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高中化學知識點

嘉欣0 分享 時間:

嘿,同學們!學習時集中精力,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是節(jié)省學習時間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最為基本的方法。那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挠碇莞咧谢瘜W知識點歸納,歡迎參閱呀!

禹州高中化學知識點

禹州高中化學知識點歸納

一、有機代表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

1. 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淀粉、纖維素、醋(16.6℃以下)

氣態(tài):C4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

液態(tài):油 狀: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fā)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華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時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與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別異構關系

①分子式相同則相對分子質(zhì)量必然相同,但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同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H3PO4與H2SO4、C2H6O與CH2O2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最簡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異構體,如:HCHO、CH3COOH、HCOOCH3、C6H12O6的最簡式相同,但分子式不同。

②分子結構不同是由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團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OH和CH3OCH3、CH3CH2CHO和CH3COCH3等。

③同分異構現(xiàn)象在有機化合物中廣泛存在,既存在于同類有機物中,又存在于某些不同類有機物中,如:CH3CH2CH2CH2CH3、CH3CH2CH(CH3)CH3、C(CH3)4;CH3COOH、HCOOCH3。同分異構現(xiàn)象在某些無機化合物中也存在,如:CO(NH2)2與NH4OCN、HOCN(氰酸)和HNCO(異氰酸)。

④化合物的分子組成、分子結構越簡單,同分異構現(xiàn)象越弱。反之,化合物的分子組成、分子結構越復雜,同分異構現(xiàn)象越強。如甲烷、乙烷、丙烷等均無同分異構現(xiàn)象,而丁烷、戊烷的同分異構體分別為2種、3種。

⑤同分異構體之間的化學性質(zhì)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一定不同。各同分異構體中,分子里支鏈越多,熔沸點一般越低。

三、能發(fā)生取代反應的物質(zhì)

1.烷烴與鹵素單質(zhì):鹵素單質(zhì)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

(1)鹵素單質(zhì)(不能為水溶液):條件:Fe作催化劑

(2)硝化:濃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濃硫酸,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

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6. 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7. 酯類的水解:無機酸或堿催化

8. 酚與

1)濃溴水

2)濃硝酸

四、能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物質(zhì)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zhì)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鹽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質(zhì)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還原法:

2. 鹵代烴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鈉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發(fā)酵法:

六、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zhì)(含-CHO)

1.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zhì)外,還與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fā)生中和反應。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型

1.取代(水解)反應: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烯烴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

4. 還原:醛+ H2

八、能跟鈉反應放出H2的物質(zhì)

(一)、 有機物

1.醇(也可和K、Mg、Al反應))

2. 有機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無機物

1.水及水溶液

2. 無機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與溴水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zhì)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苯乙炔),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有機物。

2. 石油產(chǎn)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

5.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S(-2):硫化氫及硫化物

2.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等單質(zhì)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

5. I-:氫碘酸及碘化物 變色

6. NaOH等強堿:因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平衡向右移動

7. Na2CO3等鹽: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層變無色的(ρ<1):低級酯、液態(tài)飽和烴(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環(huán)辛四烯)

2. CH2:烯烴和環(huán)烷烴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飽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 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shù)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質(zhì)

(一)、 毒氣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與血紅蛋白迅速結合而喪失輸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銀、亞硝酸鹽、除BaSO4外的大多數(shù)鋇鹽、氰化物(如KCN)、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汞鹽、銀鹽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環(huán)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質(zhì)

1.黑火藥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紅磷與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劑)

6. 油

7. 氮化銀

此外,某些混合氣點燃或光照也會爆炸,其中應掌握:H2和O2 、 “點爆”的 CO和O2、 “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 無需點燃或光照,一經(jīng)混合即會爆炸,所謂“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廠與實驗室中,面粉、鎂粉等散布于空氣中,也是危險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zhì)

(一)、有機物

1.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機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等)

5.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6. 酚類

7. 石油產(chǎn)品(裂解氣、裂化氣、裂化汽油等)

8. 煤產(chǎn)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氫、氫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亞硫酸鹽

5. 雙氧水(H2O2)

十五、既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又能發(fā)生還原反應的物質(zhì)

(一)、有機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鹽、烯酸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油.

