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同學們喜歡地理嗎?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較好的應用,不知道同學們總結地理知識點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歡迎參閱呀!
關于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
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北半球。
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3、從緯度位置看,中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
5、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6、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7、渤海有我國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的漁場舟山漁場。
8、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
9、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
10、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增長速度大,其中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是壯族。
11、為了使人口數(shù)量的減少,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_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2、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
13、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騰沖市。
14、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
15、漢族的分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shù)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
中國的四大地區(qū)
北方地區(qū)
1.地形:北方地區(qū)地形以平原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東北平原是中國的平原,位于長白山和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土壤為肥力的黑土,被譽為“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
2.氣候:中國北方地區(qū)主要是北溫帶,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區(qū)
1.地形: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位于第二、三級階梯,丘陵交錯。
2.氣候:南方地區(qū)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西北地區(qū)
1.地形:西部地區(qū)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氣候:西部地區(qū)僅東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qū)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干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青藏地區(qū)
1.地形:青藏地區(qū)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2.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冬季嚴寒,夏季溫暖,全年干旱少雨,輻射強烈,植被較少。
1、不同的地理區(qū)域
地理區(qū)域不僅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自然區(qū)域、經濟區(qū)域、行政區(qū)域),而且同一類型的區(qū)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qū)域(如:行政區(qū)域:省、縣、鄉(xiāng);再如: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自然區(qū)域,如長江三角洲、熱帶等;經濟區(qū)域,如工業(yè)區(qū)、經濟特區(qū)等;行政區(qū)域,如廣東省、廣州市等,同一個地理區(qū)域可能同時兼有多重“身份”。
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
劃分依據(jù):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四大地理區(qū)域: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青藏地區(qū)、西北地區(qū)。
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大體以秦嶺—淮河為界,確定這個界線的主導因素是氣候,即1月0℃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北方地區(qū)與西北地區(qū)大體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也與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基本吻合,這個界線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候。
青藏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的分界線大體是我國地勢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即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
秦嶺——淮河一線代表的地理意義:
1月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旱地農業(yè)與水田農業(yè)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北方地區(qū)與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人教版初二下冊地理知識點
南方
一、氣候濕熱的紅土地
1、位置與范圍:南方地區(qū)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區(qū)地形復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南方地區(qū)屬于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4、土壤:由于水熱充足,這里植被常綠。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中發(fā)育了紅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區(qū)被稱為“紅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貴高原被稱為“喀斯特高原“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二、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
1、南方地區(qū)氣候濕熱,發(fā)展農業(yè)的水熱條件優(yōu)越。
2、南方地區(qū)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
3、平原地區(qū),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山區(qū)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緩坡。
4、主要農作物
(1)糧食作物: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小麥。
(2)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以及柑橘,香蕉,菠蘿等熱帶、亞熱帶水果。
(3)三種常見的食材:蓮藕、椰子、竹筍。
第七章知識點總結
一、“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1.成因:長江三角洲是由長江及錢塘江的泥沙淤積形成的濱海平原。
2.發(fā)展農業(yè)的條件:地勢低平,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河網(wǎng)縱橫。
3.位置: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與長江流域的結合部。
4.交通: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和眾多的鐵路、公路干線,以及現(xiàn)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體交通運輸網(wǎng)絡。
二、“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原因:
中國改革開放,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一國兩制”理論日趨成熟與完善,成為中英兩國的指導思想;1984年《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發(fā)表。
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
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圣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上奔流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說,其中“風成說”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范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省區(qū)。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梁(長條狀的山梁)、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yè)較發(fā)達、人口集中地地區(qū))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shù)量等。
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
1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把基礎打牢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全部會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把所有知識點都吃的很透徹,所以對于會考準考生們一定要把基礎打牢,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無論題型再怎么變換,我們都可以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
2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要明確學習的內容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及時解決問題。如果對地理課上的某些知識點存在疑惑的時候,就要盡快將其解決。地理學科知識點非常雜,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樣的疑惑累計的話就會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之后,若是再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很難了。為此,應該合理利用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學科的內容。
進行預習。預習對于地理學習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對于要教授的課程,學生要進行提前的預習,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標記,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著重理解這些問題,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
4怎樣提高初中地理成績:掌握知識點
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shù)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們掌握住了。
初中生學好地理的方法
首先想要學好地理,必須要對學校教材書上出現(xiàn)的各種地圖都要徹底理解。這是學好地理的基本要求,如果這點沒有做到的的話,建議先回到教材書,從頭開始整理書上的各種地圖。
理解地理的規(guī)律,從最基礎的大氣壓力知識點開始,慢慢的來理解這些概念。其實地理是有規(guī)律的,地貌地形以及變遷都是自然現(xiàn)象,都是有規(guī)律的進行下去的。把握好其中的地理規(guī)律,能夠使自己對地理的理解更加清晰。
掌握地理要素,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每個要素都有不同的作用,其中位置的要素則是永遠都不能忽略的一點。想要會好地理就要會看地圖,掌握其中的地理要素,這樣就能掌握地理的核心知識點。
怎么豐富自己的地理知識
樹立自己的信心,擁有自己的目標。地理雖然比三大主課要簡單的多,但是想要學好地理最關鍵的是要能夠在大腦中建立出地理模型,然后在掌握好書中的知識點。
除了自己平常的課本知識外,還要養(yǎng)成細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的習慣,出去玩的時候多看看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和地貌。多看一些關于地理的信息,這些都可以豐富你的地理知識。
地理學習不僅要學習各種地理現(xiàn)象,還要善于分析各種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比如我國一月,南北氣溫相差懸殊,與地理緯度位置和冬季風的影響都有關系。