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秘 > 學習資料 > 學科資料 > 歷史 > 2022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及方法

2022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及方法

立苗4063 分享 時間:

歷史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它對過去的事件和行為有系統(tǒng)的記錄、詮釋和研究,并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jù)。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及方法,供大家閱讀參考。

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及方法

目錄

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

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方法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及模板

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思路

一、提煉(概括)要點型試題

1、設問方式:“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特點(背景、影響、作用)”。

2、變式提問:“說明……階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問題”等。

3、解題思路:①對材料分層提煉要點;盡量使用材料中的關鍵詞,組織答案。

②結合教材相關知識分角度提煉要點

4、存在問題與對策:問題主要是答題角度單一、要點概括不全,或掛一漏萬。對策在于要善于運用歸納法,多層次、多角度概括要要點,可以借鑒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題解題方式,分層(分句)提煉中心思想(或要點)。

二、比較異同型試題

1、設問方式:“比較……異同”、“指出……不同之處(或差異、特點)”、“指出……相同之處”、

2、解題思路:首先,思考該問題的正確的比較角度;(適合于設問中沒有給出比較角度的試題),這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其次,按照比較角度,對應概括異同(既可以先同后異,也可以先異后同,但一定要按類比較,切忌異同混雜)。

3、存在問題與對策:問題:①不能尋找出正確的比較項(比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形式方面的所謂比較項。②找出的比較項單一,或不能從多角度思考比較角度。③不能按類比較,答案異同混雜,思維混亂。對策:在于尋找出正確比較項(比較角度)。一般而言,從背景、過程(內容、方式、領導力量)、影響(結果、作用)三個大方面尋找比較項。

三、(觀點)認識、評價型

1、設問方式:“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觀點)的認識”、“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觀點)”、“評析……(觀點)。

2、解題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論點(觀點)是正確的,因此不需要對觀點進行辨析正誤,只需從多角度說明(論證)即可。大題模式:論據(jù)(角度)1+論據(jù)(角度)2+論據(jù)(角度)3+……

3、問題與對策:由于這類試題提供的觀點,一般在教材中沒有反映,屬于新觀點,加上論證角度不明確(或比較隱晦),而且從試題命制的答案看,一是與試題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沒有多少聯(lián)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識,或教材相關知識分散、籠統(tǒng)),二是答案表述語言帶有學術性、非學科性(或類似政治、地理的學科語言),上述特點就使得這類試題難度加大,學生失誤嚴重。問題突出表現(xiàn):一是無從下手,答題隨意性很大,漫無邊際,不知所云;二是角度單一,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對策:一是明確設問類型;二是加強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三是要善于用借鑒其他學科的語言,尤其是時政方面的術語組織答案。

四、圖表型試題

1、設問方式:“依據(jù)圖表(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概括)……變化趨勢及原因”。

2、存在問題:①看不懂圖表,同時也就無法解讀圖表。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圖表反映的變化趨勢的原因。

<<<返回目錄

高考歷史大題解題方法

1、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基本方法:一是看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2、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jù)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3、比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于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于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于歷史現(xiàn)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xiàn)。屬于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于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于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4、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原因的解題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天文歷法的進步,勞動力的投入等;二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三是上層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于經濟的發(fā)展;五是看社會環(huán)境因素,國家是否統(tǒng)一與安定;六是地理條件的因素等。

5、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基本方法: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jù)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tǒng)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

<<<返回目錄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及模板

一、選擇題:

審清兩個要素無論是一般類型的單個選擇題,還是專題式選擇題,都要審清2個要素,即:條件限制和題目的主題內容。

1、審清條件限制:條件限制一般有時間限制、地點(或國別)限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時間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種情況,一是有明確的時間限定,如20世紀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無下限,如秦代以來中央集權制的發(fā)展;三是有下限,無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國對外關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確,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辛亥革命時期等。解答時間限制的題目時首先必須根據(jù)歷史知識,準確判斷時間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時所說的時間定位)。近年來文綜試卷中出現(xiàn)的專題式選擇題,除了總序中對時間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題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這一類選擇題,既要把握總序中的時間限制,又要弄清楚每個小題的時間要求。