(二)、無機物

1.含中間價態(tài)元素的物質(zhì):

①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② Fe2+ 亞鐵鹽

③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屬單質(zhì). 3. HCl、H2O2等

十六、檢驗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無紅色沉淀,則可證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顯藍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紅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顯藍色。

十七、能使蛋白質(zhì)發(fā)生凝結而變性的物質(zhì)

1.加熱

2. 紫外線

3. 酸、堿

4. 重金屬鹽(如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機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關于纖維素和酯類的總結

(一)、以下物質(zhì)屬于“纖維素”

1.粘膠纖維

2.紙

3.人造絲

4.人造棉

5.玻璃紙

6.無灰濾紙

7. 脫脂棉

(二)、以下物質(zhì)屬于“酯”

1. 硝酸纖維

2. 油

3. 膠棉

4. 珂珞酊

5. 無煙火藥

6. 火棉

易錯:TNT、酚醛樹脂、賽璐珞既不是“纖維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強酸溶液反應,又能和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zhì)

1. 有機物:蛋白質(zhì)、氨基酸

2. 無機物:兩性元素的單質(zhì) Al、(Zn) 兩性氧化物 Al2O3、(ZnO)

兩性氫氧化物 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鹽 NaHCO3、NaH2PO4、NaHS 弱酸的銨鹽 (NH4)2CO3、 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屬于“兩性物質(zhì)”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質(zhì) 屬于“表現(xiàn)兩性的物質(zhì)”是: Al、Zn、弱酸的酸式鹽、弱酸的銨鹽

二十、有機實驗問題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質(zhì)

1. 反應方程式:

2. 為什么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若有水,電解質(zhì)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fā)生改變而不

生成CH4。

3. 必須用堿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堿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溫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CaO作用: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制取哪些氣體?

采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于固體藥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chǎn)生的濕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還可制取O2、NH3等。

5. 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凈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反應中副產(chǎn)物丙酮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凈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質(zhì)

1. 化學方程式: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備哪些氣體?

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加熱)一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預先向燒瓶中加幾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熱時劇烈跳動)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fā)生分子間脫水得乙醚,方程式:

5. 溫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測混合液的溫度(控制溫度)。

6. 濃H2SO4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7. 反應后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chǎn)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chǎn)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質(zhì)

1. 反應方程式: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fā)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fā)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fā)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

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長頸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wěn)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二十一、乙醇

1、結構

結構簡式:CH3CH2OH官能團-OH

醫(yī)療消毒酒精是75%

2、氧化性

①可燃性

CH3CH2OH+3O22 CO2+3H2O

②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斷1、3鍵

2CH3CHO+O22CH3COOH

3、與鈉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用途:燃料、溶劑、原料,75%(體積分數(shù))的酒精是消毒劑

二十二、乙酸

1、結構

分子式:C2H4O2,結構式:結構簡式CH3COOH

2、酸性;CH3COOHCH3COO-+H+酸性:CH3COOH>H2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脂化反應

醇和酸起作用生成脂和水的反應叫脂化反應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反應實質(zhì):酸脫羥基醇脫氫

濃硫酸:催化劑和吸水劑

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

(1)中和揮發(fā)出來的乙酸(便于聞乙酸乙脂的氣味)

(2)吸收揮發(fā)出來的乙醇

(3)降低乙酸乙脂的溶解度

總結:

二十三、酯油脂

結構:RCOOR′水果、花卉芳香氣味乙酸乙脂脂

油:植物油(液態(tài))

油脂

脂:動物脂肪(固態(tài))

油脂在酸性和堿性條件下水解反應皂化反應:油脂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反應

甘油

應用:(1)食用(2)制肥皂、甘油、人造奶油、脂肪酸等

返回目錄>>>

【高考中經(jīng)常用到的化學規(guī)律】

1、溶解性規(guī)律——見溶解性表;

