲《女駙馬》選段表演者陳思妮
豫劇《朝陽溝》選段表演者鄧鳴賀
越劇《紅樓夢》選段表演者陳果、章晌旻朱
雜技《抖空竹》表演者周天
歌曲《心升明月》表演者李健????
相聲《猜燈謎》表演者曹云金、劉云天
舞蹈《萬泉河水》
歌舞《新采檳榔》表演者阿朵(微博)
歌曲《帶著爸媽去旅行》表演者徐子崴(微博)(微博)、王莉????
民俗節(jié)目《龍騰獅舞鬧元宵》????
元宵節(jié)習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jié)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2、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此節(jié)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jié)。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tǒng)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jié)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tǒng)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燈謎增添節(jié)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5、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6、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7、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于船中一樣,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于中國很多地區(qū)。
8、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9、逐鼠
逐鼠是一項元宵節(jié)期間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始于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yǎng)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10、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并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記載。
12、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jié)夜婦女相約出游,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2021年央視元宵節(jié)晚會節(jié)目單相關文章:
★ 收看2021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觀后感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