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急安全知識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yōu)秀的學校應急安全知識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學校應急安全知識】相關方法經驗,供你參考借鑒。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匯總
火災逃生
1.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
2.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火災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幾條逃生路線。
3.受到火勢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
4.爐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爐灰完全熄滅后再傾倒,草垛要遠離房屋。當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5.身上著火,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苗。
6.遇火災不可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7.室外著火,門已發(fā)燙,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躥入室內,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縫,并潑水降溫。
8.若所在逃生線路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fā)送求救信號,等待救援。
地震應急
1.地震發(fā)生時產生的碎石,灰塵等使得能見度降低,因此要避開樹木,電線桿等高聳或懸掛的物體。
2.地震發(fā)生時產生強烈的震動,因此不要靠近變壓器,高壓電線等可能倒塌的電器設備。
3.如果你正在地震現場,要防止余震發(fā)生,不要亂跑,最好就地避震。
4.地震后盡量使用濕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氣體。
5.地震后不要隨意離開家門,最好呆在家中,聽從救援人員的指揮,配合救援工作。
電梯故障
1.一旦電梯發(fā)生故障,千萬不要砸門,扒門或拍門,應該呼救,撥打求助電話。
2.電梯停在相對樓層時,不要驚慌,請按秩序下樓。如果電梯停在對面的樓層上,請用濕布,鐵錘等物品敲打電梯門。
3.電梯發(fā)生故障時,不要大聲喊叫,應按下紅色緊急按鈕,等待外面的人救助。
4.如果發(fā)生火災,請將電梯停到最低層,并按下火災報警按鈕。
5.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強行打開電梯門。
道路交通
1.走路時要注意觀察前方道路,注意避讓行人,遵守交通規(guī)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2.騎自行車的朋友,請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不要闖紅燈,不要在機動車道上騎車。
3.不要在馬路上學車,玩耍,打鬧。
4.未滿12周歲的孩子不要在馬路上騎自行車。
5.乘車時,請遵守駕駛員的指揮,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
6.未滿18周歲的孩子不要在道路上騎電動車。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歸納
1.地震的自救常識:大地震的危險性極高,要盡可能地遠離危險品,避開人多的地方,尋找安全空曠的地方躲避;要遠離斷壁殘垣,防止掉落的碎片砸傷自己;不可以使用明火,震后要去空曠地,切忌停留在原地;
2.校內事故的預防:學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校內安全相當重要。不乘坐校車,不與同學攀比,不買“三無”食品,上、下樓梯不可擁擠,防止踩踏;在走廊上不準打鬧,做到輕聲慢步;教室中不準使用明火,以防失火;
3.突發(fā)事件的處理:遇到突發(fā)事件,不要驚慌失措,盡量保持冷靜,沉著應對,根據現場情況,靈活地采取應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大全
1.火災急救:
1.火災急救知識;
2.滅火常識;
3.報警方法;
4.滅火方法。
2.地震自救:
1.地震知識;
2.地震自救;
3.地震救護。
3.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癥狀;
2.食物中毒原因;
3.食物中毒處理方法。
4.網絡安全:
1.網絡安全知識;
2.網絡安全法規(guī);
3.網絡安全技術。
5.應急逃生:
1.應急逃生知識;
2.應急逃生方法;
3.應急逃生設備。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有哪些
1.交通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在馬路上嬉戲,橫穿公路要走斑馬線,不闖紅燈,不脫手騎車。
2.消防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學生不玩火,不私自用火,以免發(fā)生火災。
3.飲食衛(wèi)生知識教育。教育學生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爛、霉變的食物,嚴防食物中毒。
4.校內外活動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不做危險的事,不玩危險的游戲,不到危險的地方,以避免意外傷害。
5.用電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學生安全用電,不亂接亂拉電線,不玩插座。
6.校園安全知識教育。教育學生不攜帶危險物品,如刀、槍、棍、易燃易爆品等進入學校;不攜帶進入校園;不攀爬圍墻、欄桿、教室、樹木、窗戶;不在樓道和門口追趕、打鬧,不擁護在樓梯和門口。
7.集體活動安全教育。教育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時,要守紀律,講秩序,要有團隊意識,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學校應急安全知識包括哪些
1.火災急救常識
2.突發(fā)事件應急流程
3.地震逃生方法
4.觸電急救方法
5.人工呼吸法
6.逃生法則
7.急救常識
8.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9.緊急聯(lián)系方法
10.地震預防措施
11.突發(fā)事件預防措施
12.火災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