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親子教育的書
親子教育它實際上是屬于一種早期的教育,它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fā)潛能以及培養(yǎng)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的早期教育,重在提高家人間的感情與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什么好的親子教育的書,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有什么好的親子教育的書【篇1】
《捕捉兒童敏感期》
作者是孫瑞雪,敏感期這個題材可能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比如寶寶吃手,不分享,說謊,打人,咬人,這都是敏感期的具體表現,是寶寶生長發(fā)育的必經之路,有些家長可能會誤認為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繼而采用錯誤的管教方式……
書的題材非常好,也很實用,但是可讀性比較差,文字表達不是很流暢,我是耐著性子看的。全書共324頁,閱讀起來較吃力,建議讓爸爸閱讀:D。
目錄摘要
第一章 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一出生,敏感期就開始啦
敏感期,一個接一個的出現
遲到的敏感期,一個個補上來了
伴隨母愛,兒童心智全面發(fā)展
第二章 0—2歲半
視覺
口
手
走
空間
細小事物
秩序
模仿
自我意識
《實用程序育兒法》
這是一個遠嫁德國的姐們兒推薦給我的,她一個人帶2個寶寶很強大,說這本書給了她很大幫助,目前我還在閱讀中,感覺確實不錯。
這本書講述一種稱為E(吃)。A(活動)。S(睡)。Y(你自己)的育兒方式,作者認為所有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固定的習慣,小寶寶也一樣,只要媽媽能了解這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寶寶揉眼睛,打哈欠就是在釋放睡眠信號),在養(yǎng)育的時候就可以更加輕松省力。
全書共394頁,信息量很大,但是排版感覺比較凌亂,閱讀起來要加點耐心才行。
《崔玉濤:寶貝健康公開課》
這是每個新生兒父母都應該買的書籍,崔玉濤是和睦家的兒科主任,有20多年的兒科從業(yè)經驗。這本書包括營養(yǎng)與飲食,關于常見病,悉心護理三部分,每部分都非常實用,比如發(fā)燒咳嗽如何應對,怎么讓寶寶好好吃飯,腹瀉便秘如何應對等等,屬于必備的書籍,新生兒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這本書都有涉及,全書共274頁條理清晰,閱讀起來很輕松。
目錄摘要
第一章 感冒、發(fā)燒
LESSON 19 A+方案預防寶寶感冒
LESSON 20 哪些原因會引起寶寶發(fā)熱
LESSON 21 高燒,會燒壞孩子嗎?
LESSON 22 高燒,需要有效退熱
LESSON 23 一分為二看發(fā)熱
LESSON 24 高燒、腹瀉防脫水
第二章 咳嗽
LESSON 25 正確認識咳嗽
第三章 腹瀉
LESSON 26 問診腹瀉
LESSON 27 對付遲遲不好的腹瀉
第四章 幼兒急疹
LESSON 28 虛張聲勢的幼兒急癥
第五章 過敏
LESSON 29 過敏原檢測:直擊過敏根源
LESSON 30 惱人的濕疹
有什么好的親子教育的書【篇2】
1. 給新手父母一本書
《斯波克育兒經》
在孩子降生的前一兩年里,新生兒的父母經歷了婚姻里的第一次重大考驗。媽媽們常常處于一種焦慮、擔憂的狀態(tài),情緒波動大,很容易被激惹,很多媽媽的抑郁和焦慮甚至發(fā)展到很嚴重的癥狀。而此時,很多爸爸還沒有找到當父親的感覺,面對家庭的變化暈頭轉向,不知所措。再加上婚姻處于磨合期,隔輩撫養(yǎng)有爭議,家庭里常常矛盾升級,爭吵不斷。
排除身體激素的影響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其實這個時候,很多媽媽的焦慮和無措主要來源于不知道育兒技巧和方法,她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幫助。
孩子吃多少奶?濕疹是怎么回事?發(fā)燒要怎么辦?這都是一些具體現實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們才能夠心安和放松。
《斯波克育兒經》可以給新手的爸爸媽媽們很多具體的指導,成功幫助你度過養(yǎng)育孩子的探索期。
2. 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中國第一本家庭教育的暢銷書,堪稱中國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
在它之前,家庭教育要么全是傳統(tǒng)文化精髓,要么專業(yè)性強,晦澀艱深。這本書攜著流暢的文筆,清新的小故事,橫掃了的圖書市場。
作者尹建莉是一個教育學碩士,她的女兒是北京市三好學生,曾跳級兩次,16歲考入清華,獲得美國長春藤盟校碩士學位。這本書不像虎爸狼媽一樣,寫怎么教育孩子成功,而是用科學的現代教育理念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我特別喜歡《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個書名,因為它很鮮明地提出了一種理念——媽媽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貫穿孩子的一生。
