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
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歸納
由于學習主要建立在理解在基礎上,所以建議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采用偏理科的學習方法,先理解再記憶。平時學習的時候還要多做練習題,提高解題能力,鞏固所學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1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于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 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的洲(原因是 : 1) 面積 2) 跨緯度最廣 3) 東西距離最長 )
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 地理分區(qū):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qū)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qū) 國家
東亞 中國、蒙占、朝鮮、韓國、日本
東南亞 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印尼、東帝汶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西亞 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亞 俄羅斯的一部分
4. 東亞的國家有: 中國 蒙古 朝鮮 韓國 日本
6. 亞洲地形的特點:1)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7. 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8. 亞洲氣候的特點1) 復雜多樣2) 季風氣候顯著3) 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記住P76.9各種氣候在圖中的分布)
●氣候特點解析: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復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布。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差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布,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布
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占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于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2
(一)亞洲
1、亞洲是世界上面積的一個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2、運用地圖說出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3、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
亞洲的河流特點: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亞洲的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4、亞洲地廣人多,約有36.8億的人口,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qū);
人口超過1億的亞洲國家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等6個國家。
5、亞洲共有1000個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區(qū)的民族,分別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文化。
亞洲的三大文明發(fā)祥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印度河流域;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6、亞洲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日本為發(fā)達國家,其他為發(fā)展中國家。
(二)歐洲西部
1、運用地圖說出歐洲西部所處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
2、歐洲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沿海地區(qū)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帶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為地中海氣候及高原山地氣候,北部為寒帶氣候。
3、歐洲西部主要為發(fā)達國家,工業(yè)以制造業(yè)為主,傳統(tǒng)的畜牲業(yè)發(fā)達。歐洲西部旅游業(yè)發(fā)達。
(三)南極洲
1、運用地圖說出南極洲所處的位置、范圍: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極圈內。
2、南極洲的幾個世界之最:緯度、平均海拔、跨經度最多、氣候最寒冷。
3、南極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有“冰雪高原”之稱,冰層的平均厚度達2000多米,淡水資源豐富。
4、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干燥、烈風、嚴寒。
5、南極洲礦產資源豐富,植物品種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shù)千個小島及周圍的海域組成,首都為東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峰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運輸為主。
3、日本地處中緯度,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
4、日本水能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
5、日本自然資源缺乏,發(fā)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進口。
6、日本為亞洲的發(fā)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產品多銷往國際市場,經濟的對外依賴性強。
日本的工業(yè)布局為臨海型,為了便于引進原材料、輸出工業(yè)產品,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日本的工業(yè)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七年級下冊地理最新復習提綱總結3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②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shù)。
某區(qū)域的人口數(shù)(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該區(qū)域的面積(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區(qū):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qū)。
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qū)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
⑤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
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qū):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開始擄奪非洲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以彌補美洲勞動力的不足。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語言主要分布地區(qū)
漢語中國
英語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俄羅斯
法語法國、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語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亞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基 督教、佛教、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基 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shù)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
⑤基 督教——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佛教——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