2、常用酸、堿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甲基橙<3.1紅色>4.4黃色

酚酞<8.0無色>10.0紅色

石蕊<5.1紅色>8.0藍色

3、在惰性電極上,各種離子的放電順序:

陰極(奪電子的能力):

au3+ >ag+>hg2+>cu2+ >pb2+ >fa2+ >zn2+>h+ >al3+>mg2+ >na+>ca2+ >k+

陽極(失電子的能力):

s2- >i->br–>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屬作陽極,電解時陽極本身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pt、au除外)

4、雙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1)左邊寫出水解的離子,右邊寫出水解產(chǎn)物;

(2)配平:在左邊先配平電荷,再在右邊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則在那邊加水。

例:當na2co3與alcl3溶液混和時:

3co32- + 2al3+ + 3h2o= 2al(oh)3↓+ 3co2↑

5、寫電解總反應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應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電解kcl溶液:2kcl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將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寫成二個電極反應的方法:

(1)按電子得失寫出二個半反應式;

(2)再考慮反應時的環(huán)境(酸性或堿性);

(3)使二邊的原子數(shù)、電荷數(shù)相等。

例:蓄電池內(nèi)的反應為:pb + pbo2 + 2h2so4= 2pbso4 + 2h2o 試寫出作為原電池(放電)時的電極反應。

寫出二個半反應:

pb –2e-→pbso4 pbo2 +2e- →pbso4

分析:在酸性環(huán)境中,補滿其它原子。應為:

負極:pb + so42--2e- = pbso4

正極:pbo2 + 4h+ + so42-+2e- = pbso4 + 2h2o

注意:當是充電時則是電解,電極反應則為以上電極反應的倒轉,為:

陰極:pbso4 +2e- =pb + so42-

陽極:pbso4 + 2h2o -2e- = pbo2+ 4h+ + so42-

7、在解計算題中常用到的恒等:

原子恒等、離子恒等、電子恒等、電荷恒等、電量恒等,

用到的方法有:質(zhì)量守恒、差量法、歸一法、極限法、關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還原反應:原子守恒、電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恒用得多)

8、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小。

9、晶體的熔點:

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中學學到的原子晶體有:si、sic 、sio2和金剛石。

原子晶體的熔點的比較是以原子半徑為依據(jù)的:金剛石> sic > si (因為原子半徑:si> c> o)。

10、分子晶體的熔、沸點: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zhì),分子量越大熔、沸點越高。

11、膠體的帶電:

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12、氧化性:

mno4- >cl2 >br2>fe3+ >i2 >s=4(+4價的s)

例:i2 +so2 + h2o=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氫鍵的物質(zhì):h2o、nh3 、hf、ch3ch2oh。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樣)的密度小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濃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

16、離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氣體放出;

(2)是否有弱電解質(zhì)生成;

(3)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4)是否生成絡離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發(fā)生雙水解。

17、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o,hclo4(高氯酸)是最強的酸

18、熔點最低的金屬是hg (-38.9℃),;熔點最高的是w(鎢3410℃);密度最小(常見)的是k;密度最大(常見)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時就成為了酸雨。

20、有機酸酸性的強弱:乙二酸>甲酸>苯甲酸>乙酸>碳酸>苯酚>hco3-

21、有機鑒別時,注意用到水和溴水這二種物質(zhì)。

例:鑒別: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與水互溶),則可用水。

2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磺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2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zhì)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zhì)量時產(chǎn)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zhì)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飽和烴是加成褪色、苯酚是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發(fā)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fā)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酰銨(hcnh2o)、葡萄溏、果糖、麥芽糖,均可發(fā)生銀鏡反應。(也可同cu(oh)2反應) 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 ——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 ——4ag↓+ h2co3

反應式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4ag↓+ 6nh3↑+ 2h2o

26、膠體的聚沉方法:(1)加入電解質(zhì);(2)加入電性相反的膠體;(3)加熱。

常見的膠體:

液溶膠:fe(oh)3、agi、牛奶、豆?jié){、粥等;氣溶膠:霧、云、煙等;固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等。

27、污染大氣氣體: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環(huán)境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聲污染。工業(yè)三廢:廢渣、廢水、廢氣。

29、在室溫(20℃)時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難溶。

30、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zhì)量的2/3。地面淡水總量不到總水量的1%。當今世界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鐵的含c量在:2%~4.3% 鋼的含c量在:0.03%~2% 。粗鹽:是nacl中含有mgcl2和cacl2,因為mgcl2吸水,所以粗鹽易潮解。濃hno3在空氣中形成白霧。固體naoh在空氣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氣體溶解度:在一定的壓強和溫度下,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氣體的體積。

化學方程式書寫、計算步驟

一、初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1)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

(2)配:配平化學方程式

(3)注:注明反應條件

(4)標:如果反應物中無氣體(或固體)參加,反應后生成物中有氣體(或固體),在氣體(或固體)物質(zhì)的化學式右邊要標出“↑”(或“↓”).若有氣體(或固體)參加反應,則此時生成的氣體(或固體)均不標箭頭,即有氣生氣不標“↑”,有固生固不標“↓”

二、根據(jù)初中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步驟

(1)設:根據(jù)題意設未知量

(2)方:正確書寫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3)關: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質(zhì)量關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簡要的寫出答案

怎么讓化學知識更加有條理

1、梳理知識樹形圖

教科書上涉及的知識點是出題的藍本,一張好的試卷會覆蓋到每個章節(jié)每個知識點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考點,并熟練掌握對應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輕松。

同學們可以根據(jù)課上的筆記,先列出章節(jié)大標題再慢慢補全每一個知識點,最后總結每個知識點對應的方法和技巧。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堅持總結梳理,會消化吸收得更好。

2、公式、定理歸納整理再記憶

期末考試不同于平時考試,將考察學生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情況,涉及到的知識點、定理、公式會非常多。而在理科類科目上,公式、定理是一切計算和做題的基礎。所以一定要自己動手整理歸納,結合題目集中記憶!

3、基礎計算練習

計算作為理科的基礎,本就應當?shù)玫阶畲蟮闹匾?。但每次考試都會聽到孩子們討論又因為哪里算錯數(shù)、哪里寫錯符號等原因丟分……重視基礎練習,提高計算能力和正確率不僅減少丟分,更能在考場上爭取更多時間去思考各種壓軸難題。

4、綜合和模擬

如果平時沒有接觸過壓軸題難度,在考場上解決出來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議大家考前選擇一些綜合練習,熟悉綜合題的出題套路、難度及了解對策。

學生化學基礎差怎么辦

1、重視實驗,牢記方程式。

化學的實驗性非常強,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不知道如何制取氧氣,不知道化學實驗的具體步驟和實驗工具,那么初中化學就沒有學好,因此化學實驗是我們期末復習的重點。此外,還要記住在實驗中用到的化學方程式。這通常是考試必考內(nèi)容。

2、化學復習要從“兩基”開始。

“兩基”就是基礎知識、基本操作,隨著教程的變動,“兩基”成為了學生期末考試的重點,期末考試中,有近70%的的分值都是從課本上得來的,只不過是變一下形,換一種思路,有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回歸課本,打牢基礎才是化學期末復習的正確方向。

3、對需要背誦的內(nèi)容要加強記憶

化學可以說是理科里面的文科,需要背誦的知識非常的多,從每一種物質(zhì)到每一個反應,從每一個實驗到每一個原理,都需要我們記性背誦記憶,因此,在期末的最后階段一定要熟悉曾經(jīng)背誦過的知識,便于在考試中的熟練運用。

4、用好課堂筆記和錯題本

課堂筆記記錄了老師講解的整個過程,記錄了我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錯題本則記錄了我們犯過的所有錯誤,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加以復習,會大大提升我們的復習效率,減少復習時間,這也證明了了不少人厭煩的課堂筆記和錯題本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55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