現在,大家都知道原生家庭的重要了,但是,在,這樣的理論還是非常新鮮的。這本書理論淺顯,小故事真摯有感情。即使現在看來,也是一本好書。
3. 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性別認識
《養(yǎng)育男孩》、《養(yǎng)育女孩》
現在倡導男女平等,面對工作、婚姻,男人和女人越來越有一樣的選擇。所以,很多人覺得,男女之間根本沒有什么不同。
這是一種巨大的錯覺。
我相信,絕大部分有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男孩和女孩非常非常不一樣。他們的不同不是從青春期開始的,而是一下生就已經分明顯現出來了。
男孩和女孩大腦結構不同,發(fā)育速度不同,身體激素不同,喜好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社會期望不同……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父母對男孩女孩的期望和養(yǎng)育方式都差別很大。
把兒子培養(yǎng)成怎樣一個男人?把女兒培養(yǎng)成怎樣一個女人?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考慮的事。
《養(yǎng)育男孩》倡導培養(yǎng)積極、勇敢、有擔當的男孩;《養(yǎng)育女孩》倡導培養(yǎng)優(yōu)雅、獨立、內心強大的女孩。
這兩本書,父母可以各取所需。
不僅能夠了解男女生理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變化,而且還有很多建設性的建議。
有什么好的親子教育的書【篇3】
1《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作 者:阿黛爾·法伯 / 伊萊恩·瑪茲麗施
評分:8.9
建立溝通平臺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么去應對孩子變化莫測的情緒,孩子一哭鬧就無計可施,更有甚者在孩子情緒激動時采取了恐嚇等錯誤的應對方法。
本書旨在建立一個和孩子快樂溝通的平臺,作者圍繞“如何說”“怎么聽”,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2、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3、代替懲罰的方法;
4、鼓勵孩子自立;
5、恰當地贊賞孩子;
6、讓孩子從角色中釋放。
尤為可貴的是作者清晰簡潔地創(chuàng)造了一套操作方法,輔以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加以說明,并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父母可以把這些技巧爛熟于心,靈活運用,做到游刃有余。
2《孩子,把你的手給我》
作 者:海姆·G·吉諾特
評分:8.8
控制你的情緒
要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品質高潔、有憐憫心,敢于承擔,并且充滿活力的人,光有愛是不夠的,洞察力也不足以勝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獲得并使用這些技巧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大多數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常常在和孩子對話中表現得焦躁不耐煩。但你有沒有發(fā)現,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自己說過的;自己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但自己原本沒打算這樣做。
在溝通中發(fā)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這本書要告訴你的第一個知識,就是先控制情緒,再處理問題。
本書和前面那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都是講怎么跟孩子溝通的,小編認為可以二選一閱讀。
3《孩子的宇宙》
作 者:河合隼雄
評分:8.5
讀懂孩子的心
在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一個宇宙,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著。大人們往往被孩子小小的外形所蒙蔽,忘卻了這一美好的宇宙。如果你急于讓小小的孩子長大,便歪曲了孩子內心廣闊的宇宙,甚至把它破壞得無法復原。一想到這種可怕的事往往是在大人自稱的“教育”、“指導”和“善意”的名義下進行的,小編就覺得難過。
本書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心理治療師,然而他的語言非常簡潔樸實,這一本尤其。而且書中很大篇幅都是通過兒童文學故事的講述來進行解讀和分析的,比如經典的《納尼亞傳奇》,《長著驢耳朵的國王》,這樣的方式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促使你和孩子共讀這些經典的繪本。
與市場上絕大多數家教類圖書不同,《孩子的宇宙》不是家教經驗類的書,也不是教育方法類的書,正如書名,這是一本探尋孩子的宇宙的書——每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著一個宇宙,值得父母用心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