2、審清答題主題。答題主題就是指試題所提供的各種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樣的,比如圖表、漫畫、民謠、歷史俗語、小說等),也就是命題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題和主流價值取向。審清了這一要求,選擇的方向就確定了。專題式選擇題,每小題都有不同的答題主題,考查的主題內容可以是歷史事物的原因、內容、目的、特點、性質、結果、影響等,選擇的時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題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卻選擇了客觀作用的相關選項。

二、非選擇題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zhàn)爭背景:(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汗賵?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國際:1、經濟:工業(yè)革命市場原料。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fā)展到壟斷,相對落后、生活貧困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二)國際:帝國主義忙于一戰(zhàn)等。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主觀原因:事件發(fā)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huán)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tài)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tài)分析。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原因廣度分析:(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統(tǒng)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tǒng)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fā)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fā)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fā)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tǒng)治、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3、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fā)的原因:①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與舊制度矛盾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tǒng)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主要目的:實現(xiàn)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wěn)定和發(fā)展等

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tǒng)治,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于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fā)動者的主觀意愿。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xiàn)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tǒng)治。

4、分析經濟特征型問答題的解題方法基本方法:

分析經濟特征要注意三點:其一,從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其三,揭示特征語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5、歷史問答題表述中的歸納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

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歷史思維能力。歸納指將眾多或零散的或反復出現(xiàn)的歷史史實,按其同類梳理,使之由繁雜到簡約、由紛亂到條理、有個性到共性的認識;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屬性的歷史事物聯(lián)合起來,形成帶有規(guī)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歸納是概括的前提。

6、開放性問答題的答題方法基本方法:

解答開放性問答題必須明確:重要的不是持何種觀點,而是能有理有據(jù)的論證自己的觀點,即論證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嚴密,材料與觀點是否統(tǒng)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確定觀點。其次,要通過對史實的概括提煉,來充分支持觀點,盡量少漏觀點支持點。第三,要做到史論結合,有論有據(jù)。第四,論述要全面,如該題在肯定積極作用的同時,要指出消極作用,切忌絕對化。

7、如何解答主觀題中“說明了什么”類型的問題基本方法:

回答說明了什么,實際上是考查把握歷史本質,揭示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卮鹗强梢园凑者@樣的思路進行。(1)這種斗爭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進步或倒退的作用?(2)這種斗爭的失敗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一種偶然?(3)如果是偶然,說明斗爭的曲折復雜,而且要進一步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是必然則說明這種斗爭的根本無法實現(xiàn),是空想。

8、論述題的解答和史論結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論述題一般有三個步驟。第一、判斷是非,表明自己的餓觀點。第二,列舉史實,說明自己的觀點。在這一步當中有注意將母觀點(即總的觀點)分解成若干個子觀點,用所掌握的史實進行論證。觀點的展開要有層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而每個觀點都要有史實的支撐,做到史論嚴密結合。第三,要適當小結,升華觀點。解題中的史論結合,主要是指要有適當?shù)氖穼嵶鳛榱⒄摰幕A,要有鮮明的觀點作為立論的導向;堅持“從歷史中來,到歷史中去”的原則。“從歷史在中來”,就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歷史中去”就是由觀點駕馭史實,做到觀點與史實的統(tǒng)一。

9、怎樣評價歷史人物基本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要評價其一生的功過是非。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 人物,首先,必須全面把握其歷史活動;其次,要按一定的標準和原則把這些活動分為積極(或進步、功績)和消極(或反動、過錯)兩方面,對于有些歷史人物,其活動呈現(xiàn)明顯階段性,所以還要分階段評價;第三,評價的標準和原則有:(1)生產力標準(2)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對歷史發(fā)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義原則,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階級的觀點(4)時代的觀點,即要把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評價,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則肯定,反之則否定,同時注意不要用現(xiàn)代人的標準評價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觀公正,不要帶感情色彩(7)注意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10、分析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基本方法

歷史背景是影響、預示事物發(fā)展趨向的客觀條件,是對導致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各個方面的因素進行概括總結,這些因素可能是顯現(xiàn)的,隱現(xiàn)的??梢詮娜齻€方面著手:歷史因素方面:是否是歷史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實因素:是否符合現(xiàn)實情況的需要。主觀因素方面:是否是當事人主觀愿望能夠的需要。

<<<返回目錄

66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